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明一法师:随顺世缘有智慧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7-19 00:5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明一法师:随顺世缘有智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明一法师:随顺世缘有智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明一法师:随顺世缘有智慧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开智慧》。讲了我们如果好好禅修的话。能够突破我们陈旧的知识陷阱。能够开发出我们的智慧。甚至是开悟激发出我们的大智慧。从而利益人间。利益社会。我们突破了陈旧知识的陷阱。有了大智慧。自然就能随顺世缘无挂碍。

正是因为这样。一切外来的知识不是从我们的本性而来。将来还会成为固化我们的陈旧观念。所以。佛教中祖师的话叫:“从门入者不是家珍”;或者说“从门入者非宝”;甚至说“看书只图遮眼”等等。一切要求从你的自心流出。不要被旧的知识或者叫成见所限制。或者叫污染。

通过禅修得定。把你的智慧或者叫个性、灵感、创造力等激发出来。这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智慧。这种智慧没有成见。超越知识的限制。

淮安佛教界新闻

永不过时。这种知识不是

第五届佛教论坛英语新闻

思维所得。离开了是非、你我、好坏等二元对立。没有拣择。是真正的智慧。是我们的佛性。或者叫做本性。

所以。佛教中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要你放下成见。甚至要你前后际断(就连一点点的知见也要断掉)。这样才算一个合格的修行人(佛教叫做让你做回你的本来人)。所以。在佛教里面常常说“知见多端丧本真”。因为一念都不生(一点旧的知识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能彻底见到真实的一切。

佛教要我们去掉我们的一切成见。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我们前面也说过了。世间的人是因为成见太深;或者叫被原来的旧知识限制而把自己的智慧遮蔽了。只有通过特殊的训练方式(比如佛教的禅修)去掉成见。才能跳出旧知识的框框。达到激发自己智慧的目的。

或者。希望有少数一部分新人(没有被旧知识限制或者叫污染的人)。他们不受原有知识的污染或者说限制。他们的个性突出。他们的智慧比较容易被激发。通过这些人的智慧转化或者叫创造力发挥。突破旧知识的封锁。产生新的行业。带动旧知识的更新。

而佛教就直接把你的旧知识打死。让你在定力的支持下激发你的智慧。最后由你的智慧。再根据现有的名词或者叫定义。去设计出新的行业。去创造新的知识。这一过程当然是通过艰苦的禅修得定。通过师父的严格锻炼。才能把你自己的智慧激发出来。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打得色身死。换得法身活”。这样无需等到少一数部分新人的到来就可以激发出你的智慧。就是在你自己身上去找你的智慧。因为佛教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相同的智慧。只是因为我们的成见或者叫妄想而把我们的智慧蒙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些少数一部分新人。

这样我们就知道佛教培养人的方式了。就知道佛教为什么很注重禅修了。因为只有通过禅修得定。才能激发你的智慧。所以。参禅问道就要靠禅堂。甚至是要靠网络禅堂作为培养这一少数部分新人的摇篮。作为激发你的智慧的宝地。实在是急需创建出来。

这样少数一部分人就不再是少数了。这么多有智慧的人必然

滨州佛教新闻网

会激发强大的生产力。这样强大的生产力必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稳定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he

广西南宁佛教新闻

llip;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从而进入

佛教北齐寺庙新闻

良性循环。会有更多的人来学佛参禅。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这就是我们现在辛苦受累的目的。是我们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目的。因为大家都觉悟了。我们的社会也就安定了。我们的人生也就美满了。我们大家就都能够随顺世缘无挂碍了。这就是佛教的菩萨道精神。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现代落实。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0/12/12134813647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明一法师:随顺世缘有智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明一法师:随顺世缘有智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299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