「安仁」念佛感应录【第一集】之七:念佛与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安仁」念佛感应录【第一集】之七:念佛与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念佛感应录【第一集】之七:念佛与冥
【柒】念佛与冥 一、遍狱罪人皆得解脱 《经律异相》云:有王害父。七日当堕地狱。一尊者教其称南无佛。王便一心念佛。七日不懈。命终。至地狱门。称南无佛。遍狱罪人。皆得解脱。(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 二、念佛一声地狱兽退 人道也有到地狱中去工作的。大约在数十年前。在苏州有一位洪居士。他在十几岁时。有一次昏倒在地。他家里的人。急请医生来治疗。医生在他身上打针灌药。但是不能发生效果。在他身上仍是热的只是昏迷不省人事。家人不敢收殓;经过了三天。他自动的醒转来。 在他倒下的时间。他就被二个阴差请去。到地狱去办公;醒回来以后。亦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家人。但是。从此以后。一年至少要去十多次。每次都是三两天。因为常常如此。他家中人也认为常事。知道他是个阴差。也不十分惊惶了。 他对地狱众生中的痛苦。十分明了。他有时与大德高僧请益之时。就有透露一点。但在讲的时候心里仍有余悸。 他是个虔诚的念佛修行者。他有一次告诉家人。一句「阿弥陀佛」在阳间似乎是极平常的。可是在地狱中却能发生很大的效力。 他叙述过去:有一次见地狱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白胡子的和尚。相貌非常庄严。手执拂尘。走到阎王殿。阎王见到。都从座站起。向他致敬;他在地狱中可以畅通无阻。他见地狱众生受苦。不时口中念佛。但是很奇怪。只是他一声佛号出口。地狱中
兄弟争财佛教故事
的苦具便立刻停止。 有一次。这位洪居士看到一群狰狞的野兽正在追逐一个相识的人。那人惶恐万状。拼命逃向洪居士身边。那群野兽在后面追赶过来。洪居士连忙也学那位和尚。高声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居然也发生效力。那群野兽立刻退却。 所以洪居士知道念佛的好处。就非常虔诚的念佛。(白圣长老《往生念佛文讲话》)—— 三、念佛一声火化红莲 昔。天竺。阿输沙国中。有一婆罗门。愚痴不信。恶业严身。其妇净信。解念佛定。 妇每劝夫曰「汝可念无量寿佛」。夫不随。此婆罗门多欲爱妇。情深染着。不知厌足。 时妇曰:「夫妇如双羽。汝如何不似我行?既不随我心。我亦汝不随。众不顺情。」 时婆罗门曰:「我愚痴故。不能持汝行。将如何?」 妇曰:「汝定一时。我修念佛定讫。击金鼓时。将唱南无阿弥陀佛。入寝屋方交卧。」婆罗门如言而行。 三年后。依微疾而卒;胁下尚暖。妇疑不葬。 五日方活。悲泣谓妇言:「吾死入镬汤地狱。罗剎婆以铁杖打罪人。打动镬缘。即谓汝金鼓声。不觉高声唱『南无阿弥陀佛』。尔时地狱如凉池。莲花弥满其中。声所及罪人皆生净土。罗剎白王。王放吾还曰:以此奇事。传说人间。即说一偈云: 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 纔闻弥陀名猛火为清凉」 婆罗门忆持而再说。闻者欢喜矣。(《三宝感应要略录》引《外国贤圣记》、净土圣贤录)—— 四、劝人念佛合生净土 唐朝。房翥暴死。至阴府见阎罗王。 王曰:「据案簿。君曾劝一老人念佛。已生净土。君承此福。亦合生净土。故召来相见。」 翥曰:「先许金刚经万卷。巡礼五台。未欲往生。」 王曰:「诵经巡礼。固是好事。不如早生净土。」
民间故事与佛教
王知志不可夺。乃放还。 以此知:劝人修者。非徒往生。又感动幽冥也。(王日休《龙舒净土文》卷五)—— 五、见有杀生念佛得福 《观音感应记》云:「饶州军典郑邻。死至阴府。以误追来。放还。阎罗王告云:汝还人间。勉力为善。汝见人杀生。但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彼得受生。汝亦得福。」 由此推之:足以见念阿弥陀佛。诚可荐拔亡者。可增延福寿;不特身后生西方而已。(王日休《龙舒净土文》卷八)—— 六、阎罗王劝蒋婆念佛 镇江金坛县株林村蒋婆。年七十许。死至阴府。命未尽。当还。 阎罗王问云:「汝能念经否?」对云:「不能。」王云:「汝不能念经。但念阿弥陀佛。」 既放还。蒋婆谓阎罗王教我念佛。更无可疑。故常念此佛名。近百二十岁方终。其生净土。定可必矣。岂非以其念佛而又延寿乎?何其寿之多也。金坛士人张延芝为予言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卷八)—— 七、冥府除名预生净土 宋朝。江公望。严州人。登进士第。与妻俞氏。蔬食清斋。修念佛三昧。曾着《念佛方便文》。 有子早亡。现梦于其舅。乞公望就天宁寺。诵《宝积经》。祈生善处;且言见冥中金字碑云: 「江公望身居言责。志慕苦空;躬事焚修。心无爱染。动静不违佛法。语默时契宗风。名预脱乎幽关。身必归乎净土。」 后无疾而终。(宋史、乐邦文类、净土圣贤录) 按:发出离心。即冥府除名; 发愿生心。岂不净土挂号乎! 此是自力。何况他力—— 八、冥示念佛必出苦海 清朝。高士桢。字廷三。钱塘人。其先世居
佛教清凉石故事
山阴梅里。故自号梅溪道人。年五十一。病入冥中。游视地狱。有冥官嘱云:「
佛教小故事一般称作禅什么
尔今回去。要一心念佛。一心行善。定能出苦。」 士桢识之。三日苏。病良已。发心念佛。行诸善法。回向西方。并转以教人。 如是二十五年。至年七十五。临终三日前。自知时至。曰:「今离苦恼矣。奉劝世人。及早修持。无诒后悔。」泊然而逝。时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十二月。(种莲集、净土圣贤录) 按:以己功德。回向西方。此自力也; 弥陀功德。回施众生。此他力也。 自力尚得往生。何况他力—— 九、水中劝言念佛不死 中书令岑文本。江陵人。少信佛。常念诵《普门品》。尝乘船于吴江。中流船坏。人尽死。文本没在水中。闻有人言:「但念佛。必不死也。」如是三言之。既而随波涌出。已着北岸。遂免死。文本自向临说云尔。(唐临《冥报记》卷中)—— 十、念佛延生鬼吏不近 京兆殷安仁。家富于财。素事慈门寺僧。以义宁(六一七)初。有客寄其家停止。客盗他驴皮馈安仁。 至贞观三年(六二九)。安仁遂见一人于路。谓安仁曰:「官追汝。使人明日至。汝当死也。」安仁惧。径至慈门寺佛堂中。经宿不出。 明食时。果有三骑。并步卒数十人。皆兵杖入寺。遥见安仁。呼出。安仁不应。而念佛诵经愈精。鬼谓曰:「昨日不即取之。今其修福如此。何由可得?」因相与去。 留一人守者。谓安仁曰:「若往日杀驴。驴今诉君。故我等来摄君耳。终需共他对。不去何益?」 安仁遥答曰:「往者盗自杀驴。但以皮馈我耳。非我杀。何为见追。请君还为我语驴。我本故不杀汝。然今为汝追福。于汝有利。当舍我也。」 此人许诺:「驴若不许。我明日更来;如其许者。不复来矣。」言毕而去。 明日遂不来。安仁于是为驴追福。而举家持戒菜食云。卢文励说云:安仁今见在。(唐临《冥报记》卷下)—— 十一、念佛悔过可度八难 宋朝。沙门僧规。不勤修业。好游白衣家。永和元年十二月五日。忽无病暴死。经二日而苏愈。自说云:被鬼卒缚至冥处。主事者以秤称其罪福。而谓规曰:「此称量罪福之秤也。汝福少罪多。应先受罚。」 俄有一人衣冠长者。谓规曰:「汝沙门也。何不念佛?我闻悔过。可度八难。」 规于是一心称佛。衣冠人谓吏曰:「可更为此人称之。既是佛子。幸可度脱。」 吏乃复上匮称之。秤乃正平。既而将规至监官前辩之。监官执笔观簿。迟疑久之。又有一人。朱衣玄冠。佩印绶执玉版。来曰:「算簿上未有此人名也。」监官愕然。遂命左右放还。(节录自《冥报记辑书》卷一)—— 十二、冥刑停止念佛往生 徐雷。字电驱。浙江乐清人。出身行伍。喜饮酒。好冶游。烹割饮宴无虚日。民国庚申元夕。梦见一人。手足缚四短柱。二鬼卒以椿舂其背。惨酷可怖。雷近视之。即己身也。惊惧间。恍惚四肢被缚。背受痛击。痛而大号。微闻空中念佛声。随口和之。顿醒。背犹作痛。因大惧。追念平日邪行。愧悔交集。既而猛然曰:「吾闻学佛可了生死。得离地狱之苦。」由是痛改前非。日诵《普贤行愿品》。持弥陀圣号不辍。既而病笃。犹力疾诵经。空中常有白光。状如圆镜。一夕谓其妻曰:「明日佛菩萨来接引我。当清净室内。焚香预备。」次日。沐浴衣冠。端坐念佛而逝。(近代往生传、净土圣贤录)—— 十三、念佛金钱救主厄难 宁波一小民张斌。住崔尚书廊房。业织蒲鞋。性好修行。长斋念佛。夜以蒲鞋剪下草须。念佛一数珠。即记一茎。装竹簏中。每岁除夕。焚地藏殿宝库内。已几十年矣。 适崔尚书患发背。死至冥府。冥君怒目。数其平日过恶。崔公曰:「能纵我回阳。一修福业。以赎罪乎?」 冥君曰:「汝所蓄皆作业钱。此间用不着。汝租屋民张斌反有金钱。几仓在此。能易一万来。罪可解矣。」 崔曰:「但释我回。此事极易。张斌赤贫。何以致此?」 冥君曰:「凡人斋戒。至心念佛一声。此间即注一金钱;或又散心念佛一声。亦注一银钱。张斌至心念佛。以蒲鞋须记数。积有几仓耳。」 遂放崔回阳。立呼张斌告曰:「汝阴府积有金钱。可兑一万与我。」张斌力言无。崔公曰:「汝以蒲鞋须记数。烧地藏纸炉者是也。」张斌曰:「此诚有之。若果有用。但随尊意。」乃令书券。以实银一万易之。请僧焚券回向。崔疾渐愈。 张斌曰:「吾年已迈。无用此物矣。」乃以其银造一大桥。费几千金;复建一庵。接众至今。号张斌焉。(戒显法师《现果随录》卷一)—— 十四、宰割念佛解苦脱苦 苏州。刘锡玄。字玉受。号心城。庚戍进士。初为卢陵教授。应滇聘。道过黔中。回泊舟邮亭。梦一长面伟人。告曰:「某朱将曹翰也。予在唐朝为商。过一寺。见一法师登高座。讲佛门《四十二章经》。余发心。设斋一堂。随听经一座;以此善因为小吏。从不脱官。至宋初。升为偏将军。名曹翰。征江州。久不下。怒屠其城。自此以来。世世为猪。受人屠戮。今公泊舟处。乃吾死所。少顷第一受宰者。即我也。有缘相遇。愿垂哀救。」 刘公蹶起。呼仆视船头。果屠门也。少顷门启。抬一猪出。号声动地。刘倡买载回。放之闾门西园内。呼曹翰即应。公刊因缘遍布。兼载《黔枝偶存集》中。 罢翁曰:「猪业性蠢。何能现梦?其能现梦者。仍是听经余惠也。余辛未时。同公听讲台教于即中堂。公口述其事。余至西园犹及见。此猪身好洁。呼曹翰即应。与人无异也。然曹翰与曹彬。从兄弟也。武惠行军。不妄杀一人。勋荣冠世;曹翰乃恣意屠城。致堕畜类。累生酬债。慈忍分途。苦乐异报如此。呜呼!能拨无因果也哉!」 又。王丹麓居士《遂生集》载。刘公梦中问曹翰:「平日见汝等杀时。何法可救?」曰:「每当屠割时。苦不堪忍。惟闻念佛音声。遂解其苦。望公凡见屠杀割裂。经汤镬熟食时。乞念阿弥陀佛。或准提咒。不独解苦。且有脱苦之益。」言讫。悲涕谢去。(戒显法师《现果随录》卷三)—— 十五、教梦中鬼念佛升天 民国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底。当我就读高三时。某个晚上。我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中我看见一位年纪约二、三十岁的小姐。在离我家不远的忠孝东路四段华南银行对面的斑马线上淋雨。面容忧戚。似有心事困扰。由于不忍看她淋雨。我便邀她一起顺道撑伞。 当我们一起撑伞时。她便告诉我她的悲惨遭遇。其实。她早已在某日的下午四点多时。骑机车被车子撞成重伤。而肇事者在目睹骑机车的她被撞伤后。赶紧开车逃逸。完全不理会受害者。让他延误就医。而丧失生命。 此刻她的神情充满忿恨、不平。很想找肇事者报仇。却又无
拉萨佛教故事
能为力。而显出孤立无援、无可奈何之情。 听完她悲苦的叙述。内心为之怜悯不已。于是。我劝她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只有慈悲的阿弥陀佛能解救她的痛苦。将她带往极乐净土。在净土中的人们。每个人都会心中充满希望与喜乐。不再彷徨无助。 在听完我的劝告后。孤立无援的她。念起了「南无阿弥陀佛」。称念数声之后。顿见满面愁容的她。转为安详和乐。并且蓝黑色的衣服也立刻变成白色。全身似乎焕发着白光。缓缓升上天空。渐渐地离我越来越远。而我也衷心地祝福她。 隔天。为了证实此梦是「实梦」还是「虚梦」。便特地到忠孝东路四段明曜百货隔壁的华南银行打听。证实在不久前的下午四、五点左右。的确有位骑机车的女生。在此处发生车祸。而肇事者逃逸。(台北林纪妤笔)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4386.html
以上是关于「安仁」念佛感应录【第一集】之七:念佛与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安仁」念佛感应录【第一集】之七:念佛与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