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贺怀民:不怕你不度众生,就怕你成不了佛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7-27 00:5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贺怀民:不怕你不度众生,就怕你成不了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贺怀民:不怕你不度众生,就怕你成不了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贺怀民:不怕你不度众生,就怕你成不了佛

  约略论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儒家是极入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条很明确的入世之路;而道家是讲无为的。所有后天人伪之事。都被认为是多事的;佛家则是众生有感。菩萨有应。难度无缘之人。

  中国人骨子里受儒家文化影响最大。尤其是读书人。忧患意识很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做事则已。一做就要做拯万民于水火的大事。社会责任感很强。

  这种社会责任感。还是朝外驱驰。是属于修学的范围。是

江阴新闻佛教

属于有为的范围。与道无涉。就初修道者而言。甚至是背道而驰。

  在武汉和老罗谈佛法时。他就认为佛法比起基督教来。在入世方面做得不够。好像和社会有些脱节。没办法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这一点困惑让他至今仍徘徊于佛陀与上帝之间。不知择何门

十九大关于佛教新闻

而入。也许这是因为小乘根性的我对佛法的描述多多少少让他产生了误解。如果因此而断了他的法身慧命。那真真罪过不小。

  昨天老陈来信。谈到这样一段:

  人类在追求“加法”生活的覆灭路上越走越远。贪欲越来越多。真正修行的人应该多拉些众生“回头是岸”。告诉他们只有“减法生活”才挽救人类社会。人类需求“复

凤凰网佛教新闻

古”!

  也是从初发心时就上升到“挽救人类社会”的高度。从发菩提心的高度。这种初发心是可以理解和尊重的。但还是于道无关。

  “道”这个东西很微妙。难怪当年把“老

嘉峪关佛教新闻

子”逼得说出“道可道。非常道”这样的绕绕话来。张居士说他和人谈起饮茶的“回甘”现象时。如果对方脸现茫然。他都恨不得伸手至对方嗓子眼里那地方挠两下。道也是这样。入道之人。互相交流。两言三语就能挠到痒处。彼此心契神合。那茶的回甘之味。须得自己品出。才能意会。

  佛法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故在未培养到“出世”之心前。宁可不行“入世”之事。否则便与世法无异。整日营虑不休。即是剃了头。也是一光头俗汉。是故。初发心学佛者。还是关起门来。一心办道为好。否则以世法之心行佛法修行。自身官司难了。谈何济世度人?大安法师说过:不怕你不度众生。就怕你成不了佛。

  以凡夫心、凡夫身去度众济世。无异不会游泳却跳下水去救人一样。结果是很清楚的。

  以凡夫求解脱的角度来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种“避世”行为。但这种避世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我们在每天的回向文中既发愿“愿我命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也同时发愿“不违安养入娑婆”。这意思就是说。我们

枣阳佛教新闻网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是学本事去了。二是穿防护衣去了。有了度众生的智慧和能力。有了不入六道轮回的能力。再来度众济世。才是真正真诚和智慧的。

  不要认为这是托词。以佛法展示给我们的。对于宇宙人生的更为宏大深邃的视角。社会责任感这个目标的确是小了那么一点点。

来源:http://club.fjdh.com/30003/viewspace-153092.html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9/10020612658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贺怀民:不怕你不度众生,就怕你成不了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贺怀民:不怕你不度众生,就怕你成不了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379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