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学诚法师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学诚法师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诚法师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
闽台佛教文化的时代精神
——在“第三届海峡论坛·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 学 诚
(2011年6月9日)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呈现过繁荣鼎盛的局面。也遭遇过坎坷不幸的困境。但无论居于巅峰。还是处于低谷。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日新又新。从未停止过自我更新和完善的步伐。一个民族的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华文化坚韧包容的品格。使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霜。却不断实现着对自我的超越。
从人类历史的地理特征看。世界文明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干燥的高地、草原和平原上的游牧文明;二、巨川大江灌溉的平原流域的农耕文明;三、与海相连的海岸地区的海洋文明。集中于中原地区的中华民族虽以农耕文明为主体。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又不断与北部和西部的游牧文明。以及东部和南部的海洋文明发生碰撞与交融。从而使中华文明形成了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特有品格。
开幕式上的现场观众
闽台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西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中原移民以及明清时期的闽粤移民。而得以形成并获得长足发展。南宋时期。中原农耕文明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以朱熹为代表的闽中理学集儒学之大成。成为南宋以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清末民初。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又遭遇以海洋文明为主体的西方列强的入侵。在中华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以林则徐、严复为代表的闽台文化人以前所未有的开放精神。在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中走在了时代前面。
随着南宋之后中华文化重心的南移。福建逐渐成为汉传佛教的重镇。并在明清之后对台湾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近代台湾佛教也受到日据时期日本佛教、战后时期江浙佛教的影响。但闽台佛教之间互动与交流从未真正中断过。台湾传统佛教五大法脉。其源头均来自福建佛教。1945年台湾光复之后。又有福建高僧广钦老和尚及慈航菩萨等赴台弘法。尤其是积极倡导“教育、文化、慈善为佛教三大救命圈”理念的慈航菩萨。在1948年赴台之后开办台湾佛学院。亲任院长并主持院务。对台湾佛教教育与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首过去。我们不难发现。两岸佛教界的民间交
毫无疑问。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两岸佛教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闽台佛教界应当继承并发扬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并将这种合作与交流具体化、制度化、经常化。以共同应对两岸佛教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为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的发展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1/06/10041117146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学诚法师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学诚法师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