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经」西藏考古发掘:历经6年确定6万叶梵文贝叶经写本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贝叶经」西藏考古发掘:历经6年确定6万叶梵文贝叶经写本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西藏考古发掘:历经6年确定6万叶梵文贝叶经写本
西藏博物馆珍藏的吐蕃
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专家平措次旦(中)打开经盒(截屏图)
西藏自治区政府九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贝叶经保护和研究工作成果:历经6年确定6万叶梵文贝叶经写本。这批贝叶经的文物价值堪称打开第二个敦煌经洞。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源于古代印度。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专家估计。世界现存贝叶经总量不过千部。而西藏存量占到六至八成左右。西藏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贝叶经古写本。其中有不少属孤本、善本、珍本类品。
普查
历时6年行程1.7万公里
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次旺俊美说。 自2006年初启动贝叶经保护和研究工作以来。圆满完成了“加强保护。编出目录”两大任务。初步确定西藏迄今珍藏有梵文贝叶经写本(包括部分纸质梵文、藏文转写本)共一千多个函(种)。近6万叶。形成了《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总目录》、《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简目》、《关于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方案与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纪实》等重大阶段性成果。
这6年中。相关工作人员行程17000多公里、投入600余人次。根据藏、汉、英多种文献中有关贝叶经流传、梵藏译经活动及译师足迹的记载。对西藏全区41个县的65个单位、寺庙和3处遗址、部分群众家庭开展实地调研。对西藏现存的梵文贝叶经写本资源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普查登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大范围复查验收编目影印工作。按照“登门验收、就地影印”原则。不放过每一片贝叶甚至残片。逐一进行原件影印、整理编目和建档。基本摸清了西藏全区现存贝叶经的底数。使几乎所有贝叶经得到了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
探秘
历经千年鲜艳如初
布达拉宫红宫是珍藏贝叶经的宫殿。打开贝叶经宫殿的门。需要三位以上工作人员在场。这是贝叶经保护的一个原则。通过两道门。进入藏经库。最引人注目
戴上手套。平措次旦轻轻打开桦木经盒。取出夹板。再打开红黄花三层包经布、绳子和藏纸。一套工序下来。足足花了十分钟。平措次旦翻开的这部经书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重342克。一共200多叶。每叶厚度不到一毫米。每叶的正面都有鲜艳的图画。两边还画有金刚杵。象征着坚不可摧和永不磨灭。内容是藏传佛
贝叶经分为长条经、中条经、短条经。最短的约为11厘米。最长的为69厘米。最重的贝叶经有3公斤左右。页码最多的有400多叶。最少的仅有几叶。平措次旦翻开了一本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的经书。经书的穿经绳不是牛皮绳而是旧棉线。经夹板是由多
布达拉宫贝叶经的整理保护花了几年的时间。每一本经书都是从老经库里取出来。通过测量长度、宽度。称重。清理叶数。再进行登录、编目和影印。完成后放回到新的藏经库。而影印件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2/09/113225186673.html
以上是关于「贝叶经」西藏考古发掘:历经6年确定6万叶梵文贝叶经写本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贝叶经」西藏考古发掘:历经6年确定6万叶梵文贝叶经写本;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