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
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
佛陀有一次离开王舍城的耆阇窟山。度过恒河进入越只国。在那边说教的次数很多。经过很多的乡村。又经过很多的市镇。佛陀知道以应身佛陀住世度化的因缘。总要有完的时候。佛陀很想把要教示的完全教给大家。 佛陀在越只国教化以后。曾把住在越只国的比丘集合起来作过一次训话。无非是叮咛大家学道。要记好并遵守圣戒、圣定、圣智慧、圣解脱的四种微妙之法。然后转道毗舍离国去时。又先在巴连弗城说法。 巴连弗城的佛教信者。听说将近八十岁的佛陀。法驾亲自前来说法。想要逢佛陀的人。不分远近都抽暇赶来。佛陀端坐在一棵树下。见到佛陀圆满之相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向前致最敬礼。 信者们商量。临时搭一个帐蓬作大讲堂。敷设法座。请佛陀说法。佛陀很欢喜接受他们的善意。 佛陀在临时的大讲堂中对大众说法道: “信仰我的教法的信众们!你们信奉我的教法。第一要皈依三宝。皈依佛陀、教法、僧伽。才是佛教的信徒。皈依三宝以后要严持五戒。不乱杀、不乱取、不乱淫、不乱说、不乱吃。是为五戒。受戒的人有五种功德:第一是所求皆能如愿。因为不正当的不求。第二是所有净财益发增加。第三是到甚么地方都能获得众人爱敬。第四是美誉传播四方。第五是死后得生天上;守此五戒者若再加多培植福德因缘和念佛。便能往生不退转的西方极乐世界。若是不念佛又再犯戒。有五种损失。第一求财不能顺利。第二就是得财也易散失。第三到处受人轻视。第四恶名到处传遍。第五身坏命终之时堕落地狱。” 除此以外。佛陀又说些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教理。增强他们的
佛教关于布施的故事
信心。佛陀的观机说教。听的人没有一个不感激。佛陀说完法后。大家都恋恋不舍的不肯解散。他们怕将来再不能逢到佛陀。 等到大家散去以后。已是更深夜静。佛陀带着阿难就在临时的讲堂中进入禅定。 第二天早晨。阿阇世王派大臣雨舍来访问佛陀。 因为阿阇世王和越只国因不愉快的事在一气之下想发动战争。为了对战事有必胜的把握。阿阇世王想知道越只国的情形。很多的臣下告诉王说。佛陀在越只国说法很久。最好派人前去请问佛陀。 雨舍大臣奉了王命。他想到为了要和越只国发动战争的事。去请问佛陀关於越只国的情形。实在是很不恰当的事。但王命是如此。雨舍想不告诉佛陀关于战争的话。只问些越只国的情形就好。 大智大觉的佛陀。并不是不知道雨舍的来意。佛陀等雨舍顶礼以后。先不向他讲话。对着在身旁为佛陀打扇的阿难问道: “阿难!你见过越只国的人集合在一起谈论过政治的事吗?他们的政治是不是自由平等呢?” “我听过他们谈论政治的事。他们的政治非常自由平等!”阿难回答。 佛陀点头说道: “是不错的。越只国上下全国人民。非常团结。外国的侵略不会有胜利的把握。阿难!还有你听到过吗?越只国的人很有教育。从来不做不法的事。一切都很合礼度。你有听这样的话吗?” “佛陀!我知道越只国的教育非常普及。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讲求知识。都很守法爱国。”阿难明白佛陀的意思。顺着佛陀的意思回答。 佛陀又再点头说道: “如果是这样。老少都受教育。都知道守法爱国。他国的侵略。是不会胜利的。阿难!你还有听说过越只国的人民。孝顺父母、和睦乡亲、尊师重道、敬老恤贫。一切都合乎义理人情的话吗?” “佛陀!我知道越只国的民风很厚。他们都奉行佛陀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教法。” 佛陀非常欢喜的再说道: “阿难!如果是这样。他们的国家和人民以伦理道德行事。那就会平安幸福。不会畏惧外国的侵略。阿难!你还有听说越只国的人民。信仰宗教、恭敬沙门。全国上下都讲究道德的话吗?” “佛陀!我听说过的。越只国的人民对佛陀的教法有着甚深的信仰。相信因果。受持五戒。”阿难知道佛陀的心。他不考虑的回答。 佛陀像是没有别人在身边。又叫阿难道: “阿难!假使是这样。越只国一定是国泰民安。他国的侵略者如要发动战争时。定有甚多的顾虑。阿难!你有听说过越只国的人民。不说邪语、不谈妄言、家庭圆满、清净无缺的话吗?” “佛陀!越只国的人民。慈颜爱语。我是知道的。他们私人的事。隐恶扬善。公家的事。大家讨论得失。” 佛陀加重语气说道: “阿难!假使是这样的话。公私分清。各人自爱。他国是不敢侵略的。阿难!你有听说过越只国的人。喜欢供养沙门、多做功德慈善事业、乐于布施的话吗?” 阿难恭谨的答道: “佛陀!我们比丘都喜欢行化在越只国。在越只国的佛化事业。很容易推动。” 佛陀慈悲严肃的结束对阿难的问话。佛陀再说道: “阿难!你和我到过越只国。知道那边的国情。你和我的意思一样。越只国不畏惧他国的侵略!” 大臣雨舍。听到这里的时候。非常佩服。实际上佛陀的话很含蓄。 像这样给雨舍大臣的回答。真是一位大圣者的佛陀
向死而生的佛教故事
。 雨舍了解佛陀的意思。所以他作礼对佛陀告辞道: “佛陀!我很懂得越只国的人民。同一信仰。同一思想。同一意志。同一行为。他们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是不会被征讨而亡国的。像佛陀说越只国有那七个条件。他国对他是无可奈何的。谢谢佛陀。你很忙。失礼得很。我先告辞了。” 佛陀知道这场战争可以避免。心中非常欢喜。 佛陀招呼阿难把巴连弗城的比丘、比丘尼、及皈依过的信徒。再集合到临时讲堂中来。佛陀要以住世的余力教示弟子。 比丘等都集合好时。佛陀对大家说道: “诸善男子善女人!我现在要和大家说七不退法。你们好好谛听。好好思惟。好好记着。甚么是七不退法呢? “第一、对正义的话要常常讲。 “第二、上下和爱。彼此尊重。 “第三、奉法作事。不要违背法制。 “第四、要尊敬学识渊博和努力弘法的比丘。 “第五、真心的信仰要坚固。主要的要有孝敬之心。 “第六、名利的事先人后己。财宝不要余留。 “第七、修学涅槃正道。不要顺从欲情。 “这七不退法。不管男女老少都应共同奉行。世间是无常的。但法是不坏的。另有七法也要记住。照这个进行。长养善心。就不会违背法理。 “第一、事要求少。但做得要多。 “第二、态度沉静。不好多言。说话仁慈。不出
描写佛教故事的诗词
恶语。 “第三、睡眠要少。不要懒惰。身常行慈。不害众生。 “第四、为大众作事。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 “第五、不要自赞毁他。意常行慈。悲愍他人。 “第六、不要和恶人同在一起。多亲近善知识。 “第七、求法、守法、弘法。不忘真理运动。 “诸善男子善女人!我的弟子如能奉行此七不退法。千万年后佛陀的教法一定会和日月同光。普救世人!” 佛陀恳切的叮咛。无非是希望在他涅槃以后。他的弟子听到他的狮子吼声。心能清净。发起欢喜勇猛为法之心。 佛陀第二天要离开巴连弗城的时候。问阿难道: “阿难!巴连弗城是谁设计建筑的?” 阿难回答道: “这个城是雨舍大臣兴建的。他是恐怕越只国前来攻打。为了防备。所以建设这座城。” 佛陀听阿难说后。对这座城下预言道: “对啦!阿难!国防也很要紧。这个城很合乎正理。这个城是贤人住的地方。商业会繁盛。正法可实行。用来防守。不是用来侵略。敌人打来是不会破。如果将来城有坏的时候。必定是三事当中的一事:一是大水的泛滥。二是大火的焚烧。三是城中的人和敌人共谋。除此以外。巴连弗城是不能破的。” 佛陀渡过恒河。出了巴连弗城。雨舍大臣对佛陀深深尊敬。为了纪念佛陀。佛陀走过的城门。就改名乔达摩门。佛陀渡过的河。就叫做乔达摩河。乔达摩。那是佛陀在俗时的另一个姓名。 佛陀到达毗舍离国的时候。各地的比丘弟子中有不少的人都赶来跟随佛陀。佛陀带领着他们。就在毗舍离国开布教的工作。 有一天。住在毗舍离国城内的一位女子。名叫庵摩罗。是当时有名的美人。而且家财万贯。拥有良田奴婢不知其数。当她听说佛陀和比丘们光临到毗舍离国的时候。她很欢喜的乘着宝车。带着侍女出迎佛陀和比丘。 佛陀过去就知道庵摩罗女的名字。人家都说她的魅力很大。现在远远的看她乘着华丽的马车。打扮得花枝招展。佛陀就告诉诸比丘说道: “诸比丘!你们看到前面来了很多的女人吗?那个坐在车上的美女。她的聪慧丽色。很能燃起修道者的爱情之念。你们此刻要正心。用内省的工夫。观察无常、苦、不净、无我的真理。不要把自己的心给她夺去。” 庵摩罗女走到佛陀的座前。佛陀和比丘们端坐在树下。庵摩罗女下车一看。佛陀的慈容。那佛陀的威德之光。顿时将她娇媚的态度除去。她带着纯真的心情恭敬的以首接地。顶礼佛陀说道: “佛陀!请慈悲接受信女庵摩罗的顶礼。” 佛陀等她礼拜以后。叫她坐在旁边。佛陀说道: “庵摩罗!你的心很纯真善良。表现到面容上来的也是美貌端庄。你年龄很轻。积有财宝。具有
佛教二人担麻故事
女德。更增加你的美丽。而且。听说你很信仰我的正教。真是难能稀有的事。男人有智慧。乐好正法。这没有什么稀罕。但女人意志比较薄弱。虚荣心重。爱欲情深。而能信仰正法。这真是可贵之至! “在这个世界上。法喜之宝充满在人间。但是那被一般人追求着的财和色。并不是不坏的宝。正法才是永远不变之宝。赫赫威名的英雄。病的时候就会失去他的威武;青春的年华。也是向着年老和死亡之途而去。修道的人才会处理生命。才不会给无常老死侵害。 “有爱的欢聚。就有别离的痛苦。不爱的在我身边而不离开。世间上的万事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心意。只有把正法长存我们的心中。才真正能听我们的话。靠住正法的力。才能离开与生俱来的苦恼。女人要坚强起来。精进正法的道行。努力正法的事业。不要为女人的弱点打败。要紧的是能有向女人的弱点挑战的精神!” 庵摩罗女听佛陀的法语。像黎明的钟声。敲醒她昏迷的梦乡。心生欢喜。唤起了乐法的智慧。坚固了向道的信心。当即至诚恳切的皈依佛陀。受持五戒。 庵摩罗女临走的时候。恭请佛陀到她的家中受供。佛陀告诉以住世的因缘不久。还要向别的地方去教化推辞。庵摩罗女听了更是依恋不舍。再三的坚请佛陀。一定要到她的家中供养。佛陀察知庵摩罗女乐法的诚心。令众生喜。满众生愿。佛陀也就很欢喜的答应。 年老的佛陀。身旁绕着剃除须发的比丘;年轻的庵摩罗女。带领穿着华丽服装的侍女。这身份。好似在两个世界里的人物一样! 庵摩罗女先向佛陀拜辞。内心充满欢喜。急急的乘车回去准备。她在途中发生一件不寻常的事。 庵摩罗女的一行人走在途中。迎面遇到五百人穿着五色的服装。乘着五色的车马。双方都不避开。尤其庵摩罗女走在马路当中。她像是目中无人的直向前走。结果把那五百人车马之上的旗帜撕破不少。 这一行五百人。他们本是离车族的乡党。为了迎接佛陀。他们也是急匆匆的赶来。他们穿着白色的服装。就乘坐白马拉的车;穿着青色的服装。就乘青色
童年关于佛教的故事
装饰马车;穿着赤、黄、黑的服装。车马总也是赤黄黑的装饰。以这样整齐的打扮来迎接佛陀。可以说是很隆重的场面。 一去一来的车马和人。都是洋洋得意。等到庵摩罗女这边把他们的车马旗帜相碰撕破时。离车族的人大怒。其中代表离车族的师子长者。大怒道: “你们是那里来的粗野的女人?依靠谁的势力是这么目中无人?你看!把我们的车马上的旗帜都撕破了!” 庵摩罗女不慌不忙。很安静的说道: “对不起得很!明天佛陀要行化到他国去。今天我恭请佛陀到我的家中供养。急得很。所以碰坏你们的旗帜。失礼!失礼!” 离车族的人。一听这话大惊。急忙问道: “你说的什么话?佛陀今天住在你们的地方?” “对啦!”庵摩罗女扬扬得意的回答。 “让给我们好吗?我们给你十万黄金!” 庵摩罗女摇摇头道: “不行!我已经和佛陀约定!” “那么再加十六倍以上的黄金给你!” 庵摩罗女又是骄傲的摇摇头: “不行!你把国中所有的宝物给我也不行。佛陀已经答应我。不管你们怎样都没有办法。对不起得很!” 庵摩罗女说话的时候。她的面容一点抱歉的样子都没有。反而很高兴。离车族的五百人很生气。大家商量的结果是一起去恳求佛陀再说。 这样。他们就和庵摩罗女分别。当他们要走近佛陀时。佛陀像早就知道似的指着他们对弟子道: “诸比丘!前面又来很多人。他们是离车族的乡党。假使你们要看吒利天的人游戏。看他们就可以知道。你们不要羡慕他们。那不过是外表而已。你们要紧的是正心诚意。精进不懈。如果能打倒贪心。驱除烦恼。到什么地方。遇什么场合。都不会失败。具备诸威仪。要行的时候行。要停的时候停。行住坐卧。适宜中道。治心不乱是第一。不是看表面就知道的。” 佛陀是怕弟子们看来人那么华丽的场面。心中就生起卑屈的念头。佛陀慈悲安慰到大家的心。大家都是跟随佛陀多年的大比丘。就是佛陀不说。大家也并不感到卑屈。反而觉得有大圣佛陀做老师。是无上的光荣。 离车族的乡党。走近佛陀。急忙下车。向佛陀礼拜。并请佛陀开示。佛陀就向他们说教道: “在这个世间上有五项难得之宝。第一是佛陀出现于世。能相逢听闻说法;第二是信仰佛陀的正法。能来修学不懈;第三听闻佛陀说法。思惟考究。得光明智慧解脱;第四一心奉行佛陀之教。脱出六道轮回;第五听闻佛陀正法。知道生死因缘。断情绝欲。进入涅槃。你们现在逢到佛陀住世。亲闻佛陀说法。以后就看你们如何做法。而来精进勇猛到达彼岸。” 五百人离车族的乡党。听完佛陀的法语后。一致要求佛陀到他们的地方接受他们的供养。佛陀以庵摩罗女请约在先的话推辞了。离车族的人虽然是感到非常遗憾。但能亲闻佛陀说法。也就很高兴的回去。 佛陀带领比丘们当晚住在庵摩罗女的地方。第二天。庵摩罗女拿出很多的东西出来供养诸比丘。吃饭后洗手。都是用金瓶盛水注在佛陀的手上。佛陀洗完手后。庵摩罗女向佛陀说道: “佛陀!毗舍离城中的花园。以我的这个花园最优美。我现在供养给佛陀。请佛陀怜愍到我。慈悲的纳受。” 佛陀很欢喜的接受下来。命令不少跟随的弟子留在毗舍离国说法度生。自己和阿难等。就和毗舍离城告别。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0/103347.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