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慈济论坛】静思堂举行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佛教全球化综合座谈-港澳台教界内容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04 09:0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慈济论坛】静思堂举行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佛教全球化综合座谈-港澳台教界内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慈济论坛】静思堂举行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佛教全球化综合座谈-港澳台教界内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慈济论坛】静思堂举行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佛教全球化综合座谈-港澳台教界内容

【慈济论坛】静思堂举行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佛教全球化综合座谈

2016年10月02日 08:15:00 佛教在线 点击:0次


综合座谈一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淑世理想>(左起安虎生师长教师、江万里教授、德悦法师、常辉法师、明毓法师)


由台湾中华佛教青年会理事长明毓法师主持

佛教在线台湾讯2016年10月2日上午,综合座谈一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淑世理想>,由台湾中华佛教青年会理事长明毓法师主持,参加与谈的有:佛教在线(www.fjnet.com)开创人暨总干事安虎生师长教师、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副会长常辉法师、静思精舍德悦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间江万里教授合营综合评论辩论。


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副会长常辉法师谈话

常辉法师:何谓“世间善法”

常辉法师表示,何谓“世间善法”,行一切善法,而执有“我”。“我”以同情心、恻隐心付出我的资财,赞助他人,送温暖、献爱心……如是,无明障起,烦恼业生,因有“我”故。等于在做了善事,还会滋生烦恼。是以,它是有欲、有求、有漏的世间善法,是建立在“我救助于人”分别意识上的有为善行,是为人天福果,不能究竟解脱。


静思精舍德悦法师谈话

德悦法师:“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

德悦法师说,证严上人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信念,谨记印顺导师“为佛教、为众生”之志节,带领全球慈济人,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予乐拔苦,创作发明清新干净之慈济世界。力邀世界慈善家,同耕一方福田;勤植万蕊心莲,同造爱的社会。深信众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只要能从慈门入,必能一窥佛门的肃静美妙殿堂;只要能从善门入,富者施之,必能得福而乐;贫者受之,必能得救而安。“以佛心为己心”,故一眼观时千眼观;能够“以师志为己志”,故一手动时千手动,闻声救苦,实时解难,何异于观世音菩萨之千手千眼。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间江万里教授谈话

江万里教授:菩萨不离社会,社会需要菩萨

江万里教授在谈话中指出,菩萨不离社会,社会需要菩萨,进入收集时代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慎密,小我观念与社会观念更加互相影响,现代汉传佛教必须以佛陀的慈悲本怀为起点,体证三轮体空为要务,唯有以慈悲本怀,才能心无嗔念,处处以众生利益为斟酌,唯有体证三轮体空,才能积极而准确地从事利他大行,致力于社会人心的善念培养,使善念与善心成为善的轮回,终于抵至人世即净土的实现。这可说是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未来成长重点。


佛教在线(www.fjnet.com)开创人暨总干事安虎生师长教师

安虎生师长教师:践行菩萨道,是汉传佛教成长的必由之路

安虎生师长教师在谈话中指出,崇奉是人类的自然需求,无论是原始蒙昧时代,照样科学昌明的今天,崇奉不仅没有消亡,而是加倍多元而精微。作为世界三大批教的佛教,自然迎来了空前的挑衅和空前的机遇。

与其他宗教崇奉不合,佛教崇奉不仅是具有理性的特点,而且加倍具有实践的精神。汉传佛教不仅是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佛教的未来和愿望。之所以如斯论断,盖因为汉传佛教菩萨道的独特思惟体系和入世精神。作为崇奉者来说,践行菩萨道,不仅可确保崇奉的最终目标,而且在过程中可以赓续体证崇奉带给自己身心的改变和对于义理的深化理解,所谓以解导行,以行化解,解行合一,终证菩提,从而增强对于最终目标的信心,对于社会大众而言,践行菩萨道的汉传佛教,加倍轻易获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亲睦感,从而获得加倍优越的成长空间,而作为承载崇奉的佛教组织,践行菩萨道,对于团体的凝聚力和纯洁性,有着无可替代的感化。综上所述,践行菩萨道,是汉传佛教成长的必由之路。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老早在1987年就告诉我们:人类是一个因果相续,自他相依的链条,否决战斗,保护和平是每个佛学生的天职。当当代界,局部战斗赓续,宗教冲突愈来愈激烈,核武战斗可以息灭全体人类若干次。我们提议世界和平吉祥塔扶植活动,旨在呼吁全世界国民联合起来,为人类的永远和平,供献力量。佛塔所在之处即有佛

藏族佛教今日头条新闻

菩萨、有佛菩萨必定有护法龙天,信任佛法,实践佛法能为人类带来和平与吉祥。


座谈现场


合影留念


综合座谈二: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修行方法〉

综合座谈二: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 修行方法〉由中国国民大学宗教授教化高等研究院宣方教授主持,参加与谈的有慈济基金会人文志业成长处主任、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何日生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吴有能教授,清华大学中文博士、澳门理工学院学报编辑桑海师长教师,凤凰网资讯中间总监兼凤凰佛教主编崔明晨女士合营综合评论辩论。


慈济基金会人文志业成长处主任、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何日生教授谈话

何日生教授:不时利他,不时心念众生、不时无所求地为众生付出,等于清净的泉源

何日生教授在谈话中说,一切众生,一切人缘,都是菩萨觉悟的契机。佛教之根本大义,“一切人缘生,人缘灭”。而一切“缘起”都是跟着“因”而转。没有因,就没有外缘的牵引。唯识学倡议阿赖耶识为一切种识,善恶一切的业因种子都含藏个中。第七识,则为自我生成的推力。第九识即为清净智,是为佛智。当外缘与第八识阿赖耶识接触后,就会开始做作各类人缘果报。对于慈济宗门而言,业因在境界中,而佛智的获得一样是在境界中。

证严上人阐述,假如每一个种识在与外界的境接触之际,都能将识转为清净智。亦即当识与缘对应,众生能不以第七识的自我来对应,而是以第九识、佛性的清净智来对应;在每一个缘与识的接触中,不以小爱,而是大爱;不以忌妒,而是赞叹;不以占领,而是给予;不以私我,而是以无私的爱来对应;如斯心念,就能常在寂然与清净的佛智之中。

这种看法是实践的、能动的佛教观。临近一切的境界,都把握住清净的心,则一切种识里的业因,就能赓续地清除,而转成一切种智。在人世间一切作为,都是以第九识的清净智来应对,则无时无刻不在佛性的愉悦中。不时利他,不时心念众生、不时无所求地为众生付出,等于清净的泉源,等于将一切种识转为一切种智的动中静。这是利他实践与佛教最终觉悟的契理与契机。


合影留念


座谈现场细心聆听的观众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0337.html

以上是关于【慈济论坛】静思堂举行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佛教全球化综合座谈-港澳台教界内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慈济论坛】静思堂举行菩萨道与现代汉传佛教之成长、佛教全球化综合座谈-港澳台教界内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6006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