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雁塔论坛举办律宗的基本学说及其历史地位讲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雁塔论坛举办律宗的基本学说及其历史地位讲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雁塔论坛举办律宗的基本学说及其历史地位讲座
2010年9月19日下午。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论坛邀请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王宏涛博士做《律宗的基本学说及其历史地位》专题讲座。王宏涛博士主要从“律”的重要性、律宗的基本概念、戒律的分类、律宗的简史四方面为大众进行了介绍。西安市近百名居士、佛教爱好者。及部分高校的几位硕士研究生一同聆听了讲座。
讲座一开始。王宏涛博士就“律”的重要性与大众进行了分享。他说:“律宗是佛教宗派中不引人注意。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宗派。”在佛教中。“律”的地位相当于儒家所讲的“礼”。佛教的“戒、定、慧”三学中。戒学是居于首要地位的。相传佛陀在圆寂之时。曾留下《佛遗教经》。该经中提到佛陀圆寂后要以戒为师。“戒为无上菩提之本”。更是深入人心。同时。持戒利于收心。收心在禅定中方能够得到般若智慧。在佛教寺庙日益商业化的今天。僧人是佛教的代表。持戒好坏对佛教的声誉至关重要。
接着。王宏涛博士给为大众介绍了律宗的基本概念。他说。律宗之所以成宗立派。其独特之处便在于戒、律二字。戒、律二字有着不同的解释:戒是指对于自己本人的规范与约束。律则是指对于佛教僧伽团体的规范与约束。戒的类型包含四类:第一。羯磨。羯磨又包括心念法、对手法、众生法三类;第二。布萨。布萨是指佛教中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三。自恣。自恣是指随他人之意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第四。忏悔与发露。忏悔是指在师长、长辈或者佛菩萨的面前公开地对罪过进行的悔过。发露是指被揭露被揭发。如实地说出自己的过失。
随后。王宏涛博士为大众深入的介绍了戒律有的分类标准。他说。佛教的戒律按照现有的佛教分布。从大类上可以分为大乘戒与小乘戒。大乘戒包括了梵网菩萨戒与瑜伽菩萨戒两类;小乘戒包括了法藏部的四分律、化地部的五分律、说一切有部的十诵律、大众部的摩诃僧祇律四部分。就其两者的特点来讲:大乘戒重在强调不损害他人的戒律;小乘戒则重在自我的解脱所要求的戒律。同时。从戒律的内容来划分。戒律还包括了止持戒和作持戒两类。止持戒是在于强调
最后。王宏涛博士按照时间的顺序为大众简要的介绍了律宗发展史。并引用对律宗有影响的高僧为大众作了深度的介绍。相传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订了
隋唐时期。道宣法师专研律学。继入终南山潜心述作。著《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比丘尼钞》。后被称为五大部。他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受戒仪式。从而正式形成宗派。与此同时弘扬《四分律》的有相州(今河北临漳境内)日光寺法砺法师和慧休法师合撰的《四分律疏》、《羯磨疏》等。开创了相部宗。又有西太原寺东塔怀素。曾入玄奘门下。撰《四分律开宗记
按照四分律宗自己的承传。道宣是第九祖。前面还有昙无德、昙柯迦罗、法聪、道覆、慧光、道云、道洪、智首八人。道宣以后。以次传周秀、道恒、省躬、慧正等。至宋代允堪、元照而再盛。允堪据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作《会正记》。其再传弟子元照著《行事钞资持记》。对《会正记》持异议。因之南山宗在宋时又分为会正、资持两派。元明之际。衰微几至无闻。明末清初有如馨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灵谷寺传戒说律。南山宗又得重兴。如馨弟子寂光在金岭宝华山建律宗道场。再传读本、戒润。读体继承寂光法席。以十誓励众。共同遵行。以律受戒。结戒安居。著作甚多。弟子最著名的有德基、书玉。两人均有许多著作。德基下有真义、常松、实咏、福聚次第相承。其中福聚于雍正十二年(1734)奉诏入京。住持法源寺。大宏律宗。著有《南山宗统》等。其下有性言、圆先、明如、定静、慧皓、昌苍、海然、印宗、发圆次第相承。另外戒润曾弘律于常州于宁寺。法流不详。民国时著名律师弘一大师复兴南山律宗。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9/10024212710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雁塔论坛举办律宗的基本学说及其历史地位讲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雁塔论坛举办律宗的基本学说及其历史地位讲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