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倓虚大师」现代大德往生:印祖、弘一大师、谛闲法师、倓虚大师、律航大师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倓虚大师」现代大德往生:印祖、弘一大师、谛闲法师、倓虚大师、律航大师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现代大德往生:印祖、弘一大师、谛闲法师、倓虚大师、律航大师等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缘熟而往生西方净土者。不知凡几。虽《净土圣贤录》和《往生传》尽量搜罗记载。亦难免挂一漏万。无法尽录。于此仅录在那个时期往生的实例十则。其中出家和在家众各半。以资证明凡信愿持名。不管僧俗。决定往生。又所录之出家众。皆乃近代佛门高僧。其伟大生平事迹。大家均耳熟能详。故不再赘言。仅志其往生时所现之瑞相。由所现之瑞相。显示其人。必定往生。
(一)印光大师。净宗第十三代祖。
往生前。预知时至。公元一九四○年十月二十七日。示现一点小病。隔日即召集大众。宣布妙真法师为苏州灵岩山寺之住持。于是大众选十一月九日为升座日期。印光大师说:「太迟了。」又改选初四日。也说:「迟了!」最后择为初一。才点头说:「可以!」
十一月三日晚上。进用稀粥一小碗。接着告诉真达和尚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四日凌晨一点半起来。坐着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说完后。即大声念佛。二点十五分取水洗手完毕。起立云:「蒙阿弥陀佛接引。吾去也。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往生西方净土。」说完后。面向西方。端坐椅上念佛。凌晨五点。在大众念佛声中。含笑安祥往生。如入禅定。时年八十岁。
往生百日后荼毗。得五彩舍利珠百余颗。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千余粒。头顶盖骨裂成五瓣如莲花形状。
节录自《印光大师永思集》
印光大师往生时刻:
(1940年11月)初四的早晨一点半。印光大师从床上坐起来讲:「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讲完之后。即大声念佛。到了二点二十五分。大师坐床边索水洗手毕。又站起来讲:「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这是在走的时候告诫。所谓敦敦告诫。「说完即坐椅上。端身正坐。口唇微动念佛」。到了三点钟的时候。妙真法师来了。然后印光大师又吩咐到:「你要维持道场。你要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
这里引用他临终这一些细节来说明什么呢?是要看印光大师临终的时
「自后即不再言。只唇动念佛而已」。到了逝世的早晨五点钟。在大众念佛当中就安详往生了。
(二)弘一大师
晚年时神采气力渐衰。自知将要往生。因而尽力弘法。时常劝人听时钟念佛。依照时钟滴答滴答的声响。设想为阿弥陀佛四字。若是念六字佛号者。则以第一个滴为「南无」。答为「阿弥」。第二个滴为「陀」。答为「佛」。他的听时钟念佛。不失为一个摄心念佛妙法。
公元一九四二年春天。弘一大师前往灵瑞山讲经。不久之后。住在温陵养老院。在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大众讲经。并向院中的老人讲说净土法要。二十三日示现些微疾病。拒绝医药及探问。只是专一念佛。二十七日绝食。只饮水。二十八日写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九月一日下午。在一张纸上写着「悲喜交集」。交给妙莲。并嘱咐注意: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说完话。仍默念佛号。四日戌时(晚上七时至九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地往生了。时年六十三岁。荼毗后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块有六百块。
节录自《弘一大师永思集》
(三)谛闲大师。一生教阐天台。行专净土。
公元一九三二年春夏之间。大师在上海玉佛寺讲《楞严经》。复应无锡居士之请。为讲省庵劝发菩提心文。因年事已高。炎热过劳。讲毕。即示疾。回浙江宁波。而精神日渐疲乏。乃息心休养。预备往生净土。虽没有什么痛苦。但饮食日减。身体日弱。遂将天台宗一切事务。交付妥当。令门人宝静等继续弘持。至七月二日午前。忽向西合掌。良久。说道:「佛来接引。我要往生了!」即令侍者。为之沐浴。更衣。继命寺众齐集大殿念佛。又令人扶行。趺坐龛中。午后一点十五分。于大众念佛声中。安祥含笑而逝。面色光洁。顶暖逾时不散。世寿七十五岁。
节录自《历代净土高僧传选集》
(四)倓虚大师。一生教阐天台。行专净土。
教导后学。修习止观念佛。逢人也谆谆劝以念佛法门。其门下因念佛的功夫深厚。预知时至而往生的人。不计其数。
公元一九六三年五月十日。大师讲《金刚经》至经中之十七分时。忽然感到疲倦。从此饮食减少。仍谈笑自如。风趣横生。经医生检察无病。同年六月十六日回到弘法精舍。准备后事。对大众说:「人生如戏。生如是。死亦如是。现在已经演完。该收场了。」有人劝他服药。大师说:「药能治病。不能治命。人命以无常为定律。无常到来。谁也难逃。我自己的生死。自己能作主。也自知去处。」并对弟子等人。诸多咐嘱。勉励各自珍重。
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二时。自己把脉说:「脉博已乱。请扶我起来。我要去了!」说完后。趺坐结弥陀结。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地往生。时年八十九岁。
弟子们为大师启建佛七共四十九天。圆满后荼毗。火化时白云缥渺。其香气传闻数里。获舍利子数千颗。骨花五大盘。
节录自《影尘回忆录》
(五)律航大师。晚年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
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并在右耳。听一百声。然后两耳平均听一百声。或者摄心记数。初三声注入左耳。次三声注入右耳。再四声两耳一起听闻。共为十声。如此循环练习。才一个月就可大见功效。偶尔生起妄念。随时觉知。日子久了养成习惯。不必作意并耳而自然并入了。大师以此度化他人。得其传者。皆称绝妙。
公元一九六○年春天。律航大师将他在台湾住持的慈善寺交由广化法师接替。从此隐居静修。预备往生资粮。五月二十八日早晨。趺坐于连接大殿的寮房中。随众持诵早课。至念完十小咒。寂然入定。看见一场大法会。异常庄严。人数之多。世间未见。又见到已往生之莲友多人。因而自知往生的日子将到了。随即谢绝外缘。一心念佛。由每日一万声增至五万声。
初七日立遗嘱。交代后事。十一日未时(下午一至三时)。沐浴完毕。到客堂。向西方而坐。对大众开示说:「你们有幸得以信佛。又得出家。是幸运之中最幸运的人。现今告诉你们。修行的法门非常多。而以念佛法门最为方便、最圆顿殊胜。你们看我念佛二十余年。现在临命终。一心不乱。求生西方。这是最好的证明。」又站起来举起两袖说:「看我不
过不多久。呼唤广化法师来。广化问他是否往生的时间到了?大师点点头。随即鸣钟召集大众助念。大师也随众念佛。刚开始声音紧凑而急促。渐渐小声而安定。随即安祥地往生了。当时
节录自《律航法师遗着》
(六)二次大战之后。香港何东爵士夫人。何世礼将军之母。全家是基督徒。惟何东夫人信佛。儿女非常孝顺。家中仍有佛堂。彼此并无冲突。她的往生。给香港人很大的启示。往生之日。她把子女们以及家中亲眷一齐召来。她说。我们一家宗教自由。但是我今天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母子一场。你们今天念声佛号送送我。这最后的要求。于情于理都讲得过。她盘腿一坐。坐了不到一刻钟就走了。从此她一家人都信佛了。她平时不说话。临终表演给大家看。结果度了一家人。
(七)台北莲友念佛团李济华老居士。于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向莲友讲《阿弥陀经》大义。讲了一个半小时。声音宏亮。讲完之后。向大家说:「我要回家了!」大家以为他年纪大。七十九岁了。要回家休息。没想到他下了讲台到客厅。在沙发上一坐就往生了。有人说。他两三个月以前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星期假日到老朋友处聊聊天。似有辞别之意。
(八)江味农居士。一生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从小就跟随祖父持诵《金刚经》。终身不间断。他所著的《金刚经讲义》。风行海内外。是一本哙炙人口的著作。他常常领众念佛礼忏。并讲大乘经典。皆指归净土。譬如讲《金刚经》时说:「『则非』、『是名』两句。即是开念佛法要也。『则非』者。是说明自性清净。本无有念;『是名』者。是说明妄念繁多。必须执持名号。以除妄念也。必应念至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妄尽情空。一心清净而后可。此即是所谓的一心不乱。不乱即所谓清净也。如其心净。即佛土净矣!」
自一九三三年起。一心常在定中。晚间无梦。但每遇春末夏初之黄梅季节。必定生病数个月之久。一九三八年四月。天气阴冷潮湿。仍然卧床不起。弟子等助念。终日不断。自己则常随默念。神志非常清楚。到了五月中旬。疾病日渐严重。而神志却更加清醒。五月十八日晚上。忽然说:「金光遍照。佛来接引!」于是合掌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然而往生。时年六十七岁。
节录自《金刚经讲义》卷首
(九)谢秀萱居士。福建福安县人。十七岁嫁到郑家。生活很苦。靠做手工补助家用。生三男二女。她虽然不识字。可是天性纯良。很懂道理。不幸长子在二十九岁时病故。紧接丈夫也死了。次子月明又得重病。月明在病中梦见观音菩萨领他去看地狱。醒了之后就发心学佛。因为真正见到地狱。所以念佛非常努力。病也就好了。作为母亲的她。看见孩子如此年轻。就已这么努力。她不能落后。便也跟着用功了。让孩子带她去皈依。同时摆脱了家务。做起在家人穿的法衣。而且长斋念佛。一直很用功。到了七十八岁时。她每天都念佛八万声。达到不念而念的境地。一九八三年。她已八十八岁。临终前八天。她对孙媳说:「我已经见佛了。就要往生了。以后不吃饭了。你不必再给我送饭了。」她孙媳谨遵所言。此后八天她都不食饭。每天只是跏趺坐。搭着衣。念佛不断。念到第八天。她欣然的说:西方三圣来接引了!又说:佛的白毫光殊胜得没法子形容!说毕即合掌念佛。安祥坐化。火化时。在场的人都闻到异香。并捡到舍利子三十多粒。远近赞叹!
摘自律航法师《百日念佛自知录》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3/132316.html
以上是关于「倓虚大师」现代大德往生:印祖、弘一大师、谛闲法师、倓虚大师、律航大师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倓虚大师」现代大德往生:印祖、弘一大师、谛闲法师、倓虚大师、律航大师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