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7-13 01:4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

「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
「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
安座

「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
「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
举行仪式

「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
「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
参观

为迎接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提升白马寺整体形象。2011年年初。河南省洛阳市启动了白马寺综合整治“百日行动”。保护白马寺内的文物。是此次“百日行动”的一个重要环节。2011年3月23日16时。随着洛阳市文物部门和宗教部门工作人员将最后一尊十八罗汉造像顺利归位。为期两个多月的大雄殿文物保护、除尘工作也基本告一段落。

造像归位后。透过展柜上明净的玻璃。经过除尘、“梳妆”后的十八罗汉个个显得神采奕奕。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他们身上的袈裟、手中的法器。都显得异常逼真。这一切彷佛在告诉游客。在白马寺“打坐30多年来的首次“洗脸”。让他们感觉很“舒适”。

雕刻精美的十八罗汉造像看似普通。实则是用罕见的“夹纻干漆”工艺制成。一旦不小心。后果不堪设想;墙壁上5000多个小佛像。一旦编错了号。日后将难以查找。看似一次简单的搬迁。其实需要非凡的细致与耐心。

工艺失传

1月11日上午。位于白马寺景区中部的大雄殿周围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大雄殿入口的木栅栏外

2020年秦州区佛教新闻

。百余名居士分列两队。神情肃穆。他们手挽手高高举起长长的黄绸。围起一条“特殊的通道”。

即将经过这条特殊通道的。是安放于大雄殿内的一批国宝级文物:举世无双的元代夹纻干漆“十八罗汉”造像。从清代流传下来的万佛壁上

佛教孝道讲座新闻

的5000多个小佛像等。

什么是夹纻干漆工艺?市文物局副局长韩玉玲介绍说。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古老工艺。大约萌芽于战国。隋、唐时臻于鼎盛。可惜宋代之后。此种造像工艺渐渐失传。如今。元、明时期的夹纻干漆工艺作品在国内已非常罕见。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是目前国内仅知的一例组像。韩玉玲介绍。夹纻干漆工艺造像最重要的特点是重量轻、造型美、色泽鲜、耐酸碱、耐高温、防潮防腐、坚固结实等。

据记载。东晋著名雕塑家、画家戴逵曾在招隐寺作夹纻行像五尊。所谓行像。就是在佛事日用来供人抬着游行的佛像。这也充分说明了夹纻干漆造像非常轻的特点。韩玉玲说。根据记载。中国历代的夹纻干漆像不少。但都没有保存下来。白马寺内现存的明代十八罗汉夹纻像是国内唯一的组像。实为国宝。

重量之谜

1月19日9时整。搬移工作正式开始。第一个将被请出的。是位于大雄殿东侧最北的一尊佛像——难陀阿难陀罗汉。

工作人员首先将用来保护文物的玻璃展柜拆开。而后。开始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并决定如何“施力”。

根据资料记载。由于采用的是夹纻干漆工艺。整个佛像虽看似雄伟。实则非常地轻。大约是3公斤到5公斤。正常人用一只手便可轻轻托起。但这些毕竟只是资料的记载。这十八位罗汉到底有多重。从他们进入白马寺以来。还确实没人称过。因此。为了保证绝对安全。最终还是派了四名工作人员同时上阵。

几分钟后。四名工作人员稳稳地托起罗汉的底座。将其抬起。并慢慢移动到三尊主佛前。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和众法师集体跪拜在佛像前。向佛像行大礼。

此时。近距离观察这尊佛像的真容:只见佛像通高约150厘米。双腿下垂正坐。看似青年。双手合掌。夹一拄燃香于胸前。香头升起一缕烟云。云端出现佛像一尊。我们都不禁惊呼:这佛像的制作工艺竟是如此的精良。看起面相。观起神态。真如真人一般。

大礼之后。工作人员用黄绸将其覆盖。小心翼翼地将其“请”出大佛殿。搬入实现收拾好的安全地带。整个搬移过程大约30分钟。

至于好奇的罗汉的重量。几个直接负责搬移的工作人员都笑了。因为佛像有底座。而底座里还保存有许多经书。因此在搬动起来并没有想像的轻松。甚至有些费力。由于佛像和底座是连在一起的整体。因此。关于佛像的实际重量。也许永远是个谜了!

有了第一尊佛像成功搬移的经验。接下来的工作进行起来就更加顺利了。之后的几天里。在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下。其他十七尊罗汉也均被安全地“请”出。

“国宝梳妆”

请出大佛殿的十八罗汉被放置在了一个安全的仓库里。从洛阳市博物馆、市汉魏故城文管所、市文物复制品总公司、市文物工作队等全市各文博单位抽调的15名专家开始对这些“国宝”进行“梳妆”。即除尘。

负责除尘工作的市博物馆修复工作室负责人孙海岩简单介绍了除尘的过程:首先要用“皮吹”将罗汉表面的浮尘吹掉;其次要用毛笔轻刷

佛教的新闻观后感

。慢慢将罗汉上的蛛

绥阳天台山佛教新闻

网清除掉;第三步是用特制的软刷刷掉罗汉表面的灰尘;第四步是用软布对罗汉进行轻轻地擦拭。除了这四步基本的程序外。对罗汉身上的一些细节部位、缝隙等。则需要用棉签将灰尘一点点“粘”出。而罗汉表面的一些污渍。则需要用棉签蘸纯净水进行轻轻地擦洗。

这些步骤。听起来似乎很容易。做起来却需要十二分的小心和耐心。孙海岩笑着说:“普通人洗个脸也许是一分钟的时间。可要想把罗汉的面部弄干净。至少需要一个上午。正常算下来。对一个

关于道教和佛教的新闻

罗汉进行除尘。至少需要3天的时间。

在对十八罗汉进行除尘的同时。市宗教局和白马寺的工作人员也忙着对大雄殿内进行了整修。争取给十八罗汉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家”。市宗教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施工人员不仅将大雄殿内的地板全部换成了仿古砖。以增加观赏效果。同时还给十八罗汉量身定做了新的专用展柜。并对大雄殿内的各种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了检修。

罗汉“归位”

23日9时。十八罗汉“归位”仪式正式开始。与请出大佛殿一样。白马寺僧众同样用佛家最高的礼节来恭迎罗汉。大雄殿周围百余名居士分列两队。神情肃穆。他们手挽手高高举起长长的黄绸。将大雄殿月台前全部围了起来;月台上。50多名僧人身披黄色袈裟列队念经。印乐法师也身着僧衣。亲自指挥搬移工作。有了请出佛殿时积累的经验。“归位”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到16时。所有罗汉全部归位。

透过玻璃展柜。纵观这组十八罗汉。除一尊戴兜、着上衣下裙外。其余皆现比丘相。披袈裟、着僧衣。虽然隔着玻璃展柜。也可清晰地看到衣服上彩绘描金、文饰丰富多变。衣纹流畅自然。这十八罗汉。身形、坐姿、面相各不相同。手印迥印、所拿法器有别。神情各具特点。

印乐法师介绍。这十八罗汉是社会人生的写照。是现实生活里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各类人物形象的艺术概括。每个人在观看十八罗汉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相信在2011年牡丹文化节期间。经过除尘保护的十八罗汉会成为白马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李燕锋 图:张晓理)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1/03/224609142603.html

以上是关于「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十八罗汉」洛阳白马寺元代十八罗汉造像除尘保护等工作竣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242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