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青海省大通广惠寺新奉第三个版本《大藏经》(图)-大陆教界内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青海省大通广惠寺新奉第三个版本《大藏经》(图)-大陆教界内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青海省大通广惠寺新奉第三个版本《大藏经》(图)-大陆教界内容
青海大通广惠寺新奉的一部由四川松潘印制的藏文版《大藏经》(全套)
僧众合营整理《大藏经》并用经夹和包经布将每函经本捆扎好
广惠寺僧众在搬运准备供奉起来的第三版《大藏经》
佛教在线青海讯按传统,广惠寺等藏传佛教佛教信众都有背经的礼佛活动,背经的人要在经堂领取一函《大藏经》,忠诚地背在背上,要边走边持六字真言等咒文或经文,按顺时针偏向绕大经堂一周后放回原处,再背一部经书,直至背完108本经书,才完成一个善缘。
2015年正月初六,广惠寺僧众将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信教群众供奉的一部由四川松潘印制的藏文版《大藏经》(全套),从新整理后,恭请至曼巴扎仓(药师佛殿)内成为广惠寺所珍藏的第三个版本《大藏经》。
佛教自7世纪初由汉族地区、印度和尼泊尔分别传入西藏地区后,据传在松赞干布执政时,曾吩咐消磨端美桑布扎等人到印度进修梵语。学成归来,始创西藏文字,随即用以翻译部分佛教经典。8世纪时,在赤松德赞的鼎力扶持下,佛教获得很大的成长,兴建了桑耶寺,创办译场,分别从汉、梵文中译出佛教典籍4000多部,并编写目录,藏文大藏经的内容基本形成,内容涉及佛教哲学、伦理学、逻辑学、说话学、诗学、文学、医学、天文学等。
藏文版大藏经分为甘珠尔、丹珠尔和松绷三大类。甘珠尔别名佛部,也称正藏,收入律、经和密咒三个部分,相当于汉文大藏经中的经和律;丹珠尔别名祖部,也称续藏,收入赞倾、经释和咒释三个部分;松绷即杂藏,收入藏、蒙佛教徒的有关著述。
据统计,藏文大藏经(德格版)共收佛教经籍4569种。除佛教经、律、论外,尚有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等。个中属于密教的经轨及论藏等,十之七八是汉文
13世纪以前,藏文大药经以抄写本形式流传。元皇庆二年(131
①永乐版。明永乐八年(1410)在南京据奈塘古版复刻,只刻了甘珠尔。印本大部用朱砂或云朱刷印,亦称赤字版。
②万历版。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续刻了丹珠尔。以上二版早已毁损不存,印本也极少流传。
③塔尔寺版。刻于青海塔尔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
④昌都版。刻于昌都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
⑤理塘版。明末崇祯(1628~1644)年间由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增赞助,据其家藏写本刻制,也仅有甘珠尔。版片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毁于兵火。
⑥北京版别名嵩祝寺版。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据西藏霞卢寺写本在北京嵩祝寺刊刻,先刻了甘珠尔。至雍正二年(1724)续刻了丹珠尔。早期印本大部为朱刷,也称赤字版。版片毁于光绪二十六年康子之役。该版藏经因系清王室官本,刻造、装帧颇为优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经大,每夹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设色辉煌光耀,大多出自藏族和蒙族宗教画家手笔。该版藏经曾流传到日本和欧洲。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曾据以编为151巨册(内含目录一册)影印百余部,分为两种精装本发行。
⑦卓尼版。清康熙六十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在甘肃临潭县卓尼寺雕造,版片现已不存。
⑧德格版。清雍正八年至乾隆二年在德格县(今属四川)刻造。甘珠尔为理塘版的复刻;周珠尔则据霞卢寺写本并补充布敦目录所收典籍雕造,版藏德格寺。
⑨奈塘新版。七世达赖喇嘛据奈塘古版增入布敦目录典籍刻造,甘珠尔成于雍正八年;丹珠尔成于乾隆七年。该经以刻工精港,校勘优良,被誉为最佳版本。版片原藏奈塘寺,已毁损无存。
⑩拉萨版。1933年,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土丹嘉措主持下雕造,当时仅刻出甘珠尔。
国外版本有普拉卡版与库伦版两种,有者刻于不丹的夏都普拉止,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后者1920年在今蒙前国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刻造。为德格版的复雕本。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494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青海省大通广惠寺新奉第三个版本《大藏经》(图)-大陆教界内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青海省大通广惠寺新奉第三个版本《大藏经》(图)-大陆教界内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6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