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柬国八零后志工于付出中“见苦知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慈济」柬国八零后志工于付出中“见苦知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柬国八零后志工于付出中“见苦知福”
不断增长的志工
米多纳在访视中。因“见苦知福”而不再自卑了。他现在除了参加慈济活动。也在一个本
慈济新加坡分会执行长刘济雨与十位新加坡志工。于2011年8月20日带领柬埔寨金边本土志工做访视。传承经验。翌日(21日)下午举办了第一场“柬埔寨本土志工共修会”。除了新加坡志工。共有二十五位当地志工。还有一位照顾户陈先生及助手一家出席。
共修会开始。司仪苏英龙在济雨的指导下。带领大家礼佛三闻讯。将慈济的人文点滴带入。让本土志工学习与依循。
因为付出 走出自卑
出席共修会的柬国本土志工。有十多位都是1980年或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有些是家境清寒的在籍学生。有些是一般的受薪阶级。收入不多。从他们的分享中。都表示加入慈济后。从付出中“见苦知福”。也转变了心念。从自卑中走出来。对人生也有另一番体会。增长了智慧。
二十一岁的诺丹妮(Noun Pichsoudeny)是在籍大学生。主修英国文学。英语颇为流利。目前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周报社工作。赚取生活费。自力更生。诺丹妮自今年七月第一次参与慈济访视。后来又在柬国首场“幸福人生讲座”中担任司仪。便开始投入慈济。
诺丹妮说:“看到水净华一村贫民的痛苦。虽然已经去看了几次。心里还是感到很不舍。以前感觉很自卑。现在感觉自己很幸福。我会尽能力将时间布施出来。希望大家一起来
“感觉自己很幸运。能做个手心向下的人。”因为姐姐司乐茹(Srey Ruth。三十二岁)的接引加入慈济。二十五岁的米多纳(Ouch Mithona)于昨天正式成为慈济的捐款会员。他表示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能捐款助人。感觉非常欣慰。
米多纳是农业专科的学生。靠姐姐每月五十美元的资助。让他可以安心就学。姐姐是苏英龙公司的员工。每月八十美元薪金。还要照顾三个孩子和父母。米多纳表示在访视中。因见苦知福而不再自卑了。他现在除了参加慈济活动。也在一个本地志愿团体当义工。他发愿要好好利用时间付出。米多纳表示非常感恩姐姐为他的付出。他在分享时。坐在后面的姐姐也感动得红了双眼。
二十五岁的潘明云(Phan Monirath)是第三代华裔。通晓华文华语及简单英语。她与同学卡莉燕(Mey Sok Kalyan) 两人都是医学院最后一年的学生。相约来参与访贫的工作。
“刚刚进入医学院就读时。看到自己生活条件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没有福气。很自卑。读了医科后。发现很多人因为没钱医病。下场很悲惨。”潘明云发愿要像新加坡志工一样能帮助比自己不幸的人。更希望以后在金边有慈济医院。帮助这里的苦难病患。
曾经参与其他组织的义诊服务。卡莉燕说她很高兴能参与佛教团体的访视活动。希望慈济以后在此举办义诊服务。她一定会带很多同学一起来投入。
《水忏》启发 心无障碍
慈济照顾户陈先生在听到多位志工分享他们做访视的欢喜后。觉得很感动。“大家都有菩萨心。希望永远保持下去。把慈济精神继续在柬埔寨发扬光大。可以帮助更多困难人。”
陈先生是慈济
陈先生成为慈济照顾户后。依然故我。直到释顺和苏英龙送了他一套《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忏讲记》。阅读后
“虽然我的身体有障碍。但我的心现在是没有障碍。这是我接受慈济的帮助后。认识到的道理。”
好因好缘 找到对的路
“上个月我来时。这里有十五位志工。这次来看到有二十多位志工。成长让人赞叹!这是慈济在金边很好的开始。”前来关怀金边慈济志业推动的新加坡分会执行长刘济雨在结语中。对柬国志工的投入表示赞叹。
济雨表示:“刚才有志工觉得自卑是因为自己很穷。其实在新马。推动慈济志业不是很有钱的人。但都是很有爱心的人。上人曾说:‘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有心人的参与。’”
“上人曾说。念经是问路。行经是找到路。走入苦难。心念转。就不会自卑。且能知足。因为现在走入慈济。走入苦难。才知道自己很幸福。所以要感恩今生今世在金边能够遇到慈济。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以后要幸福快乐的生活。现在就要多造福。这是因果。”
在志工的成长方面。济雨也给予明确的方向。他鼓励大家从现在开始。投入访视与共修。一步步向见习与培训志工而努力。此即慧命成长的过程。更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创造因缘。
柬埔寨金边的慈济志业才刚起步。加强访视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1/09/095307175259.html
以上是关于「慈济」柬国八零后志工于付出中“见苦知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慈济」柬国八零后志工于付出中“见苦知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