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龙泉寺举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龙泉寺举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龙泉寺举行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纪实
2010年5月14日上午。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龙泉寺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副会长学诚法师、湛如法师。秘书长王健。赵朴老夫人陈邦织。中央统战部二局局长赵学义。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副巡视员全金玉。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司长徐远杰。中央统战部二局处长褚有奇。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宗教一处处长窦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金维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心川。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尧。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前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曾文等佛教界、文化界及赵朴老生前故友以及中佛协和龙泉寺部分僧众居士等百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宋立道主持。
首先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的讲话。追忆了赵朴老一生的弘法事迹。赞叹朴老是如来使者。是救世菩萨。(讲话全文)
“时间过得很快。弹指间。已故会长赵朴初老居士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每当我看到全国各地佛教一派欣欣向荣的复兴景象时。我的内心深处就会对他老人家油然生起一种无限的怀念和感恩之情。中国大陆佛教的发展格局是他老人家帮助奠定的。没有他老人家的护持和领导。很难想象中国大陆佛教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所以。我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座谈的机会。追思他老人家的光辉业绩和深重恩德。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念先祖聿修厥德。启后人长发其祥’。这也是我们举办这次座谈会的初衷。
朴老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朴老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领导工作。一生为佛教事业鞠躬尽瘁。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朴老团结全国各民族佛教徒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服务社会。引领中国佛教从百废待举的状态逐渐走向复兴。总结朴老生平。可以认为他是如来的使者。是救世的菩萨。是新中国佛教的引路人。
我与朴老的因缘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1960年至1965年。我就学于中国佛学院。每次于广济寺举行法务活动后。朴老必定站在天王殿东侧门出口处。一一向我们学僧亲切点头、含笑致意。送我们上车返院。
1976年北京受唐山大地震影响。朴老暂时寄居于广济寺。传印由东北返江西。于广济寺盘桓数日。由任有群居士通报。蒙朴老召见。垂问在江西居山情形。关怀备至。后蒙朴老关怀。商请政府主管部门。将我由江西调至北京中国佛学院。
1981年至1983年。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朴老派我以中国佛学院讲师身份赴日本京都佛教大学进修。临行之前。朴老谆谆指示:要考察日本的佛教教育。因为我们自己也要办教育。说不定有可以借鉴之处。传印自日本访学回国后。一直在中国佛学院任教。并担任教务长、副院长等职。在近三十年的佛教教育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朴老在佛教教育方面的高瞻远瞩。
朴老牢牢把握佛教事业发展的本质核心。即‘僧伽教育’。一再强调振兴新中国、新时代佛教。关键是提倡和开展僧伽教育事业。认为人才是开展佛教工作的关键。
从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看。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是决定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伴随着机遇与挑战。能否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归结于佛教自身建设的开展与深化。朴老提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其中。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基础。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和组织建设是保证。“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信仰坚固。道风严谨。德操高洁的僧才。只有在培养人才上。注重信仰与道风。人才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有信仰、讲道风的人才。正是教制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有力保证。朴老关于人才培养和佛教自身建设的思想。直至今日。不但没有过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反而愈显重要。
在朴老的积极努力下。中国佛学院于1980年恢复。各地也复办和新办了多所佛教院校。朴老曾数次亲自主持召开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全面规划。适当调整。保证重点。协调发展”的佛教院校发展方针。至今。汉传佛教院校已达到四十余所。但是。佛教教育事业的道路依然漫长。有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朴老对于佛教教育的论述。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意义。他提出的‘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时刻提醒我们佛教教育事业任重道远、不能松懈。
中国佛学院作为汉传佛教最高学府。肩负着培养中国佛教高级人才的任务。自1980年至2009年。共毕业本科学僧十三届488人。研究生47人。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约100人。毕业学僧在佛教教育、弘法利生、文化传播、慈善关怀、寺院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学僧已经在全国和地方佛教协会和各大寺院担任关键岗位。中国佛学院虽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座谈会主持人宋立道先生
我们纪念朴老。就要继承他基于大菩提心的遗愿。发扬人间佛教思想。在做好教务工作、开展好海外联谊和国际佛教友好交流、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之外。更要大力做好佛教教育工作。提高佛教徒特别是青年僧伽素质。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时俱进。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让我们坚定不移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朴老为光辉榜样。努力进取。将中国佛教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过去由于工作的因缘。时常有机会见到赵朴老。聆听赵朴老的教诲。在赵朴老弥留之际。又一直在他的身边。对他来说是一段深刻的记忆。王局长说。他在写这个稿子的时候。也把赵朴老的文集从头至尾读了一遍。他认为作为宗教工作者今天来纪念赵朴老。最重要是做以下三点:一是学习赵朴老就要始终坚持爱国爱教;第二。学习赵朴老就要重视佛教的建设;第三点。学习赵朴老。就要不懈地追求和平事业。
朴老曾说:“‘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以后提出的口号。我们不仅要把佛教管理得清净庄严。还要把国家变得更加美好。佛教徒只有做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才能实现爱国爱教的愿望。”王局长指出。赵朴老用他自己的言行诠释了爱国爱教的真谛。今天佛教界人士和信众们就要毫不动摇坚持爱国爱教这个方向。把佛教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地走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赵朴老不断地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到处奔走呼号。开放佛教寺院、安排佛教人士引领中国佛教从严重破坏中再次走上复兴之路;赵朴老号召佛教界把注意力和工作的重点。放到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僧伽的素质上来。提出了
赵朴老还坚信只要各国佛教徒团结起来。为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人类幸福。进行不断努力。世界持久和平和安定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他积极参加国际和平活动。开展同亚洲以及世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广结善缘。展现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热爱和平的形象。成为重要的民间友好外交活动。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敬仰。为称为20世纪伟大的和平使者。在赵朴老的积极倡导下。佛教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掀起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的高潮。为中日邦交正常下起到了催化作用。在赵朴老的倡导下。中韩日共同建立佛教定期交流日。在世界上树立了通过宗教交流传播和平理念。增进人民友谊的典范。
王局长以赵朴老曾过的一首诗句“花落还开。水流不断”勉励中国佛教界人士沿着赵朴老的足迹继续前行。爱国爱教。知恩报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出大人才、成大事业。实现佛日增辉、利乐有情。
陈邦织女士的讲话相当简洁有力。“我是不会讲什么话的。过去这种场面都是赵朴老讲话多。今天呢。只不过我心里有一点想法。就是这么许多的高僧大德。都来纪念赵朴初。我深深地感谢大家对赵朴初的怀念。所以。我谢谢大家。”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金维诺先生。以其特有的艺术文化角度详细回顾了朴老在心到笔随。字李乾坤的贡献。“赵朴老诗文书法都有很高深的造诣。朴老认为世界五大文化。五系中。中华文化巨臂俱在为世所公认的。并且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最重要之贡献。在华夏身教而西迁过程。振兴佛教进行第四次结集腱陀罗之佛教艺术及大乘佛教应以普行。自此学后。心性之为。生命之源。空有之理。济世之俗。是为佛教徒之所探索。而论辩之精。工巧之艺。应为佛教徒所讲求。传入中国其意已已。其势已尽。佛教学术化艺术化。盖以至中土而登峰造极。中国的佛教艺术尤以造像之工巧为胜。腱陀罗之佛教艺术一直都受希腊影响。袭希腊之人像造型艺术体系之逼真。而不重心情之表达。故其世人畏惧之感。而中国之造像以外形表达内心之情感。而尽其妙具反应人心之喜怒哀乐无不体现于庄严肃穆慈祥威猛喜悦欢愉悲苦惊怖之情态中。由于大乘佛教。寓无相于有相。寄差别于平等。泯蛇性之隐辱。达无我之愉情。故艺术表现着意情景交融。画工与人巧之统一是以艺术之无上境界之最高成就。对其他形式之或怪异见长的娑婆比喻。故形式融于艺术之功。千百年来世人流连蔚然成风。所以朴老对中国佛教艺术文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1991年10月21到28正在日本参加佛教讨论会。具体由赵朴老在佛协和要出席的高僧和文化工作者坐谈。为准备的佛教色彩的图片陈列。并且告知要带到日本去展出。做好讲演的准备。91年10月21到日本京都展出。在日本的佛教大学做了山西佛教彩塑的讲演。同时26日参观正昌院。27日参观奈良。京都。大阪等地的博物馆。然后回的北京。每次出国。赵朴老都要作重要的指示。受到很深的教育。00年5月21日赵朴老病逝。沉痛的哀悼。永远怀念。今日是逝世十周年。使我回想起这些往事。和殷切的教导。永世难忘。”
在座的嘉宾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一件件当年往事。从这些白发苍苍的长者口中吐出来的。是一番沉甸甸的历史见证。亲身与朴老一起走的岁月的怀念。不经意义间流淌在简单的字里行间。
2007年在北京前门饭店举行的
藏学家王尧教授就朴老生建立了中国佛教协会里面的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和南传佛教工作委员会一事。回顾了朴老的恩德。王尧教授并以学习赵朴老的两个重要讲话为总结:第一。我们要很好地学习1990年2月3号赵朴老在追思第十世班禅大师的讲话。他的讲话说:“我国的佛教徒学习的光辉榜样。第十世班禅大师。他毕生为了汉藏的团结。佛教事业。护国利民的中心思想。”第二。朴老在佛协的讲话。他对生死关头看得非常透彻。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所以这样的精神境界。也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王尧教授
师父迎接王尧教授
最后是师父做了题为《新的体会、新的感动、新的收获》的讲话。
朴老一生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不是我们一时一天一年一生所能诉说完的。这是我们今后长期谓中国佛教协会发展取之不尽的财富和遗产。虽然。今天的发言只是几个重要方面的发言。已经足以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地努力学习朴老的思想。
在见行堂前合影后。师父在五观堂宴请各位来宾龙泉素斋。朴老一生也是茹素。或许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共聚素餐也是一个特别的因缘。素食人生。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却是如此的真!就如师父发言最后提到。赵朴老如清风、若明月。永远给我们清凉。给我们智慧。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赵朴老不朽!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5/21100811184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龙泉寺举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龙泉寺举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