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迦毘罗城的悲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迦毘罗城的悲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
佛教珍惜当下的故事
题: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迦毘罗城的悲运
迦毘罗城的悲运
佛陀应身的年龄。随着春花秋月在增加;佛陀的态度。更慈和、更沉着、更庄严。 外面有异教徒的迫害。内部有提婆达多的捣乱。伟大宗教家的佛陀。虽能使异教徒的迫害。徒然显出其笨拙和愚昧;提婆达多的捣乱。徒然是自取灭亡;但世间上绝不会因此就相安无事。这个世间是光明与黑暗的世间。是善与恶、佛与魔的世间。娑婆世界上永远是不会没有问题。 佛陀对宇宙观的说明是成住坏空的相续。对人生观的看法是生老病死的轮回。世间上的一切森罗万象。没有一项能脱出佛陀对宇宙和人生所下的定律! 佛陀早就知道一件不幸的事情终会到来。这与佛陀本身虽然无关;但与佛陀的祖国却有存亡的关系。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时常发生战争。大小国家林立。做王的人总是有占领他国的野心。 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国。因为近邻强大的憍萨弥罗国的兴起。常常威胁其安全。好在憍萨弥罗国的波斯匿大王受佛陀的感化。自他皈依佛陀以后。就从未想到要发动战争。 而且。迦毗罗卫国自从净饭大王逝世以后。王族中英勇的摩诃那摩大将继承政权。因此。迦毗罗卫国还能维持着小康的局面。可是世间法总是无常变幻的。那还是波斯匿王没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向释迦族的女子求婚。释迦族中一面自尊心很强。觉得自己是优等种族。不肯把女子嫁于他族;但一面又畏惧波斯匿王的势力。那时王族的摩诃那摩就自告奋勇的说道: “万事皆由我来负责。给波斯匿王发怒起来很是麻烦。在军事上我们是不能胜过他。在政治上我们没有他的国家安定。我想出一个办法。我家中女侍奴隶之中。有一个叫做末利的女孩。十分美丽。就说她是我的女儿。把她嫁给波斯匿王!” 就是这样。波斯匿王把末利立为第一夫人。迦留陀夷常称她是天下第一美人。 佛陀成道后知道这件事。对于用欺骗的手段来做人。来从事政治。其结果一定是非常不幸。佛陀深深不以为然。佛陀认为欺骗的种子种下去以后。迟早总要结出灾难的果实。 末利夫人在波斯匿王很多妃子中被立为第一夫人。波斯匿王就是因为她是释迦族中的王女。 末利夫人生了孩子叫做琉璃太子。到琉璃太子八岁的时候。奉他父亲波斯匿王的命令。到射术有名的迦毗罗国来学射。 那时。适值迦毗罗城新建成一个巍峨堂皇的讲堂迎接佛陀说法。释迦族中把讲堂当为神圣之地。敷设整齐的坐具。挂着美观的幡盖。洒出芬芳的香汁。燃烧名贵的檀香。准备等候佛陀的圣驾光临。 琉璃太子和其他的孩童一起在讲堂中游玩。释迦族中的人见到他时大怒。认为女侍奴隶所生养的孩子走入讲堂。污秽了圣地。著令把琉璃太子早日送回。凡是琉璃太子在讲堂中足迹所到之处。一律掘土七尺。重换净土。琉璃太子知道后大怒。他发誓说道: “等我做王的时候。一定要消灭释迦族。” 佛陀回国说法时。知道这件事。觉得释迦族在形式上这样过份自高自大。国家的前途一定会自取败亡。 佛陀是体悟宇宙真理的圣者。他要顺着法性生活。他对不幸的人不是没有慈悲。他知道真理是不应该执着。不应该分有你我的。但人间的佛陀。他的心里仍然是热爱着祖国。 众缘和合。不幸与灾难的果实真的快要成熟。 有一天。波斯匿王出外巡视。琉璃太子和叛逆的迦梨耶那大臣忽然集合军队就把王的侍卫杀死。夺去王冠与王所佩的宝剑。 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见到侍卫被杀是出于琉璃太子之手。大为惊慌。他懊悔似的对末利夫人说道: “早知如此。快点将王位传给他就好。” 末利夫人用种种好话安慰波斯匿王。劝他先到迦毗罗卫国暂避琉璃太子的锋芒。 波斯匿王的年龄已八十岁。不久因病死在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中用王者的葬礼将他厚葬。 琉璃太子知道父王死讯以后。认为今后应是自己的世界。他就公然的宣布继承王位。他的哥哥只陀太子他都不放在眼中。 迦毗罗卫国的悲运就这样的注定而不能避免
佛教禪宗故事
。 琉璃王有一天问大臣们道: “如果有人侮辱尊贵的国王。轻视国王是不净的人。他的罪应该如何处罚?” “他的罪应该万死!”众大臣的回答。 因此。琉璃王坚决的发出宣言道: “释迦族伤害我的自尊心。侮辱我的人格。把我看为不净的人。他们罪该万死。我一定要讨伐释迦族!” 琉璃王要征讨迦毗罗卫国的风声传出以后。释迦族中得悉这个
佛教故事人死后的悔悟
情报。异常惊慌! 当佛陀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认为这是迦毗罗卫国人民共业的果报成熟。佛陀叫人不要造业。播下种子一定会有现行。佛陀能救人。但人的业报不能不受。有罪业的人。不忏除前愆。佛陀虽可救度一时。但最后他还是要受完业报。 佛陀想到为了祖国。只有尽心帮忙。因此就独自的离开大众。一个人在琉璃王军队必定经过的道中一棵枯树之下静坐。等待琉璃王和他的军队。 琉璃王对佛陀没有好感。但想到他是佛陀。不下车不行。因此勉强的下
哈佛教授谈中国寓言故事
车说道: “佛陀!那边的山上有枝叶繁茂的大树。坐在那边才荫凉。这棵大树已枯萎凋零。坐在这儿给太阳晒。非常不好。” 佛陀威严的回答琉璃王道: “你说得不错。但是。亲族之荫。更胜余荫。” 虽然是凶恶残暴的琉璃王。听到佛陀这慈悲的声音。也不能不感动。佛陀的话中是指他要灭亡迦毗罗卫国和释迦族。祖国和亲族之荫都没有。还要其他的甚么荫呢?因此琉璃王心中想:过去。国与国用兵。遇到沙门。总是回兵。何况现在遇到佛陀?他这么想后。就告诉佛陀愿意即刻下令回军。 琉璃王回军后。佛陀没有欢喜。更没有兴奋。他知道因果、业。是世间上自然的法则。 不久。琉璃王第二次又带兵征伐迦毗罗卫国。途中又遇到佛陀坐在枯树之下。只得再回军;当第三次琉璃王再出兵的时候。还是遇到佛陀坐在枯树之下。他仍然下令回军;琉璃王第四度出军时。佛陀知道释迦族共业的果报是不可避免。也就回去。他对迦毗罗卫国的人不忏悔觉悟。致有今日的危难。很表惋惜。又很同情。 阿难看到佛陀像有甚么事情放在心中。就很恭敬的问道: “佛陀!自从我跟随您出家学道以来。我从来没有见过您的面容。像今日这样的不高兴和没有精神。” 佛陀轻轻的回答道: “阿难!七天之内。释迦族中要遭遇悲运。佛陀面容颜色的改变。是为国家和亲族服丧!” 目犍连尊者进言道: “佛陀!为了营救迦罗毗罗城。我们应该出力帮忙!” 佛陀看看目犍连尊者。然后就用仁慈的口吻说道: “目犍连!释迦族中受宿世的罪业之报。这是因缘果。你不能为他们代受!” 目犍连尊者凭着自己的神通。对佛陀的话不能完全接受。他要发起保卫迦毗罗卫国的运动。 琉璃王第四度出军。包围了迦毗罗城。 目犍连先以神通力营救城中的人民。用钵盛装五百人的释迦族从天空出来。出得城来一看。五百人都化为血水。到这时候目犍连尊者才真正觉悟到佛陀所说因果法则的真理不可违背。就是神通也敌不过业力。 释迦族退在城中。关闭城门。起初还能以射术制敌。但后来觉得敌众我寡。逐渐的感到不支。 琉璃王传令对迦毗罗城中的臣民说道: “开城门的人。赦免他的死罪。反而有赏;否则。城破之日。血洗全城!” 城中的臣民。互相计议。有的主张开城投降。有的主张抵抗到底。有的则忙着私自逃命。大家都不听指挥。摩诃那摩到这时候也无法统领大众。 在这紧要的关头。有一个只十五岁的少年。名叫奢摩。自告奋勇的从军参战。他听说琉璃王亲自在城外督促指挥攻城。即刻爬上城楼。他的射术神出鬼没。敌人四散奔逃。琉璃王逃入地洞之下才免去危险。但释迦族中这时有人批评奢摩是匹夫之勇。少年的奢摩大怒。他也出城向别国逃亡。 留在迦毗罗城中的人都是一些无勇无谋之人。 主张降与主张战的人分成两派。会议的结果是开城门投降的人多;当城门开放的时候。琉璃王带领那些如虎如狼的部下入城。琉璃王入城以后。把守卫城门最坚强的五百人杀死。把主战的三万人生擒俘虏。琉璃王要想杀死这么多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即刻下令预备把这三万人的足埋在土中用大象来践踏而死。 这样的死法是非常的凄惨。因此摩诃那摩执政不忍的对琉璃王说道: “不管怎么说。名义上你总是我的孙子。现在最后我对你有一个要求!” “甚么要求呢?”琉璃王目光炯炯的
佛教故事讲阴间
问。 摩诃那摩说道: “现在你要杀死这么多的人。很不容易。我要求你把他们放去一部份。让我潜到水底下去。你就叫他们逃命。等我从水底下上来。没有逃得及的。请你再杀!” 琉璃王大笑着说道: “这很有趣。我答应。你就下水去吧!” 当摩诃那摩潜入水中的时候。琉璃王当即下令准许大家逃命。逃命的人互相撞击。奔走呼号。有的跌倒。有的从身上而过。那凄惨的现象真不忍目睹。但琉璃王却笑着以为好玩。当三万人奔逃的所余不多时。琉璃王才着急起来。他奇怪摩诃那摩怎么这样长久的时间都不出水。 琉璃王命令一个水手到水中去调查。 潜水的人上来流着泪。感动的说道: “启禀大王!摩诃那摩王爷是永不会出来。他为了帮助救济他人的生命。把头发缚在树根上。抱着树根死了!” 残暴的琉璃王。到这时候才黯然的没有开口。 摩诃那摩的孙儿。波斯匿王的太子琉璃王。就这样占有了迦毗罗卫国。 琉璃王极为专横。后来杀死他的长兄只陀太子。疏远谏臣。怠于政治。不久。宫城忽然被火焚烧。琉璃王和他的爱妃都被大火烧死。这时。已向佛陀忏悔皈依的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受着情势的需要。就把憍萨弥罗国和迦毗罗卫国归入自己的版图。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0/103260.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迦毘罗城的悲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迦毘罗城的悲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