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04 02:1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峨眉山佛教网消息:虎年春节来临之际,在峨眉山大佛禅院内,一组由135块巨幅青石雕刻而成的大型浮雕石刻“图书”出现在信众与游客面前。该“书”图文并茂,系统地介绍了晚清时期峨眉山佛教的盛况,峨眉山山形地貌及峨眉十景等,整齐地镶嵌在大佛禅院弥勒殿前的大明堂金刚墙上,供游人阅读、观赏。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书名《峨山图说》,出版于清光绪年间

此书名《峨山图说》,形成于清光绪十三至十七年(公元1887—1891)间,由时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下令组织编绘。

1885年,因四川总督丁宝桢奏准对峨眉山“春秋致祭”,次年黄绶芙乃提议重修《峨眉山志》,委托清末著名书画家谭钟岳绘制山图、廖堂星重修文字。1887年春夏,谭钟岳经过实地考察,为《峨眉山志》绘图54幅(总图1幅,散图53幅),廖堂星按图编文,数月完稿。并撮其景之佳绝者为图十(即“峨眉十景图”),共计图64幅,配以诗歌文词,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夏交成都会文堂刻印,

内江佛教新闻

由清代名诗人顾复初题写书名《峨山图说》,署名黄绶芙、谭钟岳原著。

《峨山图说》原木刻版采用中国传统技法绘成,雕工精湛,将谭氏的独特画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可谓是蜀本版画中的杰出代表、古代木刻上乘之作。书中53幅散图内容连环,前后衔接,对峨眉山的旅程步数(一步为左右脚各跨一次)、山形道路、寺宇景点及其建置简史、人文遗迹与典故传

佛教奇事新闻

说、河谷溪流、自然景观等作了形象具体的记载和描绘,在文学、诗歌、美术、书法、出版、历史和旅游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价值。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传世之作:木刻变石刻,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2007年春,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永寿法师延请眉山书法家杨兴泉先生将《峨山图说》原木刻文字重书,

佛教法治新闻

和原图一起重新刻于隆昌青石板上,镶嵌在大佛禅院弥勒殿前的大明堂金刚墙上,借古老范本由木刻变为石刻,展现于世,让大众能见到一百多年前峨眉山佛教鼎盛时期历史全貌,并永久传承下去。

这组大型的石刻浮雕群工程浩大,整部书由135块1.8×1.8米的隆昌青石板构成,字画描金、雕刻精湛、图文清晰,在红墙青石衬映下,凸显历史的厚重感和思古追昔的凝重感,可谓石刻浮雕上乘之作。

据著名石刻工程师黄长城介绍,此项工程由来自川内各地的20余位能工巧匠,历时二年方才完成。材料全部采用耐

佛教新闻片段

风化的隆昌青石板,按照原图原样精心打磨、雕刻,并饰以金粉细细勾描,堪称浮雕精品、传世之作。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传承文明,弘扬峨眉山佛教文化

目前,精美的《峨山图说》石刻浮雕群已成为大佛禅院内的又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更与恢弘壮丽的大佛禅院建筑群珠联合璧、相映成趣,增加了大佛禅院的人文底蕴。《峨山图说》石刻群的建成,是峨眉山佛教协会弘扬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佛教界特有的贡献。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


石刻奇书《峨山图说》电子版

原文出处:http://www.emsfj.com/news/a/428d3863435bcf8b9714a7a21060bd9b60be.html

以上是关于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峨眉山-大型石刻奇书面世,再现峨山历史风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4823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