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佛教」《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座谈会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佛教」《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上海龙华寺崇林法师和演道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佛教」《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崇林法师主题发言。介绍金藏工程缘起。(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佛教」《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李家振先生主持座谈会(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佛教」《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王雷泉教授到达会场(图片来源:凤
2018佛教新闻两会
凰网华人佛教)

「佛教」《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张晓敏社长和朱维铮教授亲切交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凤凰网华人佛教上海讯:2010年5月28日。由上海世界书局、复旦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上海龙华古寺、北京古今慧
上杭佛教新闻
海文化信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复旦大学隆重召开。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社长张晓敏。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雷泉教授。上海世界书局常务副总编徐忠良。上海龙华古寺金藏编委会负
灵丘佛教新闻
责人崇林法师、北京古今慧海文化信息交流中心负责人李家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允吉。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林世田。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际宁。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赵城金藏》工程编委会主编李富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副研究员何梅。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林国良等知名专家学者三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赵城金藏》是
今日热搜佛教新闻
金代解州天宁寺的私刻大藏经。因此正确的名称应叫《金藏》。但由于它是1933年在山西省赵城县霍山广胜寺发现的。故俗称《赵城藏》。或称它《赵城金藏》。《赵城藏》是我国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经《开宝藏》的覆刻藏。在《开宝藏》和《契丹藏》基本亡佚的情况下。它是至今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古老、最珍贵的大藏经版本。全藏收经总数共计1565部。6962卷。约6千万字。是宋元时代各版大藏经中收录经籍最多的一种。也是现存宋版大藏经中保存最多的一种。其中有46种249卷是其他大藏经不曾收录的稀世孤本。这部分经籍曾以《宋藏遗珍》之名在上个世纪40年代先期公诸于世。《赵城金藏》自1949年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后。经过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大规模的修复。已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因此。《赵城金藏》无论版本价值还是资料价值。都居现存诸藏之首。是佛教大藏经电子化工程的首选版本。
据悉。《赵城金藏》电子文本校编工程于2006年4月启动。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赵城金藏》第三期成果已完成结集。收入大乘五大部109部经典。共计1268卷。1072万字;《赵城金藏》电子覆刻本1.0版(竖排)已顺利完成。收入整部《赵城金藏》。共计1570部经。近50000页。
《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的召开。旨在向各界专家汇报金藏校编工程的进展。广泛征集建议与意见。论证《赵城金藏》校编工程的历史意义及藏经图文对照版的出版可行性与学术价值。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就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电子佛典的应用。重视佛典电子化进程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赵城金藏》校编项目是大陆佛典电子化制作时间最长、成果最突出的工程之一。在电子佛典的应用流通、疑难字积累、经文校勘、技术平台开发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尤其是该项目首次制作完成了古本大藏经的电子覆刻本。此项成果必将在佛教界、
2019佛教十大新闻下载
学术界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中国佛教史、藏经流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5/14505011251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赵城金藏》校编工程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