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保富法的反例:不仁者以身发财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1-04 00:4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保富法的反例:不仁者以身发财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保富法的反例:不仁者以身发财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保富法的反例:不仁者以身发财

和林则徐同一个时期的人。我可以举几个那时候发财的人的例子:就是广东的伍氏及潘氏、孔氏。都是鸦片里发大财至数百千万银两的。书画家大都知道。凡是海内有名的古字画碑帖。多数都盖有伍氏、潘氏、孔氏的图章。也就是表明了此物曾经在三家收藏过。可见得他们的豪富。但是几十年后。这些珍贵的物品。又已经流到别家了。他们的楠木房屋。早已被拆了。到别家作妆饰、木器了。他们的后人。一个闻达的也没有。这三家的主人。总算是精明能干。会发这样的大财;当时的林文忠父。有财却不肯发。反而弄到自己被革职办罪。总算太笨了吧!然而至数十年以后。看看他们的子孙。就知道林文忠公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伍氏、潘氏、孔氏。却是最愚笨的人了。

上海的大阔老很多。我所认识的。也可以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江西的周翁。五十年前。我在扬州鄙岳萧家。就认识这位富翁。(当

佛教教育儿童的故事

时的这两家同是盐商领袖。)有

佛教莲花颜色的故事

一天。周翁到萧家。怒气勃勃的。原来是因为接到湘潭分号经理的来信。说是湖南发生了灾荒。官府向他们劝募捐款。他就代老板周翁认捐了银子五百两。而周翁嫌他擅作主张。捐得太多。所以才发怒。那时他已有数百万银两的财富。出个五百两救济。还不舍得。后来住在上海。有一天。谭组安先生与他同席。问他。如何发到如此的大富?他说。没有别的法子。止是积而不用。他活到八十多岁才死。遗产有三千万元。子孙十房分了家。不过十几年。就已经空了。其中有一房子孙。略能作些好事。这一房就比较好。但也是遭遇种种的意外衰耗。所余的钱也不多了。若是以常理来说。无论如何。每房子孙都有三百万。不会一齐败得如此之快;然而事实上。却是如此。若是问他如何败法?读者可尝试著闭目一想。上海阔少爷用钱的道路。便能够明白。不用多说了。这位老翁。也是正当营业。并未取非分之财;不过心里悭贪。眼见饥荒。而不肯出钱救济;以为积钱不用。是聪明。却不知道此种心念完全与仁慈平等的善法相违反。我若是存了一家独富之心。而不顾及他家的死活。就是不仁慈、不平等到了极处。除了本人自己受到业报外。还要受到余报的支配。也就是《易经》所谓的余庆、余殃的支配;使独富的家败得格外的快。使大众亲眼见到果报的昭彰。能够醒悟。(而本人所受的果报。若不是现世报。则旁人是不能见到的。)

再说一家。是上海十几年前的地皮大王陈某。家中的财产有四千万银元。兄弟两房。各分两千万。一九二五年。我到他家吃饭过一次。他住的房屋十分的华贵。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是上海所少见的。他的客房。四面的墙壁全部都装了玻璃架。陈列的铜鼎。都是三千年的古物。有一位客人。指著告诉我说:‘这一间房子里的铜器。要值银元一百五十万;中国的有名古铜器。有一半在此。’这几句话。正是主人最高兴听的。原来一般富人的心理。就是要夸耀。我有的东西。都胜过一切的人。而惟有道德名誉是钱办不到的。这些富人无可奈何。只好在衣服、珍宝、房屋、器具上。争豪斗胜。博得一般希望得到好处的客人。来恭惟奉承。(骄奢两字是相连的。骄就是摆架子。奢就是闹阔。上海常看见的是大出丧。一日之间。花费一、二十万的银元。以为是荣耀;但是若要请他们出几千元帮助赈灾。就不大容易了。这是普通人多有的卑劣自私的心理。并非是单说某一家。这一位主人。当然也未能免俗。)在我看见他之后。不过才七年的时间。上海地价忽然惨落。加以投机的损失。以致于破产。陈家的古铜珍宝。房屋地产。一切的一切。都被银行没收变卖。主人也搬到内地家乡去了。

再说一个实例。就是上海哈同花园的主人。近日报纸上常有讥讽的评论:说他们生平。对于慈善事业。不肯多多帮助。并说他有遗产八万万银元。试一设想。财产八万万的收入。就照二厘的利息来计算。每年也应该有一千六百万。如果他们肯将这尾数的六百万元。用作救济贫民之用。那么全上海的难民。就可以得救了。在三年前。上海的难民所中。有十万人。每人的粮食。以每个月两元计算。全年不过才两百余万元。到去年米贵的时候。难民所中的难民才不过一万几千人。每人的月费三十元。一年共五、六百万元。也还不过是他们收入年息的三分之一罢了。再说上海死在马路上的穷人。去年将近有两万多人。前年不过一万多人。再前年不过是几千人。就单说去年米贵。死人最多的时候。如果办几个庇寒所和施粥厂。养活这两、三万人。也不过一年花个五、六百万元就够了。这在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的一毛。然而这一毛。却是舍不得拔。如果能化几百万元。救几万个穷民;它自己家用。若是没有特别的挥霍。就是无论如何的阔绰。还是可以将一年所余的利息若干万来用作储蓄的。这样一来。一方面得到了美名誉。一方面作了救人的大功德。再一方面又仍然每年增加了若干万的积蓄。这样的算盘。实在是通极了。然而他们却没有这样智慧的眼光。一心只想这一千六百万元。一滴不漏。全部都收到自己的银行帐上。归为己有。任意的挥霍。竟然没有想到

佛教因果放生故事

这肉身是会死的。自己既无子女。结果财产全归了他人。几万万的财产。一旦变为空花。只是徒然的带了一身的罪业。往见阎王。而且又遗下了一片不美的口碑。留在这个社会。

他们也挂信佛的招牌。但是全不知道《药师经》上开宗明义。就详细的说明了悭贪不舍的罪过。经上说:‘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缺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得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心生痛惜。如此之人。由此命终。生饿鬼界。或畜生道。’因为大富之人。钱财有余。自己也没有用处。明知道多数人将会饿死。却不肯施财救济。若是从道德上责备起来。这简直是间接的杀人。积钱最多。力量最大。而不肯布施的。他所负的杀人罪就更重了。譬如见到一个极小的孩子。站在井边。快要落井了;有一个人在旁站著。全不开口。也不拉开这个小孩。而让他落井死了。我们一定会说。这个孩子算是被他杀死了一样。而富人见灾不救。正是一样。何况是大富如此。连利息的一小部分都不肯舍。那么马路上死的几千几万的饥民。岂不是要算他杀死的一样吗!杀死几千几万人的罪过。难道是用骄慢心。以信佛作为幌子。勉强化点挥霍不尽的小钱。作点专卖面子的善事。就以为自己已经是作了功德。便可以免除一切的罪过么?我想恐怕天地鬼神。决不会如此含糊的宽恕他。所以我说这一段事实。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分别真伪。打破心里的悭贪。切不可蹈积财不施的覆辙!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现在社会的人。左手进了一百万元。右手布施了一、二元。就称为是大慈善家。’由此可知这种行为。是世界的通病。

保富的方法。必须要有智慧的眼光。也就是要有辽远的见识、与宏大的心量;以上所说范文正公等几位。就是属于此类。而其余不善于保富的人。普天之下滔滔皆是啊!他们不能使子孙长保富厚。止因为是自己的智慧不够;能见到一点。却遗漏了万端;止看见表面。而看不到内涵;简单点说。他们看历本。止看见初一。还不知道明天有初二。更不会晓得年底有除夕。但是像这等愚痴的人。虽然很多。而社会有慧根的人也不少。一经人点拔。即可觉悟。智慧的眼光忽然就会开朗了。

再讲到如何是智慧的作法。请细细玩味老子《道德经》上的两句话如下:‘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本篇文所叙述的范文正诸公的几个例子。就是这两句话的注脚。须知老子是世界最高哲学中的一个。(《道德经》与道士的道教全无干涉。不可误认老子即是道教。)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学也都极为高明。他的人生哲学。是不能为时代所摇动的。老子学说的精义。有一句是:‘反者。道之动。’大意是要反转过来。就是翻然觉悟的动机;他的书。全部多半是说明这个道理。再引两句如下:‘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雄者。譬如是有钱有势。可以骄傲。乃人人所贪图的;惟有智慧的人。反过来。却是要避免这样炫赫的气焰。极力的向平淡卑下的方面作去。免招他人的嫉恨。‘为天下溪’这句话是众人反而归服他的意思。‘白’者的意思。譬如作大官。享大名。体面荣华。别人羡慕。这也是人人所求

佛教故事两个挖井人

之不得的。但是有智慧的人。反过来。却要避免体面荣华。极力的韬光养晦退让谦虚。《中庸》说:‘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譬如穿著锦绣的衣服。却要加上罩衫。不愿意使锦衣露到外面。这是表明了君子实修善义。不务虚名。以避免产生负面的影响。此种

佛教故事增长天王的视频

人更为社会所敬重。这些见解。都是与世俗之见相反的。换句话说。违背了情感欲望。以求合乎理智。这种话。多数人是不入耳的。或者以为这是讲天文学。不能懂。然而社会上也有不少具有慧眼的人。当然是会赞许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9/189316.html

以上是关于保富法的反例:不仁者以身发财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保富法的反例:不仁者以身发财;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331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