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济群法师】: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6-03 01:0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济群法师】: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济群法师】: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济群法师】: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

「佛教」【济群法师】: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
「佛教」【济群法师】: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
(图:来自网络)

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

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内心始终没有安全感。我们的身体、家庭和事业。哪一样是永恒不变的?我们每天都可以观察到无常。但无常并未使我们警醒。相反。无常往往使我们更加执著。似乎执著就能抵挡无常到来。并使我们执著的对象变得坚不可摧。

我们的贪著。正是

近年佛教新闻

在不断生

佛教新闻观音

起贪心的过程逐渐壮大的。并在最终。使我们自己成为贪心的受害者。贪著之心带来的危害。与贪著程度是成正比的。在金融风波中。很多人都会受到伤害。但程度却各不相同:有些人自寻短见了。有些人精神失常了。也有些人失落一阵就痊愈了。贪著越深。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伤害就越大;反之。环境变化就不会构成太

温州市佛教协会新闻

大的破坏力。就像爬上一个注定要坍塌的高楼。爬得越高。摔得自然就越重。

我们也在不断培养我执。每做一件事。无不介入自我。其实。一件事从开始到完成。只是缘起的过程。我们执著其中有“我”。完成是出于错觉和不良习惯。

什么是“我”?我们自身的存在。只是一个妄想。色身能代表“我”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识前去投胎时。我们将父母的那一点遗传物质当作是“我”。由此开始上演“我”的一生。如果这就是“我”。那么。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又是什么?

缘起的世间。没有我。也没有我所。生命的延续。只是缘起的相续。我们的色身。就像我们所拥有的一个器皿。器皿是不是“我的”?只有当我们认为那是“我的”。它才被贴上了“我的”这个标签。不然。和“我”有什么关系?但自从我们将执著投射其上。将之视为“我的”。它的变

佛教最凶的佛 新闻

化就会影响我们。当它败坏时。我们就会因此难过、惋惜。

我们对色身也是如此。只是这种执著更深入、更持久。已经和色身合二为一。不可分离。从投胎的刹那起。我们的执著就开始了。事实上。早在投胎之前。我们已执著了生生世世。在我们的意识活动中。我们不断从“我”出发。

博罗县佛教协会新闻

不断介入“我”。不断巩固“我”。成功时。会认为是“我”成功了;失败时。会认为是“我”失败了。如果不介入“我”的成分。只是尽心尽力去做。成与败。就不会对我们构成什么伤害。因为事业成败也是缘起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而不至为执著所累。

我执使我们处处张扬自我。可是自我又是什么?世上并没有自我这个东西。但我执所形成的自我中心。却将我们和他人对立起来。有了强烈的自我观念之后。我们当下就和整个世界成为对立的双方。我代表着一方。而整个世界代表着另一方。现代人常常感到孤独。当你的世界只装着你一个人。当然会感到孤独。如果你和整个世界、和所有众生是一体的。就不会懂得孤独为何物。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2/11/16201919210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济群法师】: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济群法师】: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837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