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云上青山自有佛——少林寺社会慈善事业访记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云上青山自有佛——少林寺社会慈善事业访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云上青山自有佛——少林寺社会慈善事业访记
一
在登封。有一块袖珍玲珑的风水宝地。那就是河南省少林慈幼院。说她袖珍玲珑。是因为占地不大。才三亩见方;说她风水宝地。是因为她背靠嵩山主峰峻极峰。西接千古名胜嵩阳书院。东临上古遗迹启母阙。门前一条环山旅游通道。再往下去更是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淌的书院河。靠山临水。襟怀名胜。门前通衢。墙外青松。童子读书。呦呦鹿鸣。你说这不是风水宝地又是什么?
二
走进少林慈幼院。你会看到一座严谨而又整洁的四合院。灰瓦白墙。琉璃彩釉。江南民居风格中又点缀着中原文化的精彩。院子里平房十数间。小楼一座。格局虽小。可是厨房、餐厅、浴池、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活动室等等。可谓一应俱全。拾阶而上。朝阳的主房是一座两层小楼。小楼后边就是嵩山。临窗而眺。只见山花烂漫。青峰入云。山风吹来。松涛起伏。令人觉得犹如置身于大海之中。小楼正面墙壁上。书写着“慈悲喜舍。成就未来”八个大字。这是慈幼院的院训。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的亲笔题词。
走进小楼。一个个房间窗明几净。床铺井然。被褥、书包、鞋子、牙具。都归置的各是各的地儿。孩子们的宿舍永远是梦想的摇篮。女孩子床头的童话故事集。男孩子床头的球星照片。还有他们自己画的卡通人物漫画。总能透露出他们的童心和幻想。这里收养了一百零三名孤儿。年龄小的才四五岁。正上幼儿园。年龄大的十六七。念高中了。看着一张张无辜的小脸蛋。听着他们喃喃地诉说。每个人都会被触动感情深处的软肋。产生最纯粹的爱的怜惜。这些孩子因为失去父母而相识相聚。他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和认同感。他们因为孤独而格外合群。因为怜惜而彼此信任。因为单薄而相互帮助。大哥哥、大姐姐们和小弟弟小妹妹们真的亲如手足。不分彼此。
平时。慈幼院大门紧闭。一片谧静。任凭阳光铺洒。鸟儿栖足。只是到了周五傍晚。这里才像鸟儿归巢的树林。顿时喧闹起来。中巴车把百十名孩子从市区不同的学校接回慈幼院。他们在这个家里度过两天假期。周日的下午再返回校园。在这两天里。慈幼院启动全部力量。院长、师傅、老师、教练、厨师、阿姨等。他们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精心呵护这群因为遭遇不幸而有缘相聚的孩子。要是到了暑假或者寒假。这里整日都是书声和笑语的乐园。少林寺的法师们会来这里。带领孩子们习武参禅;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义工们会来这里。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传播令孩子们闻之神往大学信息;国学社的老师们也会来这里。给孩子送来精美的国学读物。还举办美妙的国乐欣赏讲座;国内外许多大企业的老板、社会爱心人士更是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给孩子们送来衣服和食品。和孩子们结成对子。以“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的身份接孩子们回家小住。与孩子们一道体验亲情和爱心。除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奉献。慈幼院自己也会安排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去年暑期。慈幼院和中国移动河南分公司合作。让孤儿们看了上海世博会。让孩子们留下终生美好的记忆。应该说。办慈幼院是少林寺做的一件大功德。不仅救助了一批孤儿。更铸造了一个爱的平台。让大家的爱心和善缘得以成就。让人们体会到孤儿不孤。大道不衰。人世间真情和真爱永在。
三
说到少林慈幼院。不能不说少林寺的社会慈善事业。因为慈幼院仅仅是少林寺社会慈善事业的项目之一。佛教的基本精神是慈悲。佛法从缘起论说起。确立了慈悲为他的伦理准则与道德规范。自护时即是护他。护他时亦是护己。利他即是利己。度人亦即在自度。“……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杂阿含经》)。而佛教慈悲观和菩萨行的社会实践。即表现为以布施为核心的社会慈善事业。少林寺从2003年和河南省慈善总会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千名孤儿求助”活动。共救助1039名孤儿。每人每年救助560元。从救助之日起一直到十八岁。对那些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监护人无力抚养和教育的孤儿。少林寺和慈善总会实行集中收养。这才创办了少林慈幼院。八年来。少林慈幼院先后收养孤儿137名。推荐就业孤儿4名。年满十八岁后回归原籍3名。2009年。经省市民政部门考察。正式注册为省级孤儿收养单位。
在少林慈幼院的接待室里。有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片上释永信方丈灰布棉袍。神色凝重。他的身边站着二十多个年幼的孩子。这是2004年冬天。慈幼院收养第一批孤儿时。方丈和他们的合影。看到这幅照片。再看看方丈亲笔题词“慈悲喜舍。成就未来&rdquo
对于一个出家人而言。释永信方丈一生的追求。莫过于发扬佛陀精神。弘法利他。慈悲救世。普度众生。因此。从担任少林寺方丈之日起。他就把兴办慈善事业当作自己的天职。处处精进。不敢稍懈。成立少林慈幼院后。他亲自担任院长。招收第一批孤儿时。他冒着大雪。深入登封、濮阳等地农村。探望孤儿。发放救济金。第一批孤儿来到之后。他把孤儿们接到方丈室。嘘寒问暖。呵护有加。此后每年中秋节和春节。他都把孤儿们接到寺院。和孩子们一起过节。吃月饼。发压岁钱。和孩子们一起看春晚。一起新春祈福。随着少林寺海内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方丈释永信出访和接待任务十分繁重。可是。每次出访和出差回来路过慈幼院。他都要停车进院。看望孩子们和管理人员。他对管理人员说:佛教普度众生。以慈悲为宗旨。以智慧为先导。收养贫苦孤儿。教养兼施。最能体现佛陀本怀。你们为孤儿服务。即是修行。即是精进。也会得到福报。
梅花香自苦寒来。慈幼院的孩子们从小经历人生苦难。励志学习更加努力。去年。慈幼院有三名孩子考上河南省实验高中。而且在高中里。三人的成绩分别是级段第一名。级段第三名和班级第八名。释永信方丈知道后非常高兴。亲自看望这几个孩子。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考上国家重点大学。为慈幼院的孩子们树立榜样。他鼓励孩子们说:我们也要富养闺女穷养儿。女孩子要培养贵气。男孩子要培养骨气。少林寺虽然没钱但不缺你们的钱。你们无论读到哪一步。无论考研考博。少林寺都供养你们。他还对孩子们说。佛教的精神就是慈悲感恩。勇猛精进。这对你们学习做人和回报社会是有大有好处的。
对慈幼院的孩子一往情深。对社会上的贫苦孩子照样充满深情。这正是释永信方丈的佛陀情怀。2008年春节前夕。慈幼院常务副院长被方丈紧急找去。要他到山东单县出差。原来。方丈在网上看到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
四
走进少林寺。在梵音袅袅的大雄宝殿里。有一个五方佛迎请处。一些善男信女焚香敬拜。恭请五方佛像。说道五方佛造像。真是一件圆满的功德。2003年。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慈善济世美德。建立人间佛教净土。由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发起。采集五岳之灵石(五方五行俱全)。佛教四大名山之佛土(佛光注照)。黄河长江之活水(文化传承)。于嵩山少林寺塑造五方宝佛:中央毗卢遮那佛(黄色相)。东方不动佛(青色相)。南方宝生佛(赤色相)。西方阿弥陀佛(白色相)。北方不动成就佛(黑色相)。恭请海内外诸山长老。高僧大德为五佛开光。诵经。加持七七四十九天。这五尊佛像从佛法上讲已是五智俱足。从自然法则上说是五大和谐。从因果上说。既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萨的信仰。又有五方五佛的加持。因此。佩带者必能诸事成就。六时吉祥;布施者必得大智慧。具大福报。更为可贵的是。信士们奉请五方佛像的资费。全部作为善款用于少林慈幼院孤儿的抚养费。其他不得挪用半分。此乃佛门中一大幸事。少林寺的一件
其实。少林寺参与社会慈善活动是很多的。足迹遍布国内和海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少林寺就成立了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释永信方丈亲自任会长。基金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扶贫助残救灾活动。包括为“希望工程”募捐义演。为山区缺水村庄打深井。为少数民族贫困村民发放救济粮。向贫困乡村卫生院捐赠药品。组织义诊团在省内巡回义诊。资助学术团体。向洪水和地震灾区群众捐钱捐物等。累积捐献物资和现金多达2200多万元。除了利用自身的慈善平台开展社会慈善活动之外。少林寺还和宋庆龄基金会、河南省慈善总会、登封市慈善总会等慈善组织开展项目合作。2007年。少林寺向宋庆龄基金会捐献资金300万元。2010年。少林寺向登封市慈善总会捐献资金100万元。在国际上。少林寺和联合国有关组织合作。开展多项慈善救助活动。2009年。少林寺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HP)合作。在少林寺内隆重举行“行走天地间”慈善义走活动。该活动是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慈善义走活动。旨在引起世界公众对“儿童饥饿”这一问题的关注。并为WFP“学校膳食计划”项目筹集款项。2009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率少林寺僧人在南非重要港口城市开普敦。举办了为非洲儿童募捐的慈善演出。演出所得及全部捐款都捐给曼德拉基金会儿童基金。
这些年。少林寺新闻不断。但有关少林寺做慈善的新闻却鲜有发布。即便是少林寺的官网上。有关慈善也是简单得仅有条目而已。少林寺做了这么多的慈善事业。为何不多多发布呢?对于这个问题。释永信方丈倒很淡定:“出家人做善事是修行的本分和信仰的使然。宣传出去。就用心不纯了。”常好布施。不望其报。佛教的精神就是这样的。
嵩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在这里。人们有幸看到25亿年前、18亿年前和5亿年前地质沉淀和构造遗
(文:杨晓波。供职于少林慈幼院;文章摘录于少林寺杂志《禅露》2011年第六期)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2/01/22571117937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云上青山自有佛——少林寺社会慈善事业访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云上青山自有佛——少林寺社会慈善事业访记;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3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