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讲故事(8)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1-01 01:0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讲故事(8)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讲故事(8)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光大师讲故事(8)

佛教师兄弟送饭故事

胡了常居士往生纪实

优婆夷了常。安徽无为县了圆居士陈锡周的续配夫人。姓胡。心地仁慈。笃信佛法。陈锡周最初不懂佛法。大儿子十四岁夭折。他怨天尤人道:“我又没干缺德事。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什么因果报应、生死轮回。都是假的!”夫人见他听不进去。只好默默修持。不久。夫人怀孕。将要临盆时。忽然得了重病。一连二十九天不能开口。水米不进。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身体滚烫如火。骨瘦如柴。医生都说只有等死了。

一天晚上。夫人梦见一位老妇。手持一枝莲花。来到床前。对她说:“你由于过去世造作的恶业。现在患上这个重病。幸亏你有善根。我特地从南海来救治你。”说着。用手中的莲花在她身上从头到脚拂拭。边拂边说:“拂去你的业障。就可以生下一个好孩子了。”夫人顿感身心清凉。一下子从床上起来。病好了。第二天就生下一个健康的胖儿子。和常人所生的没有两样。取名天民。陈锡周这才体会到佛恩慈悲。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从此夫妇俩吃素念佛。努力修持。广

佛教有哪些顿悟的故事

修布施供养。

锡周归依印光法师。法名了圆;夫人也来信请求归依。法名了常。之后。全家在北京法源寺受菩萨戒。夫人想到普陀山拜见印光法师。却因兵荒马乱没能成行。抱憾心中。大师劝慰她说:“你至心念佛。每天都能和阿弥陀佛及诸圣众在一起。何必因为不能见到我这个粥饭庸僧而遗憾呢。”夫人由于一路饱受惊吓。身体很久不能复原。陈锡周请求大师开示。大师要她退一步想。当作自己已经死了。这样一放下。她的病居然就好了。

这一年春天。夫人病体复发。不思饮食。一天。她正在念佛的时候。看见两个童子举着长旛。上面写着“西方接引”四个字。夫人对锡周说:“这对我是好事。对你却是不幸。我一旦归西。你就没有人陪伴了。但是我们念佛人。不得贪生怕死。”于是陈锡周请来四位出家师父。诵经礼忏念佛廿八天。为夫人祈求。如果寿命未尽早日痊愈。寿命到了就快生西方。从此夫人身心轻快。不再有病苦。

四月初。她的身体再度不适。知道西归的日子近了。就一心念佛。只求快快往生。初五。全家人为她念佛。又请来僧人轮班助念。昼夜佛号声不断。夫人跟着默念。初六上午。夫人沐浴更衣。来到佛堂礼拜。向佛供奉香花。回房后调过床头。向西侧卧。自此专心念佛。生离死别的话。绝口不提。到了夜晚。她见到佛来迎接。要起身礼拜。家人扶她起来坐好。夫人低头合掌。说还有三千声佛号。念完就走。全家人连同僧俗三十多人。同口大声念佛。夫人则在高声念佛中安然而逝。面带笑容。室内异香扑鼻。大家都没有哭泣。又为她念佛二小时才安置。第二天中午入殓。头顶还有温度。四肢柔软。香气犹存。

印光大师得知后。赞叹嘉许道:可敬可贺!了常夫人善根深厚。今生遇到善缘。

佛教儿童故事文字

能够不被世间的情爱破坏正念;又靠着大家的念佛成就了清净信心。得以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终于离开这个苦难的地方。往生极乐世界。真是何等幸运!

大师同时评论说:临终一关。最

佛教故事阿弥陀佛普门品

为要紧。世间多少愚痴人。当父母眷属临终的时候。只顾悲痛哭泣。还要赶紧洗身换衣。只知道给活人好看。不晓得耽误了死去的人。平时不念佛的人。也就不提了;就连那一心求往生的念佛人。临终遇到这样的家人。也难免会被破坏正念。难以出离轮回。临终助念。好比一个气力不足的人登山。幸好有人前拉后推。左搀右扶。终于能够登峰造极。

而那些临终正念昭彰。却被亲人的情爱牵绊。乃至搬动身体、破坏正念的人。正如同勇士登山。本来体力充足。不料亲戚朋友一个个要他背负行囊。最终这人因为负担过重。筋疲力尽。只能远远地望着山顶兴叹。再也爬不上去。其中的得失看上去是被别人耽误。其实是自己在过去生中。成全别人或破坏别人。所造下的善恶业力。导致了今天的结果。因此。凡是修净业的人。应当成全他人的正念。并且预先为自己的眷属讲清其中的利害关系。不要讲求世间的情面好看。关键是临终者的心念落在哪里。这样才不至耽误生死大事。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朝人杨杰。号无为子。早年追随天衣义怀禅师参禅。大彻大悟。后来母亲去世。杨杰辞官回乡。遍阅《大藏经》。由此深知净土法门的殊胜。从而自行化他。勤修坚持。他在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的序文里面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杨杰画了一幅阿弥陀佛像。随身携带。观想忆念。临终时。杨公说偈:“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生死在真性中。犹如空花。可是由于凡夫没能证得真性。就必须求生西方。见佛闻法。获证真性。“将错就错”的意思是说。假如彻底证得真性(不假叫做真。不变叫做性。此不妄不变的真性就是每个人本具的清净心体)。自然不必再求生西方。所谓求生仍是一个错;然而还没有证得。就不能不求生西方。所以说“将

佛教故事视频高僧传

错就错。西方极乐。”莲池大师编撰的《往生集》在《杨公传》一文后题赞道:“我希望天下的聪明人都能够成就这一个错。”这才是不被聪明所误的真正大聪明。

苏东坡自误往生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前身是宋代初年五祖寺的住持师戒禅师(也就是前文《杨岐灯盏、宝寿生姜》中。自己掏钱买生姜红糖的师戒禅师。称“五祖戒”)。戒禅师曾经名震一时。晚年在僧堂前拄着拐杖谈笑而化。自在从容。苏东坡则由于前世修行所得的智慧。才华横溢。但还时常召妓。可见过去的戒禅师并不曾证得果位。苏东坡也不忘随身带上一卷阿弥陀佛像。并且常说:“这是我日后生西方的依据。”

等到他临终时。径山寺惟琳长老在一旁提醒他。不要忘记求生西方。苏东坡却辩解道:“我承认西方是有的。可这是不能着相用求的啊。”门人钱世雄也劝他:“这可是先生你平素一贯的修持。怎么说不可以着力求生呢!”苏东坡只顾强调:“你说着力。可就差了哇。”说完就断了气。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铁证。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15408.html

以上是关于「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讲故事(8)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讲故事(8);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302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