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结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结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结束
峨眉山佛教网消息:2014年12月14日晚,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进行至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本场主题是义理,由中国佛学院思和法师主持,六位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硕士、博士生宣读了论文。
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任静萍:《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回向品: 谁是金刚幢菩萨和为什么他会在这里》。关于“十回向”在华严经中的地位和在华严宗
印度现代理论中心邬诗璞:《汉传和其它传统佛教中的“空”及其美学价值》。文章认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佛教虽然产生于印度,禅的发扬光大却使其在中国有了全新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智慧、静坐方法等使佛教成为了世界宗教。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宗教学系刘恭煌:《早期般若经的“本无”一词释义》。本文对《道行般若经》中“本无”一词进行文献学、语言学和思想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考察,对其语意和思想作了初步探讨,大体而言,《道行般若经》中的“本无”一词,主要是对表述般若真如法性思想的核心概念 tathatā,vivikta,bhūtakoṭi,avitatha 等的解释性翻译。据“本”字的本性义,应作“本性是无”解。而“无有本”的表述,则表明其对般若诸法无自性的思想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易被“本性是无”之义掩盖。
韩国东国大学李秀美:《法相宗的再定义与东亚的瑜伽行派佛教》。论文介绍了法相宗与东亚新瑜伽行派的区别,探讨了法相宗的起源及其如何被东亚传统佛教接受,凝然对法相宗形成的作用,进一步指出新旧瑜伽行派的差异与法相宗在新派中的运用有关。
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金泰洙:《鲁滨逊对龙树四句论证法诠释的批评的正确性:以对四句论证法的诠释为中心》。作者认为,龙树逻辑的基本结构是对任何自相矛盾的形而上观点从变化层面上进行策略性反驳,在四句论证中,这种方法只是用来否定任何可能的命题,并没有把双重否定与肯定等同起来。鲁滨逊运用黑格尔式的诠释方法,将龙树四句论证理解为综合的最高形式,与龙树理论水平的结构并不完全符合。
菲律宾邦阿西楠语研究社凤胜利:《仅仅是影响还是更多的直接接触:在菲律宾历史中一个印度佛教时期的可能性》。论文指出,印度佛教时期是菲律宾历史中被遗漏的一个时期,因此菲律宾也被排除在印度佛教历史之外,但是在早期东南亚历史的各种遗迹、文献、
论文宣读结束后,由佛光大学索罗宁教授进行了评议。
当日上午、
15、16日全天,将由教授们为学员们授课或进行演讲。
原文出处:http://www.emsfj.com/news/a/262ff363cddb0705aa971942838fb1344f0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结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与东亚文化国际研修班青年学者论坛结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4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