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1 01:1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

「佛教」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
「佛教」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

「佛教」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
「佛教」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

观绘画、品心得。《佛教典藏》带来的心灵之旅

早期的佛教艺术。基本上遵从了印度无佛像的传统。因此。将佛陀以画像呈现的佛像艺术在公元1世纪前后才出现。持续至今。然而目前。我国的佛教经书大多数都还是只有文字的。内中带有佛像绘画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现今。一部《佛像典藏》填补了佛教大藏经上缺少佛像的空白。《佛像典藏》精选了夏荆山居士率众弟子耗费数十年心血。用工笔重彩绘制的5163幅佛像绘画作品。全套9卷、每卷9册。它是自佛教传入我国以来。首部系统编纂佛教造像艺术的精选集。生动地表现了众多佛学典故和佛像宝藏。再现了我国佛像绘画艺术的魅力与真谛。它的出版发行。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对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利益众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3月16日起。“佛像典藏——夏荆山佛像艺术展”开始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为期3个月的展览。此次展览是在故宫内廷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展出。步入展厅。一幅庄严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画像映入眼帘。画者精工细作的笔法是传神要点。观者驻足认真地欣赏。在一幅幅工笔重彩的观音、罗汉像中。间或包含着山水、花鸟、走兽等人间景象。内容惟妙惟肖。

佛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观礼佛像。可以使人感悟佛道。佛像绘画则是感化心灵的艺术。

道教佛教新闻

清净的佛像总给人以神圣庄严感。对人有一见生情的吸引力。可以启迪人的悟性。能在无形中发挥祛恶扬善的功德。《佛像典藏》中的每幅工笔重彩画作都配以夏荆山居士亲笔所书的佛法修学心得。给人以启示:

“人与大自然有心灵交感的喜悦。大自然的清净、大自然的宁静。这美妙之精神感受与体验。使人无形中放下一切。是真享受。”

“人们因欲而累积身口意之罪。即死后沦入煎熬痛苦。爱欲如暗箭(内心的暗箭)。贪婪嗔恨愚痴我慢好比四枝毒箭。会引发世人多种可怕的疾病。”

夏荆山居士对佛法的这些领悟。其中也传达出了他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修行。在这些佛像绘画作品中。一笔笔。彰显的是正知正见;一层层。 凝结的是顶礼赞叹。欣赏这些佛像绘画作品。艺术家的清净之心跃然纸上;品读这些佛法修学心得。观者得到的不仅是一次艺术的陶冶。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

据夏荆山居士的大弟子胡曜麟先生介绍。《佛像典藏》可以帮助佛教修行者更好地、

佛教僧人新闻

更真实地理解佛经和佛理。对于未入佛门或初入佛门的人来讲。《佛像典藏》中清净、庄严的佛像和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浓缩佛经精华的“佛法修

最近佛教丑闻新闻

学心得”。大大地降低了广大信众了解佛学、研修佛道的门坎。为其打开了方便之门。帮助其更快地懂得佛法的精髓。因此。《佛像典藏》又被誉为“造像版的大藏经”。

笃志佛学。兼修众艺

1923年出生于山东潍坊。16岁时。师从郭味蕖先生学习丹青。后又遍访名师。研学花卉、人物、仕女、山水等绘画技法;28岁时。拜南亭法师为师。皈依佛门。发愿将此身心奉献于佛陀;此后。潜心于佛法。广行菩萨道。追随海内外高僧大德修学显密教法长达50余年。这就是海内外知名的佛教绘画艺术家——夏荆山居士的人生历程。

1971 年。48岁的夏荆山居士自台湾移居美国加州。进入美术学院研修。同时参访世界各大博物馆进行研习、临摹。专心致力于佛教绘画艺术。数十年如一日。功力日渐深厚。

在留居美国的37年

快讯新闻中心佛教在线

中。夏荆山居士游历世界五大洲数十个

佛教新闻净空法师近况

国家和地区。其间。饱经波折。但是最终笃志于佛学。兼修众艺。他自述此生最大的幸事。就是拜在佛学大师、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的门下。朝夕侍学。追随5年。“南怀瑾先生言传身教的教育。奠定了一生修学处世的基础。”夏荆山居士说。

“平等之怀。唯理是尚”是夏荆山居士的常言。对于佛教各宗派。他并不独崇一宗而排斥他宗。他曾说:“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最妙。”这种诸宗并弘的做法。是本着为佛教整体着想的用心。此外。由于自小对儒学的学习。兼广修程朱陆王之学。他不仅对于内明、国学有深入的学习。而且对于易数、哲学、绘画、书法等都能融会贯通。

如果说通常的艺术匠心。只是为了传达艺术家创作的热情与个人独特的灵境。那么优秀的佛教绘画艺术则扬弃了这些凡尘的意境。如果说士大夫绘画重在一个“意”字。文人绘画重在一个“情”字。那么佛教绘画就重在一个“净”字。这一个“净”的境界。包含了真、善、美。夏荆山居士的佛像绘画艺术。圆融地体现了佛菩萨的智慧与慈悲。他将自己对佛教深切真实的体悟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用中国画的写意、工笔画的细腻和西洋画的透视、写实融为一体的技法。绘制出了一幅幅清净庄严、慈悲无我的佛画。他的佛像绘画作品。不仅赢得了佛教信众的欢喜赞叹。也受到诸多海内外艺术大师的赞誉嘉勉。

办学育人。传承我国佛教绘画艺术

1994年。70古来稀的夏荆山居士回国。并带回了他一生中全部的文化智慧典籍。创办了佛教艺术画院——“荆山画院”。这座艺术殿堂矗立在京郊密云水库边。夏荆山居士收养、接收了百余名生活困难而善根深厚的青年人到画院学习绘画。他意在通过言传身教。 传承和发扬我国佛教绘画艺术这一人类宝藏。

荆山画院的学生入校后。食宿全部由画院承担。画院还给每个学生一定的工资和补贴。在生活上。夏荆山居士对学生从饮食起居到为人处世都关心备至;在学业上。从佛学的基础理论。到佛法解释、佛经典故。他都亲自教导。把自己毕生的佛像绘画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荆山画院的学生们在文字中提到他时都用“恩师”。在生活中都尊称他为“爷爷”。

夏荆山居士自己无论到哪里都随身带着纸笔。即时书写。不虚一刻光阴。珍贵的画册里全部是他逐一写下的一生心得。

“愚者多烦恼。智者常欢喜”。这句夏荆山居士常说的话。他自己对此作了最好的明证。以一颗欢喜感恩之心。笑迎生活中的一切境缘。动静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这正是若水般智者给我们的启迪。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7/06082111728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夏荆山居士:一代佛教绘画艺术家;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429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