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好景不常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好景不常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好景不常
陆渊雷居士译释(出法句譬喻经) 【经文】世尊在罗阅只耆阇崛山。时有淫女。名曰莲华。善心自生。便弃世事。作比丘尼。独诣山中。行到佛所。未至中道。有流泉水。女因饮水。澡手照影。自见面像。姿妍无比。即便念言:“云何自弃作沙门耶且当暂时快我私情。”便即还家。佛知莲华应当得度。乃化作妇人。端丽绝世。胜莲华女。寻路而来。莲华见之。心甚爱敬。即问化人:“从何处来?夫主内外?皆在何许?云何独行而无侍从?”化人答言:“自城中来。欲还归家。虽不相识。可共同行。还到泉水上。”莲华言善。于是二人相将。还到泉水上。化人陈意委曲。谓行路倦乏。即就地睡。枕莲华膝。须臾之顷。忽然命绝。膨胀臭烂。腹溃虫出。齿落发堕。肌体解散。莲华见之。心大惊怖。云何好人忽便无常。此人尚尔。我岂得欠?应当诣佛。精进学道。即至佛所。五体投地。作礼自陈。佛告莲华:“女人有四事。不可恃怙。一者少壮会当归老。二者强健会当归死。三者六亲欢娱会当别离。四者财宝积聚会当分散。”莲华闻
佛教琉璃王子的奇闻故事
法。欣然开解。得阿罗汉
佛教故事很神奇是真的吗
。 【译语】世尊(凡是佛。同
佛教故事视频佛经
有十种名号。佛与世尊即十名之二。此世尊乃称释迦牟尼佛也)。在罗阅只耆阇崛山说法时。国中有一淫女。名曰莲华(华即花之正字。花乃俗字)。他自己发生善心。便放下一切世事。出家做比丘尼。独自向耆阇崛山走去。为的是要礼佛。要听佛说法。走不到一半路。经过一股流泉水。女掬水饮之。洗手时照见影子。自己看见自己面貌。十分妍丽。心上一转念头。我有这样美色。为什么不知利用。反放弃了出家呢?不如且慢出家。先享受几年情欲的快乐。主意既定。便即还家。其时佛在山中。知道莲华女应当得度。乃化出一位妇人。端丽绝世。胜过莲华女十佰倍。寻路行到莲华家中。莲华一见。心里极度爱敬。殷勤问化人道:“从那里来?丈夫及眷属亲戚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独行?没有一人陪侍?”化人答言:“从城中来。欲回家去。既蒙一见如故。敢请送我同行到泉水边。”莲华说好极。于是二人同行。回到泉水边。化人娇喘微微。说是行路倦乏。二人坐下休息。化人把自己的头搁在莲华的膝上。睡倒下去。不料睡下后。立即气绝身死。而且身体立刻肿胀臭烂起来。肚腹溃裂。虫蛆涌出。齿落发脱。肌肉身体。登时腐烂得不成模样。莲华见了。非常惊怕。为什么这样美丽的人。好好的忽然无常。此人尚且如此。我面貌不如彼者。岂能常久不死
佛教经典故事 彼岸花
。还是赶快投到佛前。努力学道的好。想罢。即
佛教故事花园埋白骨
到佛前。五体投地行礼。陈说学道志愿。及所遇妇人忽然死烂之事。佛便告莲华道:“女子有四件事。最是靠不住。一者。年龄虽然少壮。终会变老;二者。身体虽然强健。终会死灭;三者。六亲虽然欢爱。终要别离;四者。财宝虽然攒积。终要分散。”莲华闻法。欣然开解。得阿罗汉果。 【释义】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诸佛菩萨以百千方便救度于人者。无非欲令离此火宅。得究竟安乐而已。世俗种种贪著。以为快乐者。在修道人看来。皆是桎梏。把人束缚得不能出此火宅;而少壮之人最难解脱者。惟有淫欲。世所谓爱情。所谓恋爱。若微细推察。则百分之九十九源于淫欲。即使高尚其志。好色而不淫。然所好之色身。本是幻有。一旦无常。即肿臭烂裂。虫蛆咂食。纵在少年。外色姣好。而其身中屎尿污液。亦复极不清净。果何所取而爱好之耶?色欲有丝毫不断除。无论如何修持。终不能出离欲界。何况出离三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074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好景不常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好景不常;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