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图传)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图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图传)
001TheHermitSumedhamakeshisaspiration苏弥陀隐士
(EON注:即善慧隐士。果德玛佛陀4阿僧祗10万大劫前的前世。以身做路供养燃灯佛。他当时已经修行到能使用神通了。但是为了表达对燃灯佛的尊敬。不使用神通修路;他身后那位女子应该就是耶苏陀罗的前世。当时她一看到苏弥陀隐士就非常喜欢他。于是把自己用来供养燃灯佛的莲花分了一大半给苏弥陀隐士。燃灯佛对苏弥陀隐士预言说。这位女子将生生世世都跟着你。无论她哪生作为你的妻子。都会贤惠而美丽;燃灯佛后来并没有从苏弥陀隐士身上踏过。而是在为他授记之后。恭敬地右绕而过;按照上座部佛教的标准。只有像苏弥陀隐士那样。正式得到一位佛陀的授记。才能被称为菩萨。)
002QueenMahamaya'sdream皇后摩诃摩耶的梦
(EON注:夜梦白象。菩萨入胎。)
003ThebirthoftheBodhisatt菩萨出生
004KaladevilathehermitbeingshownthenewbornBodhisatta修行者卡拉德维拉为刚出生的菩萨看相
(EON注:也就是阿斯陀仙人。他已经证得了‘非想非非想处定’。而且知道自己要过世在佛陀证道之前。证得这种定的外道沙门一般会转生在与它相应的天界中。而该处天界因为不存在物质。所以无法聆听佛陀的教导。他因此而垂泪。)
005TheBodhisattaenteringtheattainmentsundertherose-appletree菩萨幼年在阎浮树下自行进入初禅
006TheBodhisattapickingupthegoosewoundedbyDevadatta菩萨抱起被提婆达多射中的白鹅
007TheBodhisattadisplayinghisarcheryskill菩萨展示天生箭艺
008Tamingthewildstallion菩萨驯服烈马
009TheweddingceremonyoftheBodhisattaPrinceandthePrincessYasodhara当时还是王子的菩萨和耶苏陀罗公主成婚
010TheFourOmens-theOldMan,theSickMan,theDeadManandtheRecluse(Bhikkhu)菩萨出游遇到的四大示相:病人、死者、老人和修行者(比库)
011TheBodhisatta'slastlookathissonbeforegoingforthintohomelessness菩萨出家而为无家前。望向儿子的最后一眼
012Renunciationoftheheadhair菩萨出皇宫后。自行断发。表示出家
013EncounterwithKingBimbisara菩萨遇到宾比萨拉国王
(EON注:答应成道之后再去见他;当时菩萨乞食经过王宫。宾比萨拉国王(他比菩萨小5岁)见到菩萨相貌举止庄严。深为触动。就派人跟随到菩萨的休息处。想封赐他一个宫廷高官。菩萨拒绝了这个。并且告诉他自己的身份和志向。)
014LearningthesevenattainmentsfromthehermitoftheKalamalineage从卡拉玛传承的沙门学习四禅八定中的第7种定:无所有处定
(EON注:向外道导师阿罗逻·伽罗摩)
015Learningtheeightattainment学习四禅八定中的第8种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EON注:向外道导师郁陀伽·罗摩子)
016Practicingdukkaracariya(austereasceticism)修习苦行(饥饿行法)
017AMagnificentDream菩萨成道之前五大预示梦之一:头枕雪山。手达两海
018Thedreams菩萨成道之前五大预示梦之:腹生蔓藤、诸鸟化白、众蛆(象征众生)环绕、涉粪山不染;
019Offeringofmilk-ricebySujata,thewealthyman'sdaughter成道前接受大富长者之女苏雅塔的乳粥供养
020Vanquishing(Victoryover)PrinceMara战胜天魔王的诸魔军
(EON注:佛陀在偈中提到过十大魔军的名字—第1军:爱欲;第2军:不乐;第3军:饥渴;第4军:渴爱;第5军:昏沉;第6军:恐惧;第7军:怀疑;第8军:恶毒顽固;第9军:名闻利养;第10军:自赞贬他;那时佛陀还未成道。没有什么超凡能力。他以凡人之躯面对这些魔军时的态度是:‘我挥不退之战旗。我说惜命为可耻。宁可战死于沙场。不愿失败而苟活’;据说当时佛陀吃过乳粥之后。就扬手将钵盂弃在河中。意味着若不成道。这就是他吃的最后一餐(SN.3:2);经典里也记载有很多后来的阿拉罕在证果之前。都有这种‘不成道宁可死’的心态和做法;雷迪长老的著述里有提到这种心态实际上就是四神足之一:欲神足的体现。)
021AttainingBuddhahood(Enlightenment)证道成佛(觉悟)
022VictoryoverMara'sthreedaughters无视天魔王三个女儿的诱惑
(EON注:据说当时这3位他化自在天的天女。变化出所有年龄段有可能对男性形成诱惑的女性形态。用尽所有的方式试图打动佛陀;天魔所在的他化自在天是欲界天最高等的一层。经典里有提到。和欲界天的天女相比。凡俗世界一国之中最美的女子都会显得像猕猴一样难看;后来有位老婆罗门叫玛甘迪。想把他美丽的女儿嫁给佛陀时。佛陀就提到这件事。说即使是当时那样的天女我都不再动心。何况你的女儿(参见后图)。)
023Offeringofricecakesbytwomerchants两位商人供养米糕
(EON注:他们是此世间最早的归依者。当时世尊手里还没有容器受食。而历代诸佛都不以手直接接东西吃。所以图里佛陀有点不收的意思。随后四大天王各带了一个钵献给世尊。相传世尊将4钵化合为一然后受食。)
024EncounterwithUpakatakka遇到尤帕卡塔卡
(EON注:世尊成道后。前往鹿野苑渡化五比库途中遇到的一个沙门。那时世尊还未开始弘法。这位沙门问世尊学的是谁的教法。世尊回答‘我于世间无有师。也无与我同等者’。这位沙门回答‘朋友。但愿如此’。似乎不太愿意相信。)
025DeliveringtheDhammacakkaSermontothefivedisciples向鹿野苑五比库初次传法
026Wealthyman'ssonYasaandhisfamilymeetingtheBuddha大富长者之子耶舍和他的一家遇见佛陀
027DispatchingoftheSanghaonmissionaryworks派遣僧团前往各地弘法
028VenerableUruvelakassapaadmonishingtheserpentkinginthetindershed佛陀在优楼频螺迦叶的草堂中降服蛇王
(EON注:英文原文可能有误。原文直译是‘优楼频螺迦叶尊者在草堂中劝说蛇王’)
029TheordinationofUruvelak渡化优楼频螺迦叶
030ThebrothersNadikassapaandGayakassapa
findplaitsofhairfloatingdownfromupstream纳迪迦叶和伽亚迦叶看到从上游流下的须发
(EON注:上述优楼频螺迦叶是他们的兄长。这3位迦叶是当时一个外道修行团的首领。老大优楼频螺迦叶皈依世尊之后。剃除须发。让须发随溪流而下。他的2个迦叶弟弟看到须发之后。赶紧去探望哥哥。然后也都随哥哥皈依了世尊。)
031EncounterwithKingBimbisara会见宾比萨拉国王
032MeetingofAssajiTheraandthefutureSariputtaThera还未出家的舍利弗长老遇到阿沙基长老
(EON注:舍利弗尊者就是这时候听到那首有名的偈‘诸法因缘生’。证悟初果须陀罕。)
033KingSuddhona,theBuddha'sfather,invitingTheBuddhatothepalace
afterexpressingdisapprovalofsettingoutonthealmsround净饭王。佛陀的父亲。邀请佛陀回皇宫接受供养。当时他表示不同意佛陀进行托钵。
034QueenYasodharapayingobeisancetoTheBuddha耶苏陀罗王后顶礼佛陀
035QueenYasodharapointingoutTheBuddhatohersonand
tellinghimtoaskTheBuddhaforinheritance耶苏陀罗为佛陀的儿子指出父亲。并让他去向佛陀求取继承权
036PrinceRahulaaskingforhisinheritance罗喉罗王子向佛陀求取继承权
037OrdinationofthesixprincesandUpali,thebarber剃度释迦族的6位王子和理发师伍巴离
(EON注:即诵出《律藏》的那位长老)
038ThewealthyAnathapindakapurchasinglandforamonastery大富豪给独孤长者以金币覆盖地面的方式购下园林献给世尊作为寺院
(EON注:即祗陀林给孤独园。当时是向祗陀太子购买这个园林。祗陀太子说除非用金币覆盖整个园林。否则不卖。给孤独长者就真的拖了大批金币来覆盖地面。当金币覆盖到还差最后一块地皮的时候。祗陀太子说不用再拖金币来了。剩下这块地就算是他供养的(如图情形)。)
039PreachingasermononpeacetothetownspeopleofKapaliandKoliya向卡帕里和科里亚的村民宣讲有关和平的法
(EON注:中间那条河叫罗西尼。同时灌溉河岸两边的田地。这2族村民为了河水几乎要起流血冲突的时候。佛陀制止了他们;佛陀后来轮流在两个村子住留。各有不少民众皈依。)
040Wealthymanand(his)peoplecometochallengedoctrines一个富人带着他的人马来质疑教义
041VeverablePindolaobtainingthesandalwoodalms-bowl
ofthewealthymanofRajagaha宾度拉尊者用神通取得王舍城一个富豪的沉香木钵盂
(EON注:那个富人设置了一个活动:把一个沉香木钵盂放在一个高杆之上。挑战任何当时的修行者。看谁有能力把它拿下来。宾度拉尊者在目健连尊者的推让下。用神通浮空上去把它取了下来;佛陀责备他滥用神通。那个沉香木钵盂后来被交给僧团研磨成沉香木粉膏。)(Vin.ii.110f.;DhA.iii.201ff.;J.iv.263)
042BrahminMagandhiandwifeofferingtheirdaughtertoTheBuddha婆罗门玛甘迪夫妇想把他们的女儿许配给佛陀
043QueenMagandhiorderingthedrunkardstohurlvituperationsatTheBuddha玛甘迪王后命令一群醉汉去辱骂佛陀
(EON注:这位玛甘迪小姐据说非常漂亮。无数贵族富人追求都不放在眼里。她的父母本来想把她许配给佛陀。佛陀为他们说法之后。她的父母证悟阿那含果。并且随佛陀出家不久后证悟阿拉罕果。但是佛陀的拒绝让这位玛甘迪小姐深感耻辱。后来她成了高沙比国王的第3个王后。一直找机会报复佛陀和他的信众。)
044ThefemalewanderingasceticCincamanakaaccusingTheBuddha女游方行者欣卡玛纳卡诽谤佛陀
(EON注:一个外道团体因为佛陀削弱了他们的供养。所以让这位女子来毁坏佛陀的名声。这位女子故意让别人看到她晚上往寺院的方向走。早上从寺院的方向回来。然后几个月后。用木头绑在肚子上装作怀孕的样子。在佛陀对大众说法的时候跑去指责佛陀不负责任。后来帝释天让一头耗子咬断了她绑木头的绳子让她露陷。据说她被赶出寺院门的时候。就堕入地狱;这女子前世也曾经对菩萨做过类似的事。)(DhA.iii.178f;J.iv.187f;ItA.69)
045HereticsparadeintownwithhebodyofthefemalewanderingasceticSundhari
andhurlingaccusations(atTheBuddha)游方沙门抬着一个女游方沙门孙陀利的尸体在村子里游行。散布对佛陀的谣言
(EON注:他们先让这位女外道被人看到经常出入寺院。然后把她谋害之后。对众人说这是僧团对她行了欲邪行之后又杀了她;佛陀让比库在被辱骂的时候回答“说谎之人堕地狱。说'此恶事非我为者'亦然。二者命终于来世。将如恶徒同下场'。并预言这谣言最多持续7日。后来果然谣言7日平息。)(Ud.4:8)
046BodhiPrinceinvitingTheBuddhatohisabodeacrossawalkwayofwhitecloth菩提王子用白色帛布铺地。邀请佛陀前往他的住所
(EON注:菩提王子用白帛布铺地邀请佛陀进他的宫殿应供。三次请佛陀踏上帛布而入。佛陀都静默不动。阿难达尊者于是告诉王子。如来不踏帛布之道。让他撤去帛布(如图的手势);王子供养后。问佛陀要多久才能证道。佛陀回答只要具备5种精勤:有信、不病、不奸诈、有勤、有慧。就可能在7年之内实现。)
047TheconversionoftheogreAlavaka渡化旷野夜叉阿拉瓦卡
(EON注:世尊当时在旷野中这名夜叉的住处里。这名夜叉刚开始企图直接用暴力驱逐世尊。但是发现用最强大的法宝都无法伤害世尊。于是他问世尊如何才能解脱痛苦、什么样才是最好的生活、什么是最好的宝物、如何才能在死亡的时候不忧愁等等问题。世尊为他说法。他皈依为优婆塞。)(小部.Suttanipàta1.10)
048TheBuddhabeingreprovedbytheteacherbutlaudedbythepupil外道师匠指摘佛陀。学子却赞叹佛陀
049Theconversionof(thebandit)Angulimala渡化盎古利马喇(杀人大盗)
(EON注:这个名字直译是‘用手指串成的项环’;当时佛陀使用了一种空间能力。让对方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自己。于是盎古利马喇大喊让佛陀停下。佛陀回答‘我已经停下了。现在是你该停下(指对方所行的业)';盎古利马喇本来也是高等种姓出身。教育良好。但是受外道影响。认为要杀满1000个人。用牺牲者的指头串成项环。这样可以升天。当时他已经杀了999人。造成当地巨大的恐慌。国王都派军队来抓他。他再也找不到其他人杀。即将对他自己母亲(可能是图里远方那位)下手的时候。佛陀及时出现渡化了他。后来他成功证悟阿拉罕果。)
050Onbeingqueriedthedeathofone'sfather,TheBuddhabreaksapotofbutter
andanearthenpotanddeliversasermon当被询问有关一民众之父死后归宿的问题时。佛陀打破一个黄油罐和一个陶土罐。借此来进行说法;
051ThecitizenspreventingKingPukkusatifromgoingtotheBuddha民众想阻止普库萨提国王去找佛陀
(EON注:这图可能反映的是佛音尊者对这事的注释版本。当时普库萨提国王是和宾比萨拉国王同时代的一个国王(塔卡希拉国)。两国国王通过商旅往来而交情日深。虽然从未谋面。普库萨提国王有一次送了极其昂贵的礼物给宾比萨拉王。宾比萨拉王感到实在没有能对等的东西回赠。于是他把佛陀的教法铭刻在黄金碟片上送给普库萨提王。普库萨提王读了之后。顿时失去对王位的兴趣。自行落发。步行192由旬去王舍城找佛陀(图里可能是他的民众在试图挽留他);佛陀当时在沙瓦提城。不在王舍城。他用天眼知道这事后。就主动步行去找普库萨提。并为他说法;普库萨提后来被一头疯牛顶死。死时已经是阿那含圣者。)(MA.ii.979ff.)
052AkkosabharadvajareprovingTheBuddha阿库萨巴拉多亚质疑佛陀
(EON注:这位婆罗门有个兄弟因为其妻子崇敬佛陀而心生不满。跑去和佛陀辩论。问佛陀‘杀什么可以得安稳和无忧'。佛陀回答‘杀嗔恨可以得安稳无忧’。他的兄弟因此敬服皈依。出家为僧;这位阿库萨巴拉多亚婆罗门因而感到非常愤怒。就跑去辱骂佛陀。也被佛陀劝服皈依;他的2个弟弟因为兄长出家也愤怒地跑来辱骂佛陀。同样为佛陀所折服。皈依出家。这4兄弟后来都证得阿拉罕果;僧团后来在议论这件奇妙的事情时。佛陀告诉他们。因为佛陀具有忍辱之力。所以在罪恶之群里无有罪恶。能以真谛作为众人的皈依。)(DhA.v.399.)
053UjjuttaraandthequeenSamavati买花侍女库竹答拉和王后沙玛瓦提
(EON注:库竹答拉是负责给当时高沙比国王的王后沙玛瓦提买花的侍女。她总是拿了8个金币却只买4个金币的花。贪污掉一半。后来遇到佛陀说法。当场证悟初果。第一件事就是买足8个金币的花。然后坦白自己之前的错误。图中描绘的应该就是这一幕;王后沙玛瓦提为此触动。让她每天去听佛陀说法。回来给自己复述。库竹答拉复述的经文收集为现在的《如是语经》。而沙玛瓦提王后就是后来著名的修慈心第一的女弟子。慈心之力强到国王因误解而射向她的毒箭都被反弹回去。国王也因这件奇事而皈依佛陀。)
054StepmotherGotamirequestingestablishmentof
theBhikkhuniOrder&beingordainedaBhikkhuni佛陀的姨母苟达弥请求成立比库尼僧团。并受戒成为一名比库尼
(EON注:左上图是阿难达尊者代她求佛陀允许女众出家。佛陀考虑到女众出家会影响正法在这世界驻留的时间而连续拒绝了3次。阿难达尊者提及苟达弥对佛陀早年的养育之恩而再三请求。佛陀终答应。但为比库尼设了‘八敬法’以尽量削弱此事的负面影响;右下图是苟达弥受戒的情形。她并不以一般比库尼受具戒的方式来出家。而只是答应接受‘八敬法’。后来有比库尼质疑她的受戒方式。佛陀说她能接受‘八敬法’就是受具戒。)
055DeliveringasermontotheQueenKhema向柯玛王后说法
(EON注:柯玛王后是佛陀女弟子中的2位上首之一。称为‘智慧第一’。相当于男
056PathacariinthepresenceoftheBuddha帕达卡莉来到佛陀面前
(EON注:这位帕达卡莉是沙瓦提城一位大富商的女儿。年青的时候和家里一位男仆私奔生子。在她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遇到一场暴风雨。她丈夫在砍树给她搭棚子的时候被毒蛇咬死。第二天她带孩子们渡河的时候。刚生下来的孩子被老鹰叼走。第一个孩子则被河水冲走。她悲痛地回到娘家沙瓦提城里。又得知她父母一家也在那场暴风雨里被倒塌的房子全部压死。短期内连续的巨大打击让她顿时疯掉。扯碎了自己的衣裳到处哭喊;当时佛陀正在沙瓦提城给孤独园里说法。他让众人不要阻拦帕达卡莉。让她跑到自己面前来。然后一句话就让她恢复了神智。并且告诉她‘多生以来你因为失去亲人而流过的泪水比四大洋的海水还多。所以亲人子女都不会是人
057KisagotamiinthepresenceoftheBuddha吉莎·苟达弥来到佛陀面前
(EON注:吉莎·苟达弥婚前贫穷。难得一位富人看上了她。和她成婚。但是她一直得不到夫家的认同。直到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夫家终于因此接纳了她。故她非常重视这个儿子。这个儿子不幸因病去世的时候。吉莎·苟达弥感到无法接受。一直执着地要向人们讨药想复活儿子。最后她去请求佛陀。佛陀说只要她能拿到‘没有死过人的家庭所拥有的一点芥菜籽’。就可以用它治好儿子。吉莎·苟达弥跑遍全城也找不到这样的家庭。最后她终于领悟到佛陀想要她知道的道理。回到佛陀那里。佛陀问她找到芥菜籽了吗。她回答‘芥菜籽的事情已经解决了。请允我出家受戒’。佛陀于是对她说法。让她证悟了初果;吉莎·苟达弥后来出家精进。证悟了阿拉罕果。)
058Befriendingthefarmer教助耕者
(EON注:这里没有提到名字。所以个人从画面推测是佛陀成道第11年的时候。在王舍城南山托钵时发生的事情。当时耕者波罗多波瑟在组织大规模的耕犁作业。世尊前往托钵的时候。他们正在田间用餐。于是他们对世尊说。我们要这么辛勤耕犁才能得到东西吃。你也应该这样劳动才能得到收获。世尊用偈回答说我也在耕犁播种(图里的姿势):智慧就是我的轭和犁。正念是我的锄头和鞭。这样的耕耘。圣谛就是我的收成。不死的甘露会是成果。耕者波罗多波瑟因而折服。用铜钵盛粥要供养世尊。但世尊因为这次供养是先颂偈才得到。所以依诸佛惯例不能接受这样的供养。并预言这粥已经变得有毒。他让对方把这粥倒在无生物的水里。入水的时候出现这粥有毒的迹象。耕者波罗多波瑟因而感到恐惧。皈依世尊而出家。后来证得阿拉罕果。)(Sn.1:4;S.7:11)
059MeetingthesanitationworkerSunita路遇清扫工苏尼塔
(EON注:苏尼塔是王舍城一个拾花业家族的成员。他当时正在从事极其困苦和低贱的街道清扫工作。佛陀观到他有成就阿拉罕的潜质。于是在一个清晨他正在扫地的时候特地前去见他。他看到佛陀的时候敬畏得无地自容。佛陀问他要不要出家成为一名比库。他狂喜地答应了。佛陀带他回到寺院。给了他一个禅修的业处。他依此证悟了阿拉罕果。从此许许多多的人和神都来敬拜他;他此生的低贱是因为过去世曾经对一位辟支佛说过不敬的话。)(Thag.vss.620-31;ThagA.i.540f)
060ThesamaneraSopakabeingabandonedinthecemeterywithacorpse沙玛内拉苏帕卡和一具尸体一起被丢弃在墓地里
(EON注:苏帕卡在巴利文里是‘贱民’的意思。因为他是一名墓地工作者的儿子。古印度一般从事这类‘不净’行业的都是低等种姓。他出生4个月的时候。父亲就突然去世了。他被叔叔收养。在他7岁大的时候。因为和叔叔的孩子争吵。所以他叔叔把他和一具尸体捆在一起丢在墓地里。想让豺狗把他们一起吃掉;午夜豺狗群出现。他吓得大哭。佛陀观到他有成就阿拉罕果的潜质。于是设法营救了他(图里似乎是派遣一队比库去救他。另外个记载是直接对他放了一道光。让他得到力量自己挣脱了绑缚。然后来到佛陀的住所。那时他证得了初果);***妈后来去找他。找不到。就去问佛陀。佛陀先把苏帕卡隐身在一边。然后对***妈说法。***妈因此证得初果。而苏帕卡同时证得阿拉罕果;苏帕卡的前一世是一位精通吠陀的婆罗门。也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就在不久前。当时佛陀预见到他很快就要过世。所以前去见他。苏帕卡的前世向佛陀撒花为座表示尊敬。佛陀对他说法之后从空中离开。他过世之后就转生为这一生7岁证果的苏帕卡。)(Thag.vss.480-6;ThagA.i.477f.;Ap.i.64f.;KhpA.76;DhA.iv.176f.。)
061VenerableAnandareceivingofferingofwaterfromthemaidenoflowcaste阿难达尊者向一位低等种姓的女子托钵要水
(EON注:这图可能反映的是北传经典里记载的‘摩登伽女’的故事。南传经典里个人暂时未读到类似记录;这位女子据说名叫波吉蒂。阿难达尊者当时不在乎对方种姓卑微。依然向她托钵。她被阿难的风采迷住。用了各种方法想要诱惑他。包括让她的外道母亲使用幻术迷惑阿难达尊者。佛陀后来告诉她阿难达是位修行者。她也必须出家修行才能和他般配。她修行之后觉悟到自己的愚痴。主动放弃了之前的想法。)
062Theunwholesomekammicresult(vipaka)ofVenerableKundadana坎达多纳尊者不善宿业的果报
(EON注:坎达多纳尊者前世曾经是一位地居天。当时他看到有两位比库亲密无间。所以想试探他们的友谊。于是当其中一位比库暂时离开另一位比库进到一处林子里去的时候。他变成一位女子。衣冠不整地从那个林子里出来。让另一位比库误认为他那位朋友戒行不净。这一不善业的果报让坎达多纳尊者此生出家托钵的时候。总会让别人看到他身后有一名女子像他女友一样在跟着他(如图所示。她其实只是一个幻影)。而他自己却什么也看不到。这个现象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非议和烦恼(图右边的几个人就在纷纷议论)。后来高沙喇国的国王巴谢那地听说之后。亲自前来测试。证实那女子只是一种业报造成的幻影。于是他发心供养坎达多纳尊者。让他不必再承受外出托钵带来的麻烦。坎达多纳尊者也因此得以专注精进。证悟了阿拉罕果。从那之后。那个女子的幻影就不再出现了。)(AA.i.146ff;Thag.A.i.62ff;alsoAp.i.81f;Thag.15)
063TheBuddhaandtheoldBrahminwhowassearchingforhislostcattle佛陀和一位正在寻找丢失牛只的老婆罗门
(EON注:这可能是出自北传《贤愚经》(非南传同名经)的典故。这位老婆罗门家境贫寒。终日受恶妻辱骂。所生的7个女儿嫁出去后又不断回家讨这讨那增加负担(印度人嫁女儿要支付沉重的嫁妆。否则女儿在夫家没地位)。他那日借了头牛耕地。又不慎丢失。所以深感自己怎么如此不幸。找牛的时候看到佛陀平静地坐在树下。觉得佛陀才是最快乐的人。佛陀读到他的心念。就邀请他出家。并且为他说法。他当场证悟了阿拉罕果;这位老婆罗门过去生也受过佛陀的恩典。当时佛陀是一个国王。他是一个因为无心之失而连续闯祸的倒霉人。佛陀的前世则帮他一一排解。)
064VenerableAngulimalabeingchastisedbythetownspeople盎古利马喇尊者被村民责打
(EON注:盎古利马喇尊者被佛陀渡化出家之后。始终坚持4种被允许的苦行:树下住、穿粪扫衣、仅持三衣、托钵乞食。尤其是坚持亲自托钵乞食这一点。对于一个恶名昭彰。甚至需要一名国王带着大批军队来围剿的前杀人魔王而言。是非常艰苦难得的。他因为从前的罪行很难讨到东西吃。但是依然坚持。图里反映的应该就是他经常遇到的一幕:被认得他的人责骂追打;有一次他在沙瓦提城被打得头破血流。佛陀告诉他‘让你承受现在这痛苦的业。本来会让你在地狱里被折磨无数年’。)
065TheofferingofalmsbythewifeoftheGeneralMallika玛利卡将军的妻子供养钵食
(EON注:英文可能有误。图里可能是高沙喇国王巴谢那地的玛丽卡王后。她原来只是个制作花环的平民女子。因为布施佛陀而当生得到成为王后的机缘。后来成为僧团的著名施主之一;我个人暂时没有读到有‘玛利卡将军’这样的人物。待查。)
066英文原文空缺
067Hereticsparadeintownwi...沙门...在村子里游行
(EON注:这个英文疑似和第045重复。也和图中内容不符。从图的内容推测。可能是反映当时一位富家公子出家后。他的父母因为后继无人。怕财产被充公。所以要求他和前妻生育一个后代做继承人。那时候佛陀还没有正式制定有关欲邪行的波罗夷戒。这位比库就应父母要求和前妻如此行事。而遭到众人非议。佛陀从此制定了相关的戒律。)
068英文原文空缺
069英文原文空缺
070TheBuddhaandthewanderingasecticBahiyadatucariya佛陀和游方沙门巴西雅·达图卡瑞亚
(EON注:巴西雅原来是一名商人。出海经商7次都平安。第8次遇到海难。他趴在一块木头上漂流到苏帕拉卡这个地方。身上衣服全部烂光了。于是他用树皮做了一件外套(如图那样)。在当地乞食。这种打扮和举止让当地人把他当成了一名修行者。而给与了极大的尊敬。他也逐渐因此误认为自己已经是个阿拉罕了;一位天神因为有一世和他是同梵行者。所以建议他去找佛陀以便得到真正的利益。在那位天神的帮助下。他一夜之间就来到当时佛陀所在的沙瓦提城。见到佛陀的时候他情绪太过激动地请求佛陀为他说法。佛陀为了让他平静下来。就说‘这是托钵的时间。不是说法的时间’。拒绝了他2次。巴西雅平静下来。回答说人生太过无常。不知道何时就会死。所以坚持让佛陀立刻教他。佛陀知道他的命运。于是当场对他说法。他即刻证悟阿拉罕果(佛陀认他是从听法到证果速度最快的人之一)。在佛陀离开之后。他就被一头怀孕的母牛顶死;他和上面第051图的普库萨提国王一样。前世都是迦叶佛教法时期的人。当时有7个修行者到山上去。决意不证道就死也不下来。其中一位证悟阿拉罕果。一位证悟阿那含果转生梵天界(就是上面提到那位天神)。其他5位都饿死了。其中2位就转生为巴西雅和普库萨提国王。他们都是被同一头牛顶死。这是他们从前一起做过的一个恶业的果报;因为巴西雅在过去世中从未布施过衣钵给比库。导致他今生的福报不足以支撑到获得衣钵而从佛陀受戒出家。所以佛陀虽然知道他已证阿拉罕果。最后却并没有对他说出那句著名的‘善来。比库’。不过佛陀依然让其他比库为他造塔供养。)(A.i.24;Ud.i.10.;UdA.77ff.;AA.i.156ff.;DhA.ii.209ff.;Ap.ii.475ff).
071TheBuddhateachingamantratotheoldbrahmi
whohadbeenbanishedbyhischildren佛陀教了一首偈子给一位被自己孩子赶出家门的老婆罗门
(EON注:南传法句经典故中有此事的记载。这位老婆罗门辛苦养育了4个孩子。每个孩子他都帮他们成家立业。后来他老了。所有孩子却都彼此推脱赡养责任。他最终被逐出家门;佛陀教他一首偈。让他等孩子们都在众人中时。当众背诵。这首偈主要是提到辛苦养大自己的孩子。结果还不如手中手杖。起码可以引路驱狗。众人听后纷纷谴责。孩子们也深感惭愧。于是就接父亲回家供养;那位老婆罗门感恩世尊帮他。将世尊请到家里供养。世尊对他说法。让他证悟了初果。后来他随世尊出家。证悟阿拉罕果;藏传《百业经》(藏版最初译自唐朝汉版)中也有类似记载。但是孩子的数目记为7个;)
072TheBuddhanursingthesickbhikkhu佛陀亲自照护生病的比库
(EON注:当时有位比库得了痢疾。躺在自己的屎尿里无人照看。因为他被认为是对僧团没有贡献的。而且估计味道也太重(如图远处有位比库就掩鼻)。世尊让阿难达尊者取水来并亲自为这名病比库清洗。之后他集合僧团说‘你们出家再无父母。如果不相互看护。谁会来看护?对于病者。应如同看护佛陀一样看护他’。并且为此制定了一条戒律:比库有病者如果僧团无故不安排看护。犯‘恶作’。)(Vin.Mv.8:26;A.5:123-24)
073KingBimbisaraintheprisoncell宾比萨拉国王在牢房里
(EON注:英文原文是如此。但是很可能不对。因为后面还有一个描绘宾比萨拉国王在牢房里被割足的图。更吻合经典里的记载。但相貌和这个完全不一样。同一个画家不太可能画出2个头发胡子颜色外观都完全不同的宾比萨拉国王;个人根据图中内容。推测可能是法句经344偈的记录:当时摩诃迦叶尊者有个弟子已经出家并证得第4禅那。但是因为对一个金匠亲戚家里的东西起了贪着。又还俗了。后来在俗世沦为小偷并被逮捕。即将被处决之前。他遵照摩诃迦叶尊者的指示。收摄心念。专注所缘。并且进入了禅那。执行者被他入定时的姿态所触动。于是向国王报告。国王也下令释放了他。佛陀知道之后说他‘以前既脱离了系缚。却又回头重新惹上所有的系缚’。后来他又重新回到僧团。精进修行。证悟阿拉罕果。)
074TheslavewomanreproachingthehereticforbathingintheRiverGangesatdawn身为奴隶的女子责备一名沙门于黎明时分在恒河里洗澡
075英文原文空缺
076MonasterydonorVisakhaandherfather-in-law大讲堂的施主维沙卡和她的公公
(EON注:这位维沙卡女士号称是‘布施第一’的女弟子。说她是‘大讲堂的施主’是因为著名的‘鹿母讲堂’就是她兴建布施的。有一次她去寺院里听法。把一个珍贵的首饰遗失在寺院里。她把这视为一个作布施的提示。决定卖掉这个首饰换成如法资具布施给僧团。但是没人能买得起。于是她自己掏钱回购。然后用这笔资金兴建了‘鹿母讲堂’布施给僧团(Vin.4:161)。可能是因为居住条件太好。有些比库住在这里的时候变得比较放逸。汲汲营营于一些世俗杂事。目健连尊者在佛陀的建议下。用脚趾令整个讲堂发生了一场地震来警醒他们;图中是她的公公弥伽罗。那时候她的公公还是外道的信徒。对佛陀的僧团持排斥态度。当时他正在用金质容器吃一种蜂蜜米粥。见到一位比库前来托钵。却佯装不见。于是维沙卡对这位比库说‘我公公正在吃不干净的东西’。她的公公因此恼怒地要赶走她。后来众人都裁定是她的公公,弥伽罗不对。弥伽罗于是又想挽留维沙卡。维沙卡提出要请佛陀到家中来供养作为留下的条件。佛陀前来应供说法的时候。她的公公躲在帘幕后面听。当场证得初果须陀罕。从此他说要敬维沙卡如同母亲一般。)
077TheBuddhaandSumana,daughterofthewealthyman佛陀和长者之女苏玛纳
(EON注:经典里有好多个同名的苏玛纳。这位应该是前高沙喇国王的女儿。现任巴谢那地王的姐妹。她有一次带着500位侍女和500辆战车前来访问佛陀。求问佛陀:两位在信念、道德和智慧方面都相当的弟子。一个有布施。一个没布施。他们之间是否会有区别。佛陀回答说他们无论生在天上或是人间。有布施者在寿命、外貌、荣耀、快乐和权力方面。都要胜过无布施者。这种区别会一直持续到他们证悟阿拉罕果为止(A.iii.32f)。注释里说。她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她看到了王宫里2个婴儿的谈话:一个是王子。一个是宫女的儿子。二者的床铺高低豪华度都悬殊很大。但他们前世都同是比库。而王子记得自己的前世。知道另外一个婴儿之所以今生地位比他差。是因为没有听从自己的劝告。所以正在对另外一个婴儿说法(AA.ii.595f)。这位苏玛纳的过去生曾经把乳粥藏在茉莉花团中。放进当时的维巴西佛的钵盂里。用这种方式得到了那次供佛活动中首供者的荣耀和功德。她当时依此发愿生生世世都身带茉莉花香。并且都叫‘苏玛纳’(茉莉花、幸福者)。她那生也很快得到果报。成为一名将军的妻子;苏玛纳侍候她祖母到过世之后。就和巴谢那地王一起来见佛陀。在那次开示中。她证得阿拉罕果并且出家。她从前证得初果须陀罕时。只有7岁(Thig.vs.16)。)
078Subhatheriandayoungsuitor苏芭长老尼和一名年轻的追求者
(EON注:经典里同样有好多位苏芭。这位应该是苏芭·吉瓦康巴瓦尼卡。她属于王舍城一个有名的婆罗门家族成员。据说容貌非常娇美。所以被称为‘苏芭(巴利文意为:净美)’;她看到了感官欲乐的过患。所以出家为比库尼。有一次她正要去午休的时候。一名浪荡公子看到了她。被她的美貌所折服。于是不停地追求她。她反复向对方宣讲爱欲的过患也不听。最后她问对方最喜欢她哪里。对方回答说最迷恋她美丽的眼睛。于是她毫不执着地把眼睛挖下来递给对方。浪荡公子被震慑住了。并且请求她的原谅。后来她去见佛陀。佛陀让她的眼睛复原。并且给了她一个禅修的业处。她依此精进修行。最后证得阿拉罕果。)(Thig.vss.366-399;ThigA.245f.)
079VenerableNalakamahatheraandVenerableMoneyya可敬的纳拉卡大长老和可敬的寂静行
(EON注:纳拉卡是当年佛陀刚出生时为他看相的那位阿斯陀仙人(也就是前面图里出现过的卡拉德维拉)的外甥。阿斯陀为佛陀看相之后。知道自己等不到听佛陀说法。就让外甥赶紧出家。等待佛陀;在佛陀证道并且第一次为五比库说法之后的7天。纳拉卡就前来请教佛陀(这里英文标题可能有点问题。原文直译有‘寂静尊者’的意思。因为当时纳拉卡向佛陀请教的主题是‘寂静行’的方法。这个行法原文是Moneyya(寂静)patipadā(行道)。写英文标题的人可能把这个Moneyya当作另一位尊者的名字了;看图中也只有佛陀和一位尊者在对话)。纳拉卡受教之后。就回到他原来修行的地方。靠在一块金色的岩石上达7个月之久。以实践上述行法的最高形式。最终证得阿拉罕果;他对这种行法的追求可以追溯到过去世莲花胜佛的时期。)(J.i.55;SNA.ii.483ff)
080Kanda,plantingthewhitemangotree康达。种下白芒果树
(EON注:佛陀在禁止比库随意展示神通后。外道都以为佛陀自己肯定也不会再使用神通。于是一个个都放心吹嘘说自己比佛陀神通大得多。而实际上这种禁制是只针对佛弟子而言的。诸佛并不受此制约。为了平息外道造成的这种局面。佛陀应宾比萨拉王的邀请。预言说将在‘7日之后城门口的一颗芒果树下’展示神通。并且还罕见地同意国王宣传此事。让众人都来参观。外道听说之后。赶紧雇人把城门附近的芒果树全部砍光;7日之后。,佛陀在城里托钵。有一位名叫康达的宫廷园林长供养了一颗芒果给佛陀。佛陀吃完就让他把果核种在城门口。那个果核当众迅速长成一株巨大的芒果树。佛陀就在树下展示了传说中的‘双神变’。而后前往‘三十三天’为诸天说法。在天上渡过了他成道之后第7个雨安居;这则记录虽然见于小部本生经。但是一般视为是后世的增补。)(Jat.483)<SP,弥伽罗不对。弥伽罗于是又想挽留维沙卡。维沙卡提出要请佛陀到家中来供养作为留下的条件。佛陀前来应供说法的时候。她的公公躲在帘幕后面听。当场证得初果须陀罕。从此他说要敬维沙卡如同母亲一般。)<span>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图传)
077TheBuddhaandSumana,daughterofthewealthyman佛陀和长者之女苏玛纳
(EON注:经典里有好多个同名的苏玛纳。这位应该是前高沙喇国王的女儿。现任巴谢那地王的姐妹。她有一次带着500位侍女和500辆战车前来访问佛陀。求问佛陀:两位在信念、道德和智慧方面都相当的弟子。一个有布施。一个没布施。他们之间是否会有区别。佛陀回答说他们无论生在天上或是人间。有布施者在寿命、外貌、荣耀、快乐和权力方面。都要胜过无布施者。这种区别会一直持续到他们证悟阿拉罕果为止(A.iii.32f)。注释里说。她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她看到了王宫里2个婴儿的谈话:一个是王子。一个是宫女的儿子。二者的床铺高低豪华度都悬殊很大。但他们前世都同是比库。而王子记得自己的前世。知道另外一个婴儿之所以今生地位比他差。是因为没有听从自己的劝告。所以正在对另外一个婴儿说法(AA.ii.595f)。这位苏玛纳的过去生曾经把乳粥藏在茉莉花团中。放进当时的维巴西佛的钵盂里。用这种方式得到了那次供佛活动中首供者的荣耀和功德。她当时依此发愿生生世世都身带茉莉花香。并且都叫‘苏玛纳’(茉莉花、幸福者)。她那生也很快得到果报。成为一名将军的妻子;苏玛纳侍候她祖母到过世之后。就和巴谢那地王一起来见佛陀。在那次开示中。她证得阿拉罕果并且出家。她从前证得初果须陀罕时。只有7岁(Thig.vs.16)。)
078Subhatheriandayoungsuitor苏芭长老尼和一名年轻的追求者
(EON注:经典里同样有好多位苏芭。这位应该是苏芭·吉瓦康巴瓦尼卡。她属于王舍城一个有名的婆罗门家族成员。据说容貌非常娇美。所以被称为‘苏芭(巴利文意为:净美)’;她看到了感官欲乐的过患。所以出家为比库尼。有一次她正要去午休的时候。一名浪荡公子看到了她。被她的美貌所折服。于是不停地追求她。她反复向对方宣讲爱欲的过患也不听。最后她问对方最喜欢她哪里。对方回答说最迷恋她美丽的眼睛。于是她毫不执着地把眼睛挖下来递给对方。浪荡公子被震慑住了。并且请求她的原谅。后来她去见佛陀。佛陀让她的眼睛复原。并且给了她一个禅修的业处。她依此精进修行。最后证得阿拉罕果。)(Thig.vss.366-399;ThigA.245f.)
079VenerableNalakamahatheraandVenerableMoneyya可敬的纳拉卡大长老和可敬的寂静行
(EON注:纳拉卡是当年佛陀刚出生时为他看相的那位阿斯陀仙人(也就是前面图里出现过的卡拉德维拉)的外甥。阿斯陀为佛陀看相之后。知道自己等不到听佛陀说法。就让外甥赶紧出家。等待佛陀;在佛陀证道并且第一次为五比库说法之后的7天。纳拉卡就前来请教佛陀(这里英文标题可能有点问题。原文直译有‘寂静尊者’的意思。因为当时纳拉卡向佛陀请教的主题是‘寂静行’的方法。这个行法原文是Moneyya(寂静)patipadā(行道)。写英文标题的人可能把这个Moneyya当作另一位尊者的名字了;看图中也只有佛陀和一位尊者在对话)。纳拉卡受教之后。就回到他原来
080Kanda,plantingthewhitemangotree康达。种下白芒果树
(EON注:佛陀在禁止比库随意展示神通后。外道都以为佛陀自己肯定也不会再使用神通。于是一个个都放心吹嘘说自己比佛陀神通大得多。而实际上这种禁制是只针对佛弟子而言的。诸佛并不受此制约。为了平息外道造成的这种局面。佛陀应宾比萨拉王的邀请。预言说将在‘7日之后城门口的一颗芒果树下’展示神通。并且还罕见地同意国王宣传此事。让众人都来参观。外道听说之后。赶紧雇人把城门附近的芒果树全部砍光;7日之后。佛陀在城里托钵。有一位名叫康达的宫廷园林长供养了一颗芒果给佛陀。佛陀吃完就让他把果核种在城门口。那个果核当众迅速长成一株巨大的芒果树。佛陀就在树下展示了传说中的‘双神变’。而后前往‘三十三天’为诸天说法。在天上渡过了他成道之后第7个雨安居;这则记录虽然见于小部本生经。但是一般视为是后世的增补。)(Jat.483)
081PreachingtheevilsofsacrificialofferingtotheBrahmin
abouttomakesuchsacrificialofferings在外道准备对梵天进行牺牲祭祀的时候。向他们开示这种献祭的邪恶性
(EON注:那个时代的婆罗门教传统普遍迷信杀生祭祀的效力。而且极其注重仪轨细节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因为佛陀当时被公认具有观知远古历史的能力。所以有许多婆罗门教徒就来请教古代婆罗门祭祀的方式。佛陀告诉他们古代真正的那些婆罗门。祭祀的时候是不杀生的。后来有些婆罗门艳羡世俗的享受。才逐渐编撰出这些繁杂仪轨。吸引统治者为此投资并从中获取名闻利养。当历史上为了祭祀而第一次出现杀生时。诸天都惊呼祭法的败坏;作为被祭祀的对像。有一位梵天神就曾经亲口对一位做杀生祭祀的婆罗门老妇说‘此非梵天食’;长部第5经《究罗檀头经》里记载。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老婆罗门叫究罗檀头。聚集了数千头的牛羊要举行一场巨型的牺牲祭祀。但是他不知道已经失传的‘三种牺牲之祭仪及十六祭法’。于是跑去请教佛陀。佛陀有一个过去生就是主持这种失传祭典的宫廷顾问婆罗门。所以他很详细地描
082英文原文空缺(EON注:这个场景应该是婆罗门教祭祀中的‘火祭’或称‘天启祭’。分别祭祀3种目标:家主火、供养火、祖先祭火(看图里分设3个容器。3分食材等等)。祭祀仪轨非常复杂。人员分工也很细致。主要是通过往火里投放各种祭祀品来实现。投动植物的是‘供养祭’。投酒的是‘苏摩祭’。并且认为仪式动作要分毫无差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稍微偏差就可能降低效力或是导致灾祸(图里右边那人貌似在查仪轨细节做法)。图里主要是献果蔬和酒。所以可能是‘初穗祭’或是‘四月祭’。或是某种‘苏摩祭’;针对当时的这类现象。佛陀劝示说‘在林中火祭百年。不如顷刻之间供养修行的人。如是供养。胜过百年的火祭(法句经偈107)’。‘婆罗门。即使仅是顷刻之间顶礼圣者。也比整年地供奉大大小小的祭祀牺牲。要来得好’。)
083英文原文空缺
084英文原文空缺
085VenerableSariputtaandhismother舍利弗尊者和他的母亲
(EON注:舍利弗尊者虽然是智慧第一的佛弟子。一生帮助无数人和天神证果。但是他自己的亲身母亲却怎么也不肯相信他。舍利弗尊者在进入涅槃前的7天。预知到这是一个渡化自己母亲的机会。于是向佛陀辞行之后就回到自己的家里。那时候他的物质身体就如期地迅速虚弱下去。四大天王、帝释天王和大梵天王知道之后就依次前来探望礼敬他。舍利弗尊者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婆罗门教徒。非常崇敬这些天神。她见到自己日夜敬拜的天神居然对自己的儿子致以如此的敬意。感到无比的喜悦。同时也意识到儿子的老师自然更加伟大。舍利弗尊者抓住这个机会对他的母亲说法。让他的母亲证得了初果(如图的场景);舍利弗尊者进入涅槃之前的物质身体状况和佛陀极其相似。他进入涅槃的方式也和佛陀几乎相同:依次从初禅上升到最高级的禅定状态。然后再依次倒退回初禅。再从初禅依次上升到第4禅。从第4禅状态进入涅槃。显示了他对禅定状态完美而精准的控制。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对各种禅定状态的掌握。就如同从衣柜里随意挑选衣裳穿一样轻松;佛陀在接过这位上首弟子的舍利时。说‘就是这位比库。在八万四千世界中。除了我以外。智慧无与伦比’。)
086英文原文空缺(EON注:个人推测这可能是《小部·天宫事经》的第45经记载的事情。有4位艾西迦国。宾那卡迦市的女子。遇见一位比库在托钵。于是她们分别以一束青睡莲花、一束青莲花、一束白根带叶的红莲花、一串象牙色的茉莉花环敬献给这位比库。她们的果报是往生‘三十三天’。各拥有一座美丽的天宫。4座天宫彼此相连。称‘四女神天宫’。摩诃目健连尊者称她们‘汝之容色照十方。恰如晓天之明星’;图里可能是佛陀在向其他比库解释受花比库的事。)
087TheBuddhaonalmsroundinVeranjaCountry佛陀在比兰若村托钵
(EON注:英文原文描述得不精确。图里托钵这位应该是阿难达尊者。当时是世尊成道第12年。在一位婆罗门的邀请下。到比兰若村过雨安居的时候。天魔干扰了那地方居民的心智。让他们忘记了对世尊的邀请(Sp.i.178L;DhA.ii.153;cf.J.iii.494)。当地的农作物同时受到一种病菌的侵袭。整个地区陷入饥荒;那时有一位马商带着500匹马在比兰若村过雨季。他布施给托钵艰难的每位比库少量马麦。阿难达尊者就把这少量马麦研磨之后供养佛陀。佛陀毫不介意地吃了。而且吃了3个月。他赞叹能如此以信念战胜饥苦的比库。说‘未来之人将会因此轻蔑粳米饭’。摩诃目健连尊者当时建议用神通翻转地面。以便取食当地地壳以下的一种蜂蜜状的可食之物。又建议把比库传送到富庶的北古卢洲去托钵。佛陀制止了这些使用神通的方式;佛陀之所以会经历食马麦的业报。是因为他在一次过去生中。生为一名贵族的时候。对当时的弗沙佛不敬。那时他看到比库们在吃一些好东西。就斥责他们。说他们应该吃马麦(Ap.i.301;ApA.i.103f.;cf.UdA.265)。)
088TheBuddhaandtheElephantPalileyyaka佛陀和象王帕里雷亚卡
(EON注:这里描绘的是佛陀成道之后第9个雨安居时的事情。当时世尊住在高沙比城。那里的比库因为一个戒律的细节问题发生了争执。逐渐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教导戒律的比库师长。一派支持教导经法的比库师长)。情绪高到连佛陀本人的劝说都不听。佛陀从这事情看到了将来僧团的分裂(正如近代发生的史实)。于是他选择离开这些比库。来到帕里雷森林。独自一人在林中渡过了这年的雨安居。在这期间。就是图中的这位象王帕里雷亚卡(这名字的字根有点‘帕里雷森林之灵’的意思)在取食供养佛陀。佛陀当时说它是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并且说偈‘不得坚固之友情。彼正生不得贤友。如王国土被征服。弃位独行如龙象’(偈328、329、330)。意思是若得不到真正的友情。宁可保持独行;高沙比城那些争执不休的比库后来遭到当地居士的抵制。无法得到供养。最后回到佛陀面前认错。)
089ThesolesofthefeetofKingBimbisarabeinggashed宾比萨拉国王的脚底被割伤
(EON注:他的儿子未生怨王子受到提婆达多的蛊惑。要行刺父亲宾比萨拉国王的时候被发现并逮捕。但是宾比萨拉国王不但没有惩罚未生怨王子。反而把王位让给了他。未生怨王子又在提婆达多的怂恿下要对宾比萨拉国王斩草除根以稳固王位。方式是把他关在牢房里饿死。因为宾比萨拉国王当时已经证得初果须陀罕。所以他在牢里来回经行禅修。很长时间都不死。未生怨王子于是又派理发师去把他的双足给废掉。据说要求是割开。灌入盐巴和醋。然后用火炭烧炙(如图)。这事那些理发师都做不下去。而宾比萨拉国王居然能毫无怨恨地让他们动手(他在过去生里有一次穿着靴子践踏一座舍利塔的庭院(而非赤足示敬)。作为一名须陀罕圣者。他可能已经知道这是他的果报);宾比萨拉国王过世之后转生为四天王中多闻天王手下的一名将军。名叫阇尼沙。后来还拜访过佛陀。提到自己期望能继续证到第二果斯陀罕。)(DA.i.135ff.;Vin.ii.190f)
090TheelephantNalagiribeingadmonished驯服狂象奈拉吉里
(EON注:提婆达多企图谋害佛陀的事情曝光之后。很多比库都云集到佛陀的居所周围警戒护卫。佛陀却遣散了他们。告诉他们佛陀是不可能因暴力而失去生命的;那时。王舍城有一头著名的杀人狂象叫奈拉吉里。提婆达多用升迁和加薪收买了驯象师。让他们在佛陀入城托钵的时候把这头杀人巨象灌醉后放出来。当这头凶狠的发狂醉象冲向世尊的时候。大家都吓得四散惊逃。世尊则泰然自若。他向这头狂象发出的强烈慈心让它顷刻间清醒了过来。最后驯服地跪倒在世尊面前。世尊用偈对它说‘行事醉狂与放逸。放逸不得入善趣;依循此见而行事。你将转生于善趣’。从此这头专业训象师都难以驯服的巨象就变得温顺起来。当时它甚至还自己走回了象廊;佛陀在过去生的时候。就很多次展现了这种和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效沟通的特殊能力。这可能源于他多生以来修习的波罗密(经典里记载有很多他和动物之间有效互动的情形。包括他年轻时驯服烈马。上面图里森林象王主动供养他的例子);而他在前一生身为兜率天神的时候。就是在慈心禅那状态中过世的。这意味着他这一生五蕴的主旋律之一就是对众生强烈的慈悲。)
091AdmonishingtheassassinswhohadbeensentbyDevadatta教示提婆达多派来的刺客
(EON注:提婆达多当时派了好几拨的刺客去行刺佛陀。而且从刺杀到灭口安排得极其缜密。他先派1名刺客直接行刺佛陀本人(这是位皇家弓箭手。未生怨王子委派给提婆达多使用的)。然后又派2名刺客埋伏在第一个刺客归路中。灭口第一个刺客。同样。又再安排4名刺客同法灭口上2个刺客。这样环环相扣。最后一批刺客达到16名;当第一个刺客接近佛陀的时候。恐惧感让他僵立住无法动弹。早已知晓的佛陀让他不要害怕。并为他说法。这名刺客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并且皈依了佛陀。佛陀让他取其它路返回。让他免于被其他刺客灭口。就这样。佛陀依次把提婆达多派出的所有刺客都渡化并且安全遣回。图里这拨应该是第2拨的2名刺客。)
092DevadattaattemptingtokillTheBuddhawithaboulder提婆达多企图推下巨石谋害佛陀
(EON注:提婆达多派人刺杀佛陀失败之后。就决定亲自动手。他看到世尊在灵鹫山的山阴处来回经行的时候。从山上推下了一块巨石(注释里说提婆达多有5匹大象的力气)。这时有2个石锥从山体上刺出。把巨石卡住。但是石屑依然滑落下去。蹭到了佛陀的脚趾。佛陀抬头平静地对他说‘迷途者。你已经造下了极重的不善业’。这种业是五逆罪之一。它的业报导致提婆达多即使已经证得禅定和神通。下一生也依然会转生在地狱中。通常情形下。已经证得禅定的人。如果在临终时维持禅定状态。是会转生在和该禅定相应的梵天界;佛陀实际上在提婆达多加入僧团时就已经预知了他此生将会做出的行为。因为提婆达多好多世以来都在和佛陀作对。但是佛陀出于怜悯还是接纳他加入了僧团。尽管提婆达多犯下恶业导致他将在地狱中受苦到这一劫结束。但是他此生的修行成果。会令他将来成为一名辟支佛。名叫阿提萨拉。)
093ThethirtyBaddavaggibrotthersandTheBuddha三十位巴达瓦吉兄弟和佛陀
(EON注:如果按照律藏的记载。30巴达瓦吉兄弟当时应该已经是比库了(而非图里的世俗人打扮)。他们当时都修习苦行。在一次雨安居前想从远方赶来和在沙瓦提城的佛陀一起住。但是时间来不及。只好在离佛陀8由旬的路途中过雨安居。雨安居之后他们满身湿漉漉地来拜见佛陀。佛陀因此制定了有关‘迦希那衣’的戒律。允许在雨安居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安排其中的一天来制作僧袍。所有的制作程序。包括接受布料、裁剪、缝制、染色、晾干。以及在僧团当中进行分配与随喜。都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当天所制作的僧袍就称为‘迦希那衣’;图里的场面和英文注释似乎有点不太相符。待查。)
094KingAjatasattucomingintothepresenceoftheBuddha未生怨国王来见佛陀
(EON注:在长部第2经《沙门果经》中记载。未生怨国王(在宾比萨拉国王过世之后。他已经继位成为摩羯陀国的国王)在宫廷医师耆婆的推荐下。前往拜访当时正住在耆婆医师的芒果园中的佛陀。未生怨王因为参与过谋害佛陀的事情。所以一直不敢去见佛陀。这次拜访他出动了500头乘骑象。大量人员持炬照明。即便是这样。当他接近佛陀住处时。依然感到巨大的恐惧。当时佛陀身边有1250个比库。未生怨王认为这么多人同在一个住处。不可能会如此安静。他甚至因此怀疑这是一次谋害他的阴谋(如图描绘的场景);当他亲眼见到佛陀和一同静坐的比库时。感慨地说期望他的儿子也能获得这样的安详寂静(他因为谋害了父王。所以害怕他钟爱的儿子也会这样对待自己。于是有点期望他儿子出家(DA.i.153).。很遗憾。他在位32年之后。还是死在自己儿子手里)。那次会面佛陀向他详细解释了出家修行能在当生所得到的果报。这个问题他问了当时许多外道的导师都无法得到满意的答复;佛陀后来提到。如果不是已经犯下杀父的业。那次会面他就能证得初果须陀罕;尽管如此。他依然从此成了佛陀最虔诚的追随者之一。据说从他父亲去世的那一天起。他就没法睡好觉。和佛陀见面之后。他终于能睡得安稳了(DA.i.238)。)
095Ambapali,thecourtesan,andthelicchaviPrinces安芭帕莉。韦沙离城的城花。和利察维族的王子们
(EON注:“城花”这个是古印度的一种特色职业。象征一座城市的女神。工作是为贵族提供风尘性质的服务。据说韦沙离整个城都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非常繁荣;安芭帕莉婴儿时期被发现于一颗芒果树下。所以她的名字有“芒果”的意思。长大之后她的姿容极其端丽。为了避免因争夺她而起冲突。贵族们于是达成协议让她当了‘城花’。她的魅力大到佛陀在她来访之前。还要特地警告比库们要注意保持正念。不要被她迷住(DA.ii.545);她在佛陀即将进入涅盘前。经过韦沙离城的时候。专程驱车前去拜访佛陀。在听讲之后。邀请佛陀次日到她的家里应供。佛陀默许了。在她离开时。利察维族的王子们正好前来拜见佛陀。她当时因为能够获权供养佛陀而自豪到没有给他们让路。两车交错的时候。王子们想要以重金换取供养佛陀的权利。安芭帕莉说即使把韦沙离整个城给她。她也不换(如图中的拒绝手势)。邻国的宾比萨拉国王和她发生过一段感情。生了一个儿子叫维玛拉·坎达纳。后来他出家成为一名出色的比库。安芭帕莉晚年听了她儿子的说法。也出家修行。证得阿拉罕果(ThigA.206-7);她此生之所以沦为风尘职业。是因为过去生她曾作为沙弥尼。和比库尼们一起敬拜舍利塔的时候。一位阿拉罕长老尼不慎留下一滴口水在地上。当时她虽然不知道是谁的口水。但是冒出一句不敬的话‘哪个游女在这吐的口水?’(ThigA.206-7))(P.S.现在在YOUTUBE上还能看到一部1966年的印度电影《Amrapali》。描述的就是她和宾比萨拉王的那段感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领略一下印度人自己展现的佛陀时代古印度的场景。要用代理软件才能看;国内目前这个地址可以看:http:///v_show/id_XMzE1ODM4MDIw.html(公元2012年8月8日测试有效。非中文)。)
096TheBuddhaandNakulapita佛陀和诺酤罗父
(EON注:诺酤罗父和诺酤罗母被佛陀称为是在家弟子中最出色的一对夫妻典范。在诺酤罗父第一次遇见佛陀的时候。就顶礼他的双足。称他为‘亲爱的儿子’。问他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来探望他们。因为诺酤罗父记得一些前世的事情。佛陀在过去生有500世都是他的儿子。佛陀当时为他们夫妻俩说法。让他们都证得了初果须陀罕;诺酤罗夫妻有一次请教佛陀。他们来生如何还能再相遇并且再做夫妻。佛陀回答说彼此忠诚、慈爱。有正信、持戒、布施、培养智慧。来生就还能在一起。‘如法住于此世间。同持戒与伍波萨。逝后喜生于天界。同受丰盛之悦乐’(AN4:54)。英文原文是说图里那位是诺酤罗父。但是个人从衣着类型和顶礼的地点推测这位应该是巴谢那地国王。那次是他和佛陀最后一次会面。巴谢那地王当时和佛陀一样都八十岁了。他说他和佛陀同龄。同是刹帝利。同是高沙喇人(佛陀故乡伽毗罗卫城实际上是从属于高沙喇国的一个属国)。但是作为国王。他对人心的把握却远不如佛陀。比如他在会议上讲话时。经常被手下打断。而佛陀说法时。听众连清嗓子的声音都没有。他因此对佛陀致以最高的敬意(M.89)。)
097BlockingVitthathubaandhisarmy劝阻维都达巴(毗琉璃)和他的军队
(EON注:毗琉璃是释迦族一个宫女和高沙喇国王巴谢那地的儿子。因为当时巴谢那地王想要娶一名释迦族的公主。于是释迦族用宫女伪装成公主嫁给了他。所以当毗琉璃王子16岁拜访娘家释迦族的时候。由于血统低贱。他坐过的座位被用牛奶来洗。这种巨大的歧视行为让他发誓一定要复仇;巴谢那地王发现这事之后。一时废掉了毗琉璃母女的地位。后来在佛陀的建议下又恢复了;毗琉璃20岁时。趁巴谢那地王当时出游。篡夺了王权。巴谢那地王死在逃往摩羯陀国求援的路上。而毗琉璃很快发兵攻打释迦族复仇。佛陀精确预知了此事。于是来到两国交界处。在大军面前孤身一人。顶着烈日暴晒坐在释迦族境内的一颗无法遮荫的枯树下(如图中情形)。当毗琉璃王问他为什么不坐在高沙喇国境内的茂盛大树下时。佛陀回答‘亲族之荫胜他族’。毗琉璃王会意并退兵;毗琉璃王此后又出兵2次。都遇到佛陀坐在同一颗枯树下。于是又都退兵。佛陀因为这事而承受的暴晒。让他留下了延续一生的头痛(UdA.265;Ap.i.300);毗琉璃王第4次出兵的时候。佛陀知道释迦族的业报(在过去世中曾经做过集体向河里投毒的事情)无法避免。就不再试图挽救;两军交战时。释迦族人虽然全副武装。但是无人愿意杀生。于是落败。全族人几乎都被屠杀。但是因为坚定持戒。全部往生天界。佛陀预言毗琉璃王7日之后就要死亡。7日之后毗琉璃王的军队驻扎在一个干枯的河床上过夜。河水突发。全军覆没。从此高沙喇国的国土并入摩羯陀国。佛陀在有一次和外道讨论‘身业’更重还是‘意业’更重时。有提到一个例子说:得‘心自在’者。摧毁一座城市只在一闪念之间(M.56)。所以即使佛陀只是一个人坐在那里。毗琉璃王仇恨再大。带着整个军队也是不敢硬闯的;当时的传统也是如果军队行军途中遇到沙门。一般是要退兵。)
098英文原文空缺(EON注:这图里应该是佛陀进入涅盘前。卧于纱罗双树下的场景。当时佛陀身上披的是居士福贵供养的‘柔绢金色衣’。福贵原先是外道阿罗逻·伽罗摩的信徒。他见到佛陀和僧团在静坐。深为那种宁静所触动。佛陀为他描述了禅定的境界之后。他就皈依为佛陀的在家信徒。佛陀即将入涅槃前的肤色极其光辉明亮。据说让这件金色衣披在身上时都显得失色;当佛陀以‘狮子卧’的姿势右侧卧于纱罗双树下时。纱罗双树在非开花时期开花并散落。空中的天神也同时散花奏乐供养。佛陀却说这些都不是适宜的供养方式。他强调持戒正直、依法禅修。才是对他最高的尊敬和供养;当地的末罗族人闻讯之后纷纷赶来拜见(如图右端人群)。因为人数太多。阿难达尊者安排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一团一团地集体礼敬。)
099TheBuddha'slastconversion:thatofthewanderingasceitcSubadda佛陀最后渡化的人:游方沙门苏跋达
(EON注:这一幕发生在上图接受大批末罗族集体礼敬时。佛陀的身体已经非常疲惫;苏跋达当时还是外道行者。他听说佛陀即将入涅槃。连续求见3次都被阿难达尊者拒绝。怕佛陀再受外道烦扰。佛陀读知苏跋达的心念。让阿难达尊者不要再阻拦他(如图所示的情形);苏跋达请教佛陀:世间有那么多的教派和导师。他们到底知道不知道真理呢?佛陀回答说‘在任何行法和戒律中。有8正道者。才有真正的沙门果。依8正道而行。这世间将不空缺阿拉罕’。苏跋达听佛说法之后立刻请求皈依出家。那时外道要加入僧团都要先考察4个月。佛陀破例当场接受苏跋达成为比库。苏跋达出家后不久就证得阿拉罕果;佛陀进入涅槃前最后一句留言。是:‘Vayadhamma(坏灭之法)sankhara(造作聚合)appamadena(不放逸)sampadetha(去完成吧)’:所有的造作聚合。都具有即将坏灭的特质。即由不放逸地努力。去完成(解脱)吧(D.16)。)
100TheBrahminDonadistributingrelics婆罗门多纳分配佛陀的舍利
(EON注:当时为了佛陀舍利的供养权。各方势力差点又起冲突。多纳婆罗门劝说众人依佛陀的教导而忍辱无争。于是众人推选他用陶瓶平分佛陀舍利为8份:1)摩羯陀国的未生怨王;2)韦沙离城的利察维族;3)伽毗罗卫城的释迦族;4)遮罗颇的跋离族;5)罗摩伽的拘利族;6)毗留提的婆罗门;7)波婆的末罗族;8)佛陀涅槃所在地库西纳伽罗的末罗族;各方领回建舍利塔供养;此外。多纳婆罗门自己留下分舍利用的陶瓶。建‘瓶塔’供养。毕钵梨瓦那的莫利耶族也派遣使者赶来。迟到了一步。只得到剩余的灰烬。于是建‘灰塔’供养;在凡俗世界之外。龙王和诸天也得到了一些佛牙舍利。其中一颗佛牙舍利据说供养在‘三十三天’)(D.16)
101AssemblyoftheFirstCouncil第一次经典结集
(EON注:世尊进入涅槃7天时。消息传到当时正在半路的摩诃迦叶尊者和随行的五百比库。其中有一个年老才出家的比库须跋陀罗反而庆幸地说‘这下终于没人制约我们。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了’。于是摩诃迦叶尊者深感尽快结集经法和戒律。以免肆意歪曲者得势的必要性;当时僧团决定在王舍城过雨安居时进行第一次结集。由未生怨王负责供养。参加者是由摩诃迦叶尊者精选的499位阿拉罕和阿难达尊者。除了参加者外。其他比库不得进入王舍城过雨安居。阿难达尊者在举行结集前的一夜彻夜禅修。终于赶在结集前证得阿拉罕果。所以正式结集时是整500位阿拉罕。这次结集因此又称为‘五百结集’。会间由摩诃迦叶尊者担任询问者。伍巴离尊者诵答出律藏。阿难达尊者诵答出经藏。)
102DispatchingSonaTheraandUttaraTheraontheirmissionarywork派遣索纳长老和乌塔拉长老前往弘法
(EON注:图中的场景发生在第3次经典结集之后。中间那位贵族应该就是阿首咖王;索纳长老和乌塔拉长老此去的目的地是金地国。据说这就是下缅甸的海岸一带(或是印度大陆东南角某地)。当时那里有一名女性的海神。每当国王有子嗣出生。就把孩子吞噬掉。两位长老抵达的时候。恰好有一个王子出生。因此他们一开始还被视为是食人海神的同伙。后来两位长老用神通驱退了那个食人海神。并且通过念诵《梵网经》。在那个国家周边竖立了一道防护结界;当时有6万民众皈依佛教。贵族出身的3500位年轻男子和1500位年轻女子出家。从那时候起。王室出生的所有王子都取名为‘索努塔拉’(就是两位长老的名字连起来)。)(Mhv.xii.6,44f.;Dpv.viii.12;Sp.i.64)
103Dispatchingofbhikkhusonmissionaryworkstothenineregions派遣比库前往九大地区传法
(EON注:同样是发生在第3次经典结集之后。记载中的9大地区就包括上图中的‘金地国(今下缅甸或印度东南角)’和‘楞伽岛(今斯里兰卡)’。)
104PresentingthesacredBoTreetoSanghamitta将菩提树种交给僧珈米塔
(EON注:在马欣德长老前往斯里兰卡弘法之后。当地的女众也很想加入僧团。包括当时斯里兰卡国王的王后阿努拉。于是僧珈米塔长老尼也被派往斯里兰卡去开启当地的比库尼传承;僧珈米塔是阿首咖王的女儿。阿首咖王一开始还不太情愿自己的女儿越洋远涉他国去弘法。后来在僧珈米塔本人的坚持下。终于同意了;僧珈米塔当时还带去了菩提树的幼苗(如图所示)。据说就是直接分蘖于菩提伽耶那株佛陀坐于其下得以证道的菩提树。幼苗被种植在阿努卢塔普拉城的‘大寺’中(从前是斯里兰卡国王的宫廷园林。后来供养给僧团作为道场。是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的主要根据地)。据说至今还生长在那里。)
105KassiTherapresentingfelicitationstoPrincePakkusati卡西长老为帕库萨提王子赐福
106KingAsokaerectingthestonemonument阿首伽国王竖立石碑
(EON注:阿首咖王是孔雀王朝的第3任统治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了印度大陆的帝王。他登基时为佛陀进入涅槃后第218年。阿首伽王起初是打算继续扩张版图。但是受到攻打卡琳伽国时所造成的大屠杀场面的刺激。放弃了这种流血冲突的方式;在皈依佛教之后。他转而推行一种非暴力的政策;当时由于君王信仰佛教。于是大量外道为了各种好处也混入了佛教。导致教义和戒律一片混乱。为了净化僧团。阿首伽王恳请马欣德尊者的老师帝沙长老出来主持局面。据说当时阿首伽王跪在河里。伸出右手迎接帝沙长老的船。而碰触帝王的右臂。在那时是即刻处死的重罪。阿首伽王喝止了皇家侍卫。于是帝沙长老持起他的右手。作为接受他成为自己弟子的标志。阿首伽王请求帝沙长老展示一个神通以证明自己。帝沙长老当场在他面前引发了一场地震;历史上的第3次经典结集就是在阿首咖王的护持下。由帝沙长老主持完成。在那次结集中。三藏经典正式定型为今天的形式;阿首伽王皈依佛教后。陆续在各地篆刻了记录自己征战历程和佛法教义的碑文。成为印度最早的文字资料。使得从那个时代开始。有可能对印度诸王朝的存在时间进行大致地估算。正是在阿首咖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将佛陀的教法传播到了东亚和东南亚。让整个亚洲的历史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P.S.2001年有一部印度电影《阿育王(Asoka。即阿首伽王)》。讲述的就是阿首伽王早年的一段感情故事。直至入侵卡琳伽国。影片中的几段插曲相当不错。片中的女主角据说是阿首咖王的第一个妻子。而著名的马欣德长老和僧珈米塔长老尼的母亲戴薇(她是释迦族的后裔。就是上述毗琉璃王攻打释迦族时逃难者的后代)则是第二个。影片里戴薇也有出场;国内目前这个地址可以看:http://www.yinduabc.com/mtv/28.htm(公元2012年8月12日测试有效。中文字幕)。)
107AssemblyoftheFourthCouncil第四次经典结集
(EON注:发生于公元前29年。由当时的一位阿拉罕摩诃拉奎塔主持。地点是在斯里兰卡一个叫阿路卡勒纳的山洞中。这次结集的特色是:将三藏典籍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之前都是以传承者记忆和口诵的形式流传(这也是为什么三藏原文里有许多高度重复的段落。目的是为了便于记诵);当时斯里兰卡内乱和饥荒严重。而能记诵全部三藏典籍的比库越来越少。为避免经典失传。所以结集之后。将经典刻录在贝叶上。流传后世。)
108AssemblyoftheFifthCouncil第五次经典结集
(EON注:这次结集发生于公元1871年。由3位阿拉罕大长老:贾伽拉比文萨、纳瑞达比答雅、苏曼伽拉萨弥住持。2400位比库参与。地点是在缅甸的曼德勒。整个结集为期5个月。特色是。结集内容被镌刻在729块厚12.7厘米、长167.64厘米、宽106.68厘米的大理石板上(如图)。并建为一座佛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
AN>
081PreachingtheevilsofsacrificialofferingtotheBrahmin
abouttomakesuchsacrificialofferings在外道准备对梵天进行牺牲祭祀的时候。向他们开示这种献祭的邪恶性
(EON注:那个时代的婆罗门教传统普遍迷信杀生祭祀的效力。而且极其注重仪轨细节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因为佛陀当时被公认具有观知远古历史的能力。所以有许多婆罗门教徒就来请教古代婆罗门祭祀的方式。佛陀告诉他们古代真正的那些婆罗门。祭祀的时候是不杀生的。后来有些婆罗门艳羡世俗的享受。才逐渐编撰出这些繁杂仪轨。吸引统治者为此投资并从中获取名闻利养。当历史上为了祭祀而第一次出现杀生时。诸天都惊呼祭法的败坏;作为被祭祀的对像。有一位梵天神就曾经亲口对一位做杀生祭祀的婆罗门老妇说‘此非梵天食’;长部第5经《究罗檀头经》里记载。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老婆罗门叫究罗檀头。聚集了数千头的牛羊要举行一场巨型的牺牲祭祀。但是他不知道已经失传的‘三种牺牲之祭仪及十六祭法’。于是跑去请教佛陀。佛陀有一个过去生就是主持这种失传祭典的宫廷顾问婆罗门。所以他很详细地描述了这种古代的祭祀方式。根本不是通过杀生。而是通过参加祭祀的统治者、婆罗门、贵族和百姓自身严格的道德规范来达成祭仪的要求。受教的婆罗门纷纷意识到这样才是真正圆满的大牺牲祭。进而他们追问佛陀是否有比这更高更圆满的仪法。佛陀回答布施有戒德者、乃至皈依、持戒、禅修、证得诸沙门果。是会比这种祭祀带来更多果报和功德的
082英文原文空缺(EON注:这个场景应该是婆罗门教祭祀中的‘火祭’或称‘天启祭’。分别祭祀3种目标:家主火、供养火、祖先祭火(看图里分设3个容器。3分食材等等)。祭祀仪轨非常复杂。人员分工也很细致。主要是通过往火里投放各种祭祀品来实现。投动植物的是‘供养祭’。投酒的是‘苏摩祭’。并且认为仪式动作要分毫无差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稍微偏差就可能降低效力或是导致灾祸(图里右边那人貌似在查仪轨细节做法)。图里主要是献果蔬和酒。所以可能是‘初穗祭’或是‘四月祭’。或是某种‘苏摩祭’;针对当时的这类现象。佛陀劝示说‘在林中火祭百年。不如顷刻之间供养修行的人。如是供养。胜过百年的火祭(法句经偈107)’。‘婆罗门。即使仅是顷刻之间顶礼圣者。也比整年地供奉大大小小的祭祀牺牲。要来得好’。)
083英文原文空缺
084英文原文空缺
085VenerableSariputtaandhismother舍利弗尊者和他的母亲
(EON注:舍利弗尊者虽然是智慧第一的佛弟子。一生帮助无数人和天神证果。但是他自己的亲身母亲却怎么也不肯相信他。舍利弗尊者在进入涅槃前的7天。预知到这是一个渡化自己母亲的机会。于是向佛陀辞行之后就回到自己的家里。那时候他的物质身体就如期地迅速虚弱下去。四大天王、帝释天王和大梵天王知道之后就依次前来探望礼敬他。舍利弗尊者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婆罗门教徒。非常崇敬这些天神。她见到自己日夜敬拜的天神居然对自己的儿子致以如此的敬意。感到无比的喜悦。同时也意识到儿子的老师自然更加伟大。舍利弗尊者抓住这个机会对他的母亲说法。让他的母亲证得了初果(如图的场景);舍利弗尊者进入涅槃之前的物质身体状况和佛陀极其相似。他进入涅槃的方式也和佛陀几乎相同:依次从初禅上升到最高级的禅定状态。然后再依次倒退回初禅。再从初禅依次上升到第4禅。从第4禅状态进入涅槃。显示了他对禅定状态完美而精准的控制。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对各种禅定状态的掌握。就如同从衣柜里随意挑选衣裳穿一样轻松;佛陀在接过这位上首弟子的舍利时。说‘就是这位比库。在八万四千世界中。除了我以外。智慧无与伦比’。)
086英文原文空缺(EON注:个人推测这可能是《小部·天宫事经》的第45经记载的事情。有4位艾西迦国。宾那卡迦市的女子。遇见一位比库在托钵。于是她们分别以一束青睡莲花、一束青莲花、一束白根带叶的红莲花、一串象牙色的茉莉花环敬献给这位比库。她们的果报是往生‘三十三天’。各拥有一座美丽的天宫。4座天宫彼此相连。称‘四女神天宫’。摩诃目健连尊者称她们‘汝之容色照十方。恰如晓天之明星’;图里可能是佛陀在向其他比库解释受花比库的事。)
087TheBuddhaonalmsroundinVeranjaCountry佛陀在比兰若村托钵
(EON注:英文原文描述得不精确。图里托钵这位应该是阿难达尊者。当时是世尊成道第12年。在一位婆罗门的邀请下。到比兰若村过雨安居的时候。天魔干扰了那地方居民的心智。让他们忘记了对世尊的邀请(Sp.i.178L;DhA.ii.153;cf.J.iii.494)。当地的农作物同时受到一种病菌的侵袭。整个地区陷入饥荒;那时有一位马商带着500匹马在比兰若村过雨季。他布施给托钵艰难的每位比库少量马麦。阿难达尊者就把这少量马麦研磨之后供养佛陀。佛陀毫不介意地吃了。而且吃了3个月。他赞叹能如此以信念战胜饥苦的比库。说‘未来之人将会因此轻蔑粳米饭’。摩诃目健连尊者当时建议用神通翻转地面。以便取食当地地壳以下的一种蜂蜜状的可食之物。又建议把比库传送到富庶的北古卢洲去托钵。佛陀制止了这些使用神通的方式;佛陀之所以会经历食马麦的业报。是因为他在一次过去生中。生为一名贵族的时候。对当时的弗沙佛不敬。那时他看到比库们在吃一些好东西。就斥责他们。说他们应该吃马麦(Ap.i.301;ApA.i.103f.;cf.UdA.265)。)
088TheBuddhaandtheElephantPalileyyaka佛陀和象王帕里雷亚卡
(EON注:这里描绘的是佛陀成道之后第9个雨安居时的事情。当时世尊住在高沙比城。那里的比库因为一个戒律的细节问题发生了争执。逐渐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教导戒律的比库师长。一派支持教导经法的比库师长)。情绪高到连佛陀本人的劝说都不听。佛陀从这事情看到了将来僧团的分裂(正如近代发生的史实)。于是他选择离开这些比库。来到帕里雷森林。独自一人在林中渡过了这年的雨安居。在这期间。就是图中的这位象王帕里雷亚卡(这名字的字根有点‘帕里雷森林之灵’的意思)在取食供养佛陀。佛陀当时说它是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并且说偈‘不得坚固之友情。彼正生不得贤友。如王国土被征服。弃位独行如龙象’(偈328、329、330)。意思是若得不到真正的友情。宁可保持独行;高沙比城那些争执不休的比库后来遭到当地居士的抵制。无法得到供养。最后回到佛陀面前认错。)
089ThesolesofthefeetofKingBimbisarabeinggashed宾比萨拉国王的脚底被割伤
(EON注:他的儿子未生怨王子受到提婆达多的蛊惑。要行刺父亲宾比萨拉国王的时候被发现并逮捕。但是宾比萨拉国王不但没有惩罚未生怨王子。反而把王位让给了他。未生怨王子又在提婆达多的怂恿下要对宾比萨拉国王斩草除根以稳固王位。方式是把他关在牢房里饿死。因为宾比萨拉国王当时已经证得初果须陀罕。所以他在牢里来回经行禅修。很长时间都不死。未生怨王子于是又派理发师去把他的双足给废掉。据说要求是割开。灌入盐巴和醋。然后用火炭烧炙(如图)。这事那些理发师都做不下去。而宾比萨拉国王居然能毫无怨恨地让他们动手(他在过去生里有一次穿着靴子践踏一座舍利塔的庭院(而非赤足示敬)。作为一名须陀罕圣者。他可能已经知道这是他的果报);宾比萨拉国王过世之后转生为四天王中多闻天王手下的一名将军。名叫阇尼沙。后来还拜访过佛陀。提到自己期望能继续证到第二果斯陀罕。)(DA.i.135ff.;Vin.ii.190f)
090TheelephantNalagiribeingadmonished驯服狂象奈拉吉里
(EON注:提婆达多企图谋害佛陀的事情曝光之后。很多比库都云集到佛陀的居所周围警戒护卫。佛陀却遣散了他们。告诉他们佛陀是不可能因暴力而失去生命的;那时。王舍城有一头著名的杀人狂象叫奈拉吉里。提婆达多用升迁和加薪收买了驯象师。让他们在佛陀入城托钵的时候把这头杀人巨象灌醉后放出来。当这头凶狠的发狂醉象冲向世尊的时候。大家都吓得四散惊逃。世尊则泰然自若。他向这头狂象发出的强烈慈心让它顷刻间清醒了过来。最后驯服地跪倒在世尊面前。世尊用偈对它说‘行事醉狂与放逸。放逸不得入善趣;依循此见而行事。你将转生于善趣’。从此这头专业训象师都难以驯服的巨象就变得温顺起来。当时它甚至还自己走回了象廊;佛陀在过去生的时候。就很多次展现了这种和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效沟通的特殊能力。这可能源于他多生以来修习的波罗密(经典里记载有很多他和动物之间有效互动的情形。包括他年轻时驯服烈马。上面图里森林象王主动供养他的例子);而他在前一生身为兜率天神的时候。就是在慈心禅那状态中过世的。这意味着他这一生五蕴的主旋律之一就是对众生强烈的慈悲。)
091AdmonishingtheassassinswhohadbeensentbyDevadatta教示提婆达多派来的刺客
(EON注:提婆达多当时派了好几拨的刺客去行刺佛陀。而且从刺杀到灭口安排得极其缜密。他先派1名刺客直接行刺佛陀本人(这是位皇家弓箭手。未生怨王子委派给提婆达多使用的)。然后又派2名刺客埋伏在第一个刺客归路中。灭口第一个刺客。同样。又再安排4名刺客同法灭口上2个刺客。这样环环相扣。最后一批刺客达到16名;当第一个刺客接近佛陀的时候。恐惧感让他僵立住无法动弹。早已知晓的佛陀让他不要害怕。并为他说法。这名刺客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并且皈依了佛陀。佛陀让他取其它路返回。让他免于被其他刺客灭口。就这样。佛陀依次把提婆达多派出的所有刺客都渡化并且安全遣回。图里这拨应该是第2拨的2名刺客。)
092DevadattaattemptingtokillTheBuddhawithaboulder提婆达多企图推下巨石谋害佛陀
(EON注:提婆达多派人刺杀佛陀失败之后。就决定亲自动手。他看到世尊在灵鹫山的山阴处来回经行的时候。从山上推下了一块巨石(注释里说提婆达多有5匹大象的力气)。这时有2个石锥从山体上刺出。把巨石卡住。但是石屑依然滑落下去。蹭到了佛陀的脚趾。佛陀抬头平静地对他说‘迷途者。你已经造下了极重的不善业’。这种业是五逆罪之一。它的业报导致提婆达多即使已经证得禅定和神通。下一生也依然会转生在地狱中。通常情形下。已经证得禅定的人。如果在临终时维持禅定状态。是会转生在和该禅定相应的梵天界;佛陀实际上在提婆达多加入僧团时就已经预知了他此生将会做出的行为。因为提婆达多好多世以来都在和佛陀作对。但是佛陀出于怜悯还是接纳他加入了僧团。尽管提婆达多犯下恶业导致他将在地狱中受苦到这一劫结束。但是他此生的修行成果。会令他将来成为一名辟支佛。名叫阿提萨拉。)
093ThethirtyBaddavaggibrotthersandTheBuddha三十位巴达瓦吉兄弟和佛陀
(EON注:如果按照律藏的记载。30巴达瓦吉兄弟当时应该已经是比库了(而非图里的世俗人打扮)。他们当时都修习苦行。在一次雨安居前想从远方赶来和在沙瓦提城的佛陀一起住。但是时间来不及。只好在离佛陀8由旬的路途中过雨安居。雨安居之后他们满身湿漉漉地来拜见佛陀。佛陀因此制定了有关‘迦希那衣’的戒律。允许在雨安居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安排其中的一天来制作僧袍。所有的制作程序。包括接受布料、裁剪、缝制、染色、晾干。以及在僧团当中进行分配与随喜。都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当天所制作的僧袍就称为‘迦希那衣’;图里的场面和英文注释似乎有点不太相符。待查。)
094KingAjatasattucomingintothepresenceoftheBuddha未生怨国王来见佛陀
(EON注:在长部第2经《沙门果经》中记载。未生怨国王(在宾比萨拉国王过世之后。他已经继位成为摩羯陀国的国王)在宫廷医师耆婆的推荐下。前往拜访当时正住在耆婆医师的芒果园中的佛陀。未生怨王因为参与过谋害佛陀的事情。所以一直不敢去见佛陀。这次拜访他出动了500头乘骑象。大量人员持炬照明。即便是这样。当他接近佛陀住处时。依然感到巨大的恐惧。当时佛陀身边有1250个比库。未生怨王认为这么多人同在一个住处。不可能会如此安静。他甚至因此怀疑这是一次谋害他的阴谋(如图描绘的场景);当他亲眼见到佛陀和一同静坐的比库时。感慨地说期望他的儿子也能获得这样的安详寂静(他因为谋害了父王。所以害怕他钟爱的儿子也会这样对待自己。于是有点期望他儿子出家(DA.i.153).。很遗憾。他在位32年之后。还是死在自己儿子手里)。那次会面佛陀向他详细解释了出家修行能在当生所得到的果报。这个问题他问了当时许多外道的导师都无法得到满意的答复;佛陀后来提到。如果不是已经犯下杀父的业。那次会面他就能证得初果须陀罕;尽管如此。他依然从此成了佛陀最虔诚的追随者之一。据说从他父亲去世的那一天起。他就没法睡好觉。和佛陀见面之后。他终于能睡得安稳了(DA.i.238)。)
095Ambapali,thecourtesan,andthelicchaviPrinces安芭帕莉。韦沙离城的城花。和利察维族的王子们
(EON注:“城花”这个是古印度的一种特色职业。象征一座城市的女神。工作是为贵族提供风尘性质的服务。据说韦沙离整个城都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非常繁荣;安芭帕莉婴儿时期被发现于一颗芒果树下。所以她的名字有“芒果”的意思。长大之后她的姿容极其端丽。为了避免因争夺她而起冲突。贵族们于是达成协议让她当了‘城花’。她的魅力大到佛陀在她来访之前。还要特地警告比库们要注意保持正念。不要被她迷住(DA.ii.545);她在佛陀即将进入涅盘前。经过韦沙离城的时候。专程驱车前去拜访佛陀。在听讲之后。邀请佛陀次日到她的家里应供。佛陀默许了。在她离开时。利察维族的王子们正好前来拜见佛陀。她当时因为能够获权供养佛陀而自豪到没有给他们让路。两车交错的时候。王子们想要以重金换取供养佛陀的权利。安芭帕莉说即使把韦沙离整个城给她。她也不换(如图中的拒绝手势)。邻国的宾比萨拉国王和她发生过一段感情。生了一个儿子叫维玛拉·坎达纳。后来他出家成为一名出色的比库。安芭帕莉晚年听了她儿子的说法。也出家修行。证得阿拉罕果(ThigA.206-7);她此生之所以沦为风尘职业。是因为过去生她曾作为沙弥尼。和比库尼们一起敬拜舍利塔的时候。一位阿拉罕长老尼不慎留下一滴口水在地上。当时她虽然不知道是谁的口水。但是冒出一句不敬的话‘哪个游女在这吐的口水?’(ThigA.206-7))(P.S.现在在YOUTUBE上还能看到一部1966年的印度电影《Amrapali》。描述的就是她和宾比萨拉王的那段感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领略一下印度人自己展现的佛陀时代古印度的场景。要用代理软件才能看;国内目前这个地址可以看:http:///v_show/id_XMzE1ODM4MDIw.html(公元2012年8月8日测试有效。非中文)。)
096TheBuddhaandNakulapita佛陀和诺酤罗父
(EON注:诺酤罗父和诺酤罗母被佛陀称为是在家弟子中最出色的一对夫妻典范。在诺酤罗父第一次遇见佛陀的时候。就顶礼他的双足。称他为‘亲爱的儿子’。问他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来探望他们。因为诺酤罗父记得一些前世的事情。佛陀在过去生有500世都是他的儿子。佛陀当时为他们夫妻俩说法。让他们都证得了初果须陀罕;诺酤罗夫妻有一次请教佛陀。他们来生如何还能再相遇并且再做夫妻。佛陀回答说彼此忠诚、慈爱。有正信、持戒、布施、培养智慧。来生就还能在一起。‘如法住于此世间。同持戒与伍波萨。逝后喜生于天界。同受丰盛之悦乐’(AN4:54)。英文原文是说图里那位是诺酤罗父。但是个人从衣着类型和顶礼的地点推测这位应该是巴谢那地国王。那次是他和佛陀最后一次会面。巴谢那地王当时和佛陀一样都八十岁了。他说他和佛陀同龄。同是刹帝利。同是高沙喇人(佛陀故乡伽毗罗卫城实际上是从属于高沙喇国的一个属国)。但是作为国王。他对人心的把握却远不如佛陀。比如他在会议上讲话时。经常被手下打断。而佛陀说法时。听众连清嗓子的声音都没有。他因此对佛陀致以最高的敬意(M.89)。)
097BlockingVitthathubaandhisarmy劝阻维都达巴(毗琉璃)和他的军队
(EON注:毗琉璃是释迦族一个宫女和高沙喇国王巴谢那地的儿子。因为当时巴谢那地王想要娶一名释迦族的公主。于是释迦族用宫女伪装成公主嫁给了他。所以当毗琉璃王子16岁拜访娘家释迦族的时候。由于血统低贱。他坐过的座位被用牛奶来洗。这种巨大的歧视行为让他发誓一定要复仇;巴谢那地王发现这事之后。一时废掉了毗琉璃母女的地位。后来在佛陀的建议下又恢复了;毗琉璃20岁时。趁巴谢那地王当时出游。篡夺了王权。巴谢那地王死在逃往摩羯陀国求援的路上。而毗琉璃很快发兵攻打释迦族复仇。佛陀精确预知了此事。于是来到两国交界处。在大军面前孤身一人。顶着烈日暴晒坐在释迦族境内的一颗无法遮荫的枯树下(如图中情形)。当毗琉璃王问他为什么不坐在高沙喇国境内的茂盛大树下时。佛陀回答‘亲族之荫胜他族’。毗琉璃王会意并退兵;毗琉璃王此后又出兵2次。都遇到佛陀坐在同一颗枯树下。于是又都退兵。佛陀因为这事而承受的暴晒。让他留下了延续一生的头痛(UdA.265;Ap.i.300);毗琉璃王第4次出兵的时候。佛陀知道释迦族的业报(在过去世中曾经做过集体向河里投毒的事情)无法避免。就不再试图挽救;两军交战时。释迦族人虽然全副武装。但是无人愿意杀生。于是落败。全族人几乎都被屠杀。但是因为坚定持戒。全部往生天界。佛陀预言毗琉璃王7日之后就要死亡。7日之后毗琉璃王的军队驻扎在一个干枯的河床上过夜。河水突发。全军覆没。从此高沙喇国的国土并入摩羯陀国。佛陀在有一次和外道讨论‘身业’更重还是‘意业’更重时。有提到一个例子说:得‘心自在’者。摧毁一座城市只在一闪念之间(M.56)。所以即使佛陀只是一个人坐在那里。毗琉璃王仇恨再大。带着整个军队也是不敢硬闯的;当时的传统也是如果军队行军途中遇到沙门。一般是要退兵。)
098英文原文空缺(EON注:这图里应该是佛陀进入涅盘前。卧于纱罗双树下的场景。当时佛陀身上披的是居士福贵供养的‘柔绢金色衣’。福贵原先是外道阿罗逻·伽罗摩的信徒。他见到佛陀和僧团在静坐。深为那种宁静所触动。佛陀为他描述了禅定的境界之后。他就皈依为佛陀的在家信徒。佛陀即将入涅槃前的肤色极其光辉明亮。据说让这件金色衣披在身上时都显得失色;当佛陀以‘狮子卧’的姿势右侧卧于纱罗双树下时。纱罗双树在非开花时期开花并散落。空中的天神也同时散花奏乐供养。佛陀却说这些都不是适宜的供养方式。他强调持戒正直、依法禅修。才是对他最高的尊敬和供养;当地的末罗族人闻讯之后纷纷赶来拜见(如图右端人群)。因为人数太多。阿难达尊者安排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一团一团地集体礼敬。)
099TheBuddha'slastconversion:thatofthewanderingasceitcSubadda佛陀最后渡化的人:游方沙门苏跋达
(EON注:这一幕发生在上图接受大批末罗族集体礼敬时。佛陀的身体已经非常疲惫;苏跋达当时还是外道行者。他听说佛陀即将入涅槃。连续求见3次都被阿难达尊者拒绝。怕佛陀再受外道烦扰。佛陀读知苏跋达的心念。让阿难达尊者不要再阻拦他(如图所示的情形);苏跋达请教佛陀:世间有那么多的教派和导师。他们到底知道不知道真理呢?佛陀回答说‘在任何行法和戒律中。有8正道者。才有真正的沙门果。依8正道而行。这世间将不空缺阿拉罕’。苏跋达听佛说法之后立刻请求皈依出家。那时外道要加入僧团都要先考察4个月。佛陀破例当场接受苏跋达成为比库。苏跋达出家后不久就证得阿拉罕果;佛陀进入涅槃前最后一句留言。是:‘Vayadhamma(坏灭之法)sankhara(造作聚合)appamadena(不放逸)sampadetha(去完成吧)’:所有的造作聚合。都具有即将坏灭的特质。即由不放逸地努力。去完成(解脱)吧(D.16)。)
100TheBrahminDonadistributingrelics婆罗门多纳分配佛陀的舍利
(EON注:当时为了佛陀舍利的供养权。各方势力差点又起冲突。多纳婆罗门劝说众人依佛陀的教导而忍辱无争。于是众人推选他用陶瓶平分佛陀舍利为8份:1)摩羯陀国的未生怨王;2)韦沙离城的利察维族;3)伽毗罗卫城的释迦族;4)遮罗颇的跋离族;5)罗摩伽的拘利族;6)毗留提的婆罗门;7)波婆的末罗族;8)佛陀涅槃所在地库西纳伽罗的末罗族;各方领回建舍利塔供养;此外。多纳婆罗门自己留下分舍利用的陶瓶。建‘瓶塔’供养。毕钵梨瓦那的莫利耶族也派遣使者赶来。迟到了一步。只得到剩余的灰烬。于是建‘灰塔’供养;在凡俗世界之外。龙王和诸天也得到了一些佛牙舍利。其中一颗佛牙舍利据说供养在‘三十三天’)(D.16)
101AssemblyoftheFirstCouncil第一次经典结集
(EON注:世尊进入涅槃7天时。消息传到当时正在半路的摩诃迦叶尊者和随行的五百比库。其中有一个年老才出家的比库须跋陀罗反而庆幸地说‘这下终于没人制约我们。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了’。于是摩诃迦叶尊者深感尽快结集经法和戒律。以免肆意歪曲者得势的必要性;当时僧团决定在王舍城过雨安居时进行第一次结集。由未生怨王负责供养。参加者是由摩诃迦叶尊者精选的499位阿拉罕和阿难达尊者。除了参加者外。其他比库不得进入王舍城过雨安居。阿难达尊者在举行结集前的一夜彻夜禅修。终于赶在结集前证得阿拉罕果。所以正式结集时是整500位阿拉罕。这次结集因此又称为‘五百结集’。会间由摩诃迦叶尊者担任询问者。伍巴离尊者诵答出律藏。阿难达尊者诵答出经藏。)
102DispatchingSonaTheraandUttaraTheraontheirmissionarywork派遣索纳长老和乌塔拉长老前往弘法
(EON注:图中的场景发生在第3次经典结集之后。中间那位贵族应该就是阿首咖王;索纳长老和乌塔拉长老此去的目的地是金地国。据说这就是下缅甸的海岸一带(或是印度大陆东南角某地)。当时那里有一名女性的海神。每当国王有子嗣出生。就把孩子吞噬掉。两位长老抵达的时候。恰好有一个王子出生。因此他们一开始还被视为是食人海神的同伙。后来两位长老用神通驱退了那个食人海神。并且通过念诵《梵网经》。在那个国家周边竖立了一道防护结界;当时有6万民众皈依佛教。贵族出身的3500位年轻男子和1500位年轻女子出家。从那时候起。王室出生的所有王子都取名为‘索努塔拉’(就是两位长老的名字连起来)。)(Mhv.xii.6,44f.;Dpv.viii.12;Sp.i.64)
103Dispatchingofbhikkhusonmissionaryworkstothenineregions派遣比库前往九大地区传法
(EON注:同样是发生在第3次经典结集之后。记载中的9大地区就包括上图中的‘金地国(今下缅甸或印度东南角)’和‘楞伽岛(今斯里兰卡)’。)
104PresentingthesacredBoTreetoSanghamitta将菩提树种交给僧珈米塔
(EON注:在马欣德长老前往斯里兰卡弘法之后。当地的女众也很想加入僧团。包括当时斯里兰卡国王的王后阿努拉。于是僧珈米塔长老尼也被派往斯里兰卡去开启当地的比库尼传承;僧珈米塔是阿首咖王的女儿。阿首咖王一开始还不太情愿自己的女儿越洋远涉他国去弘法。后来在僧珈米塔本人的坚持下。终于同意了;僧珈米塔当时还带去了菩提树的幼苗(如图所示)。据说就是直接分蘖于菩提伽耶那株佛陀坐于其下得以证道的菩提树。幼苗被种植在阿努卢塔普拉城的‘大寺’中(从前是斯里兰卡国王的宫廷园林。后来供养给僧团作为道场。是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的主要根据地)。据说至今还生长在那里。)
105KassiTherapresentingfelicitationstoPrincePakkusati卡西长老为帕库萨提王子赐福
106KingAsokaerectingthestonemonument阿首伽国王竖立石碑
(EON注:阿首咖王是孔雀王朝的第3任统治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了印度大陆的帝王。他登基时为佛陀进入涅槃后第218年。阿首伽王起初是打算继续扩张版图。但是受到攻打卡琳伽国时所造成的大屠杀场面的刺激。放弃了这种流血冲突的方式;在皈依佛教之后。他转而推行一种非暴力的政策;当时由于君王信仰佛教。于是大量外道为了各种好处也混入了佛教。导致教义和戒律一片混乱。为了净化僧团。阿首伽王恳请马欣德尊者的老师帝沙长老出来主持局面。据说当时阿首伽王跪在河里。伸出右手迎接帝沙长老的船。而碰触帝王的右臂。在那时是即刻处死的重罪。阿首伽王喝止了皇家侍卫。于是帝沙长老持起他的右手。作为接受他成为自己弟子的标志。阿首伽王请求帝沙长老展示一个神通以证明自己。帝沙长老当场在他面前引发了一场地震;历史上的第3次经典结集就是在阿首咖王的护持下。由帝沙长老主持完成。在那次结集中。三藏经典正式定型为今天的形式;阿首伽王皈依佛教后。陆续在各地篆刻了记录自己征战历程和佛法教义的碑文。成为印度最早的文字资料。使得从那个时代开始。有可能对印度诸王朝的存在时间进行大致地估算。正是在阿首咖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将佛陀的教法传播到了东亚和东南亚。让整个亚洲的历史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P.S.2001年有一部印度电影《阿育王(Asoka。即阿首伽王)》。讲述的就是阿首伽王早年的一段感情故事。直至入侵卡琳伽国。影片中的几段插曲相当不错。片中的女主角据说是阿首咖王的第一个妻子。而著名的马欣德长老和僧珈米塔长老尼的母亲戴薇(她是释迦族的后裔。就是上述毗琉璃王攻打释迦族时逃难者的后代)则是第二个。影片里戴薇也有出场;国内目前这个地址可以看:http://www.yinduabc.com/mtv/28.htm(公元2012年8月12日测试有效。中文字幕)。)
107AssemblyoftheFourthCouncil第四次经典结集
(EON注:发生于公元前29年。由当时的一位阿拉罕摩诃拉奎塔主持。地点是在斯里兰卡一个叫阿路卡勒纳的山洞中。这次结集的特色是:将三藏典籍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之前都是以传承者记忆和口诵的形式流传(这也是为什么三藏原文里有许多高度重复的段落。目的是为了便于记诵);当时斯里兰卡内乱和饥荒严重。而能记诵全部三藏典籍的比库越来越少。为避免经典失传。所以结集之后。将经典刻录在贝叶上。流传后世。)
108AssemblyoftheFifthCouncil第五次经典结集
(EON注:这次结集发生于公元1871年。由3位阿拉罕大长老:贾伽拉比文萨、纳瑞达比答雅、苏曼伽拉萨弥住持。2400位比库参与。地点是在缅甸的曼德勒。整个结集为期5个月。特色是。结集内容被镌刻在729块厚12.7厘米、长167.64厘米、宽106.68厘米的大理石板上(如图)。并建为一座佛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4/136053.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图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图传);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