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禅古寺僧人的震后生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禅古寺僧人的震后生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禅古寺僧人的震后生活
青海玉树巴塘草原上。成片的禅古寺“帐篷寺院”像是玉树大地震后新生的部落——近百顶蓝色的、绿色的救灾帐篷围成了一个大圆。高高耸立的嘛呢经幡下。三座巨型帐篷组成了寺院的“大经堂”。
“感谢政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我们建成了一座帐篷寺院。现在我们的宗教生活已经恢复正常。”禅古寺住持罗周尼玛仁波切说。地震中有700多年历史的禅古寺完全损毁。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震后仅14天。在政府帮助下。他们就搬到了这座崭新的帐篷寺院里。
玉树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众多。全州数千座寺院中成规模的就有194座。宗教人员23000多人。“4·14”地震中。87座寺院受损。经济损失约7.56亿元。
灾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展开了对寺院的救援行动。来自青海省民族委员会的消息说
早晨8点。正是僧人们每天上早课的时间。经堂里。禅古寺200余名僧人盘腿而坐。吟诵释迦牟尼大悲咒。为玉树地震中的遇难者祈福。五色经幡随风摇曳。桑烟缭绕。空气里弥漫着酥油灯的香味……
早课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半。按规定。在此期间每个僧人中途只能上一次厕所。早课结束。僧人们排队到寺院的帐篷食堂打饭。
午饭有土豆丝、素炒青菜、少量的牛肉炖粉条。僧人罗布仁青打好饭。回到自己的帐篷就餐。“生活没问题。地震后寺院每天管中饭和晚饭。我们还从政府和一些救援机构那里领到了食品和生活日用品。”罗布仁青的帐篷里铺着厚厚的毯子、被褥。中间铺着一条藏毯算是会客处。另一边放着成堆的食品、矿泉水等生活用品。现在大多数还在禅古寺居住的僧人每人
16岁的小阿卡(僧人)仁增文次钻进罗布仁青的帐篷来串门。地震后这个小阿卡有很多不顺心的事。“现在每天只能上藏文课。就是念经。数学课、英语课。尤其是体育课都取消了。”仁增文次显得很不高兴。
10岁起。仁增文次就到禅古寺做了阿卡。在
“我们那时候是没有数学、语文等其他课程的。”罗布仁青今年37岁。他说寺院开设宗教以外的课程是2000年才有的事。“我们的活佛认为应该学习一些科学知识。这对于研习佛学很有帮助。我很赞同这种观点。”罗布仁青说。
对于罗周尼玛仁波切而言。寺院重建是他现在最操心的事。“按照玉树灾后重建规划。我们寺院和结古寺、当卡寺等四座寺院将作为首批重建的寺院率先开工。30号左右我们寺院就要在新址上举行开工典礼了。”对此。罗周尼玛满怀希望。但是也有些许担心。“新址安排在禅古村的草场上。现在征地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按照我的想法。寺院重建可以缓一缓。先把村民们的住房建起来。”作为禅古村村民最受爱戴的仁波切。罗周尼玛总是先为村民们考虑。
为了尽快恢复玉树的藏传佛教寺庙。中国政府专门成立了玉树寺院灾后重建工作小组。6月13日中国国务院公布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对损毁的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教职人员生活用房的恢复重建。要一视同仁。寺院等宗教活动场所的恢复重建。由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并与寺院管委会协商。合理制定恢复重建方案。
玉树寺院灾后重建工作小组副组长。青海省民族委员会副主任普日哇地震后两个月来。几乎
1个小时的午休之后。禅古寺的僧人们又开始了每日的宗教活动。下午3点半之后的时间。僧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罗布仁青在帐篷里整理着一本本经书。这些经书都是地震后解放军战士用双手从寺院废墟下小心翼翼地刨挖出来的。对于僧人们而言。这些经书就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了。(文:陈国洲 王大千)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6/09470111585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禅古寺僧人的震后生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禅古寺僧人的震后生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