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读书」济公活佛传奇录十四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1-31 01:2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读书」济公活佛传奇录十四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读书」济公活佛传奇录十四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济公活佛传奇录十四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

第十四回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

话说松长老又买酒来请济颠吃得醉了。十分快活。便提起笔来写道:

伏以大千世界。不闻尽变于沧桑;无量佛田。到底尚存于天地。虽祝融不道。肆一时之恶;风伯无知。助三昧之威。扫法相。还太虚;毁金碧。成焦土。遂令东土凡愚。不知西来微妙。断绝皈依路。岂独减湖上之十方 不开方便门。实乃缺域中之一

佛教故事神仙下凡

教。

即人心有佛。不碍真修;恐俗眼无珠。必须见像。是以重思积累。造宝塔于九层;再想修为。塑金身于丈六。幸遗基尚在。非比开创之难;大众犹存。不费招寻之力。倘邀天之幸。自不日而成。然工兴土木。非布施金钱不可;力在布施。必如大檀越方成。

故今下求众姓。益思感动人心;上叩九阍。直欲叫通天耳。希一人发心。冀万民效力。财聚如恒河之沙。功成如*轮之转。则钟鼓复震于虚空。香火重光于先帝。自此亿万千年。庄严不朽如金刚。天人神鬼。功德长铭于铁塔。--谨榜。

长老看见济颠做的榜文。精深微妙。大有感通。不胜之喜。答应作为净慈寺住持。并随即叫人端端庄庄写了募缘榜文。高挂于山门之上。过往之人看了。无不赞美。

不多时。哄动了合城的富贵人家。都来看榜。多有发心乐助。也有银钱。也有米。也有布的。日日有人送来。长老欢喜道:「人情如此。大概本寺有可兴之机矣!」济颠道:「这些小布施。只可热闹山门。干得甚事 过两日少不得有上千万的大施主。方好动工。」长老道:「劝人布施。只好聚少成多。怎说上千上万的 」济颠笑道:「小施主的自然聚少成多。若遇着大施主。非上千上万。他也自开不得口。自出不得手。少不得有的来。」长老道:「若能如此更好。」

又过两日。济颠忽走入方丈室。对长老道:「可将山门前的榜文。叫人用上好的锦笺。端端楷楷的写下一张来。」长老道:「榜文挂在山门前。人人看见。又抄写它何用 」济颠道:「只怕有不肯亲自出门之人。要来讨看。快叫人去写。迟了恐写不及!」长老见济颠说话有因。只得叫人取出一幅锦笺去写。刚才写完。只见管山门的香火。急忙忙的进来报道:「山门外有一位李太尉。骑着马要请长老出来说话!」长老听了。慌忙走出山门。躬身迎接道:「不知大人降临。有失远迎。请到里面用茶。」那太尉见了长老。方跳下马来答礼道:「茶倒也不消用。但请问你山门前这榜文。是几时挂起的 」长老道:「是初三挂起。今已七日了。」太尉道:「当今皇爷昨夜三更时分。梦见身游西湖之上。亲眼见诸佛菩萨。俱露处于净慈寺中。看见山门前一道榜文。字字放光。又见榜文内有上叩九阍之句。醒来记忆不清。不知果是有无 故特差下官来看。不道山门前果有此榜文。果有此叩阍之句。大是奇事。下官空手不便回音。烦长老可将榜文另录一道。以便归呈圣览。」长老随命侍者。将预写下的锦笺。双手献上道:「贫僧已录成在此伺候久矣!」太尉喜道:「原来老师有前知之妙。下官奏知皇爷。定有好音!」说罢就匆匆上马而去。长老见内臣来抄榜文。说出天子梦中之事。知道济颠不是凡人。正待进来谢他。不知他疯疯颠颠。又往何处去了。

次日只见李太尉带领多人。押着三万贯到寺来说:「皇爷看了榜文。却是与梦中所见一样。甚称我佛灵感。又见有叫通天耳之句。十分欢喜。故慨然布施三万贯。完成胜事。叫下官押送前来。你们可点明收了。我好回旨。」长老见了不胜大喜。因率合寺五百僧人。焚香点烛。望阙谢了圣恩。查收了宝钞。然后请李太尉献斋。斋罢。李太尉自去覆旨。不提。

长老因有了三万贯宝钞。一时充足。遂择了一个吉日。做了一坛佛事。一面叫人采买木料。一面叫人去买砖瓦。一面招聚各色匠人。兴起工来。寺里自有了天子梦看榜。文赐钞这番举动。传将开去。那各州府县官贵财主。以及商贾庶人。无个不来。一时钱粮广有;但只恨临安山中买不出为梁为栋的大木头来。松长老甚是不快。与济颠商量道:「匠人说要此等大木。除非四川方有。四川去此甚远。莫说无人去买。就买了也难载来。却如何是好 」济颠道:「既有心做事。天也叫通了。四川虽远。不过只在地下。毕竟要用。苦我不着。让我去化些来就是了。但是路远。要吃个大

老梁故事汇佛教三大宗派

醉方好!」长老听了。又惊又喜道:「你莫非取笑么 」济颠道:「别人面前好取笑。长老面前怎敢取笑 」长老道:「既是这等说。果是真了。」忙吩咐侍者去买上好的美酒。绝精的佳肴来。尽着济颠受用。济颠见美酒精肴。又是长老请他。心下十分快活。一碗不罢。两碗不休。一刹时就有二三十碗。直吃得眼都瞪了。身子都软了。竟如死了一般。坐将下来。长老与他说话。他都昏昏不知。因此吩咐侍者道:「济公今日醉得人事不知。料走不去。你们可扶他去睡罢!」侍者领命。一个也搀不起。两个也扶不动。没奈何只得四个人连椅子了抬到后边禅床上。放他睡下。这一睡直睡了一日一夜。也不见起来。众僧疑他醉死了。却又浑身温暖。鼻息调和。及要叫他起来。却又叫他不醒。监寺走来埋怨长老道:「四川路遥。济颠一人如何能够走去化缘。他满口应承。不过是要骗酒吃。今长老信他胡言。醉得不死不活。睡了一日一夜。还不起来。若要他到四川去。恐怕不知何时!」长老道:「济公既应承了。必有个主意。他怎好骗我。今睡不起。想是酒吃多了。且待他醒起来。再作道理。」监寺见长老回护。不敢再言。

又过了一日。济公只是酣酣熟睡。又不起来。监寺着了急。又同了首座来见长老道:「济颠一连睡两日两夜。叫又叫不醒。扶又扶不起。莫非醉伤了肺腑。可要请个医生来与他药吃。」长老道:「不消你着急。他自会起来。」监寺与首座被长老拂了几句。因对众僧说道:「长老明明被济颠骗了。却不认识。只叫等他醒来。醒起来时。也不能到四川去化大木。好笑!好笑!」

却说济颠睡到了第三日。忽然一毂辘子爬了起来。大叫道:「大木来了!快吩咐匠人搭起鹰架来扯!」众僧听见都笑的笑。说的说道:「济颠骗长老的酒吃。醉了三日尚然不醒

我要看佛教法师讲的故事

。还说梦话。发疯颠哩!」济颠叫了半晌。见没人理他。只得走进方丈室来见长老道:「寺里这些和尚。尽是懒惰。弟子费了许多心机力气。化得大木来。只叫他们吩咐匠工搭鹰架去扯。却全然不理。」长老听了。也似信不信的问道:「你这大木是那里化的 」济颠道:「是四川山中的。」长老道:「既化了却从那里来 」济颠道:「弟子想大木路远。若从江湖来。恐怕费力。故就便往海上来了。」

长老道:「若从海里来。必从亹子门到钱塘江上岸。你怎么用鹰架来扯 」济颠道:「许多大木。若从钱塘江搬来。须费多少人工。弟子见大殿前的醒心井。与海相通;故将大木都运到井底下来了。所以要搭鹰架。」监寺禀上长老道:「师父不要信他乱讲。他吃醉了睡了三日。又不曾出门。那里得甚大木来。又要搭鹰架费人工 」长老喝道:「叫你去搭便去了。怎有许多闲话!」监寺见长老发怒。方不敢再言。只得退出。叫匠工在醒心井上搭起一座大鹰架。四面俱是转轮。以收绳索。绳索上俱挂着勾子。准备扯木。众匠工人搭完了鹰架。走近井边一看。只见满满的一井清水。那里有个木头 都笑将起来道:「济颠说痴话是惯了的。也罢了。怎么长老也痴起来 」监寺连忙走来禀长老道:「鹰架俱已搭完。井中只有水。不知扯些甚么 」长老问济颠道:「不知大木几时方到 」济颠道:「也只在三五日中。长老若是要紧。须再买一壹酒。我有酒吃。明日就到。」长老道:「要吃酒何难!」即吩咐侍者买了两瓶酒。请他受用。济颠也不问长短。吃得稀泥乱醉。又去睡了。长老到底有些见识。也还耐着。那些众僧看见。便三个一攒。五个一簇。说个不停。笑个不休。

不期到了次日。天才微明。济颠早爬起来。满寺大叫道:「大木来了!大木来了!快叫工匠来扯!」众僧听了。只道是济颠发疯。没个来理睬他。济颠遂走入方丈室。报知长老道:「大木已到井了。请长老去拜受!」长老大喜。连忙着了袈裟。亲走到草殿上。与众匠工佛前礼拜了。然后唤监寺纠集众匠工。到井边来扯木。监寺也只付之一笑。但是长老吩咐。不敢不来。及到了井边一看。那有个木头的影儿 监寺要取笑长老。也不说有无。但请长老自看;长老走到井边低头一看。只见井水中间果然露出一二尺长的一段木头在水外。长老看见满心欢喜。又要了一张毡条。对着井拜了四拜。拜完。对着济颠说道:「济公真是难为你了!」济颠道:「佛家之事。怎说难为 但只可恨这班和尚。看看木头。叫他请人工扯扯。为何尚不肯动手 」长老叫监寺道:「大木已到。为何还不动手 」监寺慢慢地走到井边。再一看时。忽见一段木头高出水面。方吃了一惊。暗里想道:「济颠的神通。真不可思议矣!」忙命匠工系下去。将绳上的勾子。勾在木上。然后命匠工在转轮上扯将上来。扯起来的木头。都有五六尺。围圆七八丈长短。扯了一株。又是一株冒出头来。长老向济颠问道:「这大木有多少颗数 」济颠道:「长老不要问。只叫匠人来算一算。要用多少。只管取。若够用了。就罢。也不可浪费。」长老因叫匠人估计。那几颗为梁。那几颗为柱。到六七十颗。匠人道:「已够用了。」只说得一声够了。井中便没得再冒起来了。合寺僧众皆惊以为神。这净慈寺自有了这些大木。不一二年间。殿宇楼台。僧房方丈。已造就得齐齐整整。比从前更觉辉煌。

这一日。济颠正在雷锋塔下水云间中。同常长老两个吃酒。忽见寺里的火工寻着来道:「长老叫我寻你吃酒。快去快去。」济颠听是长老寻他。遂别了常长老。忙忙回寺。来见长老道:「火工说长老呼唤弟子。不知有何法旨 」长老道:「我见寺院已次第将成。心下稍安。故买酒请你。不道你已吃了酒来。不知你还吃得下否 」

济颠笑道:「我闻昔日孔圣人有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前日已为佛家添了两句道:「酒不厌多。吃不厌醉。」有便即请拿来。怎么吃不下 」长老听了大喜道:「酒尚未饮。早已参破真禅。妙妙妙!」叫侍者取出酒来。济颠见了酒。就像未曾吃过的。拿上手甜甜蜜蜜。又是十余碗。一面吃。一面说道:「寺中多亏请得长老来作主。叫我相帮。今已成个模样。只有两廊影壁。尚未曾画。是个未了。弟子放心不下。」长老道:「你既放心不下。何不再化一个显宦。成全了也好。」济颠道:「长老可叫个监寺取出缘簿来查查。看临安显宦还有何人。不曾布施 」监寺查来查去。只有新任王巡抚。未曾布施。济颠道:「未曾布施。等我去化他。必要他喜舍三千贯。为画壁之用。方才饶他。」长老听说。皱着眉摇头道:「这官万万不可去缠他。不但不肯布施。只怕还要惹出祸来。」济颠问道:「这是为何 」长老道:「你还不知。我闻得此官。原是个穷秀才。未得第时。常到寺院里投斋。每每被僧人躲避。不供斋饭。及戏侮他。他所以大恨和尚。曾怒题寺壁道:「遇客头如鳖。逢斋项似鹅。」这等怀恨。去化他何益 」济颠道:「不妨事。他偏怀嗔。我偏要去化他!」

众僧劝不住。济颠竟带着酒兴。疯疯颠颠。一迳走到巡抚府前。远远立在宣化桥上。探头探脑的张望。却值王巡抚坐在厅上。看见了大怒道:「我一个宪府。甚么僧人竟敢这等大胆。在此探望 」遂吩咐衙役:「捉他进来!」那三四个衙役领命。一齐走到桥上。将济颠一把捉住。到厅上跪下。巡抚拍案大骂道:「你这和尚怎敢大胆。立在我府前外桥上探头探脑的张望 」济颠道:「大人的衙门外。大家可以站。为何只有我不可在衙门外站一站 」巡抚拍桌骂道:「大胆!」济颠道:「怎么

佛教居士往生真实故事

我这一站就是大胆 」巡抚道:「你还强辩!别人稍站便走。而你这丐和尚不仅站了半天不走。还探头向内张望。难道这不是大胆 」济颠道:「小僧因要求见相公。怕无人肯通报。故不得已在此张望。」巡抚道:「你有何事要来见我 」济颠道:「闻知相公恼和尚。故特来解释!」巡抚道:「你何由知我恼和尚。你又有些甚么解释 」济颠道:「小僧也不敢解释。只有一节因缘。说与相公。求相公自省。」巡抚道:「你且说来。说得好。免你责罚。说得不好。加倍用刑!」济颠道:「昔日苏东坡与秦少游。黄鲁直。佛印禅师。四人共饮。东坡行下了一令。要大家作对子助兴。作对子的重点:前面一句是要一件落地无声之物。中间二句是要有两个古人。最后要结诗二句。要说得有情有理。又要贯串。如不能者罚。」那时旁边看的人。都替济颠耽忧。济颠却不慌不忙的。屈着指头道。相公听着:

「苏东坡说道:「笔毫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鲍叔。因何不种竹 鲍叔曰:只须两三竿。清风自然足。」

秦少游说道:「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白起问廉颇。如何不养鹅 廉颇曰:白毛铺绿水。红掌戏清波。」

黄鲁直说道:「蛀屑落地无声。抬头看孔子。孔子问颜回。因何不种梅 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佛印禅师说道:「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宝光问维摩。僧行近如何 维摩曰:遇客头如鳖。逢斋项似鹅。」」

王巡抚听了。打动当年心事。忍不住大笑起来道:「妙语参禅。大有可思!且问你是那寺僧人 叫甚名字 」济颠道:「小僧乃净慈寺书记。法名道济的便是。」王巡抚大喜道:「原来就是做榜文。叫通天耳的济书记。果是名下无虚。快请起来相见!」重新相见过。就邀入后厅。命人整酒相留。巡抚亲陪。二人吃到投机处。济颠方说道:「敝寺因遭风火。今蒙圣主并宰官之力。重建一新。惟有两廊影壁未完。要求相公慨然乐助。」巡抚道:「下官到任未久。恐不能多。既济师来募。自然有助。」因天色已晚。就留济颠宿了。到次早便整办俸钞三千贯。叫人押着。送到净慈寺来。济颠方谢别巡抚。一同回寺。不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同分解。

评述:

一。我为了给长老起信。醉后即提笔写了一道榜文。长老见此榜文甚为高兴。赞道:「大有文章。不是盖的!」便将榜文挂在山门。让过往行人见了能发心布施。好重盖净慈寺。事后。虽日日有人送钱粮布施。但杯水车薪。救不得这遍大火。我道:「要化个大施主。非布施上千上万不行!」遂叫人另抄一份榜文以备。

二。挂文将七日。我大显神通。夜里闯入皇上梦中化缘。那夜皇上梦游西湖之上。看见诸佛菩萨。俱露处净慈寺中。并见山门上一道榜文。文内又有「上叩九阍。直欲叫通天耳。希一人发心。冀万人效力」之句。正暗示天子须行此善举。皇上醒后派人来访。果然梦中非幻。确有此事。龙心大喜。慨施三万贯钱。济颠神通广大。具有先知。故耍此一笔。让天子也亲近佛法。种下菩提善根。

三。各官府财主见皇上布施三万贯。也争先恐后。齐慷慨布施。一时万物云集。米粮充裕。众僧大喜。正是:失去净慈寺。换得粮银库。锦上添花有。雪中送炭无

四。万物齐备。独缺建寺大木梁。松长老心中闷闷。匠人又道:「要此等大木。四川才有。纵四川买了。要运到此处。又无货柜车。也没怪手拖。如何办 」我道:「既有心做事。天也叫开了;四川虽远。不过

佛教故事堕胎的危害

只在地下。」正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西天虽远。家住如来。

五。我自甘负责到四川采购木梁一事。喝醉了酒。睡了三日才醒来 长老问道:「那里去 」我道:「采购去!」又问:「如此自告奋勇。莫非贪图回扣 有无被木材商请到酒家喝酒去 」济颠道:「回扣倒无。喝酒却有。但都出酒吐光了。不算贪污 」害长老无法处置!

六。胡言醉语。一觉醒来。却若有其事。大呼「木材已由海底运来。在大殿前的「醒心井」中。此井与海相通!」听了这些。莫非神话连篇 非也。人身有个「醒心井」。海底在屁下。有尿水。粪土。这个方便之门。长有一大栋梁本根。上可树为龙柱(脊髓骨)。下可通达九幽冥府。人心一醒。精不泄。气不散。自可造个七层塔。再加上几根「排骨架」(鹰架)。即成了。

七。不多不少。六七十柱已可作栋梁。不贪即止。免本的也须节制。公司的电话少打!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93874.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济公活佛传奇录十四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读书」济公活佛传奇录十四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604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