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慈善」经受质疑是中国式慈善的必修课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7-25 01:4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慈善」经受质疑是中国式慈善的必修课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慈善」经受质疑是中国式慈善的必修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经受质疑是中国式慈善的必修课

  乾羽先生在《陈光标裸捐应获得掌声而不是质疑》一文中引述了陈光标的处境:在中国第一个公开承诺裸捐。却承受了一些人的质疑和谩骂;第一个每年拿出企业净利润的50%做慈善。却被解读成“伪善”。文章据此认为。现在的慈善舆论也确需有人能树起标杆———在社会道德不断

佛教新闻头条佛山

滑坡。慈善事业亟待提高时。我们需要的不是低调的慈善家。而是高调的慈善人。他们的高调可以让人看到慈善的理念并未远离。他们的高调可以让趋冷的慈善舆论有所改观。然后传导至普通人的心中。

  我倒是觉得。真正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舆论标杆的树立。获得掌声固然不错。但更应该做的。是珍视质疑或异见。唯有经过这样的必修课。陈光标们才能真正成为慈善的标杆。公众才能自觉效行。

  无论是美国慈善“大亨”卡内基。还是当今世界首善的盖茨。自涉足慈善事业以来。质疑总

佛教大师圆寂 新闻

是如影随形。如卡内基图书馆遍布世界各地。但也曾有记者质疑图书馆里没有多少读者。而自从声称要捐光“家业”。盖茨面对的质疑就从未停顿。德国船运巨头彼得·克雷默就公开质疑美国富豪们的动机。认为富豪捐身家承诺等于将应该缴税的钱捐出去。持有同样疑问的还有《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他认

佛教视频新闻

为这些举动看似慈善。实则难避逃税之嫌……可以讲。一个伟大慈善家的形成过程。本身就与质疑相伴。只不过。他们最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回击了种种质疑。

  较之于美国。我国慈善机制与体系有着相当大的差

老年人信佛教的新闻

距。民政部前司长王振耀就曾列举这样一组数据:美国现在的慈善组织上百万个。美国慈善基金会近10万个。2008年美国总共捐款3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相比之下。我国的基金会还不到2000个。2009年全国捐款仅509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17%。王

佛教新闻专题

振耀同时认为。受制于“财不外露”的传统习惯以及慈善机制短板。国内企业家“捐出一半家产的大环境还不成熟”(《21世纪经济报道》9月23日)。环境与机制缺陷的现实活生生地摆在眼前。反映到社会层面便是慈善业缺乏应有的公信力。所以才会导致公众疑问重重。

  中国式慈善文化的建立。必然要直面并突破传统僵化的慈善思维。而突破传统思维遭致质疑本就理所当然。换句话说。质疑本就是提升慈善公信力的必要砺练。从慈善体系的发展来看。像陈光标这样先富群体的率先发力无疑值得尊重。但他们的举动同时意味着新的慈善体系形象的确立。舆论质疑是个好东西。本身是对慈善理念的刮骨疗伤。对慈善体系的有力监督。有助于慈善体系的透明化、公平化。提升慈善体系的公信力。一言以蔽之。以更多实际行动经受质疑考验。这是陈光标们树立中国式慈善文化的必修课。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9/104530128187.html

以上是关于「慈善」经受质疑是中国式慈善的必修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慈善」经受质疑是中国式慈善的必修课;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364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