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
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
中国近代史上有三个重要人物:林则徐、龚自珍和魏源。他们既是朋友。又都是当时在社会上大声疾呼。锐意进取。要求改革自强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思想、著述和功业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光是提倡经世致用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还是虔诚的佛教徒。林则徐曾手书《金刚经》等五种经咒。题作“行舆日课”。随身携带。龚自珍自称“震旦佛弟子”。魏源则受了菩萨戒。
在一般人心目中。像他们这些具有强烈入世精神的人。怎么会与“消极出世”的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呢?其实。佛教不光只是具有出世的一面。还有更为积极入世的一面。大乘佛教极力提倡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愿心也与“世界大同”的理想相吻合。
佛教倡导“悲智双运”、“大雄无畏”的精神。而行菩萨道。强调“自觉觉他”、
本文简略叙
龚自珍从小就有佛缘。二十九岁时。他正式起信学佛。作《发大心文》。文章洋洋洒洒近三千字。文中说:“伏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得少善力。得生人中。正像云遐。末法现在。欲报大恩。须发大愿。”他先发愿要断灭贪、嗔(怒)、痴三种自心烦恼。继而发心正思维。然后发誓待自己成就后。要度尽一切众生。
魏源曾在《定庵文录叙》中叙述龚自珍的学术成就:“于经通《公羊》、《春秋》。于史长西北舆地。其书以六书小学为入门。以周秦诸子、吉金乐石为郭。以朝掌国故、世情民隐为质干。晚犹好西方之书。自谓造深微云。”最后一句的“西方之书”即指来自西土印度的佛教经典。可见龚自珍对自己在佛学上的造诣是很自负的。
龚自珍从小就有佛缘。他自称有“慧骨”。幼年随父亲在北京。住在法源寺附近。保姆带他入寺玩耍。他“辄据佛座嬉戏。挥之不去”。
长大后。他也经常逃学到寺里。看僧人诵经拜佛。他的前辈和朋友中有不少精于佛学的居士、学者。在和他们的交往中。龚自珍耳濡目染。逐渐增加了佛学知识和对佛法的兴趣。二十九岁时。他正式起信学佛。他写了几首诗。告诉妻子“我欲收狂渐向禅”。并且准备过“一卷金经香一炷。忏君自忏法无边”的生活。
忏悔是诚信的第一步。从此他开始了对佛教虔诚的追求。他记述自己刚开始学习修禅时万虑纷陈的烦恼:“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烧香僧出定。哗梦鬼论文。幽绪不可食。新诗如乱云。鲁阳戈纵挽。万虑亦纷纷。”
为了屏除杂念。免蹈绮语戒。他写了《戒诗五章》。立志戒诗。龚自珍学佛是有
江沅的老师彭尺木居士。号知归子。信行净土宗。是近代居士佛学的开创者。《龚自珍全集》中有一篇《知归子赞》。称“震旦之学于佛者。未有全于我知归子者也。”认为他是“大菩萨度世示现”。备极推崇。所以龚自珍也是由净土宗起信的。
他不仅发大愿。更勉力持行。首先是诵经和持咒。龚自珍读过的佛经很多。在北京时。他曾向镇国公容斋居士、龙泉寺僧唯一借阅佛藏。在《龚自珍全集》中。有五十篇有关佛学的文章。是他学佛的结晶。他不只是一般的读经。还对佛经进行校勘整理。指出佛经翻译方面的错误。《全集》中的《正译》七篇和《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都是这方面的文章。另外还有对所读佛典大义进行评述的《最录》十八篇。可见他用功之勤。他曾发誓要在八年内诵念大藏中“贞”字函《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五十九字真言四十九万遍。并设立记数簿。要求自己不论行站坐卧中都持诵不已。
其次。除了自己用功修行。他还广施功德。他曾和妻子何撷云一道“敬舍净财。助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成。并刷印一百二十部。流传施送。”又把中国古代高僧的著作编为《支那古德遗书》。并抄录二百本施送给各寺庙。在北京时。他还为龙泉寺募捐造藏经楼。写了《为龙泉寺募造藏经楼启》以作广告。
四十二岁时。龚自珍接触了天台宗的书。并转而喜好天台宗。天台教理更能满足他对佛教知识的探求。他四处搜求天台宗的书籍。诗中也多次提到天台宗。如“我说天台三字偈”、“重礼天台七卷经”。他说:“自达摩至惠能。有出于吾天台宗之外者欤?”因而他又自号“天台裔人”。
1837年。也就是龚自珍四十六岁那年的“九月二十三日夜。不寐。披衣起。菊影在扉。忽证法华三昧。”为此。他写下了一首诗:“狂禅辟尽礼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不是瓶笙花影夕。鸠摩枉译此经来。”记录了他开悟后的欣喜之情。
龚自珍对佛学的信受和奉持。给他的社会观、人生观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佛教思想既是他信仰的内容。也是他用来批判封建社会制度的有力武器。是他挣脱传统思想束缚、要求变法革新的精神法宝之一。在他一首名为《题梵册》的诗里。他大胆地贬抑儒教。推崇佛教。向儒家的正统地位发出挑战:“儒但九流一。魁儒安足为?西方大圣书。亦扫亦包之。即以文章论。亦是九流师。释迦谥文佛。渊渊劳我思。”儒家本来就是九流之一。没有什么可高贵的。而佛学却能囊括九流。可以为九流师。在统治者定孔子为万世师表的时代。龚自珍毅然地表现出他蔑视儒家道统的叛逆精神。
有趣的是。龚自珍还用佛法解决自己的感情矛盾。他有两首诗。叙述了他的一次恋情。第一首《纪游》。写他在春天的某个傍晚与一个可爱的女子在湖边相会。两人心有灵犀并依依惜别。
第二首《后游》。写他三天以后又独自来到湖边。睹景思人。无限惆怅。因为他们的相恋是不被现实允许的。从清晨到傍晚。他一直徘徊不归。在饱受感情的折磨后。他忽然想通了:“我闻色界天。意痴离言说。携手或相笑。此乐最为极。天法吾已受。神亲形可隔。持以语梅花。花颔略如石。”这里的色界天。应作欲界天。龚自珍误记。
在佛教欲界天的上界。异性只要相互握手或相视一笑。就可获得满足。龚自珍通过这样的“天法”。为自己找到了解脱的法门。也为他的精神恋爱找到了理论依据。这使他从常人难以排解的痛苦中走了出来。恢复了内心的平静。龚自珍在诗中承认无言有意、形神相隔的情。这种处理感情的方式。很有现代意义。
总之。龚自珍在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佛学的研究和实践。有修有证。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最终并未完全走上空山归寂的道路。
他崇信佛教。更关心中国的现实。他把佛学作为精神源泉之一。对佛教哲学的思考和对佛典的诵读。开阔了他的视野。锻炼了他的思维。也丰富了他的思想。这使他得以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藩篱。用更加超越的目光去审视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这也是他的思想具有强烈批判色彩的原
他不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展开一代风气。也推动了近代佛学的复兴。后来的维新派像康有为、梁启超等。留意佛学并从中汲取养料。皆与龚自珍的启蒙有关。谭嗣同以佛学理论为基础写《仁学》。呼吁冲决封建社会的罗网。就明显受到龚自珍的影响。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2/11815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