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研究法座谈会在杭州佛学院新校区举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研究法座谈会在杭州佛学院新校区举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研究法座谈会在杭州佛学院新校区举行
2010年9月4日下午。杭州佛学院与日本花园大学在杭州佛学院新校区举行了“佛教研究法座谈会”。就佛教研究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座谈会也是杭州佛学院新校区落成后举行的首次学术交流活动。
杭州佛学院副院长慧仁法师出席。杭州佛学院师生、日本花园大学代表团的部分成员、佛教学者、信众、佛学爱好者数十人
杭州佛学院胡晓光发表了题为《略论唯识的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方法》的论文。他在文中对唯识学被精审严密的现代方法外在化、对象化、客观化、语言化、概念化。以至不能开显佛教内证的法界这一现象进行了关注。应该如何对待唯识的研究?胡晓光通过对比现代与传统的唯识学研究方法。就两者的局限性与其相应的超越之道进行了阐释。
日本花园大学的中岛志郎在《禅宗的起源和特征的两个假说》一文中。从中国佛教史分类出发。
杭州佛学院宋道发以《试论中国佛学主体性的重建》为题。通过回顾了中国佛学主体性逐渐沦丧的过程。对当代中国佛学所处的边缘化的地位进行了剖析。指出了重建佛学主体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指出了重建主体性的三条路径:以佛教传统的研究方法为根本。佛教语言的现代转换。积极改造与提升现实生活。
日本花园大学的中尾良信的论文为《黎明期的日本禅宗——传来的诸相》。他根据史料中的记载。对因传日宋朝禅宗而被当做“日本禅宗始祖”的僧人荣西。接受宋代禅宗受印的第一位日本人。同时也是在《嘉泰普灯录》中唯一记载的日本僧人觉阿。以及隐藏在荣西阴影下的大日房能忍这三位对日本禅宗产生极大影响的僧人的事迹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学佛者是否必须作佛学研究?”“佛学研究者是否必须学佛?”这是目前佛教的学界和教界人士经常遇到的问题。来自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的张家诚以《论佛学研究中的理性与信仰的结合》为题。对佛学研究中的信仰与理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花园大学的衣川贤次发表的论文为《与》,由于敦煌写卷S·1635号《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是一份唯一与《祖堂集
太虚、印顺、欧阳竟无、韩清净的唯识学研究是中国近代的四支唯识学。他们同属于一个时代。他们的唯识学研究最有成果。影响也最大。中国近代唯识学的复兴也在于他们。而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即都是佛教徒。运用的都是佛教本位的佛学研究方法。来自杭州佛学院的海慧法师在《中国近现代四支唯识学研究方法之比较》中通过对四人佛学研究方法的分析对比。对佛教本位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此次座谈会气氛祥和而热烈。互动频繁。大家纷纷提出关注的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杭州佛学院十分注重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学术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9/08281512599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研究法座谈会在杭州佛学院新校区举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研究法座谈会在杭州佛学院新校区举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