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宗教情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宗教情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宗教情怀
张爱玲和梅娘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文学界称为“南玲北梅”。而张爱玲更是影响了一代人。以城市文章为主。独树一帜。她有篇散文叫《中国人的宗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中国宗教的观点。她说:“这篇东西本是写给外国人看的。所以非常的粗浅。但是我想有时候也应当像初级教科书一样地头脑简单一下。把事情弄明白些。”这是散文的开头。张爱玲非常的谦虚。
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众所周知的。无可否认。也是佛教能够在中国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国社会教育也是如此。张爱玲说“佛教在普通人的教育上似乎留下很少的痕迹”。可见张爱玲对佛教历史不甚了解。不管打开印度佛教史还是中国佛教史。我们都会发现佛教对人类的教育是非常的普遍。实际上。佛教就是教育人的宗教。佛教不但口头上在教育。还“以身作则”。而实际上。张爱玲在其作品中经常引用佛教词语。又不能说其对佛教不甚了解了。
读书人和愚民知识层次的不同。对宗教信仰也有不同之处:“读书人有点相信而不大肯承认;愚民承认而不甚相信。”中国的农民。你若是苦苦的追问。他越不敢肯定的回答。至多说“鬼总是有的罢?看是没看见过。”关于知识阶级。他们嘴里说不信。其实也并没有说谎。可是他们的思想行动偷偷地感染上了宗教背景的色彩。因为信虽不信。这是他们所愿意相信的。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不胜枚举:如唐代的韩愈在朝廷为官
中等的人都去投胎。境况和遭际如何要看上一世的操行。好人生在富贵的人家。如果他不是绝无缺点的。他投胎到富家做女人。因为女人比男人苦。如
中国人在遇到现实中的苦难时。大
在谈到外教在中国的情况时。张爱玲认为天主教不能在中国得到最好的发展。是因为“由于她的黄头发。究竟有些隔膜。虽然有圣诞卡试着为她穿上中国古装。黄头发上罩上披风。还是不行。”而基督教就不同了。基督教与个人的关系。是慈爱的关系。博爱的教育。也是能够在中国社会普遍影响的原因。中国宗教衡量人的标准向来是行为方式。而不是信仰。因为社会上高级知识分子几乎是不信教的。同时因为刑罚不甚生而赏额不甚动人。信徒多半采取消极态度。只求避免责罚。
综观张爱玲对宗教的论述。说其是对中国宗教的论述。更确切的讲应该是中国民间宗教。她的许多观点都是站在中国大众的角度来看的。也是最真实的。正如她在散文的开头说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4/11574811058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宗教情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宗教情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