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18 00:0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

编者按:今天这一则故事出自《历代名人与佛教》。由喻汉文先生编译。主人公是明代吴江人袁了凡。袁了凡一生很传奇。而且著述甚多。但后世了解最多、流通最广者还是《了凡四训》一书。他在这本书中。将自己一生学佛、行善、改造命运诸事记录下来。作为家训。传之子孙。如今此书在佛教信众中流传。甚至逸出学佛群体。可见影响之大。

「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
「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

袁黄。字坤仪。初号为学海。后

佛教的摩登情侣的故事

改为了凡。(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
「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

到栖霞寺拜访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三夜不眠。(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
「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

作为家训。传之子孙。于是世称《了凡四训》。

明朝吴江(属江苏)人。袁黄。字坤仪。初号为学海。后改为了凡。嘉善人。因为先前他相信宿命论。后遇云谷禅师。受其指点。广作善事。积极改造了命运。他深谙作凡夫之道。于是将其一生学佛、做善事、改造命运等四点写成书。作为家训。传之子孙。于是世称《了凡四训》。在信众中广为流传。该书述道——

了凡幼年丧父。依母志弃学就医。在慈云寺。遇着深谙邵康节皇极数的云南孔先生为之算命。说他有官运。县考十四名。府考七十二名。提学考九名。俸禄九十一石。某年任宝坻知县。三年半辞归故里。五十三岁无子寿终。先是不信。后每次考试如其所言。便信“升官发财。迟速有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命运理数。从此心灰意冷。淡然无求。

一次。到南京栖霞寺拜访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三夜不眠。了凡竟不起杂念。云谷奇

藏传佛教经典小故事

怪。而问其故。了凡将孔算命之事讲了。禅师却不以为然。用六祖慧能“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心。从心而觅无不感通”以及佛经里“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的道理对袁了凡讲了。并告知以积福造命的功过格法。让了凡作善事。而且还传授了准提咒法。

了凡发愿要作三千善事。日日用功。结果孔先生所算之命就不灵了。隆庆四年考中了进士。放任宝坻知县。有善政。擢兵部主事。日本侵略朝鲜。随经略使宋应昌军往征倭寇。多所策划。凯旋。因功升拾遗(谏官)。并育一男。而且也进士及第。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安然无恙;写《了凡四训》时。已六十九岁。实际寿高七十四。官居五品。

反观一生。他认识到《书经》里讲的“天难谌。命靡常”和“惟命不欲常”的道理。即是天命之说虽可信。但不是一成不变。积福可以造命。“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他在书中特别讲到云谷禅

动画片佛教经典故事

师对他的开导。说:“云谷禅师所赐给我的为生民主性命的大义微言。就是最精微、最高深、最真确、最正大的大道理。”云谷禅师圆寂之后。了凡还为之写了碑铭。

袁了凡博学多才。凡天文、数学、水利、军事、医药无不涉猎。一生著述甚丰。除《了

北镇的佛教故事

凡四训》外。还有《两行斋集》《历法新书》《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袁了凡纲鉴》等。

 

原文出处:

以上是关于「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了凡四训」高僧点拨醍醐灌顶,行善积福改变宿命;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155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