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舍利弗」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1-26 01:3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舍利弗」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舍利弗」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教导比丘们说:

  「比丘们!植物利用五种方式繁殖。哪五种呢?有从根部繁殖的。称为根种子;有从茎部繁殖的。称为茎种子;有从节处繁殖的。称为节种子;有从落叶直接生根的。称为自落种子。有从种子发芽繁殖的。称为实种子。

  这五种种子如果不坏、不腐。足够成熟。一遇到有土壤与水分的环境。就能发芽成长而繁殖开来。

  比丘们!

佛教人物故事前世今生原文

那些种子。就如同纠取诸蕴聚集的识。

  土壤就如同四

佛教镜子的故事视频

个识所安住处。

  水分呢?就像识的贪喜攀缘。

  识在哪四个地方贪喜攀缘安住呢?就在色、受、想、行等四个地方贪喜攀缘安住;在那里经由喜贪润泽。而生长增广。

  比丘们!如果说。离开色、受、想、行而有识的安住处。那是无法理解。也无法经验的。只有徒增大家的困惑而已。

  比丘们!如果能于色处断贪爱。一旦离贪爱后。色的安住处就被封锁。识与色的系缚就断了。系缚一断。攀缘就断了。识就失去了安住处。一旦失去安住处。识就不能生长增广。同样的道理。受、想、行等其它三个识的安住处也一样。只要断了贪爱。识与四个安住处就失去了联系。就没有安住处。没有安住处的识。因不能生长增广而解脱了。解脱了以后。于世间的一切都无所取着。无所取着的缘故。所以自知已证得涅盘而说:我的生死已到了尽头。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该作的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会再有下一生了。

  不再攀缘执取下一生的识。我说不会再到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到处攀缘。只会看到缘起正法。而想要趣入涅盘、寂灭、清凉、清净、真实。」

      ※        ※        ※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在傍晚时分。禅修告一段落后。去见尊者摩诃拘絺罗。两人见面。问讯寒暄后。尊者舍利弗问尊者摩诃拘絺罗说:

  「拘絺罗学友!老会发生吗?」

  「舍利弗学友!会啊!」

  「拘絺罗学友!死会发生吗?」

  「舍利弗学友!会啊!」

  「拘絺罗学友!老与死的发生。是由于自作?还是他作、自他共作。或是无因无缘的偶然呢?」

  「舍利弗学友!老与死的发生。不是由于自作。也不是他作、自他共作或无因缘。而是因为诞生了的缘故。」

  「拘絺罗学友!那诞生。是由于自作?还是他作、自他共作。或是无因无缘的偶然呢?」

  「舍利弗学友!诞生是因为『有』的业力蓄积成熟缘故。」

  就这样。尊者舍利弗一路追问。尊者拘絺罗一路解答:「有」的形成。是因为「取」;取的形成。是因为「爱」;爱的生成。是因为「受」;受的生成。是因为「触」;触的形成。是因为

佛教动画微妙比丘的故事

有「六入处」;六入处的生成。是因为「名色」;名色的生成。是

佛教度人小故事

因为「识」。

  「拘絺罗学友!那识的生成。是由于自作?还是他作、自他共作。或是无因无缘的偶然呢?」

  「舍利弗学友!识的生成。是因为名色的身心和合缘故。」

  「拘絺罗学友!前面你说名色的生成。是因为识的缘故。后面又说识的生成。是因为名色的缘故。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应当怎么来理解呢?」

  「舍利弗学友!我来打个比方。这样比较好理解。譬如。如果要将三根芦苇在空地上竖立。则三根芦苇必须辗转相依。才能鼎立起来。如果拿掉一根。其它两根就会立不住。而拿掉的那一根。也同样立不起来。识依于名、色的情形。就像这样。三者必须辗转相依。才

佛教故事短片

能生长。」

  听了尊者摩诃拘絺罗的这番解说。尊者舍利弗心中十分佩服。就以种种的赞叹来称扬他。并且说:

  「拘絺罗学友。如果比丘能依于对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等的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可以称他为法师比丘了。如果依着对老死等厌患、离欲、灭尽而修。则可以称他为依法次第修行比丘了。如果对老死等厌患、离欲、灭尽。不取着而解脱。则可以称他为现法涅盘比丘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106464.html

以上是关于「舍利弗」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舍利弗」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54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