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乐山」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我家祖籍是江西。从九世祖起龙公才开始迁居湖南衡山。七世祖乐山公出生于清朝康熙十一年。也就
乐山公在衡山的时候。常到监狱里为犯人义诊。儿子富贵显赫的时候。乐山公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常到监狱探视病患义诊;县官见他年老。派人向乐山公辞谢。他回答说:‘救人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乐山公八十四岁的时候。儿子先焘因为继母逝世辞官回家。而又因为父亲年事已高。就决定不再复出做官。在某一天的深夜里。大雪纷飞。有一个病患的家属敲门求医外出赴诊。先焘就起身开门。并对来人说:‘我父亲年老。深夜不方便惊动。您可否明天早晨再来?’不料这时候乐山公已经听到声音披衣起床。就叫先焘入内室。并且对他说:‘这应该是生产急诊。怎么可以延迟医治呢?’于是就穿上木屐随同来人前往赴诊。这种舍己救人的情操。如此的真切著实令人钦佩。所以老天有眼。明察秋毫。报施给乐山公的果报也特别的丰厚。因此乐山公九十三岁的时候。孙子肇奎。获得乾隆壬子年乡试的第二名。曾孙有七人。镐敏、铁敏两人都是翰林。并膺任主考学政的官职;鏸敏、钰敏两人都是举人。
先高祖母康太夫人七十寿辰的时候。当时的名士阮文达曾送有一付贺联称:‘南岳钟宁。南陔衍庆;七旬介寿。七子成名。’贺联的词意贴切。实在是人间佳话啊!
我的祖父亦峰公。是乐山公的玄孙。考中咸丰癸丑年的翰林后。历任广东石城新会的知县。高州府的知府及奏奖道员。而且居官廉洁。尽心民事。造福地方。对于当时所发生的械斗巨案。宽厚的处理。保全了很多生命。积德甚厚。民间还特别建立了生祠来纪念他。可见其受人尊敬的程度。
我私下常想孟子所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的涵义。乐山公的子、孙、曾、玄四代都发了科第做官。到了第五代的亦峰公。也仍然能够积极的行善积德。发扬祖先的遗德;而到了我的父亲中丞公。则更为的贵
现在我还要再作一些分析与补充。乐山公的医术高明。活人甚多。但是药店被窃。便得要抵押房屋还债。因此可知他的经济情况的确不佳。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儿子作县长返乡归来;在大雪夜中。仍是穿著木屐步行外出赴诊。我们就可知道。乐山公到了老年仍然是那么清贫啊!(我们今天仍能见到像他这种大善人吗?)四书《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医师、药店都是发财的行业。但是若对贫困的病患义诊、赠药。则不会发财了。然而乐山公虽然不能够发财。而却竟能够发身;当时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推崇。可说是德誉盛于当时。名声传于后世了。实在是不容易啊!(乐山公善心的事迹。刊载于陕西的《镇安县志》和《湖南衡州府志》及《衡山县志》等文献中)子孙连续五、六代都发了科第。而且贵盛。正符合了‘以财发身’这句话了。而乐山公和他的儿子都很清贫。孙子肇奎。也就是我的太高祖;虽然作教官。掌理书院。门生很多。然而也是很清贫。不仅如此。曾听到先辈们说。伯曾祖点中翰林的时候。捷报由京城传到家中。高祖母康太夫人。手里正抱著第七个儿子喂
我的母亲为曾文正公的么女(曾文正公就是清朝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先生)。文正公的家规规定。凡是嫁女儿娶媳妇。花费限用在二百金以内。先母出嫁。是在文正公夫妇逝世后的数年。有奁金三千。也移拨出来。供作家用及代赔垫祖母被某钱号倒掉的款子。以致于个人的积蓄都空了。离开湖南老家。要往东行时。祖母只能给路费银钱六百两。此外则是一无所有了。我母亲中年时。每次谈到当时艰苦的情况。常常是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琐屑的叙述。目的就是要证明‘仁者以财发身’。而不是‘以身发财’的大道理。实在是有其深远的涵意呀!这里我们所应该注意的重点是:虽然是数代的清贫。而却换得了后代子孙的发达啊!与那些多留财产以害子孙。助长子孙的骄奢淫逸。使得子孙陷于堕落的。两者相互比较。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呀!曾文正公曾给自己所居住的房子一个称呼叫做‘求阙斋’;并且还写了篇文章记述;他的用意即是在持满戒溢。要居安思危啊!因为这个世间。并无十全十美的事物。‘丰于此者。必缺于彼。’所以若想得到精神上圆满。最好先在物质上要常有些欠缺。所谓精神上圆满的意思。是指父母都健在。家庭和睦。子孙贤达有智慧。并享有天伦之乐。道义之乐等。物质者。是指衣服饮食、车马宫室。乃至官阶财富。一切的享用等。曾文正公常用这个道理来教家人。说家计不宜宽裕。这个与常人的见解恰恰是相反的。文正公又常说:古人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话。这乃是智者的境界;因为花全开了。则表示快将凋谢了;月已圆时。转瞬间。即要缺了呀!所谓‘盛极必衰。乐极生悲’。这岂是古人喜欢说这些众人听起来不悦耳的话。实在是这些话都是真理啊!而且自古到今。从社会现象中去观察。这句话没有错啊!而且是历历不爽啊!
俗话也说:‘世无三代富’。又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有智慧的人。就深深的体会到这个道理。所以处事的时候。就会先考虑到:凡事不要求太过圆满。也不要使得太盛。过了头;对于财物聚散。也有周全良好的计划;而对于自己的生活。遵守著持盈保泰的因果法则;个人的享受不可丰厚;而且时时都要想到街头上那些流离失所三餐不继的穷人啊!常想到各处的善堂。掩埋露天的尸体。为数是那么的多啊!我应当节省自己的享受。去救死恤孤才对啊。因为一念仁慈的心。即能使天地间产生了一种祥和之气;如果付诸行动。则这种详和之气。就会常常环集在我的四周。而且能使家庭子孙都受到福荫。这些道理。只要用心研究古今以来的事实。就可了解此话不虚了!
反过来说。如果只知道贪图自己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别人的生死苦痛;使用诈术权谋来巧取豪夺。百计钻营;这种人积的钱可以很多。权势也可能很大。谄媚他、恭维他的人也多的不得了;一时看起来。似乎是非常的显赫;然而天道的盈虚消长。有它一定不变的道理呀!三、五十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景物也不断地变化迁移!原本是陋巷寒微。忽然地崛起。成了暴发户;然而好景不常。豪华的门地。却在瞥尔短暂的瞬间、凋零没落了!因为这世间并没有一个坚固不坏的东西。也没有一个能永久可靠的事业;凡是用巧取豪夺的方法所得到的财富地位。一定是更为快速的悖出败落啊!惟有孝悌忠厚的家庭。修德积善的后代。才能够确实地保有家业。并且是可大可久啊!这些事证历史上的记载很多。而且环顾我们周遭所发生的人事。到处都是呀!所以只要头脑冷静有智慧的人。自然就看得出来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9/189319.html
以上是关于「乐山」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乐山」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