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第三场结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第三场结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第三场结束
峨眉山佛教网消息:2014年12月13日晚,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进行至第三场,本场主题是佛教艺术,由中国佛学院可潜法师主持,六位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硕士、博士生宣读了论文。
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段南: 《丝绸之路壁画中的外道服饰初探》。本生故事在印度佛教艺术、克孜尔石窟壁画和敦煌石窟壁画
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石建刚:《延安宋金石窟中的玄奘取经图像研究》。作者讲到,经实地调查,在延安宋金石窟中发现了 7 幅玄奘取经图像,其时代明显早于之前被认为时代最早的瓜州地区西夏时期的玄奘取经图像,这批图像的揭示,修正了玄奘取经图像诞生于瓜州地区的观点,使我们对玄奘取经图像的诞生和流变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瓜州等地玄奘取经图像的断代提供了参考。本文在详细考证延安宋金石窟玄奘取经图像的内容、文本依据、雕刻时间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揭示了其所蕴含的时代内涵。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刘振刚:《手印、表情及坐立姿势的关系对修复佛像的意义》。作者认为,佛像是佛教造像的主体,在每个石窟寺造像中,主尊佛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窟的造像思想,对于一些完整的佛像,客观描述其佛衣、艺术风格特征以及手印和坐立姿势等动态比较容易,而一些残损了的佛像,其研究便有了困难,需要借助同时期佛教造像、佛教流派等因素的研究,但若是寻找出手印、表情及坐立姿势等动态之间的关系,将对修补、制作佛像、研究佛像风格特征等提供一些参照。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黄豪:《浅说中国古代佛教版画》。作者认为,佛教版画产生于隋唐时期,是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它的出现宣告了中国古代版画的产生;佛教版画在很长时间里占据了中国古代版画的主导地位,其创立的很多形式被后来的图书所继承,其使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姜虎愚:《中古造像记的再探索——以文本的产生与祈愿序列为中心》。本文意在以中古早期(十六国与北朝前期)、同时也是最早的一批中土造像记与印度秣菟罗佛教造像题记进行书写形式上的比照,以期获得对中古造像记书写形式(特别是 A 型题记)更深入的认识。
伦敦大学考
六位讲者论文宣读结束后,由普林斯顿大学太史文教授进行了评议。
当日上午、下午,由高奕睿教授、太史文教授、田海教授分别为研修班学员授课,他们授课的题目分别是《敦煌汉文佛教写本中的异域影响》《敦煌遗书》《从厉鬼到寺院之守护者》。
原文出处:http://www.emsfj.com/news/a/26ae1167b11fe14798cc8d524c9326b7fd4d.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第三场结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第三场结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4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