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智者的遗言:以戒为师 世尊因此而不朽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智者的遗言:以戒为师 世尊因此而不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智者的遗言:以戒为师 世尊因此而不朽
四川成都宝光寺文物精品
编者按: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现过一位智者。他具有一般人毕生追求的物质生活。权力、荣华。他是一个圣人。不沉缅于其中。却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充满了追求真谛的愿望。他就是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是成就了悟透一切智的觉者。他以悲悯之心观照世界。发出“众生难度誓愿度”的宏愿。佛陀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娑罗双树下入大涅槃。临终之际。他告诫弟子要以戒为师。佛陀涅槃了。佛陀定下的戒尚在。世尊因此而不朽。农历二月十五日恭逢释迦牟尼佛涅槃日。我们特别推荐李家振先生这篇文章。以此感恩伟大的佛陀。
有几位老师是我终生难忘的。这几位中有的并没有直接给我上过课。只是因为某句话或某件事让我明白了事理。我在心目中将他们永远尊为师长。我觉得韩愈所说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实在有理。为我解惑、使我明理的。当然是我的老师!
如今年岁徒增。困惑并不见少。为解惑仍然需要老师。可是老师却越来越难找。到了一定的年龄。常犯好为人师的毛病。这是从师的一大障碍。此外。在坎坷的人生途中。有些曾被我视为老师的人。使我失望、寒心。以至于轻易不敢认师。以谁为师呢?这成为我的一大困惑。还是释迦牟尼佛指点了我。“以戒为师”。
佛陀行将涅槃之际。弟子们十分悲痛。最最伤心的是:师尊涅槃了。今后以谁为师呢?!
阿难尊者向佛陀提出了这个问题。佛陀回答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
可能有人要说:“我一非比丘。二非居士。又没有受戒。这一种说法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佛陀这段遗教虽是对佛弟子所说。但理解了其实意。对任何人都适用。
戒。这个字广义地看。不仅限于佛门弟子。就以佛教来说。佛陀成道以后。最初数年中并没有戒律。因为初期的佛弟子们出家发心很正、根器也好。用不着戒律来约束。以后出现种种情况。为了保持僧团的清净庄严。使佛弟子们真正得以解脱。这才制定了戒律。
人生在世本应自然而然、坦然无垢地向前发展。只因有了妄念。有了贪嗔痴的污染。才产生了烦恼与困惑。所说“惟真常在。为妄所蒙”便是此意。在生活中。名利、地位、荣誉、恭敬。无不令人眼花缭乱。这便是妄念的客观基础。不公正的现象、腐败……无不使人产生疑问不解。这也是困惑的根源。伦理道德便因此而生。这是为维护人们正常健康的人生目标而必须有的规范。也是广义的戒。社会出现了有碍于大众的人与事。为了保护众人。使社会安定。才产生了法律。法律是维护社会健康发展的戒。
对于根器好、一心向善的人来说。伦理道德、法律法规都不是束缚。而是一种依靠、一种保护、一种解脱。对于一般人来说。道德、法律、戒律是行为规范的准则。是解惑的指南。
不论什么人。能使我断除妄念、自净其意的。都是我的老师。这不仅来自这位
佛陀涅槃了。佛陀定下的戒尚在。世尊因此而不朽。
为人尊敬的领袖去世了。他领导参与制定的法度尚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他便能活在人们心中。
佛不说以某人为师。而说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1/03/213830141764.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智者的遗言:以戒为师 世尊因此而不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智者的遗言:以戒为师 世尊因此而不朽;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