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他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 却留下六句话出家为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慈善」他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 却留下六句话出家为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他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 却留下六句话出家为僧
明月居士获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特别贡献奖(图片来源:慈生堂)
明月居士寻蜜(图片来源:慈生堂)
月法师出家(图片来源:慈生堂)
从履历看。他很传奇:他是曾和李嘉诚、王健林同台领奖的企业家;他是被白岩松称为"将佛家普度众生的精神。插上最先进的翅膀"的慈善家。但同时。他也是功成名就时别了红尘、入了空门的僧人。越洋电话中。我开始了和他的第二次长谈。话题还是从世人最
有人说。他在商场上的成绩难以用任何MBA教材中的理论解释。
比如。开发产品要作市场调研。百般斟酌。但是他的王牌产品慈生堂蜂蜜的横空出世。没有市场调研、SWOT分析作依托。只凭着在禅师处喝了一杯清新甜美到前所未遇的蜂蜜水。凭一句"这是真蜜。采取不易。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多是造价低廉的假蜜"。他便作出了在许多人看来是心血来潮的决定——创立以"慈念众生"为宗旨的慈生堂。专做真蜜。
比如:选拔团队需要"专业第一、经验第一"。但他甄选团队。凭的却是"信仰第一、人品第一"。他公司的员工90%都是佛教徒、100%都在慈善机构担任义工。看起来。太过理想化的创业动机和团队组合。造就的却是中国3000家蜂蜜企业中第一家在政府备案的采用“欧盟标准、零添加”的蜂蜜品牌。
"民以食为天。 做食品的底线应该是作安全食品。卖蜜的底线应该是作真蜜……" 他万万没有想到。本着最低底线作出的产品却成了市场上的奇葩。他更没想到。尽善良本分所做的慈善。使得明明是企业的慈生堂。却成了许多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公益机构"。
说起做慈善的缘起。他说:"我早年认识一个小男孩。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相继去世。 他一边照顾着年迈的大伯。一边料理着自己的饮食起居……"
看着小小年纪。承受着命运的无情。生活的重担。还要刻苦读书的孩子。他暗暗许下了"如果我有钱了。一定助这样的孩子完成学业"的愿望。
一般人作公益。将钱给了学校。也就算尽足了心。他的团队却深入到当地最底层。调查贫困户名单。确保助学金不会变成了奖学金。确保把钱提供给最困难的孩子、而不是学习最好的孩子。
因着多年旧愿。 他开始了公益之路。有一年。为了走访孤儿。他到了深山里。无意中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很优秀。学习好。还是学校里的短跑冠军。他们来到这女孩子的家里。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父母双亡。家徒四壁。一个八十岁的。还需要她照顾的爷爷。
"你们。靠什么为生?" 他问。
"我会做花圈。拿到集市上卖……" 女孩子用柔顺的声音说着。
女孩的苦难与柔韧触动到了他的心。他想到了让北京富裕的朋友收养她。而她的回答却深深震撼了他:"我不去。 我要照顾爷爷。"
明月居士关怀震后孤困儿童(图片来源:慈生堂)
成人可用沉淀的人生阅历抵御苦难。但孩子不能;成人可用积蓄或技能来抵御贫穷。但孩子不能。每一个灵魂都应该体味人世的温暖。每一个孩子都配拥有广阔的未来。有何办法真正帮到这些过早体味人世艰辛的孩子?
此后。他又把这愿延展到更广阔的空间。他找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宋浩居士商量。成立了"弘化家园" 孤困少儿救助基金。发愿逐步实现每年资助一万名孤儿。他们为孤儿办夏令营。孩子们的口令是"我愿意。在我有能力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不计任何回报"。这句话从出身贫寒的孤儿们口中说出。成了人间最美丽的感召。孩子们还说。要让这句话。代代相传。
听到此。我眼眶已湿润。突然觉得他才是人间最幸福的人。他有能力创造财富。成为时代的强者。同时。他又有能力温暖别人。成为爱的播撒者。一般人觉得人生至此。夫复何求。而他的追求却并未就此止步。
他可以用凝尽心血的产品给人带来美
"我们可以除掉所有困难。却唯独除不掉心中烦恼;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却唯独不能战胜死亡和轮回。"他想带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生命解脱之门。去找到那超越沉浮、超越生死的智慧。
"我修过禅。学过密。最终选择了心归净土……"
一句弥陀一声心。万劫尘根由此落。 念佛。不是鹦鹉学舌般的重复。而是在声声佛号的浸润中。渐渐回归清明的本心;念佛。不是有恃无恐般的依赖。而是在深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后。与佛心感应道交;念佛。不是为一己求安乐的逃遁。 而是承担诸苦。无悔初心后的花开见佛、普利含识。念佛法门。殊胜便捷。但如果不能彻解其意。也容易变成形式上的"念佛号法门"、变成让人误入歧途的"不需持戒、不改习气。信即往生"的投机取巧。
扬正是最好的摧邪。 为了让大家树立净土法门的正知正见。他继承恩师传印老和尚嘱托。力推《印光法师文钞》。 但由于其中的民国式白话文。现代人理解起来已有几分吃力。 他便请秦皇岛法华寺住持圆涛法师将《印光法师嘉言录》翻译成了白话。又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勇老师播音录制成了有声书。实体书与音频书都在佛教界广为流传。
在深解净土宗真意后。对于在家人来说。以真信切愿。持一声佛号。伴行住坐卧。逐渐对世间万事知相离相。心清如水。的确是极方便的修行法门。
2001年。由于海湾战争。他发起了网络"祈祷和平千亿圣号大念诵" 回向世界和平。响应者众。得到包括一诚法师、传印法师、净慧法师、惟
就在许多人盛赞他以居士之身。为弘扬佛法作出了极大贡献时。他却做了一个让世人吃惊的决定——出家为僧。
"修行是要扎扎实实的。要学戒。要作功夫……印光大师、彻悟大师。都是身体力行。得证念佛三昧在先。我们怎么能只玩嘴上功夫。当翻译?要靠实干的力量带大家走向解脱。"剃度前。他为员工留下了六句话。那是如慈父护子般的叮咛:
第一:要大气。多付出。少索取。
第二:要想培福修慧。就得广行供养布施。无论收入高低。拿出收入的一部分做布施、供养。
第三:要好好修行。有福德能让人敬重。
第四:念念利众生。念念求净土。一个是菩萨道。一个是解脱道。
第五:永远善意、真诚地对待一切人。就是咱们的修行。
第六:愿力坚定。戒律清净。有实修。
就这样。拂袖
一方面。他自己滤去浮华。潜心修行。另一方面。 他在全球首开先河。请诸多高僧大德讲经说法。开设了"天天直播-净土大讲坛"。 把真正的净土法门。全面立体的呈现给世界。光是看看课程安排。便可明了诸大德的苦心。
短短两个月。在几乎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净土大讲坛"已有每月超过二十万人次观看。有居士感慨道。 "妄学净土法门多年。 直到遇上‘净土大讲坛’。才找到了入门的‘抓手’"。截止目前。 已有数十位法师后备。借"净土大讲坛"。以圣言量正见为根。述而不作为本。务实为途。互联网为缘。引领大众如法学修纯正净土宗真义。
听着他的叙述。我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无数人通过借助网络传播的"净土大讲坛"。在浮躁的生活中。了解到生命的真相、心之本源、究竟的归宿;无数人在对自心的觉照中。在真信切愿的声声佛号里。 追随师父们。或于网上。或于寺中。次第深入。踏上心之归途;无数人在深入研修中。深昧净土妙义。 在将其广传天下……就在我一边勾勒着这一幅幅画面。一边聆听着师父的愿心时。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道美丽的虹桥。
是巧合?是天意?是真诚的大愿可感天动地?
虽然有相皆虚。但。当我们回归本自具足的妙真自性。在时时清风起。步步莲花生的心之归程上不懈前行时。我们的确是在架起通向觉醒的虹桥。
采访结束。我陷入了深思。许多人想探索的他功成名就的秘诀与潇洒出家的原因。在我已找到了答案。他以一"净"。抵红尘万千纷扰。不仅得到了世人羡慕的成功。更寻到了自在解脱之门。当清风吹散乌云。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邂逅心中那轮皎洁、圆满的明月。
菩萨清凉月
常游寂静空
众生心垢尽
菩提影现中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7/09/162127351031.html
以上是关于「慈善」他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 却留下六句话出家为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慈善」他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 却留下六句话出家为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