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全国首个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河南洛阳白马寺举行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6-05 00:3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全国首个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河南洛阳白马寺举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全国首个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河南洛阳白马寺举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全国首个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河南洛阳白马寺举行

「佛教」全国首个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河南洛阳白马寺举行
「佛教」全国首个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河南洛阳白马寺举行

游客在白马寺释源美术馆内参观

传说女皇武则天曾捐出自己的20万贯“脂粉钱”。其中10万贯用于镌刻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另外10万贯用于排练“十万宫廷乐舞”。

传说毕竟是传说。在历史上。武则天究竟捐了多少钱?

近日。全国首个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白马寺释源美术馆举行。300幅珍稀拓片再现了一个个佛教造像、石刻的全貌。让人们领略古代精美碑刻艺术的同时。还解答了武则天究竟捐了多少“脂粉钱”的问题。

1 拓片显示。武则天捐了两万贯“脂粉钱”。相当于今天的600万元人民币

记者在展览现场观赏拓片时。在西厅南侧发现了《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拓片(简称《大卢舍那像龛记》)。上面明确记载:“(卢舍那)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萨七十尺

佛教新闻传播

。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五十尺。粤以咸亨三年壬申之岁四月一日。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奉敕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道禅师。法海寺主惠睐法师。大使司农寺卿韦机。副使东面监上柱国樊元则。支料匠李君瓒、成仁威、姚师积等。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卅日毕功。”

换成“大白话”是:卢舍那大佛是唐高宗李治于公元672年4月1日开始修建的。当时还是皇后的武则天为修建大佛捐出2万贯私房钱。是由实际寺善道禅师和法海寺惠睐法师和朝廷大臣韦机、樊元则督建。支料匠人李君瓒、成仁威、姚师积等人建造的。这组佛像于公元675年12月30日完工。历时3年多。

建造卢舍那大佛。在当年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大卢舍那像龛记》中说:“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己卯八月十五日。奉敕于大像南置大奉先寺。简召高僧行解兼

宣州佛教协会新闻

备者二七人。阙即续填。创基住持。范法英律。而为上首。至二年(公元680年)正月十五日。大帝书额。前后别度僧一十六人。并戒行精勤。住持为务。恐年代绵邈。芳纪莫传。勒之颂铭。庶贻永劫云尔。”各种仪式的庄重、隆重。由此可见一斑。

2万贯钱。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呢?据介绍。古代人习惯把铜币用线穿起来。一千枚铜币为一贯。唐代一文钱的购买力相当于0.3元。一贯钱就是300元。2万贯钱相当于今天600万元。

2 精挑细选300幅。珍稀精品多罕见

此次展出的300幅珍稀拓片的主人。是我市的一位民间藏家。62岁的晁会元先生。

他说。《大卢舍那像龛记》原立于卢舍那佛座的东南侧。到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剥蚀。碑文已十分难辨。遂由沈隐道于佛座北侧的束腰部复刻碑文。一直保存至今。

遗憾的是。由于自然风化等原因。目前复刻碑文受损严重。很多字迹早已模糊不清。此次展出的碑文拓片之所以如此清晰。是因为这幅拓片是清朝嘉庆时期或道光时期拓的。这说明。至少在清朝中期。《大卢舍那像龛记》的碑文仍保存较好。一般来说。拓本制作的时间越早。保存的碑志石刻越清晰。其市场价值越高。

《大卢舍那像龛记》拓片是晁会元1998年在北京琉璃厂的“庆云堂”文物商店买到的。“庆云堂”在民国时期就专门经营拓片。在碑志拓片行当久负盛名。

除了《大卢舍那像龛记》。此次白马寺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还展出了晁会元先生的很多佛教造像石刻拓片精品。比如。号称“龙门双璧”之一的《伊阙佛龛之碑》是由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清代道光年间拓本;《宋真宗御书碑龙门铭碑》则是宋真宗赵恒书写的。清代早期拓本;《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文革中被销毁)、《皇帝嵩岳少林寺碑》、《敕还少林寺神王师子记》则完整地还原了少林寺建造的原因、过程等佛教盛事。

在300多幅展品中。与龙门有关的造像题记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伊阙佛《龙门大四品》、《魏齐造像三十种》是清道光末年的拓本。《龙门十品》是咸丰年间的拓本。《龙门二十品》、《龙门五十品》均是同治以前的拓本。此外还有《民国题记集藏1500品》的部分珍品。

晁会元说。洛阳是魏碑的故乡。龙门造像题记刊经有36

佛教新闻播放

80种。此次展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多数原碑已经被毁。拓本再现了早期的面貌。更显珍贵。

此外。为了让大家对全国各地的碑刻造像有所了解。晁会元还精选了其他地方的一些珍贵拓本。比如河北响堂山、四川大足、山东青州、玉佛山、千佛洞等地的代表性拓本。

3 潜心收藏20年数千藏品“入囊中”

晁会元出身洛阳藏书世家——晁氏。晁氏藏书。最早可追溯到北宋的工部尚书晁迥。积传数世。延续500余年。其中。晁补之、晁说之、晁冲之均为藏书名家。晁会元原是洛阳公安机关干部。是国内著名的“警官收藏家”。他承继祖业。收藏了大量碑志石刻的善本、珍本、孤本。

晁会元曾在我市公安部门工作。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他说。最初收藏的主要是地方文献和一些古旧书籍、名人字画等。随着收藏阅历的增加。他逐渐意识到。洛阳虽然是魏碑的故乡。与魏碑相关的藏品却不多。一些碑刻造像由于历

中国佛教大学新闻

史原因遭到破坏后。很多珍贵的文字资料也没有保存。于是。他便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收藏方向往碑刻造像的拓片上转移。

“前些年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还能买到不少拓片。但到2005年以后。市场上这类藏品渐渐少了。”晁会元说。为了增加自己的藏品。他开始或直接或托朋友到韩国、日本等国家寻觅藏品。2010年以后。收到的藏品越来越少。他便开始将自己的目光转移到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上。开始全国各地跑着“竞拍”。

对于晁会元醉心收藏碑刻造像拓片的行为。他的老伴儿董传辉起初并不赞成。不过。看着老伴儿那股投入的劲头。董传辉也慢慢地接受了。

4 想建民间博物馆保护传承珍贵文化艺术

多年的收藏。使晁会元不仅深深地沉迷在碑刻造像的世界里。也使他意识到保护、传承这一珍贵文化艺术责任重大。

晁会元说。在这二十多年的岁月里。他一直感受着佛教石刻艺术魅力带给自己的乐趣。也为这些艺术的损坏而感到痛心。

他说。在这次展出的300幅拓片中。有10幅流落异国他乡。有30幅原石已经毁灭。有5幅原石经海内外奸商的倒卖。后经抢救才得以保护。残酷的现实使他意识到保护古籍文献、抢救这些文化遗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希望能通过这次展览。呼吁洛阳的文化艺术界担当起这个使命。”晁会元说。造像书法艺术灿烂辉煌。近百年来在研究碑志书法艺术上。国内出现了一大批国学大家。但遗憾的是。自民国以来。洛阳就很少出现理论研究的大家。他真心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更加重视对洛阳文献、佛教文献的保护。更多的书法家和艺术理论家能关注这一领域。

说到自己的这些藏品。晁会元说。自己家里现有的藏品有数千种。但遗憾的是只有这30

佛教故事新闻

0幅能与大家见面。他梦想能建一个民间的私人博物馆。将这些展品无偿奉献出来。供大家观赏。“文献的收藏、造像石刻艺术的传承需要民间力量的支持。我希望自己能为此尽一份力。”晁会元说。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2/10/11144218758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全国首个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河南洛阳白马寺举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全国首个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在河南洛阳白马寺举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854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