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学诚法师谈戒律:加强寺庙道风建设防止假僧泛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学诚法师谈戒律:加强寺庙道风建设防止假僧泛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诚法师谈戒律:加强寺庙道风建设防止假僧泛滥
学诚法师在龙泉寺接受了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摄制组的专访(图片来源:凤
王鲁湘先生对学诚法师新编著的两本戒律书比较感兴趣(图片来源:凤凰卫视)
学诚法师与凤凰卫视摄制组一行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凤凰卫视)
学诚法师介绍《弘一大师全集》(图片来源:凤凰卫视)
2012年8月11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龙泉寺接受了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摄制组的专访。就佛教戒律话题及假僧假尼泛滥等社会话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此次专访之行的缘起。要从上个月学诚法师新编著的戒律书《现代僧伽作持手册》、《三坛大戒受戒手册》刊发说起。新书刚一出版随即由中国佛教协会“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开堂、陪堂研讨班”选为学习教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亲自为两书分别作序。并号召整个佛教界认真学习。期许能指导重振佛教律风;众媒体发通稿作了详细报道……这引起了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的重视。借此机缘向国内外观众介绍中国佛教戒律精神和佛教文化。
佛陀制戒缘起
学诚法师首先介绍了佛陀制戒缘起。释迦牟尼。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痛苦。为探索生命的本质。毅然决然出家修行。到当时的各个宗教参访修行。但终究不满意。自己在菩提树下修行。睹月大彻大悟后。第一句话说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凡夫因妄想执著而造种种恶业。需要戒律来规范身、语、意业。最初随佛陀出家有五位比丘。后来慢慢多了。个别人世俗习气不能很快调伏。需要戒律来约束。佛是大彻大悟的觉者。知道哪些行为会影响成佛。所以戒律只能由佛陀来制定。是随犯随制。并且在僧团中公布。
佛教戒律的种类
主持人王鲁湘先生问。佛教中戒律是否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人而定。或者根据他在僧团中责任大小。是不是有些人的戒律条目很多。有些人戒律相对来说少些?
法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佛教戒律的种类:居士是五戒;沙弥、沙弥尼十条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菩萨戒为十条重戒、四十八条轻戒。从沙弥到比丘。是资格的转换。需要评定。
三宝的涵义
主持人王鲁湘先生说。那平时皈依佛、法、僧三宝中“法”是不是包括戒律?佛教在中国发展到唐朝建立了各宗派。其中律宗修行方法怎样。与其他宗派有什么不同?
法师概括介绍了“三宝”涵义。特别强调经、律、论是没有烦恼的学问。经藏主要告诉我们定学。律藏主要告诉戒学。论藏主要告诉慧学。三藏对三学。法师分析了中国八大宗派如何形成。各宗派立宗主要依据的经论。在谈到《四分律》南山宗的创立者道宣律师时。讲述了道宣律师修行之高、天人送饭故事;编撰南山三大部。是结合中华民族国情、中华文化特点。进行适当调整。随机羯磨。随顺中国人的根机羯磨。中国是礼仪之邦。戒律传入中国后。吸收了儒家的礼。在佛门重新塑造。唐朝之前。出家人并不稳定。唐朝的马祖便开创丛林。百丈立了清规。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丛林清规。
佛教的传戒法会
当主持人王鲁湘先生问道佛教的传戒法会及广化寺、龙泉寺在戒律方面如何开展时。法师回顾了历史上中国传授三坛大戒形成过程。到了清末。见月律师参照古规。撰辑《传戒正范》、《毗尼止持会集》。遂成为近代
寺庙道风建设
针对主持人王鲁湘先生提出关于寺庙道风建设、寺产归属、天价高香、假僧假尼等社会现象及教内外存在的各种问题时。学诚法师介绍了中国佛教界在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自身建设情况。法师强调佛教界首先要从思想上跟上时代步伐——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业。第二要加强理论建设——用现代人
访谈在不知不觉中已过去一个多小时。主持人问题精辟犀利。法师随谈睿智精炼而又不失生动风趣。当主持人王鲁湘先生准备结束采访话题时。一直在旁边认真倾听的责编王国旗立刻送上话:“请法师再谈谈弘一大师及自己经历。主持人王鲁湘先生也赞同。马上问法师:请您谈谈。您师从于弘一大师弟子圆拙老法师多年的经历及弘一大师事迹。法师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2/08/10443518506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学诚法师谈戒律:加强寺庙道风建设防止假僧泛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学诚法师谈戒律:加强寺庙道风建设防止假僧泛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