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医与佛学-8月7日龙泉寺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讲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中医与佛学-8月7日龙泉寺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讲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医与佛学-8月7日龙泉寺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讲座
2010年8月7日。农历六月二十七。这一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气候逐渐变凉爽。在这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很多人都会关注养生保健。很巧合的因缘。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泉寺方丈学诚大和尚的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来访龙泉寺。并做了一场《中医与佛法》的讲座。
刘天君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为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撰写了诸多医学论著。同时。他是全国气功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常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气功考试委员会委员。还有两项科学研究都是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分别是少林禅修功夫内外双向设计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和禅修技术探寻“治未病”新法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
讲座现场
中医与佛法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刘教授首先讲了扁鹊给齐王看病以及华佗与曹操之间的典故。说
相应的。有一定修行功夫的僧人对周围人的状况也是有一定感应的。事实上。刘教授目前正在组织一项科研。研究僧人禅修时脑电图与常人的区别。他们发现这种区别是很大的。僧人禅修时大脑各部分都很平衡。大脑开发很完善。而普通人大脑的大部分潜能还尚未开发出来。需要静下来才能得以开发。怎样才能静下来呢?要通过禅修或者静坐。这一研究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探索为了通过禅修来进行医学治疗。例如治疗胃病。
禅修和静坐在医学上很重要。其目的主要是让人安静下来。只有安静下来才能深入。才能健康。现代人想的太多了。每天都在想事。有事想怎么解决。没有事就胡思乱想。从精神病学上看。大部分人都有强迫思维症。就是不能把握自己的思维。人静不下来。脑子停不下来想事。这是人很多病的根源。这是一种病态。我们人小的时候不是这样。随着长大成人。要面对种种竞争。整天想的都是升官发财。因此人要回到单纯的状态。要把握得住自己的思维和情绪。这就可以从静坐开始。生命既在于运动。也在于静止。达到一种动静平衡。当下大部分人缺的是静。吃的太多。睡的又太少。这些都是问题。
刘教授认为禅修和
分会场
刘教授在讲座中非常强调“三调合一”。只有合一才能进入相应的境界。然后在这个境界中才能修炼。但这个境界却又是很难讲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有的老师都能教你三调。但是三调合一必须要靠自己来完成。这就要看自己的根器。如同道是。
怎样来体会“三调合一”的境界呢?刘教授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德国人来到日本学习箭道。他找到了当时日本国内一位很有名的箭道老师。
刘教授说。这个德国人说出了“三调合一”最重要的特征:一切都是自然完成的。比如射箭时。如果是在使劲卖力。那做的就是体育。而当你自然完成的时候。那就是修炼。那就是在体悟“道”。不论做什么事情。你如果做到三调合一。时刻都是在修炼。
刘
要真正修行。好的身体是很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且在佛教中。医学内容为 “五明”之一。称为“医方明”。佛教讲“人生皆苦”。要“超度众生脱离苦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些佛家用语。常常被中医作为医德教育的内容来引用。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8/08335811801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中医与佛学-8月7日龙泉寺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讲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中医与佛学-8月7日龙泉寺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讲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