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专访崔惠仪:佛教中学20多国学生讲粤语上佛学课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专访崔惠仪:佛教中学20多国学生讲粤语上佛学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专访崔惠仪:佛教中学20多国学生讲粤语上佛学课
编者按:香港有一所著名的佛教中
佛教筏可纪念中学的校训是具有显著佛教特征的“明智显悲”,办学宗旨推行佛化教育,贯彻“有教无类”的精神,重视“德、智、体、群、美、灵”六育。
2018年7月12日,凤凰网佛教在香港宝莲禅寺专访了佛教筏可纪念中学副校长崔惠仪。以下是专访全文:
佛教筏可纪念中学副校长崔惠仪(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佛教筏可纪念中学大概有300多名学生,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以南亚裔为主)。当然在这么多的国家中,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在健钊长老的指示下,他教导我们,佛教是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去看待不同宗教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所以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同时学会如何尊重其他人和尊重其他的宗教、以至宗教仪式,所以在学校我们推行一种共融文化,每一位同学都是被尊重的。
健钊长老支持我们在学校推行不同科目、不同艺术文化教育的发展。其中几件事让我们师生都印象深刻,首先,我校的非华语学生每年会学习乐曲,最初我们战战兢兢,不知道法师是否接受这些娱乐节目,后来明白原来只要是可以展示同学才华、加强同学自信的事情,法师都会支持赞成,而且在几次的演出中,健钊长老都亲到场加油、打气, 令师生鼓舞。
另一件事是我们同学参加了一项《大屿山志》新编的学习计划, 同学和
在不同活动或节目中,法师常常鼓励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只要我们认真做,法师都会欣赏,同学们在法师身上学习到一种凡事正面和积极的态度,对人生甚有裨益。
近年,我们都会带一些非华语同学返回大陆,参与姊妹校的交流活动,例如前往贵州和广州等当地学校交流、访问。当健钊长老知悉这些活动,他都感到十分欣慰,鼓励同学放眼世界、多到内地认识祖国,学习中华文化的知识。
由于本校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有些同学甚至不谙中文,故在课程上,我们分为两个主流,一面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EMI (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班级、另一面是以本地广东话作教学语言的C
本校有大约50多名居住于大屿山以外各区的同学在学校宿舍居住。宿舍得到宝莲禅寺全力赞助,让同学可享有完善的全人教育,舍堂文化训练,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有好处。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218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专访崔惠仪:佛教中学20多国学生讲粤语上佛学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专访崔惠仪:佛教中学20多国学生讲粤语上佛学课;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58284.html。
功德箱--链接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