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佛教文化与觉囊禅乐修行对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佛教文化与觉囊禅乐修行对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佛教文化与觉囊禅乐修行对话
“觉囊•梵音古乐”是中国佛教中现存最古老、传承脉络从未断裂的完整佛教音乐文化体系。有传自元代完整梵乐系统的央移古谱400多首。其音乐形式是身、口、意三业清净之后的梵音唱诵。是破除无明后宇宙律动与人类身心规律合二为一的金刚法舞。是自然、心念与呼吸和谐统一的法乐吹奏。被学者誉为“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
2010年。国务院将“觉囊•梵音古乐”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将其列入“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数字音乐推广与应用”项目。由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学者负责。从传承历史、央移乐谱、梵乐唱诵、金刚法舞等领域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研究。
“觉囊•梵音古乐”传承的代表人——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完整的继承了这一古老文化。精通显密佛法、音乐、绘画、天文历法等。近年来以文化艺术为舟楫。致力于弘扬觉囊传承。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其言其行圆满自在。常令汉藏四众弟子和各界善友叹服和
2012年9月27日。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音乐纵横三人谈”学术论坛邀请健阳乐住仁波切。与主持人著名作曲家瞿小松和音乐学者谢嘉幸两位教授一同。围绕“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与觉囊的禅乐修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对话。
首先。健阳乐住仁波切通过梳理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提出对宇宙人生真谛的求证才是佛教的基本精神。基于这样的宗旨。佛教可以采取与我们生命相关的各种方式来进行修行实践。包括音乐、绘画等等。通过了知各种现象的局限和无常。才能够超越迷乱纷杂的现象。也正因如此。佛教修行才不拘泥于形式。而自在的利用一切生命形式。但不脱离佛教的基本精神。才能保证音乐、绘画对于佛教修行的真实意义。仁波切在讲座中旁征博引。将中国汉地儒家、道家文化和现代自然科学与佛教文化进行对照和印证。不但内容直指人心。其语言亦酣畅淋漓、充满智慧与幽默。令在座师生叹服。
瞿小松和谢嘉幸两位教授则从觉囊梵乐的基本理念、实践方法和表现形式等领域向仁波切提问。也引发健阳乐住仁波切对音乐与禅修更为深入的解析。从发声与生命科学的关系。到僧侣修行境界与
音乐纵横三人谈在健阳乐住仁波切与师生热切的交流互动中结束。虽意犹未尽。但充满欢喜和自在。如健阳乐住仁波切所说。对众生的慈悲和关爱。可以令我们身心打开。可以令开启我们潜在的力量。可以令生命趋于成熟和圆满。正是因为秉持这样的思想和宗旨。“觉囊•梵音古乐”脱胎于深邃广博的佛法思想。成熟于一脉相续的清净修持。从千载历史积淀中走来。依然饱含着修行者的那份自在、圆融和灵动。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2/10/09114518707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佛教文化与觉囊禅乐修行对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佛教文化与觉囊禅乐修行对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8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