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光山在印度以教育培养人才 让佛教在佛陀故乡复兴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光山在印度以教育培养人才 让佛教在佛陀故乡复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光山在印度以教育培养人才 让佛教在佛陀故乡复兴
印度是释迦牟尼佛降生之地。佛陀在印度行脚说法了49年。今天佛教徒都回到印度朝圣。寻找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弘法的足迹。虽然许多圣地只剩下断垣残片。但对佛教徒来说都是佛陀在为世人说的无常法。
然而。今天佛教徒在印度只有逾1%。对许多当地人来说。佛陀的圣地就是他们讨钱或赚钱的地方。朝圣客就是他们讨乞的目标。一张张哀求的脸庞。相信着钱救得了他们一时。但是。钱却救不了他们一世。唯有教育才能令他们改变。唯有佛陀的教育才能救得了他们的下一代。
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成立的沙弥僧团与在菩提加也佛学院成立的育幼院。以来以教育积极为当地培养人才。以期改变印度的贫穷外。更为复兴印度佛教作最大的努力。
来到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的早上。在宽敞的草场上可见到几位眼睛溜圆、鼻子高挺、一身黑黯皮肤的印度小男孩正在耍“功夫”。却是手脚轻柔。询问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在打著佛光禅。这批孩子们全部都来自释迦村。见到人都很有礼貌的合掌问好。他们就是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显法师栽培的沙弥僧团。为复兴印度佛教所栽培的未来佛门龙象。
原来他们都是来自释迦村的释迦族。也意味着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后裔。在承担起弘扬印度佛教的使命上更加是责无旁贷。慧显法师谈起成立沙弥僧团的因缘时指出。为了佛教在印度的复兴、为了把佛教传承的使命交回给印度人(特别是释迦族)。让佛教本土化是势在必行。因此。德里文教中心开办“沙弥学园”。首选目标便是离开德里南方约6个小时车程名为僧伽施的地方。
其实。在印度有一名为印度佛教青年会(YBS)的组织在近二十年来一直默默地在进行复兴佛教的工作。他们曾在释迦族发起佛教觉醒运动。到每一个部落去告诉他们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故事。让当地人民明白本身所背负的使命。”
慧显法师于2010年5月到释迦族村落去布教。发现到当地人民非常贫穷。许多居民都是一家人睡在牛棚或羊棚内。可说是牛羊同住一室。居住环境非常糟糕。孩子们都是到水准非常低的政府学校就读。课余时间则要帮忙父母下田耕种。
由于这些父母也明白孩子在贫穷的释迦村没有前途可言。因此都非常愿意把孩子送到佛学院就读。慧显法师便在当地举行一项面试会。遴选了一些愿意出家的释迦族小孩成立沙弥僧团。共有15名孩子到来面试。经过一番挑选。目前共有10名释迦族孩子在中心内就读。
这些孩子年龄介于9至14岁之间。他们在进入僧团就读期间也要经过一番考察后。只有潜质与态度适合出家的孩子才有资格留下来就读。
经过的严格训练。这批沙弥虽然只在文教中心受训了逾三个月的时间。但五堂功课都认真做足。每天早晚。孩子们都要诵念《心经》。而后到草场打佛光禅。一些孩子已学会了行堂。用完早斋后便分头清理打扫。到了上课时间。他们便排成整齐的队伍依次进入教室。在又是饭桌又是课桌的长桌上听讲学习。
沙弥的学习时间从早一直到晚上九时。作息如同佛学院。从早上5点半起床。接下来是做早课、学习五堂功课、上课再到午休之后就学习中文课。运动等。一直到用过药石后需要复习功课。以及晚课后才能开大静。
为了促进他们的中英文学习。就连吃饭也要考试。让他们认识各种蔬菜及水果。这对长期处于贫穷村落的沙弥们并不简单。因为蔬果对他
慧显法师说。这些沙弥们要学习五堂功课、佛门行仪、茶禅以及世间学的课程。例如中文、英文、数学及印度文。待他们掌握好基本语文后。将会继续增加历史、地理等其他课程。
此外。
在中秋节后。一批马来西亚的佛光义工也籍着中秋的因缘。在德里文教中心与沙弥们一起点灯笼。并告诉他们中秋节的各种民间传说故事。较早前。在慧显法师的带领下。义工与沙弥们则在中心外举行中秋节三步一拜。这也是该中心首次举行三步一拜朝山活动。让大家法喜充满。
释迦族沙弥 继承弘法使命
有因缘来到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与沙弥们相处了几天发现到他们都比同年龄的孩子懂事。其中年龄最大的Ajeet Shakya(14岁)是大家的好帮手。他除了协助煮饭以外。也常帮助其他师弟们。他说。他是因姐姐嫁给佛教徒而认识到佛教。在慧显法师前往该村庄时他的家人都鼓励他加入沙弥僧团。而他到这里以后觉得自己有很多学习的机会。非常的欢喜。他希望自己在出家后能以弘扬佛法为己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尤其是释迦村的贫困人民。
Kumar一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除了他自己是沙弥外。他的哥哥也随南传法师出家。目前家里只有母亲和妹妹而已。Kumar是由爷爷送到文教中心。问kumar在文教中心学习到什么?他表明在这里所接触的都是他们乡下没有的。他本身学了很多。所以他非常感谢师父们给予的栽培。
师父口中记性最差、吃东西最慢、考试往往落得最后的沙弥Krisma Kuma Shakka(12岁)。但却是在面试中就表明要出家的孩子。当我问他要出家的原因时。他笑得非常容灿烂而且充满自信的说:“因为我觉得师父的样貌很好看。希望以后自己也能出家如师父。”他是家中的老大。下有两名弟弟及1名妹妹。他说:“开始时妈妈不让我来。因为我太小。但是我很喜欢这里。所以最后爸爸就送我来了!”11岁的VIKAS SHAKKA(11岁)年纪小小就懂得尽孝道。由于母亲常生病。他便向佛菩萨发愿出家。以期能减少母亲的病业。家中共有5名兄弟姐妹的他表明。他是自愿来到德里佛光文教中心出家的。由于家里贫穷。都是食豆为主。来到中心可享用各种蔬果中心与家乡很大不同。无论吃的、住的都不一样。尤其是食物。很多都吃不惯的。但是却很喜欢在这里生活。“我最喜欢上中文及英文课。虽然现在不明白。但是每天听、每天讲。一定会学会的。”
沙弥的老师:这里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每天不惜开一个小时车程到德里文教中心授课的印裔老师Bindu。虽然不是一名佛教徒。但他却觉得这里的孩子更加用心学习及需要她的教导。所以她每天不惜花两个小时在来回的公路上来到偏远的文教中心教课。她直言自己非常喜欢这儿地方。每次来到都感觉特别宁静。
本身曾是一名老师的她表明。印度政府学校的水准非常低落。而且学生人数众多。每一班至少有40名学生。纪律各方面都令老师们头痛不已。反之。这批沙弥们虽然只有三年级般的程度。但他们都很认真的学习。以致不用一年的时间他们就可以上完一年的课程。“教导他们对我来很不一样的。也许他们都深知自己将来是要成为一名僧侣。背负著弘扬佛法的使命。”
Bindu老师每天都花一个半小时教导他们数学、一小时教英及及半小时学印度文。
印度佛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的母亲老奶奶在大
来到育幼院的下午时分。正好是孩子们放学回家的时间。大家都在忙著收拾房间。只是不到一会儿。大家都聚在菜园。有者忙着拔野草。一些年龄较小的则排着队等著荡秋千。这群孩子虽然都是被统称为印度人。但肤色却相差很远。有仿佛日本人般白皙的皮肤。却眯成一条线般的女孩。有乌黑大眼睛、却肤色黑黯的。他们都是佛光山菩提伽耶育幼院的孩子们。
这里统一是女生。年龄介于6到15岁。但八卦也许是女生的天性。这仍在建筑中的育幼院长长的走廊非常热闹。也许今天是周末大家都显得非常轻松的跳着、跑着。无忧无虑。
佛光山菩提伽耶主任妙轩法师长得一幅清风道骨的模样。但做起事情来非常有干劲。孩子们总喜欢围在师父身边团团转。另两位职师如继法师和如有法师也忙著为孩子们打点一切。
妙轩法师指出。从2005年开始。佛光山在这里成立了育幼院。以帮助一些居住在山区的贫穷孩子。让他们有机会受教育。
法师表明。这些孩子许多都是来自单亲家庭。一些则在父母离异后只剩年老的婆婆扶养他们。于是便决定把他们送到这里来。佛光山也没有规定这些女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出家。可随著他们的兴趣自由发展。“我们都悉心栽培他们。重要的是。希望他们日后成为有用的人。”
他们除了到国际学校受教育外。也有学习音乐课、钢琴课及中文课等。在每天上完课后。他们还必须去补习。在假期时就有教导他们中文。所以只有在星期六晚上她们才有时间一起做晚课。星期日才让她们有机会观赏电视节目。
来到这里可感受到像一个大家庭般。大的姐姐级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10/09562612918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光山在印度以教育培养人才 让佛教在佛陀故乡复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光山在印度以教育培养人才 让佛教在佛陀故乡复兴;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