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贪嗔痴」香港影星苏杏璇从 “贪嗔痴”的角色里走出来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6-08 01:4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贪嗔痴」香港影星苏杏璇从 “贪嗔痴”的角色里走出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贪嗔痴」香港影星苏杏璇从 “贪嗔痴”的角色里走出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香港影星苏杏璇从 “贪嗔痴”的角色里走出来

「贪嗔痴」香港影星苏杏璇从 “贪嗔痴”的角色里走出来
「贪嗔痴」香港影星苏杏璇从 “贪嗔痴”的角色里走出来
苏杏璇剧照(资料图)苏杏璇拍了几十年电视。1983年。扮演 <<新扎师兄>>梁朝伟阿妈的角色。深入民心。去年接拍杜琪峰的电影 <<夺命金>>。一个因投资而失去家当的家庭主妇角色。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那一刻是她演艺生涯的高峰同时间也是人生的最低潮。当香港影星刘青云代她上台领奖时。大家才知道61岁的苏杏璇卧病在床。病情严重。因为糖尿病入院两个月。真的让她从鬼门关走一遭回来。学佛多年的她。离死亡曾经是那么接近。也让她明白放下。明白如何修持自己的清净心。那一刻。她发现人其实并不渺小。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在生病的三个月里。没有回去素食店里打点。后来病好了。回到店里。一切如旧。生意竟然没受到影响。她忽然发现。之前将工作排得密密麻麻。紧张的打理着店里的大小事务。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我以往每天由早忙到晚。以为全世界没有你就不行了。结果反而没有时间去做禅修。没有时间亲自去拜佛。”其实做父母的也要警惕。不要以为自己把子女照顾得很好。子女没有你就不

普陀山佛教新闻2020年

行。你试一下放手让他们自己来。他们一样可以。执着和放下之间。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苏杏璇说 “如果我当时多花些时间禅修。好好修行清净心。

江阴新闻佛教

内心就会安定。智慧就会生出来。做得决定自然就会合理。我脚上出现毛病时。说不定就会及早就医。而不会讳疾忌医、借故拖延。”娱乐圈中尽是烦恼人“我现在对店里的事情不像以前那么紧张。也不会抢着帮忙。我来这里。只是为了和大家结佛缘。”“做生意、做任何事。其实都要学会放下。因为放下。你就有清净心。你看东西就会清楚。明白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

嘉兴佛教协会最新新闻

ldquo;老实讲。我60岁了。如果还学不会放下。难道要等90岁才放下?”在娱乐圈中。苏杏璇见尽不少人名成利就。却充满烦恼。 “为什么? 因为不满足。上了第一层。想上第二层。想再上第三层。其实不止娱乐圈。社会上很多人都很烦恼。而这些烦恼不会停止。因为烦恼会导致你产生负面情绪。导致你心里不平静。很自然你就会做错决定。不好的事情于是接踵而来。”香港人忙碌。营营役役。其实是因为不明白 <<妙法莲华经>>的 “诸法实相”。她指了跟前的素菜说: "你看。你看这道素菜。转眼就会消失。你看这碟子。转眼可能就摔破了。你现在看到眼前的人。转眼不存在。有甚么东西可以永远存在?拍一场戏。豪宅布景都是假的。舞台的布幕落下。一切都烟消云散。 “慈禧太后权倾朝野。

莆田新闻关于第五届佛教

最后得到了甚么? 三国的吕布。关公何等的风流。最后又怎样了?”<<心经>>说 “以无所得故”我们哪里可以"有所得"呢? 如果我们没有甚么可以得到的。我们又在争甚么呢?"演尽七情六欲 不如返璞归真演艺人员在其演艺生命里经历的。跟佛理的教导相反。原因是做演员必须经历角色的 “贪、嗔、痴”。而佛理教人脱离 “贪、嗔、痴”。苏杏璇二十岁考入香港无线电视(TVB)第一期艺员训练班。让导师钟景辉看

佛教逃看新闻

中。专挑她演难度高的角色。例如吸毒的迷失少女。后来她专演其他小生的慈母。每个人都说她演得好。无线每次续约时都主动给她加薪水。导演对她的演出赞不绝口。好像她天生就是要走演艺圈的。偏偏苏杏璇早结佛缘。她曾经在荃湾南天竺寺外看见佛陀在墨绿色的天空现身。佛陀的头占据了大半天空。白云在佛陀的脸上飘过。她看<<大般涅盘经>>。看到佛陀入涅。阿难等众弟子跪拜。哭到天崩地裂。自己亦恍如置身其中。痛哭流涕。不能自己。修行。修行。 “修改行为”谈到演戏和修行如何并行。苏杏璇说: “演戏是我从小到大的兴趣。如果说。一个人只是拜佛结缘。那么他要演戏。完全没有问题。可是有一天。如果你想深入修行。你就需要考虑放弃你的演艺事业。”“但是我还完全没有放弃。我有时也会以玩票性质参与一些演出。将来还是否会接拍电影?我不敢说。我现在演戏很艰难了。比以前差得远。这是因为我以前真的充满着 "贪、嗔、痴" 。所以一演戏。我随便从内心掏出一点点。已经可以演的很神似。但是我现在不停的告诫自己要放下、要放下、要放下。当我的 “贪、嗔、痴”逐渐的减少。要演十分激烈的戏的时候。要如何表现憎恨及愤怒呢?这个真的很辛苦。要很辛苦的把 "贪、嗔、痴"挖出来。” 现在的她很难马上投入角色。“没办法。我演戏是要用真的感觉去演。从来不可以靠表面做做表情就算。演戏若流于表面。就会不好看。”面对病魔折磨。苏杏璇一方面觉得自己渺小。另一方面明白烦恼来自执着。从这次生死之间的考验中明白佛理。她表示。人能明白佛理。本身其实不能称为渺小而应视之伟大。她说。世界上有 “助缘”和 “逆缘”。"很多人以为一个人要修行。身边必须没有其他人牵挂。其实不对。因为佛陀也说。没有生生世世害他的提婆达多。自己也不能成佛。意思是没有害你的人。你怎么知道自己能够放下。能够忍辱呢?"“所以遇到有人帮助你。遇到好的事情。你要感激;相反。遇到不好的事情。你也要感激。”虽然这个病曾令她的心情很灰暗。可是。现在回想起来。这个病其实是一种 “逆缘”。让她明白。自己过去太执着。犯了修行上的大错。 “修行。修行。本来就是 "修改行为"的意思嘛。”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2/08/100900184645.html

以上是关于「贪嗔痴」香港影星苏杏璇从 “贪嗔痴”的角色里走出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贪嗔痴」香港影星苏杏璇从 “贪嗔痴”的角色里走出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890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