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广东省549间寺院入世扶贫 帮扶贫困户1674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广东省549间寺院入世扶贫 帮扶贫困户1674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广东省549间寺院入世扶贫 帮扶贫困户1674户
广东省佛教协会倡议。佛教界按照自愿帮扶原则。发动100间以上寺院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1000户以上贫困农户。这是实践六祖大师提倡的“人间佛教”精神的实际行动。
为实现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佛教界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其中光孝寺捐资100多万元帮助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升大补习班。使120名劳动力全部就业。升大补习班毕业的70名学生高考全部上线。
在人们的印象中。僧人一般是常年坐在庙堂念经。与社会较为隔绝。而近3年来。在广东省成百上千的扶贫队伍中。有一支最为特殊的队伍就来自寺院:寺院扶贫。
从2008年起。由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倡导、省佛教协会发起的“百寺扶千户”扶贫计划实施以来。全省549间寺院参与帮扶贫困户1674户。捐款共计1430万元。广东省佛教界的这些善举。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同时。僧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展示。
6月29日。笔者从广东省民族宗教委独家获悉。30日。佛教界将为“百寺扶千户”扶贫计划再捐出1640万元。省民族宗教委主任陈绿平说:“我省佛教界不仅付出了金钱。也付出了爱心。为帮助高寒山区群众搬迁。他们已经捐出300万元安置费。又承诺:只要省里继续安排搬迁。佛教界就会向每一户搬迁人家捐1万元。这笔善款不会封顶!”
将弘法利生传统与扶贫济困结合
陈绿平认为:政府部门本身的力量有限。而社会资源却潜力巨大。省民族宗教委所负责的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都面临艰巨的任务。那么能不能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让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呢?
于是。省民族宗教委向广东佛教界提出:佛教界要将佛教“弘法利生”的传统与扶贫济困的任务结合起来。一边服务和谐社会。一边建设和谐宗教。
2008年。在省民族宗教委的指导推动下。省佛教协会发出倡议:全省佛教界按照自愿帮扶原则。发动100间以上寺院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1000户以上贫困农户。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说:“这是我们实践六祖大师提倡的‘人间佛教’精神的实际行动。”
省佛教协会对任务作了分配: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
从此。佛教界积聚的社会资源。从过去零散地捐助贫困人群。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口扶贫。3年来。全省已有549间寺院参与帮扶贫困户1674户。其中。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48间寺院。帮扶粤北民族地区420多贫困农户。其余15个市501间寺院扶持当地贫困户1250多户。寺院各尽所能。积极筹集资金。
出资建设32间标准蚕房帮致富
贫困户以往“想致富、没技术”。因此。广东省佛教界认识到: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是关键的一步。于是在帮扶时侧重投资。以提升贫困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并积极发挥有一技之长的信徒人士的作用。帮助困难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技术。
肇庆市民族宗教局强调。寺院帮扶资金一定要用在关键项目上。确保受援的每个农户都有项目。早日脱贫致富。肇庆市永固镇保良村农户孔令枝在寺院的帮助下。将扶助资金用于养鱼。3个鱼塘每年利润达6000元。
连南瑶族自治县连水村是全省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也是省民族宗教委员会的对口扶贫点。为了带动全村蚕桑业的发展。解决贫困户建设蚕房的资金。广州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等经该寺执事会讨论。决定出资70万元。帮助该村集体建设32间标准蚕房。分给贫困户养蚕。同时。还出资帮扶了60户贫困户。
当笔者来到这里。身穿瑶族盛装的农妇盘六妹喜笑颜开地说:“我家只有我一个劳动力。过去种些花生玉米。年收入3000元。一直是贫困户。去年以来。我分得1间扶助贫困户的蚕房。
举办技能培训班120人成功就业
为实现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实现“培训一人。全家脱贫”的目标。全省佛教界积极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开展贫困学子扶贫助学活动。近几年。全省佛教界筹集资金200万元帮扶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其中光孝寺捐资100多万元帮助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升大补习
博罗县长宁观音古寺筹资160万元。为长宁镇捐建面积达1680平方米教学楼一座。计划2010年交付使用。英德市南山圣寿寺为一贫困学生资助学杂费。3个学期共计8000余元。如惠阳区龙道寺连续3年资助龙门县永强中学50名困难学生。并捐赠惠阳区福利院婴幼儿奶粉资金、向7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该寺捐资总计超过30万元。
同时。佛教界还注重从文化和精神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不断向贫困群众赠送图书。向乡村捐赠电脑。帮助乡村的信息网络建设。以提高贫困群众素质。
创办10家佛教慈善中医诊所
针对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重病致贫、重病返贫等问题。在省民族宗教委的倡导下。近几年全省佛教界共创办了10家佛教慈善中医诊所。
慈善中医诊所本着为社会特困人员等弱势群体施医赠药为宗旨。面向社会特困人群提供全免费医疗服务。已先后发放医疗救助病历超过1万
顺德宝林寺方丈宏满法师:扶贫也是提升自己
宏满法师。身兼省政协常委和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两个职务。无论是玉树地震、西南旱灾。还是省内“百寺扶千户”的公益活动。宏满法师都热心参与。先后捐款近300万元。还资助10个贫困孩子读到中学。
这位热心慈善的法师。在各种场合向信众们说: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是因为有无数从事各行各业的人辛勤劳作的结果。“百寺扶千户”与禅宗“人间佛教”的慈善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实践行动。而后者是前者的
6月30日是广东省的扶贫济困日。在资助5户贫困户的基础上。宏满法师已经预备10万元。准备捐给连南瑶族自治县连水村贫困户发展互助金。给41户困难户买种子和化肥。宏满法师认为:“‘百寺扶千户’行动为佛教界建设和谐宗教、服务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感觉到。在为社会付出的同时。僧人们也进步在提高”。
“法师扶贫。我年收入翻三倍”
庆云寺对口帮扶。怀集贫困户孔令枝脱贫盖新房
29日。怀集县永固镇保良村村民孔令枝。又见到了肇庆市庆云寺仲贤法师。孔令枝拉着法师的手说:“走。到我家喝茶去!”
这与两年前的一幕形成鲜明对比。2008冬天。仲贤法师送扶贫款给孔令枝。仲贤法师问他:“你家在哪里?”孔令枝支支吾吾地说:“在那头。”
“那时我住的是土砖房。又低矮又潮湿。我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哪是我家。太丢人。”孔令枝说出了心里话。
在庆云寺的帮助下。孔令枝开始养鱼、养猪。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去年底。他凑钱盖了一层红砖水泥房。孔令枝边倒茶边说:“现在。我很欢迎朋友来做客。”
孔令枝讲述了以前的艰难生活。1991年。时年24岁的孔令枝退伍回到老家。那时。母亲已经60多岁。他一度想去深圳打工。但考虑到出去后多病的母亲没人照顾。只得留在家里。耕种一亩多薄田。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怀集100多万人。又是山区。所以人多地少。”怀集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孔繁妹插话说。怀集因此出现了大量贫困人口。“如果不出去打工。会过得很艰难。”
随着儿子和女儿陆续出生。孔令枝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家人节衣缩食。住在30多个平方米的土砖房里。南方雨水多。一下雨。外面大下。家里小下。孔令枝也曾想改变这种窘境。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
2008年下半年。孔令枝领到首批扶贫款5000元。“说真的。我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一下子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花。”
得知孔令枝养了一口小鱼塘。永固镇政府工作人员建议他利用好自己的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将家门口的几亩鱼塘都承包了。
孔令枝照办了。他用3000元钱将3口鱼塘承包下来。又买了2000元钱的鱼苗。看到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镇政府又将剩余的5000元拨给孔令枝买鱼饲料。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饲养。2009年年底。孔令枝将长大了的鱼捕捞出售。“去年一年我赚了1万多元钱。而没养鱼之前。一年只挣三四千元。”(文:雷辉 林亚茗 王维娜)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7/08304111625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广东省549间寺院入世扶贫 帮扶贫困户1674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广东省549间寺院入世扶贫 帮扶贫困户1674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