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印祖故事:老僧呵斥女诗人,才女皈依入佛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皈依」印祖故事:老僧呵斥女诗人,才女皈依入佛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老僧呵斥女诗人,才女皈依入佛门
文/huolian1927年5月。张汝钊女士以她卓越
佛教中关于福祸的故事
的才能被聘任宁波图书馆首任馆长。她组织人员将薛楼近9万卷藏书进行悉心整理修补。分类编目。于当年9月顺利开馆。开始谱写宁波公共图书的历史。19
佛教故事专辑
28年夏天。天气炎热。一天。好友梅立德夫人邀请她去海天佛国普陀山游览避暑。她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她早知道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菩萨道场。佛灵山秀。石奇景美。金沙碧浪。海阔天空。值得一游。第二天。她与梅夫人等六七位女友从宁波轮船码头上船前往普陀。 中午时分。船到普陀山短姑道头。女伴们登岸后。先到观音洞庵吃过午饭。然后游历附近一带的胜景。观音洞在梅岑山西麓。传说为观音大士示现之处。洞广如室。中间有一天然石柱支撑。上广下锐。倒注入地。有垂云倒浪之奇。洞内环行可通。石柱、石壁镌观音大士像;洞顶白石累叠。古树嵌生。风景十分奇特。附近有二龟听法石:两石龟一蹲岩顶。昂首延颈。一缘岩壁。筋膜尽露。睨之欲动。相传经观世音点化而成;又有磐陀石。两巨石相累如盘。下石高耸锐顶。可容二三十人。上石高二.七米。体积四十余立方米。面广底锐。呈菱形。两石相累处仅一点。观之欲坠。势若累卵。上有“磐陀石”、“天下第一石”等题刻。“磐陀夕照”为普陀十二景之一。 女伴们望看这一处处佳景。真是目不暇接。赞声啧啧。梅夫人要汝钊即兴作诗。以助游兴。汝钊想了想。遂当场吟了一首《上观音洞》诗: 观音圣迹访遗综。更上南山第一峰。 万里烟霞空色相。一天云气荡心胸。 惊涛拍岸声疑虎。怪石蟠空势似龙。 到此顿消尘俗虑。隔林飞度一声钟。 梅夫人忙取出手提包中的钢笔和笔记本。把诗记下来。女伴都称此诗有气派。特别是五、六两句。是全诗的警句。描摩这海边的惊涛和怪石形态。真是曲尽其妙! 她们游毕西天景区。又游了普济寺、南天门一带。到离法雨寺不远的极乐庵住宿。打算吃过晚饭。去海边游泳。以消除一天疲劳。并领略海阔天空的普陀夜景。 正当她们吃过晚饭。各人提着一袋游泳衣裤准备出发时。只见门口急急走来一个年青僧人。手中拿着一张纸条。对大家打个闻讯说:“诸位女居士。印光老法师让我送信。叫大家千万别去海边游泳!”说着递过纸条。大家围过来看。只见上面写着: “诸居士!南海多旋涡。所谓惊涛如虎。防不胜防。每年有人。惨遭灭顶。切勿儿戏。后悔莫及!” 女伴们看了都发愣:印光老法师怎么知道我们要去游泳。而且纸条上写的所谓“惊涛如虎”。不就是汝钊下午写的“惊涛拍岸声疑虎”之意么?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印老未卜先知? 张汝钊更是惊讶不已。她在图书馆里曾经读过《印光法师文钞》。对印老的学问文章十分佩服。只不过自己去年在梅夫人的介绍下受了洗礼。加入基督教。并没有想到跟这位老和尚发生联系。她略一沉吟。谢过送信的师父。便把手中的衣物放下。提起手提包。约女伴们一起去法雨寺拜访印光老法师。 印光老法师正在灯下给来函求教的外地居士写回信。侍者告诉他有一群女居士来访。他便放下手中的笔。汝钊她们在向老法师顶礼之后。蒙老法师赐座就坐。她见老法师年神态庄严。既严肃。又慈悲。便上前合掌。先是感谢老法师的规劝。接著又探问老法师怎么会事先知道?老法师微微一笑。说:“这几天天气很热。刚来山的游客。往往傍晚都会到法雨寺前的千步沙海边游泳。千步沙别看它平时很静很美。但海潮来时奔腾呼啸。来如飞瀑。退若曳练。遇大风。则沙间怒涛壁立。吼声震天。飞沫溅空。真是惊险极了!我刚才在寺前经行念佛。看到七八位刚到山的游客——大概就是你们吧。经过法雨寺前。向极乐庵方向走去。边走边谈游泳的事。我怕你们不知道海边的险情。晚间去洗海水浴发生危险。故特遣一僧告知!如此而已!阿弥陀佛”!老法师虽作了这样的解释。但汝钊心中总觉得他有未卜先知之明。 老法师说罢。从架上取下几本新出版的《增广印光法师文钞》。送给大家每人一本。劝大家“老实念佛”!女伴们都站起身来恭敬地接过。汝钊则从手提包取出一本二年前出版的《绿天簃诗词集》。在上面签了名作为回谢。敬奉老法师教正。老法师也欣然接受。 大家小坐了一会。怕影响老法师的工作。便起身拜别。回到极乐庵去休息。 次日清晨。她们刚起床。法雨寺的一位山僮。又送来一封书信。说是专门交曙蕉居士的。汝钊忙打开来看。上面写道:曙蕉居士鉴: 观所作诗。其声调意志。实不让古人。但只是诗人之诗。其衷曲愁怨。似绝未闻道者之气象。即与君题序者。皆与君同是一流人物。君既有此慧根。忍令以悲怨而消磨之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既有佛性。可任其烦恼盖覆。历劫不得发现乎?当移此愁怨以念佛。则生入圣贤之域。没与莲池海会。倘真有宿根。当不负老僧此一呵斥也! “呵斥”两字。从她的眼前跳过时。使她猛地一震!因为生性孤傲的她。当时在诗坛备受尊崇。听惯了夸奖的话。这次却破天荒地受到斥责!仿佛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从头顶凉到脾心。她的自尊心平生第一次受到了重大的刺激。但仔细平静下来一想:《绿天簃诗词集》中的诗词也的确是些愁风怨月之作。或叹命运的多蹇。或怨造化的不公……长此愁叹下去。的确只能折磨自已。怎能超然物外。如释迦那样的解脱自在、发现自身的佛性呢!印老的话虽然尖锐。但毕竟是他站得高。看得远呀! 经过一天的思量。第三天上午。她决定不去游山。独自一人去拜访印老。到了门口。她又停步踌躇了。怕老法师会瞧不起自已这位凡夫俗子。谁知坐在桌前的印老早已望见。笑著喊道:“张居士你早呀!我知
西游记其实是讽刺佛教的故事啊
道你一定会再来的呢!进来坐吧!” 于是。她倒身便拜。印老请她起来。就坐之后。她诚恳地请印老开示佛法义理。印老说:“我知你才高八斗。但不要专学西欧虚派。应每日于公私之暇。实行愚夫愚妇之老实念佛。因为一息不来。即属后世。那时纵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无用处。若不及早修持净业。待到那时。才知道虚度此生。枉将宿世善根。都消耗在“之乎者也”之中。真是可惜!爱作无聊诗文。这是文人习气。若不痛除。想在佛法中得真实受用。万难万难!” 印老语重心长的教导。诫笃的语调。使她心灵受到了触动。她暗下决心。从此一定要专心研究佛学。了生脱死。她和女友在普陀山共住了一个星期。游遍了海天佛国的山山水水。离别普陀山那天。她再次前往法雨寺。向印老告辞。印老又诚诚恳恳劝她皈依佛教。了生脱死。坐谈了二小时之久。直到舆夫催她。说要是再坐。就赶不上去宁波的航船了。她才恭敬礼拜告别。印老送她到门口说:“多多保重。后会有期!” 张汝钊回到宁波后。就写信对印光老人的三次教诲表示感谢。大师回信开示:“大凡聪明人。多皆傲物而自是。不肯受人呵斥。光愧无学问道德。不能稍益于世。因兹抱一他山石之素愿。欲令纯金良璞。皆由我粗砺之质。以成世宝。是以三次相见。不以赞而以勉。不以人情而以佛法为指示。其书与三次之语。呵斥颇切。意必此后绝不过问。而书中所叙。颇生感激。足见宿根深而见理明。不自是而肯听善言。倘能将才人习气。西欧虚派。尽情放下。以敦本重伦。躬行家庭教育。俾一切女流。同仰懿范。再加以生信发愿。自修净业。自行化他。同期解脱。以为闺范母仪。女流师范。则吾国之兴。断可必矣。”勉励她“若不以文钞文字刺眼。祈详阅而实行之。此后再阅古德净土各著述。则势如破竹。循流得源矣。”对于张居士呈上的诗:“已将慧剑斩情魔。十斛明珠委逝波。壮志全消豪气尽。年来只觉一身多!”等四首(《呈法雨寺印光老法师》。载《般若花》)。 大师评点说:“汝之诗意义甚佳。然欲避绮语之讥。须当行其事。否则何止绮语。乃妄语戏语欺三宝语也。光四十余年不作诗。故不为和。”从此以后。张汝钊认真钻研佛典。并学习坐禅。偶有心得。便用偈颂的形式。写成短诗。以发挥其义理。一次。读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十分投入。仅二三天时间。便把一百卷的《宗镜录》读完。似有明悟。文思泉涌。写了《赞永明大师》的七言律诗十首。她把诗寄给印光大师。借以报答最初给予她的法乳深恩。她想。这些诗。印光大师见了一定高兴。能得到他老人家的印证吧。数日后。印老的复函来了。她兴匆匆地拆开一看。却大出意料之外。印老在信中说: 接手书。似深知其病。然以文字习气太深。虽自知而实不能痛改。则毕生终是一诗文匠。其佛法真实利益。皆由此习气隔之远之。故佛以世智辩聪。列于八难。其警之也深矣。读永明宗镜录诗。声韵铿锵。非夙有慧根者不能。然亦是修道者之障。以此种言句。皆系卜度而成。非真得道人随口吐出者可比。居士欲死作诗文之偷心。现在人无能为此种决裂开示。今引一古事以作殷鉴。则诗文匠即可为担荷如来慧命之龙象。而永为闺阃母仪。女流师范于无既也。其事在普陀山志。妙峰大师传中。清凉峨嵋二志亦载之。以此大师于三山均有因缘。故不厌其详。此师乃叔季不多见之人。其得益在山阴王寄鞋底于关中。遂得大彻大悟。不复以诗偈为事矣。附录妙峰大师传以资参考汝钊看了信。忙接着看大师信后所附的《妙峰法师传》。传中记载山阴王曾在中条山造栖岩兰若。让妙峰闭关专修禅观。但妙峰“入山未久。即有悟处。作偈呈王”。王认为:“此子见处已如此。若不挫之。后必发狂。”遂取敝履割底。并书一偈云:“者片臭鞋底。封将寄与汝。不是为别事。专作打诗嘴”。以此来警示他不可专作自以为感悟的诗偈。而影响真正的学佛修持。汝钊从印老话中深深受到教育。决心痛改虚玄的文字习气。从此。每当诗魔来时。她便假设自己颈上有被印老所系的鞋底突然跃起。猛抽作诗嘴。常作这样的观想。久而久之。文字习气逐渐化作平流澄水。不敢变精作怪了。她深深佩服印老。写了一封虔诚的信。决心皈依印老。为其弟子。印老十分慈悲。慨然答允。赐她法名为“慧超”。 以后。她在生活、工作和修持中。每遇到疑难。便写信向印老请教。印老总是慈悲地复信。对她的一些不正确的知见加以拨正。开示念佛法门。并指教立身处世之重大关节。字字切要。语语警策。汝钊自称:“每一拜读。如对圣颜。汗流浃背。惭愧无地!”深感“谊重恩深。无可答报”!却不料1940年的一天。她得到印老西归的讯息。如同晴天霹雳。她悲痛异常。作诗道:“噩耗传来一月迟。经窗雪夜哭吾师。人天眼目归何处?肠断神农昼寝时!”“一片鞋皮彻底酬。百千偈语止中流。摩挲颈上痕依旧。千古令人痛不休!” 自从印老生西以后。她返思教诲。深感佛法必须亲证。遂发重大誓愿:若不亲证真如。快不甘休!于是。辞去工作。专心致志从天台宗大德根慧老法师在宁波观宗寺学修法华三昧。后又回慈溪闭关。修法华忏二十一天。持楞严咒七天后。蒙佛力冥应。指令出家。1950年阴历二月初八日。从根慧法师
佛教大梵天故事视频
披剃。赐名“本空”。从此焚弃笔砚。专心读律。并在上海、宁波等地讲演《法华》、《地藏》、《金刚》、《遗教》诸经。每天晨修忏法。晚念佛。放蒙山。夜习禅观。成了一苦行高僧。
佛教图画故事
1950年阴历九月二十三日。本空法师在慈溪妙音精舍阅律修持时。接到观宗寺根慧法师来函。嘱她撰写缅怀印光大师文章一篇。以纪念大师圆寂十周年。她便在大师像前焚香祷拜后动笔。第二天晚上。得了个奇怪的梦。她醒后追述说: 见我先师印公老人。在一广博严丽的大殿中。展开黄色坐具礼佛。身躯高大。光明赫烨。命我在其后拜佛讫。我即稽首问曰:“十载翘诚。今得一见。愿兴慈悲。开示愚蒙!”师曰:“汝好自弘法。毋得厌倦。临命终时。我当来接。”我曰:“见师相好光明。得非大势至菩萨耶?”师曰:“是!不错!”我不觉长跪合掌。说我上月所作之《赞大势至菩萨偈》以赞之曰:“金瓶窦冠拥青螺。百亿牟尼漾碧波。绝妙香尘严极乐。无边光色净娑婆。摄生方便归安养。念佛圆通渡爱河。足步莲花大势至。现前接引见弥陀!”(《烟水集》第十二页)本空法师一生向印光大师通信求教十多次。而面谒大师。除了1928年普陀山那一次以外。就是一九五○年梦中的这一次了。她说:第一次是引导她走进佛门。第二次是答允引她生西。所以称印光大师是她最敬慕的“原始要终之第一位大导师”。 【注释】【1】本篇根据朱封鳌先生撰的《张汝钊居士(本空法师)谒印光大师》(原载《香港佛教》第494期)稍加改写。 【2】张汝钊居士(1900—1969)字曙蕉。印光法师赐名慧超。太虚法师赐名圣慧。浙江慈溪人。自幼学儒学。就读于沪江大学。后转入南方大学。因参加“五卅”运动。被捕。开除学籍。入章太炎主持之国民大学英文文学系。26岁毕业。1927年参加基督教。任宁波图书馆馆长职。常阅读印光、太虚诸大师著作。复读宋明理学及印度哲学。1928年。在普陀认识印光法师。四年后毅然弃基督教而皈依印光法师。先后到武昌佛学院、观宗讲寺参学。1950年2月。在慈溪妙音精舍由根慧法师剃度为尼。赐名本空。号弘量。并传授天台正宗。1954年、56年。赴日本、印度讲学。在“文革”期间被迫害。1979年示寂。居士擅长诗文。遗著有《绿天簃诗词集》、《海沤集》、《般若花》、《烟水集》四种。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263.html
以上是关于「皈依」印祖故事:老僧呵斥女诗人,才女皈依入佛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皈依」印祖故事:老僧呵斥女诗人,才女皈依入佛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