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吴越:杭州湾畔访大师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1 04:2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吴越:杭州湾畔访大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吴越:杭州湾畔访大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吴越:杭州湾畔访大师

周末。到杭州湾北岸看望一位

中国佛教僧人犯罪新闻

朋友。却意外得知。此地乃弘一法师李叔同故里。并建有颇具特色的纪念馆。便慕名前去拜谒。

浙江省的平湖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就在市区内。有个国家4A级风景区——东湖(当湖)。1500亩的湖水碧波荡漾。环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林立。于2004年建成的李叔同纪念馆。坐落在当湖之畔。如浮在水面上七瓣莲花的独特造型。远远望见。眼睛为之一亮。创意者匠心独运。那亭亭玉立、莹白如雪的莲花象征着李叔同先生的超然与安详。他的圣洁与静穆。为湖光山色的当湖平添了一道文化风景。

纪念馆为两层楼建筑。入门后。抬头便看到石屏风上刻着4个大字:“悲欣交集”。那是弘一法师的绝笔之作。当你久久地凝神注目。便会从中读出。什么是绝尘的气定神闲和超凡脱俗。楼下正中间。圆形的石亭里。立有弘一法师的石像——一个清癯、慈祥的老僧人。二楼向湖面升延的七瓣莲花乃七个陈列室。展示了法师从绚丽归于平淡的人生轨迹。从世俗到佛门的心路历程。难得的是。馆内收藏了法师书法真迹150多件和一批珍贵藏书。那是与先生形如父子的高足刘质平舍命保存下来的。正是这批镇馆之宝。使得当湖纪念馆在全国10多个李叔同纪念馆(室)中独领风骚。

弘一法师与福建的缘分

南京佛教协会最新新闻

很深。他1936年离开浙江到闽南。此后一直留在泉州、厦门一带。1942年圆寂于泉州。清源山和开元寺都建有大师的纪念亭和纪念馆。与平湖市遥遥相对的杭州湾南岸宁波。有一座千年古刹天童寺。1953年。一位大师级的高僧圆瑛法师圆寂在此。两位法师是同时代人。在佛教界都有着高行大德。一位才气超然。一位学养深厚。我想他们的心一定是息息相通的。

如今。36公里长的跨海大桥飞架南北。从李叔同纪念馆到天童寺。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此行。仿佛有幸充当了两位大师间互相问候致意的信使。

圆瑛法师。俗姓名吴亨春。清光绪四年(1878年)。生于福建古田县。17岁在古田县考取秀才。19岁上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1929年。当选中国佛教会会长。并蝉联七届会长一职。新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又被选为第一任会长。

对照两位大师的年谱:吴亨春早李叔同2年出生。而在李叔同39岁受戒剃度之前的20年间。两位大师大多数时间同在江浙上海一带。尽管没有史料证明他们曾经会晤过。但我总是相信他们一定是相识与相知的。

在爱国爱教爱和平言行上。两位大师何其相似。抗日战争期间。圆瑛法师号召全国佛教徒和信众不畏强暴。坚持抗日。组织僧侣救护队。成立佛教医院。并亲赴南洋演讲筹款抗日。弘一法师抗战爆发时。在泉州开元寺。弟子们担心日寇飞机轰炸。劝他离开。他却在居室贴上“殉教室”。决心与这座13年前圆瑛法师所任住持时重修中兴的千年古刹共存亡。并在此写下了著名的“念佛不忘救国”的偈帖。

两位大师都有慈悲爱世的大胸襟。圆瑛法师三次发起为全国性大水灾成立赈救会。四处奔走呼号赈救灾民。并致力兴办佛教教育和孤儿院。弘一法师50岁那年。由他题词。弟子丰子恺作画。出版了《护生画集》。以画说法。反对杀生、提倡护生。是佛教道义与文学艺术巧妙结合的一部精品。在国人中影响极大。2003年再版。至今仍闪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之光。

他们意志坚忍。致力佛教传承与振兴。更是德

两会对佛教的新闻

劭功高。圆瑛法师住持天童寺时当众宣誓恪守“十二不”。即不贪名、不图利、不营私、不舞弊、不苟安、不放逸、不畏难、不欺弱、不居功、不卸责、不徇情、不背理。一生如此。弘一法师则一双芒鞋。一袭袈裟。抛却半生风月与繁华。做一个地道的苦行僧。谓自出家以来。一向不受人施。青灯经卷之下。终成一代律宗之传人。

在有1700多年历史的“东南佛国”天童寺里。我们处处领略到圆瑛法师所留下的踪迹和影响。这里是他幼

新闻联播佛教论坛会

年参学、中年住持和最后圆寂的道场。生归丛林死归塔。圆瑛法师自知病重难愈。1953年8月15日。致书弟子赵朴初居士。决意归老天童寺。之后。由他的弟子明旸法师一行从杭州护送到天童寺。9月19日在此圆寂。安葬于寺前青凤岗上。

那日。我们在寺院僧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一条满是青苔。蜿蜒169级石阶的青

佛教灵山新闻

凤岗。四周青砖围墙的圆公塔院座在葱郁的林木中。凑巧得很。看护塔院的僧人是闽东蕉城人。一位40多岁的敦厚汉子。我询问之。知他是慕法师之名。自己要求前来看护塔院的。他得知我们是同乡人后。十分高兴。虔诚地引领我们进院拜谒。室中间立着六面三层“天童圆瑛悟禅师之塔”。背书“传临济宗四十世。传曹洞宗四十六世”。左右墙壁上嵌有《圆公师尊传略碑》、圆瑛法师8首禅诗石刻。塔后立有赵朴初会长撰书的《圆瑛法师塔铭》石碑。看得出。塔院虽寂寂孑立。但得到了悉心管护。

返程途中。李叔同先生谱写的歌曲《送别》宛若天籁之音。不知不觉中在心中反复吟咏:“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惜别之意。凄凉之美。顿时涌入心头。两位大师似乎已化作天际的彩云。融入送别的歌声。今晚。纯澄的夜色中。一定月满天心。

访问作者的博客:http://club.fjdh.com/29956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7/09291211702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吴越:杭州湾畔访大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吴越:杭州湾畔访大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437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