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周作人的佛教情结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7-27 00:4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周作人的佛教情结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周作人的佛教情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周作人的佛教情结

周作人(18

佛教顺德新闻

85——1967年)。现代作家。“五四”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重要参加者。代表作有《苦茶随笔》、《雨天的书》、《苦竹杂记》等散文集。此人一生都反对极权、专制、盲从。力主自由、宽容、平等。反对偶像崇拜的他很容易就在情感上投向释加牟尼佛的怀抱。因佛教本来就反对一个万能的神操纵人类的命运这种观点。

正所谓因果自负。决定人命运的力量就在一个人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上。几乎所有的东西方宗教都

腾讯新闻没有了佛教栏目

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灵魂的救赎。但与别的所有宗教不同的是。佛教从头到尾讲的都是自我的觉悟。觉悟自我的虚幻不实。就好像在六度之中。智慧度必须摄受其余五度。否则就不可能达到究竟

佛教新闻海外

解脱;同样。佛教认为人最需要的是看透世事无常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由佛陀来启发、点亮。但它绝不是某一位天神的特权。也不是这位天神的恩赐。而是源自我们失落已久的的本性。故而心、佛、众生才三无差别。只是觉与未觉、悟与未悟而已。

「佛教」周作人的佛教情结
「佛教」周作人的佛教情结

周作人(图片来源:资料图)

周作

路桥佛教新闻网

人同样反对一切不能以理性来衡量、约束的宗教狂热。坚决反对盲目崇拜。反对个体无条件地交出自己的思考权。拜倒在一个永远在各方面都远超我们、我们永远也无法与其比肩的一位权威脚下。他对宗教的态度自然也延伸进他对政治制度的看法。所以周作人才极力反对假借一切形式进行的或公开、或隐蔽的专制统治。

而且周作人还深刻地意识到。对中国人而言。大多数底层民众从佛教中吸取的恰恰不是佛法的思辨、理性、平等、慈悲、智慧等内容。而是硬把它降低到与自己的根基、民族性相适应的原始巫术的水平。因此他非常伤感地议论道:“习惯了的迫压与苦痛。比不习惯的自由。滋味更甜美。”所以他才格外注重启蒙民众的理性、普及教育、推广科学。打破偶像崇拜、惧怕权威等民族劣根性。自己作自己的主人。从迷失已久的兽道鬼道中步入“人道”。

周作人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种业论”。用他的原话来说即为:“一国文明之消长。以种业为因依。其由来者远。欲探厥极。当上涉于幽冥之界。种业者。本于国人彝德。驸以习俗所安。宗信所仰。重之以岁月。积渐乃成。其期常以千年。近者亦数百年……”不过也就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周作人佛学思想的盲点。因种业的强大。周作人感觉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种姓的先天不足。因而从根本上讲。他大体是悲观的。但真正的佛子绝不是这样。大乘佛法的精髓就在于。通过自利利他的种种行持。在佛陀的教法指引

莆田仙游关于佛教的新闻

下。我们一定可以回归人人本具、本有的清净状态。这种原始的无生状态。没有任何一种世间理论描述过;个体如何由于无明妄动而自陷轮回。也没有任何一种世间学说揭示过;众生如何去妄显真。再度回归本来面目。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家、实践家摸索进正轨并最终通达目的地。

从这里。我想我们应该发现他以及一大批悲观者的致命伤了。所以尽管他本人对未来尚保留有一定的希望。但我们总能感觉到这希望来的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原因就在于他没有看到“共业”中“别业”的力量。所有的怨天尤人、悲观郁闷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因为这种种心态全是就是论事。没跳出自身的框框。也没把握住自身的本质。拔着自己的头发。你是离不开地球的(文:索达吉堪布)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9/13035412660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周作人的佛教情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周作人的佛教情结;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378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