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十大比丘弟子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舍利弗」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十大比丘弟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十大比丘弟子
十大比丘弟子
佛陀的弟子。有在家与出家之分。在家的弟子。千千万万。其数之多。很难用数目去统计。就是出家的弟子。光是证得阿罗汉果的常随众的比丘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之多。其他分散在各地的以及后来出家证果的尚不算在内。在这些弟子中。更有最特出的所谓十大比丘弟子。 十大弟子。各有专长。他们所修学的道行。各有各的成就。被人公认的是: 舍利弗 ──智慧第一 目犍连 ──神通第一 富楼那 ──说法第一 须菩提 ──解空第一 迦旃延 ──论议第一 大迦叶 ──头陀第一 阿那律 ──天眼第一 优波离 ──持戒第一 阿难陀 ──多闻第一 罗侯罗 ──密行第一 这十位尊者。帮助佛陀教法的宣扬。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直到今日。他们和佛陀同样的令我们后人景仰! 现在简单的把他们的事迹叙述如下:
智慧第一舍利弗
舍利弗是佛陀的首座弟子。佛陀最信任的就是他。当罗侯罗年幼的时候。佛陀曾叫罗侯罗拜他为师。跟他受沙弥戒;祇园精舍建立时。奉佛陀的慈命前去督促工程的也是舍利弗。在北方的舍卫城。佛陀的法驾尚未到达。他就能先把外道慑伏。著令他们等候皈依佛陀。 说起舍利弗的智慧。据传当他母亲怀妊的时候。忽然就变得智慧过人。在当时婆罗门教中最负盛名的雄辩家就是舍利弗的母舅拘絺罗(长爪梵志)。在辩论时他都辩不过舍利弗的母亲。舍利弗在没有出世以前。他的母舅和母亲就觉察到他将来一定不是一个寻常的人物。 后来长爪梵志皈依佛陀。就是因为他知道他的外甥。如果不是遇到大觉完人。他不会拜他为师。就因为他能信任舍利弗这一点。所以他才勇敢的舍去迷妄。皈投到佛陀的座下。 舍利弗的智慧虽然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百依百顺。从来没有对佛陀的教示。生过反感。 有一次舍利弗带领沙弥的罗侯罗从外面托钵乞食回来。佛陀见到罗侯罗的面色很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气。佛陀叫他到身旁。问他有什么事感到不能满足。 少年的罗侯罗。低着头含羞的告诉佛陀说道: “佛陀!上座和中座比丘。到外面托钵乞食。信众们都布施上等的美味。我们初进道的沙弥。信众们在米饭中总用胡麻渣和野菜渗合起来布施给我们。人的身体。对于饮食是不分年龄和戒行。都有同样的需要。我们的长老们在他们的受用之外。却不顾我们。让信众对于供养生起分别的心。佛陀!吃了胡麻油。和酥酪。身体健康。才能增长力气。才能安心修行;但我们每日只吃些胡麻渣和野菜。营养不足。老感觉身体困倦。如何能精进修行?” 佛陀听罗侯罗这么一说。当即制止他。用教训的口气说道: “这样的事情并不要你说。如果想到我们在修行时。能够受到信众一麻一麦的供养。已经算是过份了。” 虽然佛陀是这样教示罗侯罗。但佛陀知道信众们对沙门是这样分别的供养。心中很不欢喜。 佛陀叫罗侯罗走后。又再把舍利弗请来。佛陀和颜悦色的对舍利弗说道: “舍利弗!你今天受了不净食。你知道吗?” 舍利弗一听大惊。赶快把当日所受的饮食从肚中吐出来。他对佛陀禀告道: “佛陀!自从我皈依佛陀以来。我就依着佛陀的乞食法而去行化。我不敢不依佛陀的乞食法而另外行乞。” 佛陀向舍利弗讲说六和敬的僧团。长老应如何爱护关怀年少的比丘或沙弥。舍利弗一点不平之气都没有。他对佛陀的教法只有感恩的接受。 佛陀以后更加信任嘉许舍利弗。 除佛陀外。舍利弗在僧团中是最受尊敬的人。 舍利弗渐渐的年老。有一次在祇园精舍结夏安居以后。为着宣扬佛法。他请求佛陀准许他出外云游旅行。佛陀当即很欢喜的允许。并褒奖舍利弗乐于利人的心。但当舍利弗走出祇园精舍不久。一个比丘走到佛陀的座前说道: “佛陀!舍利弗不是为弘法才去旅行的。他是因为侮辱我。对我感到惭愧。才出外去旅行。” 佛陀最不喜欢人在背后毁谤他人。所以一听之下。即刻着人去把舍利弗追回。并招呼阿难。把大众一起集合在讲堂中。大家不知为甚么要集合。舍利弗也不知为甚么佛陀又叫他回来。大家心中都感到不可思议。 佛陀见到舍利弗归来时。很严肃的在大众前问舍利弗道: “舍利弗!你去后不久。有一个比丘来说你侮辱他以后才出外旅行的。是真有这样的事吗?” 舍利弗温和而恭敬的答道: “佛陀!我从生下来到今天已将近八十岁的年龄。在我的记忆里。没有杀害过生命。没有妄说过语言。除去为真理宣扬。从没有为私人利害得失和他人论短较长。今天是安居最后的日子。三个月来。我日日忏悔。我的心像碧波一样的澄清。在这个时候。我那里会轻视他人? “佛陀!大地上的泥土是最能忍辱的。无论甚么不净的东西加之于他。他都不会拒绝。粪便、脓血、痰唾。他都甘受如饴;我今日的心。可以向佛陀表白。好像大地似的愿意忍辱而不愿违逆人意。 “佛陀!清清的水流。不管好的东西。或是坏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把他洗净。我没有憎爱之念。我的心今日好像水流一样。 “佛陀!扫帚是用来扫除尘埃。当扫除的时候。是不会选择好恶。我今日的心。实在没有生起好恶的分别。 “佛陀!受您的教示。住于正念的我。绝对不会轻视其他的比丘。我对佛陀这么说。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事。那个比丘也知道他自己的事。如果是我的过失。我愿向那位比丘忏悔。以便消除我良心上的谴责。” 将近八十岁的舍利弗。对佛陀不亢不卑的作这样如实的禀告。听话的大众。没有一个不被感动。 佛陀对那位毁谤舍利弗的比丘说道: “你毁谤长老的过失。现在不能不忏悔。你没有为僧团的和合设想。你有心要使僧团生起纷争。你假使不诚实的悔过。你的头脑将会分裂!” 毁谤舍利弗的比丘。立刻跪在佛陀的座前。对佛陀恳求道: “佛陀!请求慈悲怜愍我。给我忏悔新生的机会!” 佛陀庄严的说道: “你去向舍利弗忏悔!” 那个比丘俯伏低头的跪在舍利弗的面前。舍利弗用手抚摸着那个比丘的头。慈祥的说道: “比丘!忏悔在佛陀的教法中。其效是非常之大。人能悔过。能够改往修来。实是很大的善事。我接受你的忏悔。你以后再也不要犯罪!” 舍利弗的态度。舍利弗的话语。听的人都大为感动。 有一次佛陀带领弟子出外游行布教回到舍卫城时。被大众讥为六群比丘的弟子们。已先佛陀和大众到达祇园精舍而占有比较好的坐卧处。并且还对人说: “这是我们师父的。这是我们应有的地方。” 舍利弗在佛陀回来以后。也赶到祇园精舍。见他过去的坐卧处都给六群比丘占去了。舍利弗没有办法。就在树下静坐了一夜。佛陀早晨起来。听到树下有咳嗽的声音。佛陀问道: “谁在那里?怎么不在室内静坐?” 年老的舍利弗回答道: “佛陀!是我舍利弗。因为昨天跟随佛陀回来的人很多。精舍都被住满。我在树下住一宿没有关系。” 佛陀听后。就此因缘。对比丘们说法道: “诸比丘!我问你们。在我的教团中。要甚么样的人才可以受上等的床座。上等的水。上等的饮食呢?” 比丘们有的说要由刹帝利或婆罗门出家的才可以。有的说要持律修行者才可以。有的说要布教说法者才可以。最后。佛陀庄严的对诸比丘说道: “诸比丘!往昔在雪山中有鹧鸪、猿猴、大象同在一起。他们虽是朋友。但不互相尊敬。后来觉察这样不对。才对年龄最长的恭敬。依他的教诫。这样。他们身坏命终时。都转生善处。诸比丘!你们要崇敬法腊的年老者。在现世受人称赞。后世也才能生在善处。诸比丘!我的教法中。没有阶级的高低。但我的教法中有法腊戒长的长老。你们要奉事礼拜。供养。长老们是应受第一的床座。第一的水。第一的饮食。” 佛陀的法语。舍利弗听了很感激。诸比丘听了也很感动! 舍利弗的老友目犍连。有一次在布教的途中被裸形外道暗害。舍利弗得知这个消息。心中很伤感。 佛陀知道目犍连被裸形外道暗害。心中也很难过。佛陀从巴连弗城渡过恒河。到毗舍离城附近竹芳村的树林。告诉大众说。三月后自己要进入涅槃。大家一听。像天崩地裂一声。都感到宇宙眩转起来。其悲哀的程度。比父母死亡犹有过之。 佛陀在这三月中。到祇园精舍、竹林精舍、重阁讲堂、瞿师多精舍、鹿母讲堂等地巡回一次。佛陀想在涅槃以前。希望相逢的人和他相逢一下。希望要讲的话讲一下。就在这时候。舍利弗想先要涅槃。有一日。他在禅定中想:‘过去的诸佛。他上首的弟子。都是在佛陀以前进入涅槃。现在佛陀涅槃的日期渐渐到了。我是应该先佛陀而进入涅槃比较好。' 舍利弗心下这么想。他即刻走到佛陀的座前。跪下来说道: “佛陀!我现在想进入涅槃。请佛陀允许!” 佛陀注视舍利弗。好久。才说道: “舍利弗!你为甚么要这么快就进入涅槃?” 舍利弗禁不住伤感的样子回答道: “佛陀!我听说在最近的不久。您就要进入涅槃。我是不忍心见佛陀涅槃的。而且。我常常听佛陀这么说。过去的诸佛。他上首的弟子。必先于佛陀之前涅槃。我想。现在正是我进入涅槃的时候。我恳求佛陀允许!” 佛陀又再问道: “舍利弗!你知道你要涅槃的时候。但你要在甚么地方涅槃呢?” “我的故乡迦罗臂拏迦村。我百岁的母亲还健在。我想见到母亲。在生养我的房中进入涅槃。” “我不禁止你。舍利弗!你可以照你的想法去做。不过。你是我弟子中无比的弟子。你走的时候跟大家最后说些教示吧!” 佛陀命令阿难。集合比丘大众送舍利弗。而且舍利弗也要向大众说告别的言辞。大家都很快的集合而来。舍利弗先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从过去生中。就希望能值遇佛陀住世的时代。我终于满足我的愿望。我没有比遇到佛陀再欢喜的事。几十年来。承受佛陀的慈悲教导。使愚痴的我得开慧眼。获证圣果。天下的言词。也道不尽我内心的欢喜和感激。现在。我去世的时候近了。我马上就要舍弃世间上的束缚。可以进入自由自在的境界。我像负了很远的重荷。现在就要放下来的人。解脱五体的束缚。不受诸有的苦恼。这是我和佛陀最后的告别。佛陀!请接受我的顶礼!” 舍利弗合掌顶礼。空气非常静默。严肃。 佛陀点点头。舍利弗静静的站起来向外退出。直等到看不到佛陀的时候。才转身而去。 诸比丘都捧着香华送舍利弗。这是寂静、庄严的行列。流着眼泪的人也不少。 舍利弗走了一程。对大家说道: “请大家在此止步。不要再送了。只要均头沙弥跟我来就好。各位请回。自己修行要紧。希望努力精进脱离忧苦的境界。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上。实在是很稀有的。好像优昙钵罗花的开放。要几千万万年才能遇到一次。人生是难得的。正确纯洁的信心更难养成。我们能够出家。能够听闻佛陀的正法。更是百千万亿身中稀有的事。希望大家更进一步来精进。诸行无常。更战胜这个苦。到达无我涅槃的境地。那才是我们永远的归宿。那才是一个寂静安乐的世界。” 舍利弗说法的时候。大家想到这是舍
神通第一目犍连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神通第一! 当初他和舍利弗尊者同是婆罗门的种姓。听闻佛陀的因缘法而带领一百弟子和舍利弗同时皈依佛陀。 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座下。是最激进的弟子。凡是推动佛法遇到阻力的时候。他是最反对妥协忍让的人。他有神通。和外道斗法是百战百胜。 但是。神通不是根本之法。佛陀常常呵斥自恃神通的弟子。因为神通对于了生脱死毫无关系。 目犍连尊者不听佛陀的指示。迦毗罗城被围困时。他以神通往救释迦族。结果他才知道神通敌不过业果。最后他为了布教殉难。神通不能救他。这正是他现身说法。给
说法第一富楼那
富楼那尊者在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是说法第一! 佛陀的弟子中有着美妙的言辞。深厚的信心和威仪的态度。到处帮助佛陀宣化。受人热烈欢迎的比丘。其数实在很多。而富楼那能在大众中被大家推举为说法第一。这说明富楼那尊者说法不但有美妙的言辞。深厚的信心和威仪的态度。而且他更有布教家的精神。 有一次。富楼那尊者在听完佛陀的一座经后。等大家散去。就很恭敬的跪在佛陀座前。向佛陀顶礼后说道: “佛陀!我们做弟子的人。能有佛陀做我们的老师。奉行正法。真感到机缘的难遇。和无上的荣幸。我想。我和大家皈依佛陀。不是为了生活上的衣食问题。也不是为了把佛陀的教团当做我们避难的乐园。我们是为了救自己永久的慧命。宣扬佛陀的正法于人间。利益一切众生。才是我们的职志。我现在请求佛陀慈悲。允许我到输卢那国去布教!” 佛陀听富楼那说后。很欢喜他的请求。但伟大布教家的佛陀。知道布教的艰难。就照实告诉他道: “富楼那!教化众生。利己利人、宣扬正法。我很嘉许你的志愿。但是我又不能不告诉你。布教不一定要到输卢那国去。你最好另外选择一个教区。明天就启程。我们欢送你!” 富楼那不明白佛陀的意思。怀疑的望望慈祥的佛陀。说道: “佛陀!弟子不明白佛陀的意思。凡是有众生可度的地方。不是都可以去布教吗?现在弟子发愿到佛化尚未普及的输卢那国去布教。佛陀为甚么要叫我另换其他的教区呢?” 佛陀解释道: “富楼那!我告诉你。输卢那国是一个偏僻的小国。因为交通的不便。那里的文化还没有发达。民性非常暴戾。打骂成为风习。外国去的人。很容易在那里丧身失命。你现在要去那样的地方布教。难道是不怕危险吗?” 富楼那给佛陀的话一说。反而微笑着。坚决有力的表明他的志愿道: “佛陀!您老人家慈悲爱护我们弟子。我们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感激。我为了感谢佛陀的恩惠。我更欢喜愿意把我区区的一切奉献给佛陀。奉献给正法和一切众生。我正是因为输卢那国是一个边地的野蛮国家。没有人发心前去教化他们。所以我才觉得非要到那边去传教不可。到那边去。我知道有一切危险随时会加之于我。但为了正法的宣扬。区区我的个人安危。实在不值得去顾虑。请佛陀慈悲允许。让佛陀之光庇护我。准我前去开辟人间的净土吧!” 佛陀面容放射出慈祥之光。感动并高兴富楼那为法忘躯的精神。但佛陀仍想试试富楼那有多大的毅力。所以又很亲切的问道: “富楼那!你说得一点不错。做佛陀的弟子。布教和修行是第一!不过。我要问你。你到输卢那国去布教。假若他们不肯接受你的教导。破口大骂你。你的感觉如何呢?” 富楼那没有考虑的回答道: “佛陀!他们骂我。我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毕竟还不完全是野蛮的人。光是骂我。还没有动用棍棒打我!” “假若他们用拳头、瓦石、棍棒打你呢?”佛陀又再慈悲的试问着。 “我仍然觉得他们很好。”富楼那回答:“因为他们只是用拳头、瓦石、棍棒打我。还没有忍心用刀杖刺伤我。” “假若他们用刀杖把你刺伤呢?” “我还是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还有人性。并没有残酷的把我打死。” “假若他们把你打死呢?”佛陀又再进一步追问。 “这我就要更感激他们。他们杀害我虚幻的色身。帮助我进入涅槃。帮助我以身命报答佛陀的恩惠。这对我虽无大妨碍。遗憾的就是这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佛陀大喜。称赞道: “富楼那!你不愧是佛陀的真弟子。修道、布教、学忍辱。你的心境都能平安。做佛陀的弟子。从事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要有你这样的精神。布教师应具十德: 一、善知法义德 二、能为宣说德 三、处众无畏德 四、辩才无碍德 五、方便巧说德 六、随法行法德 七、具足威仪德 八、勇猛精进德 九、身心无倦德 十、成就威力德 “富楼那!帮助佛陀宣扬真理。布教师的精神与肉体的素质同时重要。在精神方面。先要对三宝确立不动摇的信仰。再以慈悲、沉着、才智、健康为助;在肉体方面。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再以品行、风度、声音、辩才为助。你都已具备了这些条件。你可以到输卢那国去布教。我很放心也很欢喜你去!” 富楼那听完佛陀的开示。受到佛陀很大的鼓励。他很感动。加强了他对布教不退转的决心。他顶礼佛陀以后。在比丘们欢呼送别声中向输卢那国而去。 不久。富楼那在输卢那国收有五百弟子。建有五百伽蓝。他在僧团中说法第一的美誉就这样传开出去了。 富楼那尊者不是只求自利的人。他精进佛道。勇猛修行。有一次佛陀特别告诉他成就菩萨的四种法门。佛陀道: “富楼那!修学佛道的比丘。先要成就菩萨四法。才能于正法中得不退转。是那四法呢? “第一、听到未曾听过的法门。思量义理。不可即刻批评。 “第二、希求多闻。深生欲心;于空闲处。深生乐心;求断嗔恚。修集慈观;为断贪欲。修不净观;为断愚痴。修因缘观。 “第三、要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即能成就无依止智。对于一切法不念不分别。才能为众生宣说大法。 “第四、要广行布施。严持戒行。勇于忍辱。精进菩提。 “富楼那!你能成就此菩萨四法。当能常为诸佛称赞!” 富楼那尊者是佛陀座下的名布教家。因此很得佛陀的欢心。常受到佛陀的赞美!
解空第一须菩提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解空第一的是须菩提尊者。据说当须菩提出生的时候。他的家中就有空生的征兆。佛陀在般若会上。发挥究竟的空理。对它能彻底解悟的。也首推须菩提。 有一天。佛陀忽然不在僧团中。所有的人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去处。大家非常惊讶。阿那律以天眼观察。告诉大家说佛陀到忉利天去为母说法。大概要三个月的时间。佛陀才会回来。大家见不到佛陀。都非常的思念。每个弟子们都有一日三秋之感。 三个月过去。佛陀重降临人间。佛陀还未到达僧团时。知道的人都争先恐后的出去迎接。此刻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崛中缝衣。他知道佛陀下降人间。当即放下衣服想赶快去迎接。正在这时候。他忽然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法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种的和合。这是没有认识诸法的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如果要想见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大总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东西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作。一切法是空寂的。法性是无处不遍的。佛陀的法身是无处不在的。我皈依奉行佛陀的教法。我想不应该被事相所迷。' 须菩提因有这样认识。他就不去迎接佛陀。坐下来又再缝衣服。 佛陀的归来。在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第一个抢先迎接佛陀。她对佛陀说道: “佛陀!弟子莲花色首先前来迎接佛陀的圣驾。” 佛陀微笑着回答道: “莲花色!我的回来。迎接我的不能算你是第一人。须菩提尊者观察诸法的空性。才是真正迎接见到我的人。见法的人才能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 莲花色比丘尼听佛陀这么一说。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对宇宙人生真理的体会。自己很惭愧。还不及须菩提尊者。 有一次佛陀在般若会上。对须菩提说道: “须菩提!你很有辩才。深能体会真空的道理。你可以向在场聚会中的菩萨们。解说般若波罗蜜相应之法。满足他们的所学。是很好的事。” 佛陀这么说时。在座的会众心中都在猜想道:‘须菩提尊者是以自己的智慧辩才来宣说如是甚深之法呢?还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来宣说呢?' 须菩提知道会众中的心意。他就说道: “佛陀的慈命是不能违的。弟子们来说教。不论甚么深浅的教法。如果要能说得契理契机。这皆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说教。劝人修学。才能获证到法的本性。才能和法的实相相应。才能和佛陀的心意相通。我以佛陀的威神之力。现在来宣说修学菩萨道的般若波罗蜜多的相应之理。这不是以我的智慧辩才之力所能胜任。” 须菩提说后。顶礼佛陀。对佛陀禀告道: “佛陀!我受佛陀的敕命。来说明菩萨与般若波罗蜜多的相应之法。但是甚么法才名为菩萨呢?甚么法才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呢?我不见有法名为菩萨。也不见有法名为般若波罗蜜。即使这两个法的名称我也没有去分别。我以这样的认识来表达菩萨说般若波罗蜜的相应之法。佛陀!我能够满足菩萨们的所学吗?” 佛陀很欢喜的回答道: “须菩提!菩萨只有名为菩萨。般若波罗蜜只有名为般若波罗蜜。所谓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的名称。亦只有名称而已。这个本是不生不灭。不过为了便于宣说才假为立名。这个假名。不是在内。不是在外。也不是在内外之间。本来就是不可得。譬如讲‘我'。亦唯有假名。‘我'的本体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有为的诸法。是如梦、如响、如影、如幻、如阳炙、如水中月的。可是。须菩提!菩萨要证得不生不灭。仍然要修学菩萨法与般若波罗蜜法的假名与假法。 “须菩提!菩萨修学般若波罗蜜。色受想行识的常与无常。乐与苦。我与无我。空与不空。有相与无相。有为与无为。垢与净。生与灭。善与恶。有漏与无漏。世间与出世间。轮回与涅槃。都是不可执着和分别的。其他一切诸法都是这样。 “须菩提!为甚么要这样呢?因为菩萨修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对诸法起分别之想。应住于空。住于无分别。菩萨修六波罗蜜等其他诸行。也是不见菩萨的名;不见般若波罗蜜。也不见般若波罗蜜的名。菩萨只有求一切智。知道一切是诸法的实相。而这个实相才是不垢不净的。 “假若菩萨能照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知道名相是权巧而假为安立。则对色受想行识和其他一切诸法。都不生起执着。对智慧不生执着。对神通也不起执着。对甚么都不生起执着。为甚么要对一切法都不执着呢?因为有执着就是不可得。 “须菩提!照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时。对一切法都不起执着时。才能增加完成六波罗蜜的修行。才能进入修行者的正位。才能住于不退的地位。具足神通。畅游佛国。化益众生。供养诸佛。庄严清净佛土。自己安住自在解脱的境界。 “须菩提!你有这样想吗?色。是菩萨吗?受想行识是菩萨吗?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萨吗?地水火风空识是菩萨吗?远离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地水火风空识的人是菩萨吗?” 须菩提回答道: “佛陀!这以上都不名为菩萨。” 佛陀明知故问而说道: “须菩提!你说这以上都不名为菩萨。这是甚么缘故呢?你可对诸修习菩萨法者说明。” “佛陀!本来所谓众生者。是不可知不可得的。不论什么菩萨也是如此。色受想行识是不可得。说有这个法。说没有这个法。远离这个法性都不名为菩萨。” 佛陀听须菩提的回答。很高兴的称赞道: “对啦!须菩提!所谓菩萨。所谓般若波罗蜜。皆是不可得。菩萨虽要修习。但本无修习。须菩提!我再问你。色受想行识等的诸法是菩萨义吗?” “佛陀!色受想行识等都不是菩萨义!”须菩提深有了解的回答。 佛陀又再很欢喜的嘉许须菩提道: “须菩提!你说得太对啦!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时。色受想行识等的诸法或常或无常。或有为或无为等。皆是不可得。菩萨应以海阔天空的心情去修习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你说你不见到菩萨与菩萨名的法。法与法界。法界与眼界。眼界与意界。这些相对的诸法并不是对立的。是甚么原因呢?离开有为而说无为这是不能够的。离开无为而说有为也不能成立的。须菩提!菩萨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不见甚么法。就能无诸恐怖;把心不停于法。就没有后悔的事。须菩提!菩萨的心的作用。也是不可得和不可知。因此。这个心。不停于任何一物。也才没有后悔的事。须菩提!如你所说。菩萨应如此修学般若波罗蜜。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也不得菩萨的名。这才真名菩萨。真名般若波罗蜜。这是为菩萨所说之教。” 须菩提对性空的真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解空第一的盛名就这样在僧团中受着大众的尊敬。
论议第一迦旃延
迦旃延尊者在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是论议第一! 真理不辩不明。迦旃延尊者能用很巧妙的方法。很简短的言辞。把问难的人说得心悦诚服。 有一次。迦旃延走在街上托钵行化的时候。迎面走来一婆罗门的修道者。他向迦旃延招呼以后就问道: “迦旃延尊者!今天巧遇到你真是难得的机缘。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希望你以客观的态度破除我的疑惑!” “你对甚么问题生起了疑惑!”迦旃延问。 “尊者!我看世间上。刹帝利与刹帝利相争。婆罗门与婆罗门相争。这是甚么原因才使他们相争呢?” “是贪欲在蛊惑!”迦旃延回答。 “婆罗门和婆罗门相争。刹帝利和刹帝利相争。是为了贪欲。那么。尊者!我再问你。你们沙门和沙门相争。又是为的甚么原因呢?” “是我见的执着!” 婆罗门的修道者闭起眼睛来想了一会。很满意迦旃延的回答。但他又再提出问题来问道: “尊者!你的回答很公正。不过。我想知道世间上什么人才能够离开贪欲与我见呢?” 迦旃延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现在舍卫城说法的我的老师佛陀。他是应供、正遍知、无上正觉者。他没有贪欲的烦恼。没有我见的执着。是人天的师范!” 婆罗门的修道者很感激迦旃延的说法。他当即要求他介绍皈依佛陀。作在家学佛的居士。 又有一次。也是有一位婆罗门的修道者。他听说迦旃延论议第一的大名很不服气。他从很遥远的地方特别赶来访问迦旃延。他想就以辩论来问倒迦旃延。他一见面就问道: “尊者!我听人说。本是婆罗门的迦旃延。现在作沙门。不再拜耆宿的婆罗门。不起座相迎。也不与座。我听了这么说。深不以为然。所以我特地来问你。假若是真的这样。我想这不是正法。是不应该的。” 迦旃延尊者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你说的是事实。由婆罗门皈依正遍知佛陀的我迦旃延。是不再向婆罗门的耆宿礼拜。这是很合乎法理。已经证得圣果的我。你不可用年龄的老少来衡量。假若是一个年龄八十或九十多的婆罗门。耽于爱欲。陷于贪嗔邪见之中。年龄虽长。这样的年龄有什么用呢?” 婆罗门给迦旃延这么一反问。无话可对。深感羞愧。他也舍弃邪见。请迦旃延介绍。皈依到大觉佛陀的座下。 迦旃延就是这么一位善于议论和巧说的尊者。和他谈话。不要几句。总会叫你心悦诚服的相信他的说法。 很多当时的外道。在迦旃延巧妙的议论之下改邪归正。接受佛法的信仰。 有一次。迦旃延在阿槃提国宣化佛法的途中。遇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啼哭。迦旃延看了后很不忍。怕她因为什么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就上前去问道: “妇人!是什么事使你伤心。在这里啼哭。告诉我。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妇人更是放声哭道: “你是不能帮助我解决困难的。告诉你有什么用呢?世间是不平等的。贫富如此的悬殊。我是一个苦命的穷人。一生都是受苦。我给贫穷的苦折磨得真不想活了。” 迦旃延很同情的开示她道: “妇人!你不要伤心。世间上穷人很多。不仅是你一个人。同时。穷人并不一定是苦或不幸。富人也不一定是快乐。你看那些拥有奴婢田宅的富人。他们仍然天天为贪欲烦恼受苦。为人只要能够平安的生活就好。贫穷有什么值得悲伤呢?” 妇人不耐烦的哭着说道: “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门。你能看得开世情而我不能。你要知道。我是一个大富人家的奴婢佣人。穷年累月的做着苦役。衣食不周。自由没有。而我那黑心的主人。悭贪暴恶。没有丝毫慈心。我们做事稍有差迟。打骂交加。想到我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这些痛苦都是由于贫穷所致。你想。我怎么不痛哭我的苦命呢?” “妇人!”迦旃延说道:“既然如此。你不用悲伤。我告诉解脱贫穷发财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你既是为贫穷受苦。那你可以把贫穷卖给别人!” “贫穷可以卖给别人?”妇人奇怪得叫起来。他问尊者道:“贫穷可以卖给别人。那么世间上就没有穷人了。有什么人肯得买穷呢?” “卖给我!”迦旃延回答。 “贫穷可以出卖。而且也有你肯买。不过世人不懂出卖贫穷的方法。” “要布施!”迦旃延开示道:“你要知道人生的贫富各有因缘。贫穷的人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和修福;富贵的人所以富贵。是前生有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和修福是卖贫买富最好的方法。” 妇人听后。智慧开朗。从此明白了致富之道。但她又苦着脸向迦旃延尊者问道: “你说得不错。我的确明白了发财的方法。不过。我极其贫困。我是一无所有的人。今此水瓶。还是我那爱财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么好布施呢?” 迦旃延尊者把自己的钵交给妇人说道: “你持此钵。取一点净水布施给我。” 妇人如教奉行。欢喜踊跃。后来妇人即升忉利天享乐。 迦旃延尊者长于议论。感化很多的人皈依三宝。奉行佛教。
头陀第一大迦叶
大迦叶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头陀第一! 头陀就是修习苦行的意思。凡是修苦行的人第一要选择空闲的地方。第二要过托钵乞食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处。第四要一日一餐。第五要乞食不择贫富。第六要守三衣钵具。第七要常坐树下思惟。第八要常在露地静坐。第九要穿着粪扫衣。第十要住于坟墓之处。修学头陀苦行的人就是要过这样简
天眼第一阿那律
阿那律尊者是佛陀比丘弟子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和摩诃那摩(摩诃男)是兄弟。同是甘露饭王所生的王子。当初他弟兄二人约定。兄不出家。弟即出家;弟不出家。则兄出家。后来阿那律和跋提王子等七人同时皈依佛陀。披剃出家做了沙门。 阿那律长得很英俊。没有出家时就有很多王族的少女希望嫁给他。但阿那律却不易为爱情女色动心。 出家以后。有一次阿那律从祇园精舍往拘萨罗国去的途中。路上没有比丘的宿处。没有办法。他只好向民间投宿。这人家有一位年轻的少女。 阿那律走到少女的门前说道: “天快黑了。路很远。想在贵府投宿一夜!” 少女一见大喜。即刻迎接阿那律入其内舍。阿那律尊者没有想到其它。他在内舍中结跏趺坐。一心的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点天明。以便赶路。 夜半。灯光渐渐的黯淡。朦胧的月色照在窗前。门声响处。年轻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温柔多情的说道: “你是一位沙门。我知道。但我见了你。怎样也压制不住我对你的爱情。近来有很多有名有财的长者婆罗门。向我求婚。都为我一一拒绝。但我看到你端正秀丽的容貌。我不怕羞的自愿将身许你。你就住在我的家中不要他去。” 阿那律尊者双目闭得紧紧。像高耸的山岳。巍然不动。少女即以手向前推动他。阿那律严肃的把眼睁开。他就庄严的诃斥欲的种种不净。少女生大惭愧。当即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作了在家优婆夷。 阿那律尊者虽然不为爱欲所迷的美名令人敬仰。但有一次当他听闻佛陀说法因疲倦而打瞌睡。遭受到佛陀的批评。 佛陀讲法以后。把阿那律尊者叫到身边。问道: “阿那律!你出家学道是为了畏惧王法恐怖盗贼吗?” “不是!”阿那律回答。 “那么。你为甚么要出家学道呢?” “为着厌离生老病死。解脱忧悲苦恼。” “我看你出家学道的信心很坚固。但是当我在说法的时候。又看到你在睡觉。” 阿那律跪下来。合掌说道: “佛陀!从今以后。尽形寿。我也绝不在佛陀的座前睡眠。希望慈悲的佛陀原谅我一次懈怠的愚痴。” 从此。阿那律从清晨到黄昏。从黑暗又到天明。他都用功办道。绝不睡眠。经过一段时间。阿那律的眼睛坏了。 佛陀很挂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告诉他道: “阿那律!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过了也是同样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座前已经宣过誓。我不能违背我的誓言!”阿那律恭敬的而又坚决的回答。 “你不要挂念这个。眼睛是大事。” 佛陀虽然慈悲的这么告诉阿那律。但阿那律仍然不肯睡眠。 佛陀又再叮咛劝说道: “阿那律!一切众生为食物而生存。如果不食就不能存在。眼睛也要饮食。眼睛的饮食就是睡眠。所以。阿那律!你去睡。不要挂念其他。就是涅槃也要饮食。” “涅槃吃甚么?”阿那律怀疑着问。 “不放逸!”佛陀回答说:“不放逸能够到达无为的境界。但是在这以前仍然睡眠。” “佛陀!眼睛是以睡眠为食物。不过我不睡眠没有关系。请佛陀放心!” 就这样。阿那律的眼睛不久就瞎了。 佛陀想到以自己对阿那律讲了一句话。能使他精进修行以至双目失明。阿那律对佛陀尊敬的心。到达甚么程度不难想像而知。 佛陀打算着如何才能令阿那律重见光明。 有一天阿那律想缝衣服。但因眼睛看不到。无法把线穿进针孔。他很希望有一个人帮助他。 佛陀知道他的心意。走来说道: “阿那律!你把针线拿出来。我来替你穿。” 阿那律很惶恐、惊慌。佛陀为他把针线穿好。看不见东西的阿那律。眼眶中浮出几滴晶莹的感动的泪珠。 佛陀把针线穿好。阿那律想请人来做衣服。佛陀阻止着他道: “你不要烦心。我来替你做就好。” 在一天以内。佛陀就为阿那律把三衣缝好。 佛陀和失去肉眼的阿那律坐在一起。慈悲的安慰他、并教他如何修定就可以见到光明。 阿那律信任佛陀的话。他不久就得到天眼。不分远近。不论内外。他都能看到。在佛陀的弟子中。从此阿那律是有名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很欢喜感激。佛陀的欢喜更是难以形容。 有一次。阿那律走到佛陀的座前。顶礼佛陀后说道: “佛陀!我常这样想。少欲知足。常行精进。这是我们修道者必备的条件;忘记小我。弘法利生。这是我们弟子应尽的责任。佛陀!关于我们如何修学觉道。进取涅槃。恳求佛陀多予慈悲开导!” 佛陀很欢喜的说道: “你说的都是实在的话。你所挂念的问题是学大人(菩萨)的问题。我为你说八大人觉。你可于昼夜至心诵念: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无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阿那律!前面所讲的八事。这是诸佛菩萨大人的觉悟。修学觉道的人。要用慈悲的心。多来修福修慧。乘着法身的船。划到涅槃的彼岸。再来人间。广度众生。就能脱出生死。永远安乐。” 阿那律含泪听着佛陀说法。更增强学道的决心。佛陀的爱。深深的藏在阿那律的心底。
持戒第一优波离
优波离尊者是佛陀弟子之中的持戒第一! 优波离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是出生在首陀罗种姓的族中。他本是理发匠。靠着替人剃除须发。维持生活。 虽然优波离是一个理发匠。但他心地纯良。本性忠厚。故能得到刹帝利的释迦王族的信任。着他在王宫为跋提王子等理发。 跋提王子因见优波离工作细心。很是喜欢他。优波离对跋提王子也很尊敬。 当初。佛陀成道后回到故乡迦毗罗城的时候。跋提王子等因为给佛陀德慧的感召。都毅然的舍弃虚妄的王子的尊荣。皈投到佛陀的座下出家。 尊贵的王子身份可以跟佛陀出家。优波离很悲哀。他怨恨自己不幸的命运。生在下贱的首陀罗族中做人。他不敢妄想。下贱的首陀罗是不会有资格皈依大圣的佛陀出家做弟子的。 所以当跋提王子等七人去出家披剃的时候。优波离除了伤心啜泣以外。他实在不敢说一句不平的语言。 适巧。他的哭泣给舍利弗尊者看到。舍利弗问明原委。就对优波离说道: “优波离!请你不要伤心。佛陀之法是不分智愚、贫富、以及身份的。关于这些。不是问题。请你不要挂在心上。佛法如大海。不厌众流。不弃涓滴。无论什么人。只要他信仰佛陀。他就有资格接受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庇护。佛陀的教示是持戒最要紧。证得涅槃正觉是第一!你跟我一起到佛陀的座前去。佛陀一定很欢喜的准许你出家。” 优波离畏缩的迷糊的走到佛陀座前。佛陀很欢喜就安慰他说道: “优波离!我知道你的根器不小。过去在迦叶佛时。你就是在他的持律的诸弟子中最为第一!在我的教法僧团中。将来仍是你持戒第一!在你来此以前。跋提王子等七人向我要求出家。虽然我准许他们做我的弟子。但他们要经过七日的修行。我才为他们剃度。经过七日。等他们忘记王子的身份。知道是我的弟子。他们才有礼貌和你见面。我现在先许可你出家。” 优波离出家后。先知先觉者佛陀所说的预言没有错。优波离严持戒律。而且更懂得持戒的意义。
多闻第一阿难陀
阿难尊者是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的多闻第一! 阿难尊者在当时的僧团中年龄最轻。相貌非常端严。聪明而多闻。佛陀很欢喜他。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当初要出家作比丘尼。佛陀的僧团制度。本来是不允许女人加入。就是因为阿难一再的为她们请求。佛陀想到事实不可违背。只得方便允许。用八敬法来补救僧团中容纳比丘尼加入的缺点。 因为阿难对女子的出家。很是尽心的帮忙。加之他的人缘很好。女子对他非常的恭敬。有时。阿难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的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们总是请阿难最先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可是论大迦叶的年龄、法腊、戒行。总是强过阿难。而比丘尼们总是不管这些。 阿难很得到女人的欢迎。他有一次托钵途中。曾给摩登伽女迷惑。佛陀很关心他。用方便叫摩登伽女也出了家。阿难常有这些事给佛陀麻烦。但阿难有善良的心地。强记的智慧。肯得帮助人。所以很得到佛陀的欢心。 佛陀常常单独的和阿难说教。有一次佛陀住在跋耆国重阁讲堂的时候。曾教阿难对三宝要有坚定的信仰。不坏信仰比严持戒律更是要紧。又有一次。阿难遵照佛陀的指示。礼拜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曾见阿弥陀佛大放慈光。他真是幸运的宠儿。他比别人更易受到佛光的庇护。 阿难是佛陀的侍者。他常常亲侍在佛陀的左右。当初大家请他出来侍奉佛陀。他曾提出三个希望要目犍连转呈佛陀。 第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绝不要穿着。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到家中供养。他不能侍奉前去。 第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去见。 目犍连尊者把阿难的希望转呈给佛陀。佛陀很欢喜的赞叹道: “阿难真是很有品格的比丘。他所提出的要求。都是避免讥嫌的预防。因为阿难是怕比丘们批评说。阿难是为了穿衣才侍奉佛陀的。或是阿难是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预防。才有这样的要求。信者来见佛陀的时候。佛陀说法的机缘是否成熟的时候。阿难都能够知道。他实在是一个很聪明贤能的人。” 阿难做了佛陀的侍者以后。他就经常的跟随在佛陀的身后到各地弘化。以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 佛陀的年龄渐渐的老了。有一天在布教的途中。佛陀坐在一棵树下休息。对阿难说道: “阿难!为了挽救沉沦在苦海中众生的慧命。布教家是什么辛苦都不应该推辞的。你和我常在各地行化。你已逐渐养成信心、慧心、慈悲心。我现在渴得很。想喝一点水。你把我的钵拿出来。到那边的河流中盛一点水来给我喝。” 阿难走到河边。过一会。空着钵回来。禀告佛陀道: “佛陀!我到那边的河流中看过。河水很混浊不清。我听人说。今天有很多车马在上流渡过。所以河流中的水。盛来洗脚是可以。但绝不能够吃。拘孙河离这里并不远。到那边的地方再喝水、洗浴也可以。” 佛陀又再威严的吩咐道: “阿难!拿水来!不要紧。你就把那样的水拿来!” 阿难没有办法。只得再去取水。不可思议的。这时候的河水澄清得如明镜一般。阿难一见大喜。他很为佛陀的威德神力感动。 有一天。阿难在一夜之中梦见七项希奇古怪的事。心中很惊慌。他走到佛陀的座前。照实的禀告道: “佛陀!我的心中有疑难的事要想请佛陀开示。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本是独头意识的活动。或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本不必为梦计较。但我昨夜梦见的七事。都是很奇怪的。所以现在要恳请佛陀慈悲为我解说。我所梦的七事是: “第一、我梦见大江河海。都给烈火焚烧起来。 “第二、我梦见太阳将没。娑婆世界上一片黑暗。我吃力的头顶着须弥山峰。 “第三、我梦见比丘不依佛制。披搭袈裟。 “第四、我梦见比丘。法衣不全。踯躅在荆棘之中。 “第五、我梦见繁茂的旃檀大树。有很多山猪爬掘树根。 “第六、我梦见年幼的象子。不听信大象之言。践踏青青的绿草。搅浊清清的河流。大象无法。只得避而远去。独至清水美草之处。象子遨游不知。等到水草乏绝的时候。都因饥渴而死。 “第七、我梦见百兽之王狮子死去。飞虫鸟兽不敢接近侵食。但从狮子的身内。自有虫出。还食狮王身上之肉。 “佛陀!这都是些奇怪的梦。我真不明白。怎么会做这些怪梦呢?” 佛陀听完阿难所讲的梦中七事。像有很多忧愁似的。不胜感慨的回答道: “阿难!梦境由心造。但有时梦境确是未来事情好坏的征兆。你梦中的七事。早在我意料之中。我现在分别为你解说: “第一、你梦见大海江河都为烈火焚烧。这是象征着未来僧团中的比丘。违犯佛教。取得供养。复起斗争。 “第二、你梦见太阳将没。娑婆世界一片黑暗。你吃力的头顶着须弥山峰。这是说佛陀九十日后。当入涅槃。大众比丘。诸天人民。将要你来为他们启受经教。 “第三、你梦见比丘不依佛制披搭袈裟。这是说佛陀涅槃以后。未来比丘开演说经大会。持着佛陀深法。口头宣讲而不奉行。 “第四、你梦见比丘法衣不全。踯躅在荆棘之中。这是佛陀涅槃以后。未来世中。有很多比丘没有法衣。穿着俗人的服装。弃戒乐俗。育养妻子。 “第五、你梦见繁茂的旃檀大树。有很多山猪爬掘树根。这是说佛陀涅槃以后。未来比丘。不发心宣扬佛陀正法。只顾为自己的生活打算。贩卖如来。以经忏佛事为生。 “第六、你梦见年幼象子。不听信大象之言。践踏青草。搅浊河流。最后反而饥饿而死。这是说佛陀涅槃以后。未来僧团中有持戒长老。明经比丘。教诫年少后学。讲说罪福。追人如影。但年少后学之人不肯信受奉行。死后堕入地狱。 “第七、你梦见百兽之王的狮子死去。飞虫鸟兽不敢接近侵食。后为狮王的肉身之内。自有虫出。还食狮王身上之肉。这是说佛陀住世广说甚多经法。佛陀涅槃以后。没有外道能坏佛陀正法。但由我的在家出家七众弟子。自坏我法。 “阿难!你梦中的七事就是未来佛教的症兆。” 佛陀说后。那佛陀之光好像都要黯然的样子。 多闻的阿难。听佛陀叙说未来圣教的前途。心中很难过!
密行第一罗侯罗
罗侯罗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密行第一! 罗侯罗是佛陀在做太子时所生。他是净饭大王的王孙。佛陀离国出走。终于成就正觉的佛果。未来迦毗罗卫国国主的王位。本可以由罗侯罗继承。但在有公天下主张的佛陀。对年幼孩童做万民之主。很不以为然。所以佛陀就方便叫罗侯罗出家。 幼童出家。佛陀的僧团中当初没有这样的情形。为罗侯罗出家才开出沙弥的制度。佛陀并叫罗侯罗礼拜舍利弗为师。 罗侯罗出家只有十五六岁的年龄。佛陀的说法。他还不能完全领受。因此他还没有到达悟道的境界。对于新的僧团生活。他并不感到快乐。但也没有说过不满的话。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对父亲的教示。唯有尊敬服从。 罗侯罗每天早晨打扫庭院。清洁环境以后就研究修习佛陀的言教。有一天罗侯罗将外院扫除以后。回到自己的室中。就在这时。他自己的寝室为一个作客的比丘占去。把罗侯罗的衣钵都抛在门外。 佛陀的僧团中。是有一人一室的规定。别人把自己的寝室住去。应该怎么办。罗侯罗感到茫然无措。不过幼年的罗侯罗。很懂得佛陀忍辱的教示。他没有办法。就痴痴站在庭院之外。其时忽然落起滂沱大雨。罗侯罗没有去处躲藏。他就进入厕所。虽然空气不好。他也安静的端坐着。那时正有一条黑色的毒蛇从洞中爬出在厕所的上面。罗侯罗一点也没有留神注意。 佛陀在静坐中忽然想起罗侯罗。很快的就走来罗侯罗住的地方看他。室内没有罗侯罗。只见到一位旅行云游的比丘。佛陀就走到厕所的地方。先咳嗽一声。里面也咳嗽了一声。佛陀问道: “里面是甚么人?” “是罗侯罗!” “出来!我对你讲话!” 罗侯罗想不到这时能听到佛陀的声音。赶快从厕所中出来。不知不觉的就抱住佛陀。双目滔滔的流泪。但又知道自己用手拭去。 佛陀明知故问罗侯罗为甚么坐在厕所里。罗侯罗照实的禀告。佛陀就叫他到自己住的室内。 罗侯罗的欢喜。像是在地狱里见到佛陀。 年幼的沙弥。确确实实要年长的比丘照顾。佛陀以此因缘就规定沙弥和比丘可以同室。 以后的罗侯罗。常常跟随在舍利弗的身后。舍利弗带着罗侯罗托钵乞食。曾给佛陀批评是不净食。因此舍利弗后来特别关怀到年轻沙弥所受的供养。又有一次。舍利弗带着罗侯罗在王舍城中乞食。路上一个恶汉用沙投入舍利弗的钵里。并且用棍棒打破罗侯罗的头。 舍利弗回过头看看罗侯罗。罗侯罗现出咬牙切齿的面容。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出来。 舍利弗安慰他道: “罗侯罗!如果是佛陀的弟子。应有忍辱的精神。心中不怀嗔恨的毒。常以慈悲心怜愍众生。佛陀常教诫我们。对于个人的荣辱毁誉。要能忍辱的才算行着佛陀之教。所以。罗侯罗!压制着愤恨的心。严守忍辱。世间上没有比这更有勇气。天上人间。不管如何大的力量也不能胜过忍辱!” 罗侯罗听完师父舍利弗的开示。走到水边。水里现出他的颜面。他默默的掬水洗去血迹。见到这情形的舍利弗。心中很安慰又很难过。 罗侯罗忍耐着走到舍利弗的身后说道: “我想到刚才的疼痛。此刻已不把他放在心中。不过。这个世间上有着太多的恶人。到处都布满了可厌的事物。我并不对世间生气。只想到这世间上没有办法的人太多。佛陀开导我们对人对世间要有大慈大悲。但世间上狂暴的人就轻视我们。沙门比丘守忍辱积聚高德。而狂愚的人反而轻蔑我们。他们反而尊敬那些残酷的人。佛陀真理的慈悲教示。他们倒反而以为是臭的死尸。天降甘露给猪。猪还爱在臭的地方。佛陀宣讲的真理。慈悲的言教。对那些凶恶的人来说。也没有甚么效果。” 舍利弗听后很欢喜。把罗侯罗说的话回来告诉佛陀。佛陀也很高兴。很称赞罗侯罗今天很好。说的话很对。佛陀又再说道: “不知道忍的人。就不能见到佛陀。是背法远僧。常堕于恶道之中轮回。能忍恶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灾难之祸。有智慧的人。见到深远的因果。克服嗔心。多行忍辱。佛法的精神。佛法的真义。和世俗的看法不同。世间上认为珍贵的而佛法认为下贱。忠与佞不能相容。邪是嫉正的。恶的不喜欢善的。贪欲的人不高兴无欲之行。在这情形之下。修道者唯有忍辱。忍是助道的增上缘。可使你早得解脱证果。忍像大海中的舟航。能够渡一切灾难;忍又是病者的良药。可救人生命之危。我能够成就佛陀。独步三界。受人天的敬仰。是我心能安稳。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贵!” 舍利弗和罗侯罗听佛陀这些法音。都含着眼泪。感激佛陀。 到十七八岁的罗侯罗。性情很温和。品行很端正。但十七八岁的少年最喜欢调皮。罗侯罗有时候也常和人开玩笑。他虽不是害人。但讲虚妄的言语是真的。佛陀明明不在。国王大臣信者来拜访的时候。罗侯罗告诉他们说佛陀在那里。等他们去看佛陀时。罗侯罗就很开心的嬉笑。有一天。佛陀知道以后。特地走到罗侯罗修行的地方来。佛陀叫罗侯罗盛水洗脚。罗侯罗奉命把水拿来。佛陀洗后。指着水对罗侯罗说道: “罗侯罗!这盆里的水可以喝吗?” “佛陀!洗过足的水很污秽。不能喝的。” “你就是同这个水一样。水本来是很清净的。好比你本来是王孙。远离世间虚假的荣华。出家做沙门。可是又不精进于道。不清净身心。不守口慎言。三毒的垢秽填满在你的胸中。等于清净的水里有着垢秽一样。” 罗侯罗低头不敢仰望佛陀。默默的不作声。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等罗侯罗倒水回来。佛陀问他道: “你拿这个盆盛饭来吃可以吗?” “不可以的。佛陀!洗手足的盆是不净的。这上面有垢秽。不能装东西吃!” “你就是和这个盆一样。虽然做了清净的沙门。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大道之粮怎么能装入你的心中呢?” 佛陀说后。用脚把盆轻轻的一踼。盆就滚滚的转起来。罗侯罗很怕的样子。佛陀问道: “你怕盆子坏了吗?” “佛陀!不是!盆是很粗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 “罗侯罗!你不可惜这个盆。正等于大家也不要爱护你一样。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这个行为的结果。是谁也不爱护你。不珍摄你。就是到命终的时候也都不能觉悟。迷中更增加迷。” 罗侯罗全身流汗。他努力的想以后要来改变改变自己的心。 从此。罗侯罗一改既往调皮的习气。严持戒律。精进修道。每日勤于密行。但始终不能开悟。比丘们很觉不可思议。就问佛陀道: “佛陀!罗侯罗热心修道。小罪都不犯。怎么不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呢?” 佛陀坚决回答道: “守戒净心。持身端正。一定可以证道。获得解脱。” 佛陀对罗侯罗能否觉悟的问题。没有挂在心上。 罗侯罗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取得比丘的资格。有一天他和佛陀同去乞食行化的时候。佛陀告诉他说道: “世间上森罗万象的事物。以及人的身体心念。甚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都要作无常之想。千万不要执着。” 罗侯罗听到佛陀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廓然大悟。好像心地豁然开朗了。他告别佛陀。一人回到精舍中坐禅思惟。 佛陀行化乞食归来。走到罗侯罗坐禅的地方。佛陀又对他说道: “用慈悲的心来对人对事。心量就可以大起来。把一切众生容纳在心中。就可以灭恶。数息观心。可以获得解脱。” 机缘成熟的时候。罗侯罗从此就觉悟了。 对于罗侯罗的觉悟。佛陀很欢喜。很安心。好像肩上放下了重荷! 佛陀是人间最圆满的人。不是颠倒人情的人。佛陀实在是有高度情感的圣者! 佛陀的大弟子实在不止这以上叙述的十人。而且这只限于比丘。兹再将佛陀最负盛名的四众弟子列之于下: 负有盛名的比丘: 法腊第一──憍陈如 姓贵第一──迦利豪陀子跋提 美言第一──罗鸠吒迦拔提 狮吼第一──宾头卢 解脱第一──周利槃陀伽 无想第一──摩诃槃提 禅定第一──疑者离婆多 精进第一──苏那考利毗沙 美音第一──二十亿耳 所得第一──斯波离 信心第一──婆迦利 得解第一──俱絺罗 幸运第一──鸠吒陀那 诗才第一──婆耆沙 领众第一──优楼频罗迦叶 交际第一──迦留陀夷 无病第一──薄拘罗 记忆第一──优婆离 教诲尼众第一──难陀迦 教比丘第一──劫宾那
负有盛名的比丘尼:
法腊第一──摩诃波阇波提 智慧第一──计摩 神通第一──莲花色 持律第一──波吒遮罗 说法第一──法与 禅定第一──难陀 精进第一──苏那 天眼第一──古俱罗 捷慧第一──跋陀若陀罗 信心第一──芝伽罗摩多
负有盛名的优婆塞:
布施第一──须达 说法第一──质多 供养第一──郁迦 医护第一──耆婆 信实第一──那鸠罗 不坏信心第一──修罗庵婆多
负有盛名的优婆夷:
布施第一──毗舍佉 多闻第一──郁多罗 看病第一──须彼耶 信仰坚固第一──迦帝耳 传三宝第一──迦利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0/103346.html
以上是关于「舍利弗」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十大比丘弟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舍利弗」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十大比丘弟子;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