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法门寺佛学院研究班毕业生赴甘肃参访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陕西法门寺佛学院研究班毕业生赴甘肃参访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陕西法门寺佛学院研究班毕业生赴甘肃参访
参访团一行在鸠摩罗什舍利塔前合影
参访团一行在海藏寺山门前合
参访团一行在萨迦班智达灵骨
在鸣沙山行脚
2012年11月9日至14日。法门寺佛学院《瑜伽师地论》研究班和《菩提道次第广论》研究班毕业生赴甘肃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参访、交流活动。参访团由法门寺佛学院常务副院长贤空法师任团长。副教务长果清法师与训导长隆慧法师任副团长。成员
11月9日上午9点。参访团成员在法门寺佛学院集合。怀着激动与憧憬的心情踏上了旅程。次日凌晨1点。参访团抵达了武威火车站。此时的武威已是大雪纷飞。山丹县大佛寺的住持洞鉢法师早已在火车站等候。令参访团法师和居士们无比感动。10日上午9时。参访团前往武威鸠摩罗什寺拜谒罗什大师的舍利塔。当大家来到罗什塔时。罗什寺的常住师父与居士们正在清扫寺内及塔周的积雪。参访团的法师与居士们也赶忙帮助扫雪。打扫完塔下的积雪。参访团集体绕塔三匝、虔心礼拜。并在塔前诵经回向。
礼塔之后。罗什寺方丈理方大和尚会见了参访团一行。理方大和尚与贤空法师曾经是中国佛学院的同学。两人十余年未见。此次相见感慨颇多。理方大和尚对法门寺佛学院在成立短短几年内做出的成绩表示赞赏。并向大家介绍了鸠摩罗什寺的历史。会谈结束后。理方大和尚与参访团一行于鸠摩罗什寺大雄宝殿前合影留念。
随后参访团陆续参访了海藏寺、白塔寺。两座寺都是因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迦班智达而著名的道场。海藏寺内筑有灵均台。为东晋十六国时前凉王张茂所筑。台高九仞。台上建有“无量殿”。后为珍藏清代皇廷所赐明版藏经之处。殿前有一眼“药泉井”。亦称“海心”。相传井水与西藏布达拉宫的龙王潭相连。
武威白塔寺。为藏传佛教凉州四寺(白塔寺、莲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之一。位于武威市武南镇白塔村。是元朝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与蒙元代表、西路军统帅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也是后来萨班圆寂之地。白塔寺内有新修的百余座白塔。寺内还保留着萨迦班智达的灵骨塔旧建筑遗址。现残高仅5.1米左右。为了恭敬、怀念萨班大师。参访团一行绕塔三匝。诵经礼拜。合影留念。参访团参观了“凉州会谈”遗址和纪念馆。这里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因此白塔寺具有极高的政治和历史地位。
11月11日。参访团一行抵达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大佛寺。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泥塑坐佛以及刚刚落成的27米高的观世音菩萨圣像。山丹大佛寺的住持洞鉢法师曾在法门寺佛学院《瑜伽师地论》研究班学习。2008年应邀住持
11日下午。开光典礼结束后。洞鉢法师陪同参访团一行朝拜了张掖大佛寺。
12日上午9时。参访团一行抵达敦煌莫高窟。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访团参观了近十个比较著名的洞窟。大家虔诚地礼拜圣像。聆听导游的介绍。欣赏优美的古代壁画。用心去追忆佛教盛世的文化。敦煌。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莫高窟。莫高者。莫其高也。莫高窟又称千佛洞。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法宝与文物。由此衍生出展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敦煌莫高窟那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至今仍然焕发着夺目的光华。
参访团的各位法师和居士们出入于琳琅满目的洞窟。置身这重重无尽的华藏佛国。呼吸着千余年前的虔诚。谈论者王道士的“功”与“过”。时而静默。时而惊叹。时而沉思。
参观完莫高窟后。参访团又抵达了鸣沙山与月牙泉。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色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堪称奇观。参访团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纷纷拿起相机留影。法师们步涉流沙。奋力登山。追忆当年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辛苦与艰难。慨叹着唐代义净三藏法师的《题取经诗》: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鸣沙山的附近。便是著名的雷音寺。方丈道证大和尚热情接
11月13日上午9时。参访团一行踏上了回程的列车。于14日中午回到法门寺。圆满结束了甘肃参访的旅程。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2/11/091953192620.html
以上是关于陕西法门寺佛学院研究班毕业生赴甘肃参访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陕西法门寺佛学院研究班毕业生赴甘肃参访;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8343.html。