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我愿长跪不起——记三个投身农村教育的热血青年(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杨华-我愿长跪不起——记三个投身农村教育的热血青年(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我愿长跪不起——记三个投身农村教育的热血青年(二)
师生关系看来不错,但两个年纪轻轻的大学生,怎么能一分钱不要,在这里教上一年半?他们靠什么生活?他们能呆多久?如果他们走了,这些学生怎么办?学校怎么办?
坐在杨华家的小木椅上,杨华向我讲述他办学的经过。
杨华上中专时就喜欢教育,经常看这方面的书,总感觉自己在教育上能干出点什么。周围贫困孩子上学的艰难,在校学生的厌学怕学弃学,老师发不出工资,师德的堕落,所有这一切都刺激着他。那年,正好中央电视台曝光他们利辛县辍学率高,于是他就想办一所学校。“我倒要看看,是学生的事,还是教育的事。”后又看了《一个也不能少》,他当即从干了两年的制药厂辞工,决心回家办学去。
2000年第一天,杨华在村里贴出一张招生启事,招收因家贫失学、厌学怕学的小学毕业生,免收一切费用。老师都是他的哥们儿。学校起名叫“复兴学校”,取“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之复兴”之意。
教室是杨华花钱租的,黑板是往墙上刷的黑漆,板擦是学生家长缝的,课桌和凳子是学生从家里搬来的,课本是别人用过的旧课本。学校没有任何设备,只有两台旧586电脑,学生每星期能轮上十几分钟上机时间。
“学校就打算这样维持下去?”我问杨华。
他嘻嘻地笑:“是啊,老师不要工资,学生只交点书本费,将来影响大了,还会有新的老师来,教学效果好了,学生也会越来越多。”
“还能找来不要工资的老师?”
“能,”他肯定地说,“老师来了以后,学生的爱和情感会感染他们。”
“如果人家不被感染呢?老师也要生活呀。”
“肯定会感染的。”他好像很有信心。
“为什么学生多了学校就能运转?”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0/23/332575.html
以上是关于杨华-我愿长跪不起——记三个投身农村教育的热血青年(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杨华-我愿长跪不起——记三个投身农村教育的热血青年(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2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